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鄂东匪事-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回旋余地大千万倍!”
    张虎高兴地双手一拍,说:“好!三位班长为我们列举了三种防御战术。每一种战术都值得我们思考,都值得我们积极制定应对战术。当然,实际战斗中可能还会有五六种防御战术等着我们。我们必须靠勇敢和机智,临敌应变。”
    战士们都信服地听着,琢磨着。
    张虎说:“现在,大家都来思考一下进攻战术。想一想,假如你是指挥员,今晚上这一仗该怎么打?”
    侦察排的战士不仅具有优秀的集体作战的精神,而且人人具备单兵作战的经验,因此,对待攻击“座地虎”的老营青龙寨这种战术并不陌生。排长一布置,他们立刻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张虎趁此机会把赵越和三位班长召集到了一起,拿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让大家讨论、修正、完善。
    经过快速讨论,赵越和三位班长完全同意张虎排长的战术。
    张虎将侦察排以班为单位分成了三个梯队,每个班,又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以便相互接应。
    三人战斗小组呈箭镞式进攻队形。中间位于箭镞尖上的战士担任正面主攻。他的任务是奋勇突破正面,将敌人的防御尽可能地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快速楔进去。后边左右侧翼的两名战斗成员担任侧攻和对正面进攻者的掩护。如果是一个班的三个战斗小组,也是这种箭镞
    式进攻队形,尖刀组和左右侧翼组的战斗任务与一个组的三名战斗成员相同。如果是一个排,一个连的阵地进攻,也无非是尖刀组的“扩大版”。这种“三三制”进攻队形,不仅对于攻坚作战有利,而且,对付负隅顽抗的土匪,也特别有效,这是他们在鄂东的剿匪战斗中屡次试验过了的。
    张虎强调说:“请同志们注意:我们今晚上的战斗性质是突袭,就是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残匪骤然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打他个迅雷不及掩耳!因此,如下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第一,要求同志们绝对保持静默,秘密进攻时任何人不得弄出声息。这是铁的纪律!”
    张虎看看大家,战士们默默地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张虎接着说:“第二,进攻动作要快,要像尖刀一样,不等敌人发觉,我们已经冲到了他眼皮底下。第三,要求作风狠辣。一旦交手,必制敌于死命,不能有半点的犹豫。因为我们的敌人是鄂东最为心黑手辣的残匪‘座地虎’!大家听清了吗?”
    侦察排的战士低声回答:“听清了!”
    张虎继续说:“好!现在分配战斗任务:一班担任主攻。二班担任跟进支援。如果一班严重受挫,二班则快速转为主攻。三班作为机动力量,用作寨内强攻力量。如果二班同样受挫,那么三班则转为主攻。你们听清楚了吗?”
    三位班长低声回答:“清楚了。”
    张虎继续说:“第一战斗小组进攻时的分工是这样的:如上山时遇到道路狭窄、易守难攻处,箭镞式的进攻形式要立即演变为阶梯式的掩护进攻形式。就是后两名战士全力掩护第一名进攻队员。第一名队员找到隐蔽处后,立即掩护身后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队员快速进攻,以此反复接替掩护进攻,到达开阔地后,再立即转换成箭簇式进攻队形。第一小组,听明白了吗?”
    第一战斗小组一齐低声回答:“明白了。”
    张虎说:“好。你们记住,在接近敌人的哨卡前,动作要快速、隐蔽,尽量不让防守的敌人察觉。一旦被敌人察觉了,冲击的速度要快,打击的手段要狠,要准,一鼓作气,一口气拿下,绝对不给他喘息、顽抗和逃跑的机会。另外,三班长要在我们拿下第一道关卡后,立即派出两名战士死守关卡,以防止敌人从山下上来,把我们堵到两个关卡之间。大家记住了吗?”
    众人低声回答:“记住了。”
    张虎说:“好了,具体战术,由副排长来说。”
    赵越说:“好,大家听着,先用白毛巾扎在左臂上,以便夜晚能互相认清是自己人。一定要扎结实,别丢了,免得我们互相间当土匪打了!”
    包括张虎和向导老周,大家立即将白毛巾结结实实地扎在自己的左胳膊上。
    赵越接着说:“尖刀班由我带领。三人小组的接力式掩护进攻动作要快,配合要紧密。接敌的第一人要力争一枪毙敌。如果敌人缩到拐弯后负隅顽抗,那就要用手榴弹毙敌。手榴弹一定要准确地投到敌人的掩体后。另外,为了防止敌人埋设地雷,战斗小组成员之间要拉开适当的距离,以避免重大牺牲。大家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战士们低声回答。
    他们不但崇拜足智多谋的排长张虎,而且也崇敬骁勇善战的副排长赵越。别看副排长平时粗鲁急躁,但是打起仗来不但浑身是胆,而且机智巧妙。
    据说,在平津战役的一次攻坚战中,赵越率领尖刀班突破敌人的层层防线,冒着枪林弹雨,一路猛打猛冲,一气儿冲进守敌的一个团指挥部阵地。当时国民党团部的几十名守敌正在忙于加固工事。赵越一枪打倒一个机枪手,抢过机枪一个箭步跳上高处,对着敌人的头顶哒哒哒一梭子子弹,然后高喊:“解放军来了,缴枪不杀!”
