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外的地方去充军。
朱元璋在庙里虽然受气,可是还能吃上饭。谁知道才过了五十天,寺庙的租子也收不上来了,长老们自己都没有的吃,哪里还能养活得了大大小小的和尚呢?他们商量了半天,就决定让和尚们出去化缘(求别人施舍)三年再回来。就这样,朱元璋只好穿着破衲衣拿着木鱼瓦钵(和尚专用的饭碗),背着小包袱,云游四方要饭去了。
三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濠州。三年之中,他到过安徽、河南的好多地方,长了不少见识。这时候,反抗元朝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红巾军占领了濠州皇觉寺也被毁了。为了求一条活路,朱元璋只好参加了红巾军。
参加红巾军之后,朱元璋十分刻苦,武艺很有长进。每次打仗,他都表现的非常勇敢,还出了不少好主意,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看他那么有出息,就把一个姓马的干女儿嫁给他,还让他去当和州(进安徽和县)总管(相当于军区司令)。
身为一方总管的朱元璋,知道自己年纪轻,资历浅,威望底,虽有郭子兴的令牌在手,可是他还是担心其他将领不服气。怎么办呢?想了半天,朱元璋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朱元璋先让人把总管府大厅里原来按地位和主次排列的作为全部撤去,再一左一右的摆上两排凳子。然后,他通知众将领到总管府来。
各位将领来到了总管府,按照官职的大小,在长凳子上坐了下来,可就是不见朱元璋的影子。大家默默的等了一会儿,才见到朱元璋走进大厅。他一言不发,坐到了长凳最后一个空位上。
众将领一个个傲慢的瞧了瞧朱元璋,他装作没有看见,平静的对大家说:“今天,我请大家来,是商议如何守城的事情。谁有高见,不妨就直接说吧!”
诸位将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最后,朱元璋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决定立即修筑城池,并且按人划定地段,责任明确,限期三天完工。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朱元璋和众将官一起检查验收。检查的结果是,除了朱元璋负责的一段按质按量完成外,其他地段都没有完工,有的甚至不顾质量,修得七扭八歪,根本不合格。
朱元璋把脸沉了下来,让将官们再次来到总管大厅。这一回,朱元璋第一个到来,坐在朝南的总管位子上,拿出郭子兴的令牌,严肃的对众将官说道:“郭子兴主帅令我做和州总管,责任重大。前次分工筑城,本该各尽其职,如期完成,可是你们都耽误了、如果遇到紧急的军情,像这次一样,怎么能打胜仗呢?现在说清楚,过去的事情就都不提了,今后要是再不遵守军令,就加重处罚。到那时候,可不要怪我不讲兄弟情义。”
这一席话,说得众将领耳红面赤,只好服从。从次,朱元璋下的命令,谁也不敢不听了。后来,郭子兴病死,大家就推荐朱元璋成了这支起义军的元帅。
朱元璋当上军事统帅之后,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实力要发展,就需要各地的人才加盟自己的队伍。所以,他行军作战,每到一处,就派人四处打听当地有没有能人。如果有,就邀请他参加红巾军。时间一长,在他周围就聚集了好些有本事的人,其中最有名的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朱升,冯国用等几十个,这些智囊们给朱元璋出了不少好主意。
(以上为历史真实事件,读者可在《明史》之中查阅。)
朱元璋打仗越来越讲究策略和方法,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不过,虽然元朝气数已尽,但是,他的底蕴犹在,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朱元璋在几次和元军的正面交锋之中,连连吃了败仗。
朱元璋吃了败仗之后,心灰意冷,挥军南下,返回自己的基地。说来也巧,在返回途中,朱元璋偶然得到一把古剑,这把剑乃是玄钛所铸,重量极大,锋利无比,实乃当时世上第一宝剑。朱元璋得此神剑之后,再次与元军交手,竟然大获全胜。
但是,元军之中也不乏能人异士。朱元璋的宝剑在一次征战之后,被元军的一名巫师实施妖术所截断。此战,朱元璋又是大败而归。他立志要靠次剑,铲除元朝,消灭元军。
于是,朱元璋派人四处寻访干将、莫邪之后,决心重铸此剑。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终于寻得干将、莫邪的后人,铸剑名师…………………干德,把那把玄钛剑铸成两把利器。这两把利器就是龙吟神剑和寒月宝刀。
朱元璋同时拥有了两件利器,再次同元军交手,简直是如虎添翼。再者,他武有徐达、常遇春;文有宋濂,刘伯温。而元朝却是越来越腐败无能,大势已去。朱元璋趁胜追击,越战越猛,终于灭掉了元朝,完成起义大业,建立了明朝。
(但是这龙吟神剑怎么会跑到雪蟒的腹中呢?敬请关注子轩下一章分解。)
第四十七章 龙吟寒月生何处(中
话说朱元璋初成霸业,不敢大意。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实行了很多政策和改革。明朝建立伊始,中华大地经过近二十年战乱的破坏,一片凋敝。对此情形,朱元璋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不久,外地州县官来朝见,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公元1370年,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但是,朱元璋为人多疑,他总是感觉有人要夺取自己的神兵利器,篡夺皇权。于是,朱元璋建立了很多特务机构,就是现在令人闻风丧胆的广卫机构。他利用东厂这些特务机构,派出大量名为“检校”的特务人员,遍布朝野,暗中监视。
有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你果然没有骗朕。”
还有一次,著名儒士钱宰被征参编《孟子节文》,一日散朝回家,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结果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朕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忙磕头请罪。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朱元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工部尚书薛禄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
(以上据为历史真实事件,读者可在《明史》中查阅。)
就这样,朱元璋时时刻刻保护着自己的龙吟剑、寒月宝刀和明王朝政权,直到他逝世。朱元璋死的时候,把寒月宝刀留给了建文帝,而把龙吟神剑留给自己陪葬,陪同龙吟剑的还有那本龙吟剑谱。这本剑谱本来是上古剑客所创造的,朱元璋得到之后,为了配合龙吟剑,遂改名龙吟剑谱。同时,建文帝还在朱元璋的陵墓里放置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残酷的殉葬制度,在西汉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但是在元朝又恢复,朱元璋继承了此制度,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伺寝宫人,“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朱元璋死后,当时在江湖上有一对兄弟神偷,江湖人送外号“双子神偷”。这兄弟二人本来是朝廷官员之后,但是他们的父亲因为说话不小心,被朱元璋施以酷刑,不治而死,全家人发配充军。兄弟二人侥幸跳脱,他们心怀怨恨。但是苦于自己武功不济,加上皇宫内外守卫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