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情书》
作者:hou3776330
'浪漫情书 / hou3776330 著 '
;:/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言情小说。主要刻化了主人公王文进和于丽霞自1987年到2000年之间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婚外恋情。内容真实、生动感人、有较强的感染力。
小说采用了真人、真事、真时间 、真地点。充分的反映了农民出身的王文进在不懈努力下的成长过程。是一部记载历史、见证历史的史书。
王文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1987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会成员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多次受到区、乡领导的好评。1993年弃农从工,到通钢当了一名工人;这期间,他和于丽霞的恋情越来越深,并开始用写情书来互相倾诉内心的思念……
小说以情书为主线,共收集男女主人公情书83封;发表在各种报纸、刊物上的作品180篇;各类诗词538首。
小说分上中下三部,共100多万字。如有文责问题,作者自负。
由于该小说是作者的处女作,不免会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公告: 亲啊的读者朋友:浪漫情书从即日起和大家见面了,保证每天有更新。希望读者朋友多支持、多投票、多推荐。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引子 一、清晨遐思
更新时间:2008…9…27 23:06:41 本章字数:3034
引子一、清晨遐思
出生贫困磨难多,
人生路上多坎坷;
几多好人伸援手,
转危为安话蹉跎。
时间推移到1986年8月10日。这天早晨,晨雾浓重,浓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就象天上撒下了一个大网似的,把整个宇宙笼罩在雾的海洋里。
当王文进醒来的时候,墙上的挂钟已是清晨5点。他翻身下地,穿上衣服急匆匆往房西头人参园里走,这个人参园虽说只有5帘人参,但对他来讲,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倾注的结晶。因此他每夜总得起来3次5次的。
王文进今年42岁,他1。7米的个头,五管端正,面目清秀,平易近人,全身上下透出一股精明强干的气质。
说起这个小小的人参园子,还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在1984年秋天,二道江乡政府大力号召全乡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根据材料上的经验介绍,集安市有的农民把人参从山上移植到田地里栽培,并获得了高产。为此,王文进在这方面动了心。他想:虽然自己以前没有栽种过人参,但有经验可借鉴,为何就不能在自己的农田地里试载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的两位老人,他们都不赞成,也不同意。尤其是养父那洪山在桃源村的人参场干过,天天和人参打交道,知道人参是既娇贵又容易得病的一种名贵药材。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最好的腐殖土那都是不能成功的。首先,他第一个反对。那洪山,79岁,身高1。83米,长脸,为人忠厚。他说:
“孩子,算了吧,咱们大队以前兴办的人参场,土质又好,还有两个技术员,人参的成活率仅有百分之30到40,一年下来,要赔很多钱,没用几年,参场都赔黄了。你想在咱家房西头那块25度的山坡上栽人参,一是土质不行,二是技术不行,三是资金不行,准得赔个底朝天。”
文进管养父叫大爷,他说:
“大爷,您老人家不也是在人参场里干过吗?您隔三差五来看上一眼,准保能行。”
大爷接过话茬说:
“我可没那两下子,你快趁早拉倒吧。”
母亲在一旁插话说:
“文进,你就别呈强好胜了,你看咱们大队的人参场,还不是干一次赔一次,这你是知道的。再说,你要技术没技术,要钱没钱,再加上咱这块黄土掺石子的地,别说栽人参,就是种玉米,亩产才200多斤。听你大爷的,没错。”文进说:
“娘,你就让我试试吧。我不想多载,我想栽5块帘子的就行。人参栽子用2年生的,20斤就够。咱家没有钱我去贷款,乡政府和村里都能支持。不管赔与挣,我都要试一试,咱还能这么穷一辈子吗?”
