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白银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的大量外流,在一定区域内必然引起物价虚高。只是这种这种有可能引起灾难的举动一时还显现不出,因为商人们一直在通过他们庞大的分号联号在调集分散在各地的物资,起到了一个淡化和缓冲的作用。
如果不是通过当时已经形成规模的商业系统,而是由赴死军直接采购物资的话,效率问题暂且不顾,肯定会在这个狭小区域内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人们手中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少,但是建设速度却是空前,而且赴死军一直在保持飞速扩充,这让很多人的乐观态度一直保持着。
只要赴死军准备打仗,肯定就能够收回所有的投资,甚至可以得到巨额的战争红利。
打仗是肯定的,大家又不是瞎子,谁都注意到了赴死军近乎疯狂一般快速扩充。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赴死军已经达到八千人的规模,也就是说,每七八个乡民就养活着一个战士。这样高的军队比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灾难性的穷兵黩武。
新兵多是从河南流民之中的健者,这些人都是苦大仇深的流民,阶级成分单一。最主要的是这批人历经旷日持久的战乱,是在血火刀兵之中九死余生,为了保住好日子为了家小的生存,作战意志不必怀疑。
跟着李大财神的那些老资格乡民都是吃米饭干馍的,而这些新加入的流民仅仅是有一碗粥喝,生活上的差距使得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属极端的渴望能够得到战争红利,分配到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打仗。
什么精忠保国什么朝廷恩义,所有的这一切遥远的东西都和流民无关。
他们简单的头脑只有一个很直接的念头:别人家里都是馍馍米饭,甚至还有肉吃,为啥自己一家老小就只能喝粥?
为了让老婆孩子能象别人一样有馍馍吃,必须要打仗。
李四不光是散财的财神,还有个战神的光环呢。
当年血战满洲披甲已经传的神话一般,再有赴死军不败的金身撑着,作为战士的人们只需要去打一场,然后就可以坐等分红了。
当然是这样的,当年的赴死军不过几百人,还没有齐全的装备,都能百战百胜。现在的赴死军有八千战斗部,除了配备铁黄瓜这样的新式火雷,还有很大一部分装备了皮甲。就是闭着一只眼睛也是要打胜仗的。
无论民心还是士气,打仗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你想说和平,肯定被等着战争红利的乡亲们揍成猪头。
对于战争的渴望已经成为一中近乎病态的狂热,而这种风潮偏偏的自下而上的,就是赴死军高层想要韬光养晦闷头发展,也必须先考虑一下底层民众的需求。
底层的人们才是赴死军真正的根本。
“不打仗?潜心壮大实力?”李四保持着那种人畜无害的微笑已经成为一种个人招牌:“先看看汹涌的民情民心吧,得民心者得天下呀,太子殿下。”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八十五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
对于混乱的外界大环境来说,赴死军能够得到这么一个相对安宁而且势头良好的发展机会,是应该倍加珍惜的。
除李四以外的所有高层人物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先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发展几年再说别的,最好是等外面的各种势力都打成了猪头才好,到时候赴死军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出来收拾残局。
下层民众渴望战争,这可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观。
偏偏这种奇观是真实存在,而且就存在于身边。
前番李四的那篇七杀文已经直眉白眼的指出赴死军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要么赴死军死绝,要么满清全灭,两者是不死不休的天然死敌。这让太子和一众学官花费了许多时间才完全接受,毕竟当时的主流尤其是弘光那个小朝廷,和满清之间的关系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江南小朝廷还指望满清这个“鞑虏”和李自成这个“贼寇”互相削弱呢。
而七杀文中另外一个主题,就是联合所有抵抗力量。
天下间所有抵抗满清的团体和个人都是赴死军最天然的盟友和伙伴,赴死军会承担起作为一个盟友的义务,包括保护抵抗者和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援。甚至明明白白的指出,任何抵抗力量遭到满清的打击,等同于对赴死军的直接打击,李四和赴死军将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进行报复。
而且李四所提到的所谓“盟友”的范围极其广阔,不管对方以前是什么身份,只要抵抗外敌的入侵,赴死军就会单方面承认对方的盟友地位。
不管你是山贼还是草寇,不论以前有什么样的罪行,哪怕你不承认赴死军的盟友地位,只要你对鞑子下手了,就会得到赴死军的承认。
这个调门起的有点高,说起来动听的很,真要实施起来难度肯定大的出奇。尤其让以大名正统自居的太子难以接受的一点就在这里了。
现在的李闯也在和满洲建奴打的难分难解,难道他们也是赴死军的盟友?