    张虎将侦察排以班为单位分成了三个梯队,每个班,又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以便相互接应。
    三人战斗小组呈箭镞式进攻队形。中间位于箭镞尖上的战士担任正面主攻。他的任务是奋勇突破正面,将敌人的防御尽可能地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快速楔进去。后边左右侧翼的两名战斗成员担任侧攻和对正面进攻者的掩护。如果是一个班的三个战斗小组,也是这种箭镞
    式进攻队形,尖刀组和左右侧翼组的战斗任务与一个组的三名战斗成员相同。如果是一个排,一个连的阵地进攻,也无非是尖刀组的“扩大版”。这种“三三制”进攻队形,不仅对于攻坚作战有利,而且,对付负隅顽抗的土匪,也特别有效,这是他们在鄂东的剿匪战斗中屡次试验过了的。
    张虎强调说:“请同志们注意:我们今晚上的战斗性质是突袭,就是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残匪骤然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打他个迅雷不及掩耳!因此,如下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第一,要求同志们绝对保持静默,秘密进攻时任何人不得弄出声息。这是铁的纪律!”
    张虎看看大家,战士们默默地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张虎接着说:“第二,进攻动作要快,要像尖刀一样,不等敌人发觉,我们已经冲到了他眼皮底下。第三,要求作风狠辣。一旦交手,必制敌于死命,不能有半点的犹豫。因为我们的敌人是鄂东最为心黑手辣的残匪‘座地虎’!大家听清了吗?”
    侦察排的战士低声回答:“听清了!”
    张虎继续说:“好!现在分配战斗任务:一班担任主攻。二班担任跟进支援。如果一班严重受挫,二班则快速转为主攻。三班作为机动力量,用作寨内强攻力量。如果二班同样受挫,那么三班则转为主攻。你们听清楚了吗?”
    三位班长低声回答:“清楚了。”
    张虎继续说:“第一战斗小组进攻时的分工是这样的:如上山时遇到道路狭窄、易守难攻处,箭镞式的进攻形式要立即演变为阶梯式的掩护进攻形式。就是后两名战士全力掩护第一名进攻队员。第一名队员找到隐蔽处后,立即掩护身后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队员快速进攻,以此反复接替掩护进攻,到达开阔地后,再立即转换成箭簇式进攻队形。第一小组,听明白了吗?”
    第一战斗小组一齐低声回答:“明白了。”
    张虎说:“好。你们记住,在接近敌人的哨卡前,动作要快速、隐蔽,尽量不让防守的敌人察觉。一旦被敌人察觉了,冲击的速度要快,打击的手段要狠,要准,一鼓作气,一口气拿下,绝对不给他喘息、顽抗和逃跑的机会。另外,三班长要在我们拿下第一道关卡后,立即派出两名战士死守关卡,以防止敌人从山下上来,把我们堵到两个关卡之间。大家记住了吗?”
    众人低声回答:“记住了。”
    张虎说:“好了,具体战术,由副排长来说。”
    赵越说:“好,大家听着,先用白毛巾扎在左臂上,以便夜晚能互相认清是自己人。一定要扎结实,别丢了,免得我们互相间当土匪打了!”
    包括张虎和向导老周,大家立即将白毛巾结结实实地扎在自己的左胳膊上。
    赵越接着说:“尖刀班由我带领。三人小组的接力式掩护进攻动作要快,配合要紧密。接敌的第一人要力争一枪毙敌。如果敌人缩到拐弯后负隅顽抗,那就要用手榴弹毙敌。手榴弹一定要准确地投到敌人的掩体后。另外,为了防止敌人埋设地雷,战斗小组成员之间要拉开适当的距离,以避免重大牺牲。大家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战士们低声回答。
    他们不但崇拜足智多谋的排长张虎,而且也崇敬骁勇善战的副排长赵越。别看副排长平时粗鲁急躁,但是打起仗来不但浑身是胆,而且机智巧妙。
    据说,在平津战役的一次攻坚战中,赵越率领尖刀班突破敌人的层层防线,冒着枪林弹雨,一路猛打猛冲,一气儿冲进守敌的一个团指挥部阵地。当时国民党团部的几十名守敌正在忙于加固工事。赵越一枪打倒一个机枪手,抢过机枪一个箭步跳上高处,对着敌人的头顶哒哒哒一梭子子弹,然后高喊:“解放军来了,缴枪不杀!”
    命令发出的同时,赵越回头一看,大吃一惊。由于自己冲得太快,尖刀班居然没有跟上来!
    这时敌团长发现就他一个解放军在诈唬,就大喊道:“弟兄们别怕,就他一个共军闯进来了!”说着举枪就想放倒他。
    赵越“刷”地惊出了一身冷汗,但已经没有退路。他早看到了这个敌军官的鬼祟动作,枪口一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