他说到这里,两位老人也只好说:
“儿大不由爷,你就让他瞎折腾吧。”
至此,他下定了在自家房西头黄土搀石子的地里栽人参的决心。
说干就干,他首先在乡政府财政所贷款500元。作为人参种栽款,然后回来整理土地。人参栽在这样的黄土地上肯定不行。怎么办?他去供销社买回来一个大铁筛子,把黄土用尖镐一镐一镐的刨起来大约有一尺多深。用筛子一锹一锹的筛出来,细土留下,把大小石头用扁担、土蓝,一挑一挑的挑走。又去山上用参镐刨腐殖土,又一车一车的用牛车拉回来,共拉回腐殖土50多车,均匀的和黄土搅拌在一起;又把自家猪圈粪腐熟后打碎过筛子,扬在地面上有10公分厚,再把杀虫剂兑水用喷雾器均匀的喷洒在地面上;然后用参镐再刨一遍,打起了5个10米长、1。2米宽的人参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接下来是去本乡的样子沟村买了20斤2年生的人参栽子。大的有筷子粗,小的8号线差不多。回家后,分出一、二、三等,用一天的时间栽上了日想夜盼的5帘子人参。
人参栽上了,但往后的活还很多,需要割蒿子、苫房草用来打参帘子;需要22号铁线;需要人参杈子、横梁;需要大棚塑料薄膜;需要割柴禾夹仗子。所有这些活计,都没有难倒王文进。他利用秋收后,冬春季节,把这些工作紧锣密鼓地做的井然有序。在1985年清明节前,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全部工作。
工夫不负有心人,立夏过后,新栽的人参陆续的从地里悄悄的长出了嫩芽,没几天时间,葱绿的小人参全部出土,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使王文进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这一关顺利的过去了,但能让人参在地里连续3——4年的时间里,都这么郁郁葱葱的茁壮成长,能让人参保苗率达到80%以上,这可是一个大难题。怎么办?困难是难不倒有心人的。接下来,王文进去新华书店买回来“人参栽培技术”、“防治人参病虫害”的书籍。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真正的经验是经过实践才能得来。王文进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手捧书本一遍一遍的学着;对重要的技术环节直至能背下来。于是;他就利用书本的知识来为人参打药;浇水;追肥;灭鼠……
他的辛勤劳动没有白白付出;他的智慧汗水没有白白流出;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掌握了人参的生长习性;摸准了人参发病的规律和如何防治病虫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使人参的长势非常茂盛。从84年的二甲子到86年都变成了4品叶;5品叶;还有6品叶;而且保苗率达到了90%以上。
此时;王文进看到了沉浸在浓雾弥漫里的挺拔翠绿、生机盎然的人参,内心充满了激动,思绪万千。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由童年到青年那些坎坷不平、多灾多难、不堪回首的心酸往事:
1945年11月9日,王文进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县长直乡六里村的一户贫困的农民家里,排行老二,父亲王延秋27岁,身高1。75米;黑脸膛,为人厚道,少言寡语。因交不起地主租子,一股急火得了白内障,因无钱治疗,使双目几乎失明,只有0。4的光明度。母亲高凤英,身高1。65米,身材姣好,面容俊俏,裹足,是一位家庭妇女,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生文进那年,正赶上国内战争,家里穷的叮当响,即是这样,她还是拼死拼活的抚养着文进,不但要做家务,还要帮助双目几乎失明的文进的父亲干农活,整天累的腰酸背疼,面容憔悴。那年,文进的大哥文天才只有8岁,一天吃的都是野菜糊糊和地瓜干,很少吃到一顿玉米面饼子。文进3岁那年,又添了一个妹妹,取名春兰,一家5口人的生活更加窘迫。尽管这样,两位老人看到又多了一个孩子,还是很高兴。因此,父亲、母亲更加忙碌,更加拼命的为有钱人打工干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王文进那年才5岁,土改那年,他家分到了5亩地,两间土草房,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倍,基本上达到了自食其力,生活有了保障。1953年文进的弟弟文占出生,同年,王文进在本村上了小学一年级……
很快6年过去了,到1959年,王文进小学6年毕业。此时的大哥文天因大跃进年代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不饱肚子,独自闯关东去了。小学毕业的王文进,因家境困难,没有去考中学,而留在家中想帮助老人干点活。15岁的王文进去集体参加劳动,队长嫌他长的又小、又矮、又瘦、又黑,说啥也不要。没办法,体弱多病的母亲只好去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正文 引子 二、背井离乡
更新时间:2008…9…27 23:06:42 本章字数:6190
引子二、背井离乡
1960年,这是三年困难时期最为困难的一年,很多人因挨饿而去了东北。王文进的家里也是无粮可填饱肚子。那时,每人每天发放4两粮食,一顿都不够吃,何况要吃一天呢?不加些野菜、糠麸、树皮之类,又怎能填饱肚子呢?即是这样,父亲和母亲还照样到集体去参加劳动,实在是没有出路了。
正在这时,文进的大哥文天从东北来信了。这是5月30日那天收到的信。文天说,他在黑龙江鹤岗市的一家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人,能吃饱肚子,让他们全家都去。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喜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到了晚上,一家5口人,坐在油灯下,商量如何去东北找文天。文进兄妹3人年幼无知,只好听从父母安排。于是,两位老人商量后拿定了主意。母亲说: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既然文天让咱们去,就应该抓紧。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换个生存环境说不定还能活命。”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