《风流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唐帝国-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怜惜?天下那么多可怜人,你怜得过来么?”
    “姐姐呀,我这不是能救一个算一个么?更何况,难道姐姐认为以姐姐和小弟之间的关系,还不如她鱼玄机一个外人?”说着我将嘴巴凑到了她耳边,“姐姐放心!我曾经给翠桐姐姐许过一个后妃之位。日后翠桐什么身份,姐姐就什么身份,如何?”
    聂隐娘本来气势汹汹的想要反诘,闻言,却不由得脸上一红,微微垂头,嘴上却不认输:“我要你那后妃之位干什么?我只要你心中不要忘了我……”
    说到这里,更是羞不可抑,连忙一推我,“哼!不和你说了!”随后就要跑出去。
    我忙一手拉住:“放心放心,我他日若有负于姐姐,就叫我天打五雷轰……”说到这里已经无法再说下去,聂隐娘的玉掌,已经将我的嘴堵得严严实实。
    我露出作狭的笑容,就势吻住她的玉掌。聂隐娘满面通红,却不将手拉开,任我执着她的玉掌,肆意温存,方才的怒火,早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
    数日后。
    金吾卫专司监察、监视京城异动的金吾卫长史处,收到了一份关于左神武统军,司徒,南阳郡开国公张议潮的密报,称有据闻为张家族亲一小童一青年女子投奔张府,得张议潮资助,欲于长安置宅云云。
    类似密报,按规定是由长史手下的从吏处理。但由于张议潮地位尊贵,而且影响又大,身为朝廷忌惮,因此关于张议潮的密报,都是由长史处理。
    不过长史将这密报一看,就丢在一边,也没怎么在意。
    他监视张议潮动向已有五年,期间张议潮并未有任何异动。况且据上份密报说,张议潮身体已经染病,离大去不远,更不可能弄出什么事情来,早就松懈下来了。
    此密报上说,有张家族亲投奔张议潮,此常有之事。张家直系亲族虽皆在西域,地位显赫,然正因为如此,其在中原的族亲更可能失了同族的照应而落魄,并不足为怪。
    等到处理这份密报时,他在上面题写道:“着金吾卫查探此二人虚实,如若属实,不必回报,听任其便即可。”
    这句话,实际上给普王与聂隐娘二人拜访张议潮开了方便之门。
    聂隐娘早有准备,派人伪装为她与普王二人,于长安置地。金吾卫一查,自然毫无虚假,再加上张府内的线人周二狗也报称毫无异样,终于让监视张议潮府邸的金吾卫细作松懈下来。
    却并没有人知道,他们已经放过了一个极大地可疑人物……
    ◎◎◎
    自从聂隐娘跟我闹别扭之后,我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我、聂隐娘、翠桐三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基本上做到了给予对方全部信任的地步。
    至于那鱼玄机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人提起了。反正她们知道,我堂堂一个亲王,就算日后不做皇帝,也不可能只有她们两个女人。她们只求我能够不负她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聂隐娘的性子虽然大胆刚直,但是柔情起来,也就分外让人心醉。几日来,我对她们二人屡屡温存揩油,乐得忘乎所以。唯一遗憾的就是我现在才不过十岁,只能眼看着两朵娇艳的鲜花在眼前晃来晃去,却不能下手去吃,实在是一种折磨,只盼着自己长成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在跟聂隐娘二女温存之余,我也时时假前去巡查马球队、杂耍队训练的机会,与聂隐娘一道,化装潜入张府,向张议潮学习他的军事、为政之道,和他驰骋沙场,所向无敌的剑法武功,尤其是他被命名为“血杀”的枪法。
    学习兵法、民政之术时,我还能够轻松的应付,毕竟我来自一千多年的现代,对兵法、民政这些东西,就算不精通,也经过种种媒体、读物有所了解。唯独到了学习武功的时候,我却吃了不少苦头。
    在后世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武侠小说迷,甚至曾经沉迷于武术和那些鬼知道是真是假的心法中。只可惜后世并不是一个练习武功的好时代,我自己更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狠劲,自然也就练不成什么武功了。当然要说理论的话,我倒是听在行的。
    可惜知易行难,理论到底只是理论,不身体力行的转换为实际的话,永远也都只是理论而已。到了这唐代,真有学习武功机会的时候,我却难以支持下去。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武功,实际上就是搏击之术,是一种完全用于实用的格斗技法,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在战场上,也只有学习了这些东西的将领,才能够更好的活下去。那些单单是力气大的将领们,早就在沙场上阵亡了。历史上的那些所谓“万人敌”,除了他们勇力非凡,胆气过人外,能够在沙场上驰骋的,也都是靠着这些技法、技巧,在尽量保护自己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杀戮敌人。
