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疆的黄色面孔也让苏丹马赫迈德·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经询问之下,身旁无外人的情况下林海疆开始满嘴跑火车,要知道明、清两朝虽然都一度禁海,但是庞大帝国的巨大影响力却是数百年难以消退的。
当大明天朝的仁慈和慷慨都已经成为回忆的一部分的时候,突然有人重效这种慷慨,所带来的冲击却是着实巨大的。
酒过三旬之后,林海疆微笑着道出了此番的用意,他是代表大明后裔的中华帝国海军前来的,要在苏门答腊岛租借港口,以供船只停靠检修。
林海疆等这个水平不高的翻译磕磕巴巴的翻译之后,发现苏丹马赫迈德·沙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太对,于是赶紧让翻译重新翻译了租借两个字,并保证海港的一切还是由苏丹马赫迈德·沙殿下派人进行管理的,在次进行的贸易也都是要向陛下缴纳税款的,而且在陛下如果遭到外来侵略的时候,中华帝国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会提供相应方式的支援。
听到只是租借,仍然归自己管理,而且还正常纳税,苏丹马赫迈德·沙终于松了口气,之前已经有人向他报告了关于海面上停泊的四艘巨舰,尤其两艘还在吞云吐雾。
不过最让苏丹马赫迈德·沙心动的是林海疆所谓的《和平协议》,如亚齐遭到侵略,中华帝国海军将提供舰船乃至作战部队的援助,对于一直被英国人和荷兰人窥视的亚齐来说,似乎没有比寻求到一个海上盟友在好不过的事了,虽然他并不清楚这个陌生的中华帝国到底是何方神圣,但是海面上停泊的四艘巨舰就是实力的保证,而且是可以亲眼所见的可靠保证。
年轻的亚齐苏丹马赫迈德·沙深深的吸了口气,褐色的瞳孔中表露出了一丝坚毅的表情,索取是要有度的,尤其是对待朋友!这一点马赫迈德·沙还是明白的。
“就在旧港吧!”苏丹马赫迈德·沙微笑着对林海疆一指地图道:“在岛中部的旧港就予你们自行发展吧!我同时也要免去你们的税赋,如果有任何困难请不要吝惜!”
既然达成了目的,林海疆自然告别了苏丹马赫迈德·沙直奔旧港而去,马赫迈德·沙望着林海疆匆匆离去的背影顿时微微一笑。
林海疆从当地向导的口中得知了旧港的大致地理位置,原来所谓的旧港就是后世的巨港。
林海疆要求在东岸寻找港口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的记忆中,后世2004年12月一场震央位于亚齐外海印度洋的剧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几乎将该省西部沿岸摧残殆尽,更夺走数万人命。
将港口选在西海岸显然是不智之选,而且当年大明永乐年间,就曾在此设立大明旧港宣慰司,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机构。
而岛上的亚齐多山,柳塞尔山和阿邦阿邦三座全岛海拔排名前三名的山分别为3381公尺和2985公尺以及1062公尺。
在三座山中对林海疆极其有用的就是亚齐多山,此山左翼地势平坦,适合运输物资材料,右临卡里马达海峡,如果在此建设要塞和巨炮的话,可以环顾整个旧港的港口防务,直接威胁卡里马达海峡主航线,任何想要进攻旧港的舰队都必须由要塞的炮火范围下进行。
既然有了港口、要塞的整体构想和计划,林海疆就要进行统一的全局战略考量了,劳伦斯对于旧港的所在位置虽然不太满意,但是旧港良好的自然防御性却让他惊喜异常。
作为一个亚齐人的主要集市,不过由于亚齐人的消费水平还处于农耕易物阶段,所以苏丹马赫迈德·沙免去的所谓贸易税的举动还是无比英明的,望着一群群皮肤黝黑提醒健硕的亚齐人,林海疆十分不自觉的开动脑筋,如何将这些土包子吸引到自己这边来,替自己开矿修建要塞!
