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订阅是小景写书两年来最多了一天,也是小景最为欣慰的一天,所以今晚依旧是万字更新。同时也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是你们让我有继续更新的勇气,是你们让我有万字更新的动力,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一如既往的支持首订,支持首订哦!小景再次拜谢!
第15卷 656章:一笑倾城
黄子澄道:“皇上,此乃嬉戏之言市井小儿之言,何必顾虑。”
建文帝皱着眉头沉默不语,良久才低声道:“黄爱卿此言差异!虽是市井小儿之言,但依朕看并非空『穴』来风,昔日周幽王不理会” 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市井小儿之言,方才落得国破家亡,难不成黄爱卿想让朕步其后尘不可?”建文帝这几句话说得甚是大声,黄子澄下了一大跳,慌忙跪倒在地俯首道:“陛下圣明,臣胡言『乱』语,还望陛下降罪!”
黄子澄毕竟是自己的老师,忠心耿耿,且是太祖皇爷爷留给自己的股逆之臣,不忍心太过责备,叹了口气,道:“黄爱卿请起!”
黄子澄瞧皇帝语音柔和了下来,一颗扑通『乱』跳的心稍微平静了下来,但仍旧吓得脸『色』铁青,黄子澄饱读诗书,这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谣谶自是听说过。西周宣王时,又一次在都城镐京的大街上游『荡』,忽见有一群儿童边走边喊:
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恰巧宣王的车马从这里经过,当他听见“实亡周国”时,心头猛地一紧,当即下令将街上卖 弧箕服的全部抓起来杀掉,然后忧心忡忡地驱车回宫了。原来, 是野桑树,弧是『射』箭的弓, 弧也就是野桑木做的弓;箕服,箕是一种草,服是装箭的袋子,箕服就是用箕草编的箭袋。宣王以为童谣所指是那些卖 弧箕服的人,他们的弓箭将会灭掉周朝,所以尽杀之。
当时有一对正在卖 弧箕服的老年夫『妇』,见王宫卫士满街抓人,连忙拼命地往城外逃去。在郊外的路上,他们发现有一个被丢弃的女婴,觉得可怜,便抱了起来,往褒部落奔去。他们这一抱不要紧,却使上述童谣终于“应验”。
原来,这个被抱起来的女婴不是别人,乃是后来倾城倾国鼎鼎有名的褒姒。他是宣王的一个宫女与人私通后生下来的私生子。宫女怕被宣王发现,便将她丢弃在郊外,恰巧被卖桑弓箕袋的夫『妇』捡去,又恰恰抱到了褒部落。褒人收养了她,并给她取名叫“褒姒”。
小褒姒渐渐长大,出落成一个妖艳异常的尤物。宣王死后,由他的儿子周幽王宫涅继承了王位。幽王是个荒『淫』昏庸的君主。他因一件小事便把褒部落出身的一位大臣关入监狱,褒部落首领搭救不了他,便使出美人计,将褒姒献给了好『色』的幽王。幽王一见褒姒美艳绝伦,当即下令放了那个大臣。
这褒姒自进宫以来,就一言不发,一次不笑,整个一个冷美人。幽王变着法子想逗她一笑,均未奏效。这时有佞臣献计,说用“烽火戏诸侯”方法或可取乐于褒美人。
幽王将褒姒带到了都城外骊山的烽火台上。这烽火台是专门用来在西戎进攻时点火报信,以令各路诸侯前来勤王;平时是万万不能随便点火的。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调戏了诸侯;褒姒见此闹剧,终于开颜一笑。
自褒姒一笑之后,幽王越发宠爱她,当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后,便废掉了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其子为太子。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宜臼逃到外公的封国诉苦。申侯一气之下,勾结西戎向镐京进犯。幽王急点烽火台报警告急,可是那些诸侯以为幽王又在玩“烽火戏诸侯”的游戏,没有一个前来救驾。幽王狼狈逃到骊山,被西戎杀死;西周至此寿终正寝。此时,京城流传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所言莫非真的如燕王有关?”想到这儿,黄子澄惊得一身冷汗,心道:“若此谣谶是真,我等岂非虢石父!”
