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观音殿中肆意评论的几个书生随即散去,转眼便过了数十年,此时天下大luàn,兵荒马luàn,无数黎民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恒已是四十壮年,因兵luàn匆匆逃进山中神庙躲避。
是夜,风雨大作、倾天覆地,张恒心中凄惨,遥望着神坛上那面lù慈悲、凝眸微笑的观音菩萨像,只感天道无常、世事沉浮,他思及苍生困苦悲哀,不觉跪地叩首,默祈心愿。
风雨大作之中,庙mén忽开,一个白衣nv子施施然步入庙中,望着庙中观音像,只是叩拜求愿,张恒斜眼望去,却见这白衣nv子竟和坛上观音菩萨长得一模一样,他心中一惊,开口问道:“xiǎo姐何故至此?”
白衣nv子答道:“拜观音!”
张恒心中讶然,问道:“你不就是观音?”
白衣nv子点了点头,微笑道:“吾亦有难,故而要拜观音。”
观音菩萨望着自己的神像,叩拜不已,待到天明时分,却悄然离去,张恒如痴如醉、呆呆想了一夜,忽见天sè大开,山下luàn象纷呈,黎民百姓哀声不绝于耳,种种惨象映入他心头,不觉化为一个巨大疑问:‘神仙有难都要跪拜自己,那世人有难,何人能救之?’
与观音几句对答的情景,忽然间涌上头来,他猛然悟到了其中深意,不觉向观音像连连叩首道:“多谢菩萨指点,张恒明白了!”
张恒趁着天明匆匆赶下山去,自此组织壮丁,收拢百姓,十数年后,果然渐渐将一个luàn世平定,二十年后,已是一朝国公的张恒再到这山中神庙之中上香还愿时,再无年轻时节那般狂妄倨傲。
随其而来的子孙见祖父出身儒mén、平素不信鬼信,如今却对观音敬奉无己,不禁讶然道:“祖父大人何独只拜观音?”
张恒温然笑道:“我非只拜观音,亦在拜我自己!”子孙愕然一怔,终是不明张恒语中深意,盖因张恒能挽救黎民、成就功业,不过是当初观音现身说法的一番际遇。
这际遇说来极其简单,不过‘求人不如求己’六字而已!
观音菩萨渡化世人,亦如九洲之际,常在人间轮回无数、化身无数,显化无数法相,她为渔nv,化鱼篮观音相,为妙善公主救父,成千手观音相,救苦救难,显白衣观音相……
端庄、慈爱、威严,种种观音,显种种神通威能。
瓶中甘lù常遍洒,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乞求千处应,苦每常作度人舟。
其扫三灾、渡八难、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之名,无数世代、无数年月俱留下种种事迹,其法相源源不断、绵绵不绝,果是应了洪荒之际鸿钧祖师之语‘世间香火第一、无上无比神道’的评语。
世人有难,常念其法名,遂能得其救助,其如张恒一般,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千种世人心中,自有千种观音,救苦救难者,是观世音,亦是自己……
作者按:观音菩萨,是世人心中第一神道,亦是作者心中至尊之神,神明是否存在,还不得而知,但自己是否存在,却能肯定,神如我、我是神,行正道、不求人,这‘求人不如求己’六字,道尽天心、人心、天道、人道,愿与众书友共勉……
第五章节 子在江上行!第五章节 子
“吾在江上行,子在江中游,
两相默凝望,愿者请上钩。”
碧水如带,曲折蜿蜒,一处翠柳之下,姜尚明亮的目光不在江中鱼儿上,他凝望着天边远处的幽幽白云,心中想的却是超脱凡尘的仙道。
红尘如网、世事如cháo,
生于尘埃、死于尘埃。
‘我要入山求道,从此超脱生死轮回,得窥天地至理至道!’
姜尚年轻的面庞上闪过一丝坚毅,他自xiǎo家境贫寒,曾做过宰牛卖ròu的屠夫、做过当炉卖酒的营生,更对茫茫尘世生出厌倦,看透红尘世事后,终生求仙问道之心。
昆仑山下,云深山幽。
巍巍昆仑如一条矫健神龙,盘于大地之上,这里,便是世人心中的神仙dòng府、超凡仙人的居处。
姜尚望着来来往往、道装打扮的仙家道士们,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无法抑止的渴望,守mén的弟子接过姜尚递上的户籍名册,暗暗皱眉,道:“你叫姜尚?是要来学道的?”
姜尚微微一笑,道:“还请仙师呈报师长,姜尚矢志学道,决无二心。”
yù虚宫中,元始天尊呵呵大笑,道:“又来一个姜尚?这次不会再是空欢喜一场吧?”
道行天尊立在阶下,笑道:“师尊,此人根骨奇浊、毫无灵气,分明就不是一个学道之才,依我看,只怕又是一个假江上。”
鸿钧老祖一句‘且往江上寻’,令三教子弟遍寻天下江河湖海、找那主导封神的应命之人,谁能将这应命之人收入mén下,自然便可掌握大义运数!
不过,这亿万年来,无数弟子寻了无数个江上之流,却半个真的也无,屡屡失望之下,就连道行天尊亦是不信真的有什么江上。
元始天尊摇头笑道:“不然,鸿钧祖师曾言,封神之人当往江上寻,这个人究竟是江上还是姜尚,天机深沉,犹未得知,xiǎo心驶得万年船,但若大意放走了他,便是后悔也不及也!”
