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释迦牟尼传-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又以种种理由阻拦阿难加入结集大会,这是因为大迦叶是头陀第一,他本人既不好色,也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平时修的是非常严格的苦行,因此他要求僧众也是以苦行为主,以守具足之戒为最重要之事,而在晚期的佛陀遗教中,却有着“小小戒可舍”的精神,这是与大迦叶的思想相抵触的,阿难亲闻佛陀遗教,并以较为宽容的精神要求僧众,这招致了大迦叶的不满,又由于阿难在僧团内属于较为年轻的一辈,因此自然受到了以持戒为第一要务的大迦叶所排斥。 
但这次结集少了阿难是不行的。阿难也知道这次结集的重要性,因此他离开这大会场之后,就专心致志地思索种种佛法,希望尽快地断除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但由于缺乏定力,开始并未悟道,到后半夜时,因为太疲劳,就想躺在枕头上休息一下,当他的头一靠在枕头上,突然像得到了神力一般,犹如电光火石,当下即得到大彻大悟,进入金刚禅定之境,破除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于是阿难随即前往僧堂敲门。大迦叶对他说道:“你如果证得了阿罗汉果,就从大门的锁孔中钻进来。”阿难当即用巨大神力从锁孔中进入僧堂,然后向大迦叶礼拜,表示忏悔。大迦叶便对阿难说道:“希望你不要有嫌恨之心。你回到你的本座去吧。”阿难向各位僧众敬了一个礼,然后立即登上师子床。大迦叶告诉阿难:“佛所说法,一言一字,都不要遗漏。”于是,阿难遵旨将佛的遗教一五一十地念诵出来。 
阿难一开口发声,第一句就是这样念的:“我闻如是,一时佛住所居处。”大迦叶及各位僧众听到这里,都不由得掉下了眼泪。“唉,唉!衰老、死亡,真是如梦如幻,昨日还能亲见佛的面颜,今天就已经称道‘我闻’了。”言下大为伤感。 
阿难因为是佛的堂弟,他的相貌和佛极为相似,只是有三个指头比佛的要短一些。当他刚登上高座念诵时,僧众都一时为之糊涂,以为世尊重新出现,有的则以为是别处的佛来到这里,还有的怀疑是阿难已经成佛了,种种猜想,狐疑不定。但当阿难一开口念诵,说到“我闻”这一句时,僧众所有疑问全都扫除干净。阿难是在佛那一年成道时出生的,在佛初转法轮时,他并不知道佛所传的法,阿难通过展转听闻、佛后来亲口复述等通晓了初期释迦牟尼宣讲的佛法,当佛陀年事已高,需要阿难服侍之时,阿难便通过和佛陀的朝夕相处,亲耳听闻了佛所讲说的经典,并将它们默记心中。现在,由阿难将它们念诵出来,就像一个完整的瓶子,里面所有的水都点滴不漏地倒进了另一个瓶子,佛法就这样通过阿难通达无碍的念诵,因而完整地传承下来。 
在这次结集的三藏中,阿难诵出的是经藏,大迦叶诵出的是论藏,优波离诵出的是律藏。号称三藏十二部。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上座部。 
当时,除了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优波离尊者等阿罗汉在毕钵罗窟里结集三藏法教外,还有许多比丘长老在跋波尊者的带领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七叶窟外面不远的僧团里,进行会诵结集。这就出现了窟内、窟外两个部分的结集。这两个部分结集的法藏都属于小乘佛教的范围。 
大乘三藏教法,据说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许多菩萨和阿难尊者等,在铁围山中结集的。铁围山据说是咸水海边的一座山。 
三藏,佛教典籍的总称。藏字的意义是盛放东西的竹箧,佛教经、律、论三种经典能够把佛所讲的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教法,统统放在一个三藏的“竹箧”中,收藏起来,因此便称为三藏。 
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佛法,总称为经、律、论三藏圣教。经,是佛所说永恒的道理;律,是僧团内部的戒律;论,是各位菩萨、论师等论学的内容。三藏所讲的就是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道理,凡是佛门弟子能发心修行戒、定、慧三种过程的,就可以不漏落于生死轮回,经受种种烦恼痛苦,因此称为无漏学。 
3.佛的著名弟子
       佛教从释迦牟尼创教,到日后发展壮大,固然有佛教教义内在思想高超以及佛陀本人的人格魅力巨大的原因,但围绕佛陀修行、传教的弟子们的功劳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没有那么多有思想、有实践、诚实可靠、富有才干的弟子们扛起佛教大旗,并且摇旗呐喊,身体力行,那么佛教的发展和壮大恐怕就不能成为事实了。在所有僧众弟子中最著名的起过重要作用的有十大弟子和五大菩萨。十大弟子是常随在佛陀身边的,亲闻佛陀的教化,亲受佛陀的戒行,其地位之崇高、重要为其他弟子所不及,五大菩萨在传承佛教的工作中起着另一种作用,他们之于释迦牟尼,虽然亲受佛陀的教诫而悟道,但与佛陀的关系不像随侍佛陀的弟子可比,他们义为师徒,而在信行上相对稍稍独立,他们是证得了菩萨的佛陀弟子,与佛只相差一阶,指日撑舟可渡的。菩萨与阿罗汉的区别在菩萨为大乘的称号,阿罗汉为小乘的称号。菩萨,为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为觉有情,或导引众生。是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阿罗汉,略称罗汉。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有三种意义:一、消灭了一切烦恼;二、应当接受天人的供养;三、永远进入涅槃之境,不再堕入生死轮回。 
