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唐帝国-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东的曹州,在王仙芝和黄巢的联军攻打之下,即将被告破。
    从这一天起,原本被视为芥癞小癣的王仙芝起义军和黄巢起义军,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肆虐大唐,几乎将大唐彻底覆灭的历程。
    曹州城下,一队队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起义军潮水般向曹州城发起舍生忘死的攻击。他们没有好的武器铠甲,好一点的拿着破旧的兵器,差一点的,甚至拿着木棒和锄头作兵器。然而在他们的双目中,却喷发着足以将这世间一切都焚化作灰烬的火热力量。他们的神情无比坚毅,在战斗中,就算身负重伤,但哪怕只要一息尚存,都仍然在奋不顾身的战斗着!
    除了战斗,除了反抗,他们已经没有了别的活路!
    这是一支意志无比坚强的军队,也是社会环境的晴雨表。每当社会黑暗到让人们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就总会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出来勇敢的向吃人的社会抗争!
    这也是一支除了士气高昂,其他各方面都一无是处的军队。组成这支军队的士兵们,没有任何军事素养,也没有良好的军纪。他们乱哄哄的,毫不成队形的朝曹州城和城上的守城军队发起进攻。除了一些简陋的攻城器械外,他们没有任何诸如“楼车”、“云梯”、“撞车”之类在这个时代常常会被用到的攻城工具。
    击败这样的一支军队,一支稍加训练的正规军,哪怕只有他们一半的人数,都能够轻松的做到。
    然而大唐的武备松弛已久,曹州城又处于中原腹地附近的山东。除了一百多年前的安史之乱,根本没有遭到任何的战火威胁。这也让整个曹州城从军队的首脑到普通的士兵都没有哪怕一点的警戒。
    事实上,尽管在名义上,曹州城用有一支五千人的守备军队。但吃空饷、扣军饷、任人唯亲、训练松弛等等现象,已经让这一支军队不但从人数上远远不及五千人,就算在战斗力、训练度甚至其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远远的没有达到真正的正规军的标准。
    因此,在那支毫无军事素养、武器装备,只剩下士气高昂的起义军的攻击下,曹州城这依城而守,号称五千人的守备军队,仅仅坚持了两个时辰,就让起义军攻下了曹州城!
    静静的站在曹州城外的一个小山包上,王仙芝的目光,望向了攻城战已经基本结束的曹州城,微不可查的叹息一声。
    作为一个长期在官府追捕下贩卖私盐的私盐贩子,餐风饮露的艰苦生活,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尽管如此,他像一个儒生胜过像一个拥众数万,起兵反抗大唐官府的义军首领。他的神情中并不是没有刚毅和决断,但这些,都让他那从内心深处透出来的儒雅之气冲淡了。
    不远处,曹州城中浓烟滚滚,乌烟瘴气。起义军已经攻入城内,大部分官兵都一哄而散的逃命去了,只有极少数官兵,还在城头、巷中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义军眼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开仓放粮,吸引那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加入义军。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将那些富豪大户悉数抄家灭族。一方面将那些富豪大户反抗的力量消灭,一方面也可以将他们的财产据为己有,大发一笔。这中间自然少不了奸淫虏掠之类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勾当。
    王仙芝心中很清楚城中发生的一切。他心中并不赞同这种不问青红皂白,杀戮一切富豪大户以及对他们家小奸淫掳掠的做法。
    尤其奸淫掳掠,根本就是一支军队的军纪开始败坏的源头。这种苗头一旦放人其扩大,那么这支军队,迟早会变成所有普通老百姓都痛恨的那种贼兵、匪兵。这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但是他却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义军虽然以他为大头领,但是义军中绝大多数士兵和头领对那些富豪大户的切齿仇恨,就算是他,也不能阻挡他们报仇的行径。而对这些被仇恨和财富冲昏了头脑的士兵们,根本就不相信或者懒得去分辨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和那些宽仁有加的大户。在他们简单的脑子里,一切大户,统统该杀!只要他王仙芝不想让义军反对他,那么他就不能这么做。
    而整饬义军军纪的举动,每每在他心中起意的时候就因为种种掣肘就不得不半途而废。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义军士兵,他们不懂什么国家大义,也不懂什么拯救苍生。他们起来反抗朝廷,仅仅是为了活命。而当活命这一愿望已经达成的时候,他们的也就随着自己身家的逐渐增长而逐渐膨胀起来,从此忘记了自己起兵的初衷。习惯了靠抢劫为生的人,是不可能再回头去自食其力的。他们也一样,军纪的缰绳一旦放开,就再也难以收回来了。