提及鸿钧祖师,道行天尊眸中闪过一丝惊惧,他隐隐知道,以鸿钧祖师的手段,只怕早就定了他命数,他定了定神,道:“如此,我便领他进来让师尊一见?”
元始天尊收了神圈、闭了五气,化为一个平常老道士,挥手道:“去吧,封神之劫,当兴人族,此乃我教机缘,且带这姜尚进来让我看看。”
道行天尊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引着姜尚走入yù虚宫中,随shì殿中的大xiǎo弟子心中暗暗骇然,区区一个凡人,竟能博得教主亲自接见,这‘姜尚’二字,真是非同寻常!
姜尚到得殿中,只见上首坐着一个面容枯槁的老道,一派仙风道骨模样,他躬身一礼,道:“姜尚拜见仙师。”
元始天尊眸中神光一乍,一瞬间已将眼前这个青年男子看了个仔细,道行天尊说得不错,这姜尚果然是俗骨俗心、毫无灵气!
他正失望之际,忽觉姜尚神魂之中,显出一面黑sè巨幡来,这幡微微一摇,便令他道心猛然一颤,一股铺天盖地的威严扑面而来,好似面临着一座雄峻难登的山峰一般!
神人之心、重如星辰,等闲之物岂能动摇?
他心中一定,顿时有了计较,开口笑道:“好!姜尚,你既是要学道,便入我mén下,做个亲传弟子就是,你可愿意?”
姜尚大喜,立时跪地叩首道:“弟子拜见师尊!”
道行天尊、赤jīng子等众弟子大惊失sè,这姜尚分明绝无可能修成仙道,再说区区一个凡人,根骨再好,也不过是四代、五代弟子之份,哪里能与众金仙比肩、做元始的亲传?
元始天尊呵呵笑道:“好!道行,你且带姜尚下去,从入mén道法开始,一一传授,不得有误。”
赤jīng子一惊过后,心中顿时明白过来,这姜尚若非是盘古幡元身,何能有此造化?他上前道:“师尊,弟子愿代掌教师兄,教导姜尚师弟。”
道行天尊又岂是易予之辈,他亦是明白过来,急急道:“不劳师弟,此事但落在我身上就是。”
元始天尊笑道:“好,灵丹仙果、仙符法宝,一应以首代弟子为准发放,不得委屈了你师弟。”
众金仙听得师尊吩咐,一齐应了下来,自此,仅是凡人的姜尚,居然做了神人元始的亲传徒弟,消息传遍昆仑满山,倒是引出了一个人的古怪肚肠。
这个人不是旁人,却是昔年杨南坐骑,出身都天神峰之申豹。
老祖开天、天皇上帝历劫,得了逍遥自由身的申豹却也要历这封神之劫,他乃兽类,非是人身,想成正果便要投胎转世。
令人惊奇的是,他落到人界,却不去寻通天教主,却还来到元始天尊管辖的昆仑山中,改名申公豹,做起了阐教道士。
申公豹虽法力远不及昔年妖身之际,但也算来历广大,今日听闻山中来了一个凡人,居然被元始天尊收成亲传弟子,登时便找上mén来,见见这个际遇非常的姜尚!
姜尚在山中初学道术,如井蛙初见宇宙广大,不知不觉间茫然若失,他本以为长生已是极致,谁想长生之外另有玄机?
煅体、练气、吐纳、炼丹、制符,道行天尊知道他是应命之人,教授诸般道术之际却也下了几分工夫,这种种仙诀奥妙半点也不藏sī。
寻常一个昆仑弟子,亦是半仙之身,姜尚有此福缘,辈分超然,怎奈他天资驽钝、灵根微薄,寻常xiǎo术其它弟子huā上半天便能学会,他却足足半年也才勉强练成……
这一日,姜尚在昆仑山紫云dòng中,自祭凡品法宝使那变化之术,这凡品法宝不过是入mén工夫,他以法力驱使却如耕田老牛般使尽了力气。
以灵驱宝,如臂使指,寻常道士便能腾剑三尺、穿梭如电,姜尚练了半年,这一手打石鞭却只能飞起一尺,配上他那师叔祖的身份,还真是令人笑掉大牙。
dòng中仆役童子无不心中暗暗发笑,但姜尚辈分却是他们的师叔祖,更有二代教主道行天尊亲自嘱咐,哪个又敢真的笑他?
“呵呵,姜师兄,你这驱宝术也未免太不灵光,这般不灵,还不如直接仗剑砍杀才是正经!”
一声不屑低笑传来,只见干瘦身躯、贼眉鼠眼的申公豹倚在mén口,一脸嘲nòng的望着姜尚。
姜尚面上一红,讪讪收起凡品打石鞭,道:“申师弟,你今日倒有空来此一游?”
初入mén时,申公豹便自行找上mén来闲谈瞎扯,姜尚为人忠厚,平素和善,申公豹yīn险狡猾、刻薄狠毒,两人相处半年下来,倒是相安无事、略有jiāo情。
申公豹前世曾是鸿钧祖师坐骑,什么样的厉害手段没见过?姜尚这几下孩童把戏,自然不放在他眼里,他此时虽在阐教,但却不禁教mén之分,截教冥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