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线总体上东撤200…250公里,加剧了俄国国内失败的气氛。
真正的冬季到来后,俄军获得了休整的时间。冷静分析战局,俄国并非没有希望。奥匈帝国已不再具有威胁,德国似乎也筋疲力尽了,而俄国则获得了一支被证明足以独当一面的生力军以及来自中国的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的援助(协约国援俄军备物资一部分是从中国启运的)。渴望获得战争胜利的那部分将军们认为只要协约国在武器方面和中国人在粮食方面继续加大对俄国的援助,俄国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1917年初,尼韦勒接替了霞飞,提出了西线战局的新计划,俄国人立即响应,完全不顾自身的虚弱。
但陆征祥承认,俄国上层危机加重了。上层的大部分领袖,包括皇室成员不相信战争能够胜利了。俄国在两年半的大战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以粮食为例,过去俄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但现在却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不得不祈求南部那个曾经虚弱不堪的邻国的援助,这真是巨大的讽刺。大量的青壮年被招入军队,像“灰色的牲口”一样被屠杀,城市和村庄变得死气沉沉,田地荒芜,所有的物资都奇缺。
在1916年11月1日杜马年会时,杜马主席罗将柯接受了地方自治联合会和城市联合会要求成立与人民一致、能领导国家取得胜利的政府的请愿书。在宣读了杜马多数派声明后,反对党领袖米留可夫、舒尔金等发表了演说,米留可夫强烈谴责现政府背叛民族利益,宣称我们对这个政权能否引导我们走向胜利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我们所作的纠正它、改善它的所有尝试都没有成功。在我们和这个政权之间,鸿沟正在扩大并变得不可逾越,除了争取现政府垮台之外,我们今天没有任何别的任务。为了数百万牺牲的生命,为了流淌成河的鲜血,为了把我们派到这里来的人民所承担的责任,我们将斗争到底,直到政府负起责任为止。
米留久夫公开号召推翻现政府的演说竟然获得热烈的掌声,这意味着什么?杜马代表的是什么阶层?大地主,大工厂主以及有政治影响力的知识阶层所推出的代表是俄国杜马的主流。他们已经抛弃了皇帝陛下,与沙皇公开决裂了。陆征祥就此事向国内报告过,认为现在除了军队之外,俄皇依赖的力量正在急剧减少,危机正在发生,但也不足以得出帝制将被终结的判断吧?
陆征祥研究过俄国近代史。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罗斯已达300年之久了。在这混乱的三个世纪中,沙皇皇冠交替地被戴在天才和庸才的头上。在强大得令人吃惊的女性沙皇之后,却跟着懦弱无比的男性沙皇。皇室成员之间互相残杀,彼此间的性关系混乱不堪,甚至令臣民们怀疑皇帝是否真的拥有皇室血统。截止1916年,罗马诺夫王朝已经平稳地传承了五代人,现今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一个善良的人,其善良程度远远超过家族的祖先。不过,他是个相当软弱的人,个人能力极差,对于这个陷入欧战血海中的庞大国家来说,这是个不幸。他的父亲是亚历山大三世,那是一个力大无穷的魁伟汉子,可以徒手将铁棍弯曲,甚至可以用手将银器捏成球状。亚历山大三世崇尚独裁,拒绝任何可能削弱罗曼诺夫王朝权力的改革,他采用各种极权主义的手段镇压持不同政见者,甚至不许报纸上出现“宪政”一词。
继位者尼古拉二世跟他性格截然相反。但他们接受的政治上的启蒙老师却是同一人,这个人叫康斯坦丁·波别多诺斯采夫,一个著名的保守分子。这位老师告诉尼古拉,在所有的政治原则中最错误的一条是让人民拥有自主权。尼古拉信了。1894年,他的身体历来强壮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突然被诊断为肾炎,不久就去世了。尼古拉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继承了皇位,“我该怎么办?”尼古拉哭道,“我没想成为沙皇,我不知道如何统治。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和大臣们讲话。”
尼古拉二世无疑是个软弱的人。但他深受帝国臣民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拥戴。而且,他在大战中的作为获得了协约国领袖们的一致赞赏。中国插手俄国事务的风险极大,搞不好会出大乱子的!虽然陆征祥承认一个基本的判断,一个虚弱的、陷入内乱的俄国对于中国是好事,但贸然介入他国的核心事务是外交的大忌,而且,这个国家不是一般的国家,它曾令整个欧洲所战栗。
正文 第七节 彼得堡(三)
范德平的命令必须执行,这是国内明确指示过的。联络克伦斯基的任务当然要落在陆征祥头上。克伦斯基是文人,跟中国军方重将的来往没有正当的理由,即使对方是俄国最重要的盟友。
范德平等人离开大使馆后,陆征祥大使让秘书联系克伦斯基,如果对方有时间,他想到府上拜会。秘书打过电话后报告说,很抱歉,先生今日有事,不在家中。陆征祥只能另觅机会了。
陆征祥不明白国内为什么看重这个年方36岁的年轻人。外交部确有指示,要他加强与克伦斯基的联系,准确把握此人的政治态度并且努力取得其好感。驻外大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与所驻国的上层人物交往,所以来俄近三年的陆大使认识这位左翼党领袖人物,并且有了一点私交。