    或许自己企图借助这些目光短浅的贫苦农民去夺取天下的行为,压根就是一种错误吧。
    王仙芝心中不由得这样想。
    “老王1
    远处的呼唤将王仙芝从沉思中唤醒过来。
    王仙芝回头看去,远远过来一帮人,为首一人,满面虬髯,一脸粗豪,看起来是个莽汉。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看的话,回看到此人目光中隐隐闪烁,乃是一深有心机之人。此人并非别人,正是与王仙芝并为义军两大首领之一的黄巢。那“老王”的叫声,正是黄巢发出来的。
    此时义军中,虽然以王仙芝为首,但实际上,王仙芝并不能控制所有军队。将近两万的军队中,其中有一万多,或者从长垣起兵时就跟随王仙芝,或者在王仙芝攻陷濮州后加入义军,都是王仙芝的嫡系部队。而剩下的几千人,却是黄巢从他自家乡里冤句起兵时拉起来的人马,自然唯黄巢马首是瞻。王仙之要想调动他们,还得通过黄巢这一关,否则压根就别想他们听命。这便是黄巢的嫡系部队了。
    这黄巢有一身好武艺,据说还读过几年书。不过他为人豪爽,性情又耿直又暴躁,虽然有过人的勇武,却没见半分书卷之气,估计也是他在给自己脸上贴金。王仙芝以自己饱读诗书为豪,难免有些瞧不起他。
    黄巢与他从前在做私盐贩子的时候,彼此间都是“老黄、老王”的称呼。可如今他王仙芝已经是义军大头领,说起来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再整天被人“老王老王”的叫,脸面上实在有些不好看,心下就有几分不喜。
    可是,尽管心中不喜,他却不能表现出来。黄巢好歹也是义军的第二号大头领,手下又有几千人的嫡系部队,更有过人的勇武。此时双方刚刚合并不久,王仙芝也不能不对他有所忌惮,也只好任他满口乱叫“老王”了。
    心中越加不满,表面上王仙芝却表现得十分热情,脸上堆笑迎了上去:“老黄……”拍着黄巢的肩上哈哈大笑。
    黄巢的脸上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不屑神色,也跟着王仙芝大笑起来。
第八章 隐忍如初
    “皇上,此时发动还不到时机呀!如果硬要发动,只怕不但我们的损失会加大,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难以保证!皇上,还请您暂时打消这个念头吧1
    一间密室之内,来鹄正在苦苦劝谏铁了心要马上干掉田令孜,重掌朝政的李俨。WWw。
    如果说那天朝会上一时产生的想法让李俨初步有了提前发动的念头的话,那么此后发生的一切就让李俨拿定了主意。
    那天散朝之后,田令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李俨,然后对他说了一番表面上恭恭敬敬实际上却隐含威胁的话。这些话中遮遮掩掩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别看你是皇帝,但这个大唐,这个朝廷,这个皇宫,还是我田令孜说了算!
    这些话,如果换了历史上那个昏庸无能,只知道嬉戏玩乐的李俨,或许他真的听不出其中的意思来。但现在的李俨是什么人物?他可是来自后世的人,诸如此类的话,在什么电视、电影、小说上都看了几百遍了,还有听不懂的道理?
    然而正因为他听懂了,而且因为来自后世的原因,比谁都更懂这此中的意思,所以他才会更加恼火。
    而此后,田令孜更通过种种对李俨掣肘的做法,不但在语言上,更在实际行动上,明确的告诉了李俨,这个朝堂之上,话事的到底是谁!
    这一切,让韬光养晦的隐忍手段已经有一定火候的李俨,再也压抑不住年少气盛的冲动,下定了决心要尽早铲除田令孜。
    于是他向来鹄透露了这个想法,要求来鹄对这一行动开始策划。
    然而这个命令一传出来,为了保密起见,等闲只与李俨用书信密语往来通消息的来鹄,也不得不破例紧急要求与李俨会面,目的则是为了打消李俨的念头。
    李俨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来鹄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谏,全被他当成了耳边风。
    “来爱卿,以朕手中掌握的实力,再加上你在田老贼身边潜伏,完全可以趁其不备,一举将这个老贼铲除1
    “皇上!微臣知道您最近被田老贼逼得很难受,可是皇上,欲成大事,就得忍常人所不能忍啊!现在还不是我们发动的最好时机啊!皇上,为了您的大业,为了天下苍生,您还是委屈一下,再忍忍吧1
    “忍忍忍!你要朕忍到什么时候?朕已经忍了整整两年了,实在再也难以忍受下去了1
    “皇上息怒啊!您忘了您定下的策略么?您忘了您的推断么?”
    这句话如同闪电般,击中了李俨的心灵,他暴怒的心中,顿时开始冷静下来。
    是啊,自己定下的策略,自己对未来的推断,不,应该说是预测了。因为在后世,已经明明白白的将此后发生的一切都写在了历史书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自己才定下了隐忍的策略,否则在自己稍有力量能够对付田令孜的时候,就会冒险铲除他了,又何必忍气吞声,受这田令孜的掣肘呢?
    冷静下来的李俨,恢复了从前和来鹄一起定策时候那冷酷无情、目光高远的李俨。
    “来爱卿说得很对,眼下的确不是发动的良机1李俨低声细语,仿佛在向来鹄说话,又好像是在说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