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人拼命记下龙谦的意见。
“还有几个特殊的人物,要用起来。一个是姜义柳,此人是在西沽之战后加入我军的,原为聂士成部参谋,这段时间一直跟着蓝心治干,这回留在参谋处,要给他一个职务,至少是副科长。聂士成部还有两名军官加入了我军,韩子英原为队官,这次调给鲁山的一标,给他一个连,柴守业原为排长,给二标,这次任命为副连长兼排长。这两个人,你们俩要好好关照,明白吗?袁世凯派来督战的两个参谋张伯村和于乾祝都不错,可惜都回了济南了。这几个都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军官,用好了,有很大的意义。”
周毅和鲁山点头接受。
“最后就是随营学校了。我打算建立一个军校,分批培训现职军官。不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我们在练兵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培养军官就差一些。班长直至营长,接受的训练与士兵没什么不同,也就是在认图识字上有所区别了。这不行。我自己兼任随营军校的校长,由司徒均担任副校长兼军校的教育长,瞿鸿翔任副教育长,制订教学大纲,编制教材,分批轮训在职军官。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能任用,这点没得商量。就是你们三人,也要受训并担任教官,你们要有所准备。我计划在部队编组完成后,便将随营军校正式办起来。”
对于办军校,三个人倒是没有意见。也没有准备。只是因为龙谦自认校长,感到了龙谦对与军校的重视。
“最后就是预备役建设了。我准备建一支预备役部队,有三个任务,一是吸收新兵后完成军训,就像当初我们搞的新兵连一样。待训练完成后补入正规部队。第二就是将沂州和兖州的适龄青年组织起来,加以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这些人不是新兵,他们不脱产,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但必须在一年之中抽出若干时间接受训练。第三个任务就是我们部队的老兵——咱们不能让大家一辈子当兵的,到一定时间,比如四年为期,不能升为军官的,就转入预备役。万一发生战事,立即招收回来,就是一支由战斗力的军队。所以,要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军官干这件事,我计划让明远牵头做。他的职务就是沂州兖州预备役司令官,这个部队的架子,要慢慢地搭起来。”
这是个宏大的计划。鲁山脑子快,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这个法子好。如果给参加训练的农民一些补助,他们会乐意干的。”
“是,”宁时俊道,“司令这个方法极妙!我们部队不可能在两州的地面上全面铺开的,如果各村各县都有预备与部队,当地的治安一定会好的多。”
“好,这样咱们就等于准备了一大批兵员,随时可以补入部队了。”周毅也觉得这个办法十分妙,“司令真是妙计!”
“这有什么!人家外国早就这么干了!”龙谦笑道,“既然你们不反对。那么将来预备役司令部抽调各营的骨干,你们就要支持。暂时不会有大的战事了。一些老兵就要抽出来,帮助组织训练预备役,你们要大力支持明远的工作。他明早就回来了,我会跟他详细谈这件事的。”
“那些土匪俘虏,是不是补入部队?听了司令的设想,营级部队就有十几支了,而且每营都增加了一个连,缺员会很多。”周毅道。
“土匪是要补充进来的,但需要大力整顿,彻底消除他们身上的坏习惯才行。缺员不要紧,先将架子搭起来,等我们开拔至新驻地,招兵就是。不过,这次不同以往,兵员宁缺毋滥,而且要抓紧训练。你们没有意识到吗?这次整编完成,蒙山军看起来实力增加了,但战斗力注定是下降了。所以要拿出蒙山整军的干劲,好好地给我练上几个月!”
“司令,武器怎么办?朝廷会补充给我们吗?”宁时俊问。
“肯定是要向朝廷伸手的。不过,估计会比较难。我忙过这段时间,会去趟济南。武器的事,还要立足自己,我已经安排司徒去做这件事了,争取能从外国洋行手里买一批武器,重点是机关枪,大炮。”
“司令,那笔钱还在北京。另外,会不会引起朝廷的注意?”鲁山有点担心。
“这个我想到了。方法要灵活一些,不要紧,朝廷不会有那么多精力查咱们的事。不过,既然说到这儿,我准备成立一个机构,专门管这笔钱。先让老宋的后勤处管起来。要量化给蒙山军的每个老兵!这是最关键的,那笔钱人人有份,但不直接发到手里。先忙完整编的事,再做那件事。”
四个人一直商量到深夜,算是将部队编组定下来了。第二天上午王明远回来,龙谦单独与他谈了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事。王明远虽然不情愿离开正规部队,还是感觉到了龙谦对他的器重,接受了龙谦的任命,出任这个尚不知所以然的预备役部队司令了。
当日下午,龙谦主持召开了全军连长以上军官会议。宣布了威胜军右翼的整编方案和各部军官的任命。
这次整编,绝大多数军官得到了提升,所以整个面上是皆大欢喜。当然,也有不高兴的,比如被抽调进入“特种”部队的军官,比如工兵营,辎重营等部队的军官,总觉着离开了一线步兵部队有些被抛弃的味道。龙谦特意强调了除步兵意外兵种的重要性,“大炮的威力是见识过了,但工兵和辎重兵的重要性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方式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那种靠骑兵和步兵包打天下的想法必须抛弃!工兵和辎重兵的军饷决不低于步兵,他们的存在是我们打胜仗的保证!谁敢歧视他们,我就让他去体验下这些新兵种的味道!”