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多闻第一的阿难,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议论第一的迦旃延,布教第一的富楼那,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说法,为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僧团中碰到棘手的问题,都由舍利弗来解决。如提婆达多叛佛,带走了许多僧众,舍利弗通过说理对那些僧众进行教育,最后使叛教的僧众虚心忏悔,脱离提婆达多,回到僧团。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目犍连最有名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据说目犍连在禅定中见到母亲堕落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尖那样细小,皮骨相连,极为瘦弱。目犍连见状,心中大为不忍,于是用钵盛饭菜给母亲吃。但是,饭菜一到母亲手中,立即化为炭火。目犍连因此大为悲痛。他将此情禀告佛陀,请求佛陀开导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母亲在生的时候,谤佛骂僧,不相信因果正法,贪嗔邪恶,愚弄众生,所以理应受到这样的报应。这样的重罪,不是一人力量所能拯救的,只有依仗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能使你母亲脱离苦海。每年七月十五日,是僧众自恣日,你可以铺陈百味珍馐美馔以及时鲜果品放在盆中,供养僧众,你母亲便可得到超度。”目犍连听后,大为高兴,于是依教奉行。从此以后,七月十五日便成为了佛教中有名的盂兰盆节。盂兰,汉语中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有如人之倒悬。只有用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目犍连一生弘扬佛法,降伏外道,遭到外道的嫉恨,因而在一次经过伊私阇梨山下时,被一裸形外道从山上推下乱石活活砸死。目犍连是佛教史上第一位为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是佛陀的堂弟。佛陀对释迦种姓出家的人要求特别严格。在一次说法中,佛不满阿那律瞌睡,因而批评他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当即跪地表示忏悔,发誓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死去,不再睡眠。不久,阿那律便因不睡眠而得了眼病,佛陀虽然劝慰他不要苦行做得太过了,但阿那律仍旧坚持不再睡觉,最终由于过度劳累而双目失明。佛对他十分怜悯,便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获证天眼通,不论远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有天眼通神力的阿那律都能一目了然。 
多闻第一的阿难侍奉佛陀二十七年,为佛陀与教众关系的和谐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他非常聪明,对佛陀的教诲牢记在心,这为将来佛涅槃后佛经的结集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佛陀非常喜欢阿难,涅槃前对大家说:“阿难非常辛苦地侍奉我二十七年,他为人温和宽厚,闻法不忘,将来一定在世间发出大的光热。”佛入灭后三天,阿难即赶赴王舍城参加圣典结集,路上走了两个多月,四月十四日抵达王舍城,第二天即开始结集佛经,这时大迦叶被推为首座,把阿难排斥在外。阿难受此巨大刺激,当下发愤修行,在中夜证得阿罗汉果,因此才参加结集。阿难在会上诵出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佛教之有圣典流传于世,实赖阿难之功。 
罗睺罗尊者是佛陀的亲生儿子。佛陀成道后,应父王之邀,从摩揭陀国回到故乡迦毗罗卫省亲。这时,罗睺罗才几岁。佛陀想到将来王位的继承一定会是罗睺罗,幼童做万民之主,非国家之福,因此佛就叫舍利弗收他出家,为僧团中最初的沙弥。罗睺罗因为年纪小,常受到年龄大的比丘或者流氓的侮辱,舍利弗便对他进行教育,要他学会忍辱负重。“世间没有比忍辱更勇敢的人,任何力量也战胜不了忍辱。”舍利弗这样说道。后来佛又对罗睺罗说:“有智慧的人,能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能忍恶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灾难。忍是大海中的舟船,能度一切苦难;忍是病者良药,能救垂危病人。我能成佛,独步三界,主要是心地安稳,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贵。”从此以后,罗睺罗就默默地思维道理,默默地修持忍辱之功,最后终于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因此称赞他是弟子中密行第一。 
摩诃迦叶尊者虽然非常富有,而且学问高妙,但他淡泊名利,厌薄情欲。虽然父母给他娶了一位绝色美人,但终不受诱惑。两人分床而睡,后来父母去世,便先后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