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失笑,又问道:“此物可能果腹?”
“能,怎么不能?”二婶感慨道:“切成块,加几颗小米,两个红薯就能煮一大锅,又香又糯又能解饿……唉,若那年春上大旱的时候,若是我们没有卖了地逃荒出来,而是补种上番薯,也不会到现在的光景……”说着便要掉下泪来。
陈旭喝道:“又浑说,我们现在的日子比之前难道差了吗?”
二婶哽咽道:“我们倒是好了,可是小三儿他……我答应娘好好对他的,都是我没看住,让他吃多了观音土……”说到这里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转过脸,用袖子无声的抹着眼泪。
陈旭叹道:“都好几年的事了,你还想起一次哭一次……唉,小三儿要是转世,都会打酱油了。”一面对康熙不好意思道:“我婆姨不懂规矩,贵客莫要见怪。不过也难怪,以往我们自己有地的时候,从来不知道从地里刨食这么容易,弄的家破人亡,现在没地了,反而活的像个人样儿了。”
康熙叹了一声,不再说话。
他不过干了一会,便在胤禛胤禩的劝告下歇了手,在一旁水桶舀了点水出来洗了手,回头去找贾环,却见他正半趴在黑身上打瞌睡。康熙干活的时候,还有人敢干看着甚至打瞌睡的,这倒是第一次,康熙此刻正心情大好,一时童心大起,一弹指尖,便有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落在那张精致的小脸上。
“黑!不许顽皮!”贾环咕哝了一声,睁开眼。
康熙看着那双迷迷瞪瞪的眼,宛如氤氲着雾气的潭水,转瞬间,云开雾散,露出那一汪清泉,正因为清澈无比,反倒让人看不出深浅来。
贾环迟疑的看看康熙,又看看黑,这么慈祥庄严的老人家,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啊,黑被自己坐着呢,也不可能啊……他傻傻的用手指摸摸自己脸上的水珠,又望望天……下雨了?
康熙被贾环难得的傻乎乎的模样逗笑了,等他诧异的转头来看时,却又换了一副表情,道:“怎么,吵到你了?”
贾环摇头,从一旁捡了一个草墩子过来:“老人家坐。”
康熙坐下,道:“我们也算是认识了,何必还如此客气,不如叫我一声伯伯,我便唤你环儿如何?”
贾环对这父子三人也心存好感,点头道:“伯伯好,今日的事,多谢伯伯了。”
康熙笑着挥手道:“不过小事耳……听你说过几日便要冬灌,只是,冬天万物枯竭,地里也是寸草不生,为何还要浇水?这里面可有什么讲究?”这却是要考考贾环了。
贾环道:“人说瑞雪兆丰年,倘若没有瑞雪时,冬灌便是我们自己造的瑞雪。冬灌起码有三个好处,一是冬灌充足时,春天即使干旱,也能保证幼苗不死,二是可以让土里面的残枝烂叶腐烂的更快,做来年的养分,三是可以冻死土里里虫卵,来年可以少些虫灾。不说旁的,这一场冬灌下去,里面蝗虫的虫卵便会被灭的七七八八。”
康熙也是惊奇,冬灌的好处,便是让他自己说,也未必能说的这般清楚明白,此刻他才当真信了这孩子果然是会种地的,口中道:“其实还有个好处你却不曾说到。”
贾环想了想,道:“伯伯你说。”
康熙道:“冬灌下去很快会上冻,先上冻再解冻,这土壤便如翻过的一般,变的疏松的多。”
贾环拍掌道:“正是!哈,想不到伯伯富贵中人,竟然还懂的种地。”
康熙笑道:“你都会种地,我为何不会?我还亲手种过地呢。”
贾环道:“我也亲手种过,每一种植物一开始都是我亲手种的,等种好了、他们学会了我才撒手。”
康熙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是个好孩子。”
胤禛和胤禩因康熙没有发话,只得老老实实在地里干活,耳朵眼睛却都放在这边了,听这一老一少聊的开心,胤禩对胤禛低声笑道:“环儿当真有福,竟能得老爷子的青眼。”
胤禛并不说话,目光却落在不远处向康熙二人走来的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身上,干咳一声,顿时便有两个人放下手里的活计,不动声色的走到康熙身后。
那人却是贾环认得的,轻咦一声道:“张汉,你怎的来了?”
张汉行了礼,道:“三爷,老爷让您立刻回去。”
贾环一惊,来的时候贾政分明答应他过到开春,只需过年回去一次便可,难道家里出了什么事不成?
