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美国硅胶Ru房制造公司赔偿受害妇女32亿美元”,《城市质量监督》,1999年05期
(23)“中学生考核体型同升学相联系”,《东方早报》,2004年12月
同性恋王国
(一)名称来源
本章的主题是同性恋。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题外话。在我写书的过程中,正好赶上复旦医学院进行同性恋问题的系列公开讲座,来讲座的也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名流。我随便说几个,或许各位就知道,有小说家白先勇、社会学家李银河、医学专家张北川等等。这三个人都跟同性恋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先勇本人就是个同性恋者。而李银河和张北川则是国内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研究同性恋问题的学者。笔者正好又住在上海,于是就前往聆听了。
在李银河讲座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那堂讲座是以同学和老师互动问答的形式进行的。主讲人除了李老师外,还有秦士德教授,他是一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同时也是张北川教授的老师。秦士德教授早年因为同性恋身份,有过一段凄惨的遭遇,受到了同事的检举和迫害。张北川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走上了同性恋问题研究的道路。此外,那次讲座的主持人是周丹,也是一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他为了研究有关同性恋的法律问题,曾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讲座开始之前,周丹就很兴奋地介绍了李银河的老师。他说了一句话,引得下面的听众大笑。他说:“我们七、八十年代的同性恋者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是看着李银河老师的书长大的。大家说对不对?”结果下面的听众没有一个人回应。其实,那天教室里挤满了人,少说也得有三、五百人。其中肯定有不少同性恋。原来,谁要是回答周丹“是”,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还好,听众们都很聪明,没人上当。取代回应的是一阵大笑。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同性恋者现在还是受到一定的歧视和压抑。主持人所提到的书,主要是指李银河所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以及《同性恋亚文化》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影响很大,很多同性恋者就是因为看了它们才又找回了生活的信心。有关这一点,后文会进一步说明。
的确,李银河在同性恋问题方面做了不少事情,贡献也是多方面的。有关她具体做了什么、有什么贡献,后文会做述评。概括地说,如果有人问我,在中国,谁对改善人们对同性恋的观念所做的贡献最大?我不禁要说,那个人是李银河。
那么,我为什么把这章的名称叫做“同性恋王国”呢?实际上,这个名称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而且也不是我的独创。我受了他人的启发,所以把它用做本章的篇名。
我首先是受到了那位主持人的启发。在讲座中,他称,李银河老师是同性恋的“国母”。而这时,下面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我想,这也说明了李银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吧。
其实,不仅仅是周丹先生,许多其他的同性恋网友也在网上称呼李银河为母亲。因为李银河的话语中总是带着理解、尊重和关爱。李银河多年以来,一直在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利,虽然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但也同时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拥护。她本人对此则是深感欣慰。我想,如果说李银河这个名字将被载入史册的话,那么她在有关同性恋问题方面的种种言论和行动则会是其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如上文所述,主持人称李银河是“国母”,是笔者称呼“同性恋王国”的重要启发之一。不过,笔者选择这样的称呼,还有别的原因。白先勇是个同性恋者,他写过一部同性恋小说叫《孽子》。文章描述了一群被社会家庭、社会遗弃的同性恋少年。他们身世凄凉、经历坎坷,把自己的青春和肉体出卖给同类者。他们聚集在台北市的一个公园内,昼伏夜出。那里就是他们的“王国”。我们看到,白先勇把公园比喻成同性恋者的“王国”。笔者以为,这种比喻是十分形象的,因为那里的确曾是同性恋者的聚集场所,而且也是同性恋者露出本来面目的地方。而“王国”中的黑暗、恐惧气氛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同性恋者普遍存在的阴郁和压抑的心态。《孽子》中写到:
“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被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说起我们王国的疆域,仅限于台北市馆前街新公园里那个长方形莲花池周围一小撮的土地。我们国土的边缘,都栽着一些重重叠叠,纠缠不清的热带树丛:绿珊瑚,面包树,一棵棵老得须发零落的棕榈,还有靠着马路的那一排终日摇头叹息的大王椰,如同一圈紧密的田篱,把我们的王国遮掩起来,与外面世界,暂时隔离。然而围篱外面那个大千世界的威胁,在我们的国土内,却无时无刻不尖锐的感觉得到。”