    我同时还向聂隐娘请教了她的那些武功。然而让我遗憾的是,她们的武功,也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同张议潮那些更适合于战场的沙场武技相比,聂隐娘她们的武技,更加适用于个体格斗,实际上也是一种格斗技法,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总而言之,我并没有找到我想象中的那些神奇的武功。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些东西,完全是一种过分了的夸张。
    当然,这个时代的武功,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而武功很好的人,也拥有比普通人更深的潜力,他们所能达到的速度、力量、眼力、听力、准确度等等,都大大的超过了普通身体矫健的人。但这毕竟还是人,还没有超过人的极限,更不用说像武侠小说中那样,几乎可以称得上神了。
    所谓的“内功”,在这个时代,倒也存在。不过对于练习武功的人来说,这内功,只是一种呼吸吐纳的方法。一来用于在练武的时候调整身体的和谐度,以便减少练武时的意外伤害。二来,较好的呼吸方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发劲技巧。
    比如说一个练武的人能够一拳击裂青石板,实际上并不是他通过什么内力做到的。只是通过那发劲技巧,将全身的力气集中到一点上造成的。而实际上他们使用的力气,普通人身上也有。只是普通人不懂得通过种种锻炼手段熟练掌握这些力气,并有效率的使用出来。
    就比如说,在后世,我们时时听到这样的新闻:某位母亲的孩子被压在车底下,这位母亲突来神力,一把就抬起了重达几吨的汽车,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就是她在救子心切下,把自己身体内原本就有的力气发挥出来而已。还有飞将军李广射箭入石的传说,实际上也是飞将军在将石头当成老虎的情况下,突然将身体内原本无法掌握的力量发挥出来,这才射穿了石块。
    至于说什么真气,实际上学武之人并没有真气的说法。倒是当时那些打坐参禅,炼丹修道的人,口口声声说什么“真气”。他们那些练出真气的心法,如果不是那些邪术的话,倒也的确对养身有好处,可以开发智力,增强精神,明目聪耳。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用这些所谓的“真气”,来跟人格斗,更没听说过通过这些“真气”形成内力,隔空伤人的事情。他们的这些“真气”,实际上也并不能离开自己的身体而存在。
    准确的说,习武之人根本就不讲什么经脉内力的。武侠小说中说某某人跟某某人搏斗,从丹田处运出内力来,如何如何打败敌人,这都是笑话。格斗的时候千钧一发,瞬息万变,哪里有时间让你分心去指挥什么“真气”运行?等你那一套真气运到,你早就被敌人打倒了。要说发劲倒是有的。不过那也只是通过短暂而急促的呼吸作引导,爆发出身体内的力量,跟真气没有什么关系。
    受到后世武侠小说的影响,我也曾经想过是否能够将那些修道人练的养身功法跟武功中的呼吸吐纳相结合。但是我这个想法,说给张议潮和聂隐娘听的时候,张议潮倒是不置可否,说可以一试;聂隐娘就直接在我脑后来了一巴掌,说要这种想法真的能成的话,从古到今,又练武功又修道炼丹的人多的是,只怕早就成功了,总不至于说他们谁都没我聪明吧?
    虽然被这样说,我还是不信邪,自己学了些修道人的养身功法,想把它跟武功相结合。而结果也不出聂隐娘他们所说,修道人的养身功法,主要在于一个静字。就算有点动作,也是诸如“五禽戏”之类的舒缓动作,这些东西都要求外动而内静。总之都要求“精神内守”。
    而武功则不同。武功是一种激烈对抗的格斗术,如果在练武功的时候也精神内守,那还如何跟别人打?
    想来想去,我突然想起,是否自己走岔了路?我想融合养身功法跟武功,是受到后世武侠小说所谓“内功”、“真气”的影响。而实际上,融养身与搏击于一体的武功,在后世实际上早就有了,所谓的“内家拳”不就是么?
    想到这里,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第八章 “创”拳曰太极
    帝少而聪,尝于潜邸创拳曰太极。WwW、归义军张公见之而叹曰:“甚矣此技!吾若早见之,当多寿十载也!”末后黄巢乱起,帝仗此拳纵横疆场而无敌,人皆呼之“神拳”也。后帝传之诸将,令以之拓土守国,是为镇国之技。
    ——《唐书*世祖襄帝本纪》、《唐书*技*武技*镇国技篇》
    内家拳?
    不错!内家拳!
    后世的人们一说到武功,一个个想到的,都是那些武侠小说中的武功。但实际上,那些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可都是根据内家拳的传说,加以夸张神话而来的。
    而内家拳有史可查的出现年代,还是明清之间。尤其是太极拳出现之后,内家拳才真正的成为一种武术的派别。
    跟武侠小说中那些夸张而虚假的描写相比,内家拳的厉害,却是实实在在的,这都是已经记入了历史的。虽然在后世,学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人们都赶时髦去学那些根据中华武术创立并发展的什么“跆拳道”、“空手道”之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