克伦斯基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和如今担任内政大臣普罗托波波夫是同乡。普罗托波波夫政治立场保守、施政风格强悍,是沙皇最信赖的大臣之一。而克伦斯基则公然站到了沙皇的对立面。这两位同乡如今成了政治上的敌人。普罗托波波夫对彼得堡的政治空气深为不满,促使沙皇“关闭”杜马的最关键人物就是这个人。陆征祥也认识手握内政大权的这位权臣,普洛夫波波夫曾跟陆征祥了解过中国内战(即蒙山军起兵推翻清朝的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喟叹满清政府实在是太无能了,但贵国大总统将一个虚弱的大国治理成这样确实了不起,中国发生的事件对于俄国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陆征祥清楚普罗托波波夫对于中国的蔑视,他看不起中国人,又为沙皇的软弱而生气。公然说当年如果俄国强硬一些,外蒙就不是如今的样子了。
还是回到克伦斯基吧。陆征祥再次梳理了他所了解的克伦斯基的履历,这位在彼得堡风头强劲的社会革命党领袖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学的是法律。克伦斯基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的第二年,1905年革命爆发,沙皇被迫于当年颁发“十月诏书”,宣布公民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同时扩大选举权,试图将激进运动纳入到体制内。社会革命党始终是俄国最重要的合法左翼政党之一,也是唯一为农民发声的政党。在1912年第四届杜马(帝制时代最后一届)中,社会革命党温和派团体“劳动团”在杜马448个议席中占据10个议席。
1905年革命期间,克伦斯基积极承担起了为农村起义者及遭军队杀害的示威者家属辩护和上诉的工作,一度被关入监狱。“劳动团”随后推举他为第四届杜马候选人,在1912年高票当选。欧战爆发后,大部分“劳动团”和孟什维克议员默认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战争政策,但对不惜代价的攻势政策深感不满。1916年,在克伦斯基的敦促下,杜马中三个较保守的党派结成了“进步者集团”,计划发动政变。但沙皇在密谋分子开始行动前突然宣布杜马休会,使政变中途流产。不过到了年底,两位与“进步者集团”走得很近的年轻贵族还是成功暗杀了妖僧拉斯普京,而包括杜马主席罗将柯在内的大地主、大贵族和工商业代表也和沙皇彻底决裂,尼古拉二世成了孤家寡人。
与内政大臣不同的是,克伦斯基对“中国革命”却抱有极大好感。杜马事实上被沙皇“永久性”休会后,克伦斯基曾在他的寓所与前来拜会的陆大使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克伦斯基坦承,现在的俄国应当学习中国了,一个孱弱的国家在推翻帝制后仅仅数年便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彰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帝制是阻碍国家进步的巨大障碍。
“我很景仰贵国总统,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去北京当面请教贵国总统一些问题。”
“那好极了。我想,大总统一定乐于会见您的。我可以将您的话传递回国内吗?”
“不,暂时不需要。目前我不能离开彼得堡,这是我的战场。尼古拉二世用让杜马休会的办法解决不了危机,我们还要战斗下去。战争已经进行不下去了,这点不须再讨论了。除了极少数视俄国前途于不顾的将军们,所有的人,包括军队,都明白这一点。我不能看着我的祖国被毁灭,必须终结战争,让俄国重现昔日的荣光!”
彼得堡乃至全俄的政治势力正在抛弃罗曼诺夫王朝,或许俄国会发生中国曾经上演的故事。陆征祥历来认为,中国发生的“革命”决不能将全部功绩归于龙谦领导的蒙山军,龙谦起兵势如破竹恰恰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心厌清了。龙谦不过是抓住了大势而已。但孙文高喊排满革命垂二十年,为什么胜利的果实却被蒙山军所摘取?陆征祥曾跟几个要好的朋友谈论过,一致认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孙文手上没有军队!如果孙文手下有一支实力不亚于蒙山军的武装,那么坐在总统宝座上的就不是龙谦而是孙文了。而共和国建国后发生的故事一样耐人寻味,龙谦可以容纳满清和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却对孙文极为忌惮,至今孙文仍流浪国外无法回国,因为龙谦开出了一个令孙文难以接受的条件,那就是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孙文有什么错误?反清不能算吧?乘乱成立中华民国并且与蒙山军武力对抗?俗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龙谦连为满清保驾的北洋军都可以招降,连满清余孽都可以荣养,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在海外华侨中享受崇高威望的孙文?这里面确有令陆征祥难解的谜团。
共和国政府中充斥着各派势力,但孙文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