“不论李闯贼军犯下如何滔天的罪孽,他们也是大明的贼寇,只要他们能够归服王化抵御外辱,就是赴死军的同道。”
为了把李四的这个意思贯彻下去,杨廷麟杨大人跑细了两条腿,终于换来东宫众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好歹保持了太子和赴死军之间的和睦。
就是李四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杨廷麟是个很好的监军,是个很辛苦的监军。
随着建设的深入,大山深处的基地刚刚有了点样子,李四又以民心士气为由要打仗,而且是要打大仗。
这才消停了几天呀!
听完了李四要打仗的理由之后,杨廷麟的满腹怨气顿时烟消云散,这才兴冲冲的伙了李四来找太子。
“又要打仗?”太子这么说并不完全因为惧怕战争,更多是认为大家都刚刚站住脚跟,有了一喘气的机会,好歹也要发展一段时间,壮大一下赴死军的实力吧。
“民心如此。”李四已经学会使用民心来掩饰自己的意图。
乡民之中汹涌澎湃的好战风潮太子等人早就觉察,只是没有想到李四会如此的“顺应民意”,以目前的情形来说,怎么看也不是发起战争的最好时机。
“若是再不动手,恐失了民心士气。”李四再次拿出民意做挡箭牌。
顺应民心是历朝历代检验一下君王昏庸与否的试金石,无论是谁也不敢小看了这“民心”这两个字。
民心这种东西其实很有意思,可以左右很多重大的局面,看起来是因为时局的发展而酝酿出来,其实也是可以操纵的。
“真的要打?”,这个事情别人都没有发言权,所以太子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杨廷麟。
杨廷麟既是太子的代言人,又是赴死军的监军,他的意见极其重要,起码对东宫众人而言是很重要。
“要打,这次一定要打。”
素来平和的太子甚至没有太多的意见,这个脾气温和的少年和他父亲完全不同,几乎没有主见,立刻同意了杨廷麟的意见:“那就打吧,要打哪里?河南还是湖北?”
河南还是一片混乱,暂时没有任何一支强有力的势力,尤其是在接近赴死军的广大区域,完全就是个软柿子。
而西南的湖北是李自成的地盘,虽然有左良玉的几十万大军,可是个人就知道左良玉怕李自成就好像老鼠怕猫……
“攻打舒城,忠诚伯和我的意思是打开一条连接江淮的通道!”
“舒城?攻打?”无论是刘理顺还是姚明恭,都认为杨廷麟是说错了。
舒城可是靖南侯黄得功的地盘,先不说黄得功手上近十万人马不是赴死军可以击败的,那完全就是大明自己的地盘,自己人派兵攻打自己的地盘,岂不是可笑?
黄得功诨号叫做黄闯子,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猛将,早年间在辽东杀鞑子的壮举世人皆知,后来屡屡击败张献忠,也算是当世少有的良将了。
“黄部拥兵近十万不假,然其主力多移至滁州一线,庐南兵没有多少人马。而舒城扼我进出之路,万万不能掌握在他人手中……”李四很详细的给太子和那些老学究们讲解详细的作战部署。
大明朝的赴死军挑起战端主动攻打大明朝的靖南侯,不论战术布置的如何巧妙,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太子乃我大名正朔,福王妄自称帝已违祖制,”每当说起这些,杨廷麟就热血满腔:“福王称帝实属大逆不道,只因时局艰难,太子这才忍让至今……”
“忠诚伯的意思就要高树我大明正统之帜,让天下有义之士知道先皇骨血依旧,让世间百姓知道我大明正统在此……”
一说起这个,这帮子学官的血笔比都热,李四唯恐他们热血太过沸腾:“我和杨监军的意思呢,其实就是打出大明正统的旗号而已,并非真的要夺取黄得功的地盘。靖南侯也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又是太子少保,只因错信了一些流言,这才……总之就是要太子殿下移驾舒城,若黄得功有些许天良,自然是要率大军迎请太子,到时候咱们再护送太子上南京,福王和太子本是至亲,到时候自然会禅位……”
“指望福王禅位?忠诚伯只见太过浅薄。”姚明恭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太子殿下也应该打出大明正统的旗帜了。”
谁不想坐皇帝呀,终大明一朝,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谁真的禅位过呢,当年的靖难之役就是叔侄之间争夺帝位,流的血还少了?现在的局面和建文时期何其相似?
“是极,是极,还是姚修撰想的深远。”李四心中暗道:“这帮子学官也不大好忽悠呢,不论如何,去往东方的通道一定要打开!”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八十六章 预备,放
费了老大的力气、担着泼天的风险,太子好不容易才从京城的乱军之中保存下来,本想南下之后可以继承大统再造河山,不想太子的堂伯父――福王已经称帝,改朝弘光。
这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经过这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判断,大伙儿都知道这已经是即成的事实,就算无法接受也要接受。
接受弘光朝,那置太子正统于何地?
大伙的前途和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