这在这时, “户部侍郎卓敬密疏——”殿外传来执事太监的公鸭桑音。
建文帝原本脸上的愁容瞬间不见,冲着内殿侧的一个身材弱小的太监喝道:“快传!”
“传户部侍郎卓敬觐见——”那小太监尖着嗓音冲着殿外厚着的卓敬喊道。
那太监的话音刚落,便见一位身着三品孔雀補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清瘦男子风风扑扑的走了进来,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人和卓敬并为见过面,此刻见来人一副仙风道骨,却又有些威严,心知此人便是卓敬无疑了。
就在三人打量着当儿,卓敬已是快步走进,跪地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文帝似乎很是高兴,待卓敬行完了礼,建文笑道:“这位便是惟恭,前些时日方回京。本来朕早应引荐给三位爱卿,不过知你们公事繁忙,所以耽搁了下来,自今日朕让其参入国事,还望诸位爱卿日后要好好合作, 为国效力!”
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以及刚刚走进来的卓敬慌忙齐声道:“吾皇圣明!“行礼完毕,卓敬便急不可耐的自地上站起,朗声道:”臣有密事奏报皇上。”
建文帝皱了皱眉头,心中一震,心道:“难道北平出事了?”他虽惊慌,但瞧四人都在斜眼瞧着他,脸上仍旧不动神『色』,略一沉『吟』,朗声道:“卓爱卿如此惊慌,不知有何要事禀报?快快说来便是。”
卓敬道:“近来京城到处传诵燕王谣言,似乎与削燕王有关。”原来,卓敬自京城听闻了这谣言,感到事态严重,方才连夜上了一本奏折,但又怕建文帝没看到,这才走了进一趟。
建文帝道:“爱卿的奏折朕已审阅,谣言之事,朕以知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下面还有一章,希望各位书友们不要错过,支持首订哦!
第15卷 明朝服饰【感兴趣的可以看】
______________查阅了好久啊,觉得有必要让各位书友们了解一下,明朝的服饰!以小景看,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以唐服和明朝的服饰最为好看,下面小景就带着各位瞧瞧明朝的服饰是个什么样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帝国,也废止了元代的服饰制度,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大臣们参考周、汉、唐、宋的服饰形式,加以修改,先後试用了二十多年,才在洪武二十六年(西元一三九三年),确立了基本的款式。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後高,靠後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勳,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後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後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後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有时也加上披肩。
女『性』的冠戴,是依照丈夫官品的大小区分。
明代袍的颜『色』,也分等级。一至四品官穿绯『色』(大红),五至七品官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官袍圆团花纹直径的大小也区分等级,一品用大独科花,直径五寸;以下品级用品,随品级大小而缩小。
官袍的补子,也依照官阶的大小有一定的图像:
一、公、侯、驸马、伯用麒麟补、白泽补(白泽、麒麟,是神话动物或古代绝种的动物)。
二、文官,一品画仙鹤的补子。二品画锦鸡。三品画孔雀。四品画云雁。五品画白鹇。六品画鹭鸶。七品画鸂鸂。八品画黄鹂。九品画鹌鹑。杂职画练鹊。风宪官画懈廌。
三、武官,一品、二品画狮子。三品、四品画虎豹。五品画熊罴。六品画彪。七品也画彪。八品画犀牛。九品画海马。
一、二品官服补子实物
明代官袍圆团纹,除了龙团纹,还有蟒衣(四个爪的龙)、飞鱼(有翅膀和鱼尾巴的龙)和斗牛(头上有两只弯角的龙),以及麒麟的纹路,穿这一些花纹大红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驸马以上的高官。
官服补子实物
明代官像画保存了当代的官服艺术形式。明朝传至今日的官服,几乎『荡』然无存,少数从墓『穴』挖出来的几件,也是破损腐朽变『色』了。而官像画里的服饰鞋帽,『色』彩鲜艳,配件齐全,加上写实的人物表情,可说是纪录了明代近三百年历史的官样服装秀,也提供学术研究、古装戏、现代的服饰造形设计良好的参考。
明代的官像画服饰,验证了文献记载的史实,并补充文字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