梁华达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直接担任工兵营长。很意外。在袁世凯的部队,从队官升为营官是很艰难的一步,自己竟然在蒙山军一下子就完成了。
刚刚被免职的叶延冰和熊勋没能参加会议。他俩可怜兮兮地在司令部外面转悠了一下午,因为没有接到命令,不敢进入会场。让警卫连站岗的士兵很是不忍。
不过在会后,龙谦派人将他们二人找了来,一起吃了晚饭。与他俩深谈了很久。俩人高高兴兴地走了,继续去当他们的大头兵去了。因为是单独谈的,谁也不知道龙谦跟他们谈了什么。直到一个月后,叶延冰被调入司徒均的军校去当教官,熊勋被派去协助王明远组建预备役司令部,才算部分揭开了谜底。
不仅是叶延冰和熊勋,原蒙山军营连长中,张玉林、许公持被调入了军校担任教官。范德平、胡宗玉被调入预备役司令部。这些都是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军官,他们的调动,足以看出龙谦对随营军校和预备役部队的重视。
正文 第十三节 军法监督处
威胜军右翼的成立大会后来被蒙山军内部称为“二一”整编,因为那天是辛丑年的农历二月初一。蒙山军的军官们将蒙山整军,郑家庄整编及“二一”整编视为建军史上最重要的前三次整编。
蒙山整编将一支响马变成了懂得服从,讲究战术,严守纪律的军队。郑家庄整编完成了这支军队从占山为王到建立乡村根据地的转变,建立了军饷制度,尝试了土地革命,建立了简陋却意义深远的后勤保障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尊重人民,依靠百姓,初步摆正了军队与百姓的关系。
而“二一”整编的意义在于向合成化、正规化的近代化军队迈了一大步。随营军校的设立、预备役制度的建设是其重要的成果。但参加会议的军官们都忽略了司令部五大处中的军法监督处成立的意义。
从军法裁判所到军法科,军官们对于自己的领袖重视军纪,强调军人情操算是比较理解领会了。由于军法科的存在,更由于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教育,使得创立农村根据地的蒙山军维系了在百姓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的严明纪律。部队打开郑家庄后,除了一开始枪决了两名严重侵犯百姓的士兵,在以后的一年中,竟然再没有发生过严重违纪的事例。根据地百姓对这支闯入他们生活,打碎了原有生活节奏的军队,从惧怕到喜欢,不止在于军队的亲民作风,比如为百姓修渠引水,下田收割,更在于官兵们的和蔼可亲,一改固有的兵匪一家的老观念,随着大批子弟加入蒙山军,使得根据地民众亲切地将蒙山军成为咱们的队伍。
恰恰是这一点,让陈超等一批士绅感觉到了龙谦潜在的野心。
曹敏忠对于自己出任军法监督处长并无多少高兴。之前他不止一次地向龙谦提出到部队任职的请求,最初的军法裁判所的胡宗玉、刘春宁现在都是连长了,在郑家庄的日子里军法所是最冷的“衙门”,经常是几天没有人上门,曹敏忠只好带着他的两名部下四处巡视“察奸”,也常常是一无所获,找不到有什么违纪的行为。
龙司令干吗将本来就无所事事的军法科升格为军法处,而且还加上“监督”二字?事前龙谦没有找他谈心,事后必须请示自己担任处长的新“衙门”究竟是做什么的,监督谁?但龙谦太忙,直到成立大会后的第三天,才算“逮住”龙谦,当时龙谦是去送司徒均前往胶澳,一帮人一直将那位骤升高位的“红人”送过张前,返回来时曹敏忠截住了龙谦,龙谦说那就谈一谈吧,一起谈一谈。于是叫了宁时俊、鲁山、周毅和王明远,龙谦看了看屋里的人,又叫他的新通信兵张平叫来了宋晋国,一块儿听了曹敏忠的提出的问题。
卢广达在此次整编中被龙谦放到了辎重营当排长去了,跟了他一年多的小卢为此还哭了一鼻子。现在这个张平是陈家崖子弟,去年初夏参军,参加了主力的勤王之役,算是老兵了,按资格至少可以当班长了。
老宋手里一大摊子事,有些不愿意来开会,但龙谦说这个会你必须参加,等老宋坐定,龙谦重复了曹敏忠的问题,开始解释。
“敏忠所提的问题,非常好。”龙谦笑着说,“现在我就解释敏忠的疑惑。这个处是我设立的,两个职能,一是军法审判,二是监督。”
“我们在蒙山整军时搞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