=======================================
作者有话要说:好的清穿文,十有**是要种番薯的,所以我也跟着恶俗一下子。
关于番薯: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番薯,不过也就每年喜欢一阵子,家里的种的红薯最后大多是喂了猪的,不过现在倒是越来越贵了。
我妈却从来不吃这东西,说小时候顿顿只有红薯吃,吃伤了,这辈子也不愿意挨它一下了。
所以饥荒什么的,红薯的确是最好的。红薯的产量高,是一万五千斤到六七千斤的样子,主角是农大的,亲手指导下种个四五千斤想必是没问题的吧。
至于那个时候人们对于番薯的认识,我不知道,但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却是真的,所以便杜撰了这些。
真心希望大家把他当成架空来看,就当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清朝吧,考据什么的都免了吧,小说而已,看个高兴就行。
☆、第 29 章
贾环皱眉道:“现在吗?天已晚了;连东西都来不及收拾呢。”
张汉道:“老爷说,让三爷不必收拾什么;并不在府里久住。”
贾环更是不解;道:“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张汉摇头道:“小的不清楚。”
贾环知道里面必有变故;张汉虽受贾政重用,但是内院的事情也不是他能知道的,是以不再多问,反正等他回去就知道了;便是贾政不肯说,他还有个包打听的姨娘呢,道:“既如此……坎儿、铜儿;去收拾一下;同我回府。”
“耶!”一直在地里埋头干活的两个半大小子欢呼一声;连蹦带跳的向庄子冲了去,一路上打打闹闹,好不欢快。
贾环不好意思的望向康熙,道:“我方才已命了人准备了一车瓜果蔬菜,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种的,伯伯莫要嫌弃,无论我使人送了去府上,还是伯伯自己派人来拉,都使得的。”
康熙也不与他客气,笑道:“你若舍得,不如再多送我一筐番薯如何?”
贾环道:“不过是些贱物儿,伯伯要多少,只管拿去,只替我留一筐烤着吃便好。”
康熙哈哈大笑,道:“你倒是不小气……等你冬灌那日,我再来打饥荒,到时你莫要撵了我出去就好。”
贾环假作思索一下道:“伯伯要是肯多带几个人来我才应你……冬灌累的很,伯伯带了人来,便省了我雇人的银子。”这也是玩笑而已,此刻正是农闲,要雇人满大街都是,廉价的很。
康熙笑道:“既如此,我们一言为定。”
“一言未定。”贾环举起手,康熙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哈哈一笑,伸出那双保养得力的白皙有力的手和贾环细嫩的手在空中轻轻一拍,发出清脆的响声。一老一少相视一笑。
………………………………………………………………
贾环回到府中时天已擦黑了,一进府便被告知贾政让他去书房,也顾不得回房收拾,直接去了。
“父亲……”贾环推开房门,却是一愣,贾政并不在书房,里面只有一个白衣少女,本是端坐在椅上,听到他的声音站起身来,正要说话,却听贾环一礼道:“贾环唐突了,姑娘切莫见怪。”便急急退了出去,掩上门,倒让那少女微微一愣。
虽只是惊鸿一瞥,但也让贾环震撼不已,好个钟灵俊秀的女子,虽仓促间不见容貌,但仅是一个无限美好的背影已让人浮想联翩,果然是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这就是贾宝玉口中的林家姐姐吧?这般落凡仙子般的模样,难怪会让他恋恋不忘。
他在这里赞叹林黛玉的品貌出众,却不知林黛玉心中的惊叹不在他之下,得他之前一声“父亲”的提醒,有了准备的林黛玉比他看的更加清楚,以往只当宝玉便是这世上顶顶出色的人物,现如今见了贾环,竟无论相貌身形气度都远胜贾宝玉,更难得的身上有一股她父亲身上有、舅舅有,但在贾宝玉身上却完全找不到的可让人安心的东西。
听他叫父亲,这应该就是贾宝玉口中的环儿了吧,难怪宝玉提起他总用“神仙”二字,却也当真当的起这二字。只是听宝玉说他在庄子养病的,不知道何时又回来了?
正胡思乱想间,本已离去的贾环的脚步声又响起,另有一个忐忑不安的少女的声音道:“三爷,奴婢是没有资格进书房的……”
只听贾环淡淡道:“你只管进去,父亲来了我自会解释。”
便看见门被轻轻推开,林黛玉正准备好了与贾环见礼,不想进来的只有一个丫头,看打扮只是个粗使丫头,正局促不安的端着茶盘:“姑娘请用茶。”
林黛玉与那丫头闲话了几句,才知道贾环方才专门去了外院找了这个丫头来,她心思百巧,微微一想便明白贾环并不是真找这个连倒茶都不太会的丫头来侍候她,而是为了维护她的声誉。心中对这个还未正式见礼的表弟便多了一层好感。
又坐了近半盏茶的功夫,却听贾政的不悦的声音响起:“怎的不在屋内等候,这般天气,就在廊下坐着,回头又犯病了可怎生是好?怎么这般不知爱惜?”
只听贾环笑道:“屋里烧着碳,气闷的很,便到外面坐坐……不碍的。”
“手这般凉,还说不碍!”贾政的声音中带着斥责:“里面说话。”
“父亲,”贾环道:“方才我见林姐姐一人在书房,便出去找了个不识字的丫头进来侍候她,父亲莫要怪我多事啊。”
贾政这才明白贾环为何不肯进屋,扶额道:“原是我思虑不周,但你也该找个屋子先坐坐才是,怎的就等在外面?”
“因为我想父亲了,想快快的看见父亲啊!”
贾政被这拙劣的马屁逗乐了,领着他一同进屋,命他与黛玉见了礼入座,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