除此之外,笔者把同性恋群体称做“同性恋王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网络出现了。现在,同性恋者的主要活动“场所”就在那里。网络就是同性恋王国的所在地。一类人因为一个共同的原因汇集到一起,以另一种方式相互交往。
网络的确给同性恋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最为重要的变化是,他们很可能在网上找到自己心仪的朋友,并从此相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在现实社会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男同性恋者为例,他喜欢上了周围的一个男人。但是,他并不敢向那个男人表达。因为他会担心对方认为他不正常。另外,即使他鼓足勇气,向那个男生表达爱意,也很难收到对方的回应。因为对方大多是异性恋者。即使那个同性恋者运气好,喜欢上的恰好是一个同性恋者。但对方也有可能不喜欢他。所以,真正成功找到伴侣的同性恋者十分稀少。而在网络中,这类问题将大大减少。因为在网络生活中,一个人无须公布他的真实姓名。所以,同性恋者也就不必担心暴露身份、遭人歧视。两个同性恋者可以通过网络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交往了。如果谈得来,则二者继续交往,谈不来换一个就行了。所以,他们的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因此,同性恋网站成了这个“王国”的疆域。同性恋者,则是这个王国里的国民。而李银河就是这个王国的“国母”,是这个王国的“军旗”,同时又是这个王国的“代言人”。
(二)国民生活(网络出现之前)
网络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的。在此之前,尤其是七八时年代,人们对于“同性恋”这个词还非常陌生。有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干脆就不知道还有同性恋这回事。包括一些同性恋者本身,他们发生了同性性行为,却仍旧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同性恋。整个社会处于“同盲”状态。所以,那个时候,人们也不可能评价同性恋是好是坏。于是,一些人私下里进行的同性恋活动就被人忽略了。少年时期,同性伙伴之间发生的同性性行为则更容易被人忽略。即使大人们看到了,他们也会觉得这是小孩子们不懂事,瞎玩、瞎闹,不会当回事。这样的气氛,对于进行同性性行为活动的人来说,也可以算做一件好事。因为,这是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气氛。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同性之间的性活动就会呈现出下面的几种若干情况。
1。成长时少有焦虑心理
一位同性恋者讲到和他同一单位的一位同性伴侣。他俩感情极好,性关系也极为频繁,但对方只把这种行为当做单纯的发泄,始终不知道他们之间所做的事属于同性性行为。在单位里其他有一次议论起世上还有“同性恋”这么一回事时,他们竟然天真地问人家:“同性恋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装不知道,而是确实没把同性恋这个词和他所做的事联系起来。①
此外,还有很多人,在少年时期,都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进行过同性之间的性活动。例:“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看电视。后来女孩子离开了,我们六个男孩子在一块儿,就说比比谁的生殖器大,比比看谁射(She精)得快,射得多。开始个人自己弄,后来就互相弄。”当然,这类集体发泄行为显然不同于自觉的同性恋行为,大多数当事人也不会如此认定此类行为的性质,然而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同性性行为。②美国性学家金西曾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他指出,少年男子组的60%和青年男子组的48%,在少年时期曾参与过同性恋活动。③当然,这些人并不是纯粹的同性恋者,而只是把这种行为当成游戏而已。
2。多发生在熟人之间
网络出现之前,虽然已经有同性恋者时常到社会上走动,比如在公园和公厕寻找自己的同类,但那些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同性关系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下面,我将会按照人物的年龄从小到大为顺序,讲述有关各类同性恋事实。
最早的一例竟可追溯到5岁。“5岁时我上幼儿园中班。我那时是一个弱小的孩子。集体宿舍,一大间屋子,全班40个男女孩子分床而寝。一夜,邻床的男孩子(一个粗壮的性情爽的孩子,也是5岁)睡前蹲到我床边,掀开蚊帐对我说,等一会儿我来和你一起睡好吗?你把衣服都脱光。我说好。灯光朦胧,人也朦胧,他进来了,撩开床毯,抱住我,亲吻我。当时他是否全裸,我是否兴奋(我完全不记得###的反应,按理说那个年纪还不会勃起,至少不会反应性勃起)已经全然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当时我只感到感到很温馨(现在的字眼)。我很奇怪,几十年过去了,儿时的记忆荡然无存,为何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