关于修建要塞的问题上,劳伦斯与林海疆观点相同,从1824年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都围绕着苏门答腊岛展开了一番交战,可以说是各有损伤,在苏门答腊岛的问题上交战各方的目的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控制卡里马达海峡主航线,防止海盗从这里溜入马六甲海峡劫掠。
站在镇远舰的舰桥上,林海疆遥望微微有些薄雾的卡里马达海峡,因为此时英国远东舰队的实力可谓是所向披靡,所以英国人还未在新加坡修建要塞,而1853年的马六甲海峡已然是一个海盗的乐园。
林海疆清楚,即便到了后世,马六甲海峡依旧有猖獗的海盗活动。【wWw。WRsHu。cOm】
在修建炮台装备大炮的问题上,林海疆自然想到了一个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这个人就是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他生产的大炮曾使铁血首相俾斯麦在19世纪中页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历史上俾斯麦使用的克虏伯大炮口径达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公分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
对于克虏伯大炮林海疆可谓是情有独钟,就和他最喜欢的那句至理名言一般:“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一样!”
作为巨舰大炮的铁杆忠实粉丝,林海疆确实重生对了年代,一个大海洋时代的开端。在林海疆的记忆中,在欧洲早已威名赫赫的KRUPP大炮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一尊接着一尊地飘扬过海运到中国的,并且立即成为了中国海防的骨干中坚。
从硝烟弥漫的中法战争、血肉横飞的中日战争、屈辱的庚子之役等中国近代的重要战争中随处可见克虏伯大炮的身影。
即便到了民国建立,已经在中国的国防战线上服役了几十年的克虏伯大炮依旧老当益壮,活跃在军阀大战、抗日战争中,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吴淞炮台上的国军士兵就是操着克虏伯老炮在抗击日军,克虏伯大炮质量之好可见一斑。
这也是林海疆为什么一定要购买克虏伯大炮的主要原因!
对于林海疆的坚持劳伦斯最终还是让步了,对于普鲁士人的大炮劳伦斯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
不过接下来林海疆的设想就让劳伦斯有点抓狂了,因为林海疆除了要在山顶修建环形要塞之外,还要在旧港铺设环海港一直通往要塞的铁路,最后还要在山体的岩壁上挖掘大量的工事和储备仓库?
在劳伦斯看来林海疆似乎摆出了一副撅着屁股准备挨打的造型?海军之所以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在狭窄得卡里马达海峡内修建一个堡垒?
如果对方不采取强攻,改用封锁围困的话,那么在坚固的堡垒也只能变成棺材!
“难道阁下是准备抗击海盗的?”劳伦斯觉得如果今天林海疆不给自己一个满意答案的话,他今天就不准备放过林海疆。
林海疆环顾了一下左右微微一笑道:“如果海盗们不是通过卡里马达海峡怎么可能轻易逃过英国远东舰队的追捕?因为英国人的大舰无法通过马琳岛密布的暗礁海域,我们在旧港建上一座可以用来封锁布控卡里马达海峡的要塞,我们就可以坐地起价!所有通过的海盗都要缴纳三层的战利品充当过路费。”
劳伦斯目瞪口呆的望着林海疆,他真不知道林海疆到底在想什么?自己当海盗还不算,竟然还要收取海盗的过路费?这就等于一伙强盗要收另外一伙强盗保护费啊!干海盗的有几个是善男信女?
林海疆则一副旁若无人的表情继续道:“不单如此,这些海盗可以在我们这里处理他们的赃物,可以维修舰船,我们还可以贩卖枪炮给他们!”
“当然了,这些都要等我们的实力有所加强之后才能实施!”林海疆的长远规划和打算差点没让劳伦斯直接晕过去。
第三十六章 寻找盟友
在与马克林·博托伯爵取得联系之后,林海疆要求马克林·博托伯爵提供大量的印尼土著用于旧港的施工,为此林海疆事先预支了一部分所谓的酬劳给马克林·博托伯爵。
林海疆之所以不在苏门答腊岛招募劳力,而是直接从印尼招募的主要原因第一是不想同亚齐苏丹恶交,因为林海疆压根就没打算支付所谓的劳务费,给马克林·博托伯爵总督一点好处,自己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免费使用不计死伤的劳力,何乐而不为之那?
而且林海疆清楚自己的耽误之极并不是修建旧港要塞,而是要回国为自己物色一批可靠之人,现在分身乏力的他最痛苦的就是手下只有一个劳伦斯能够帮得上忙,其余诸多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一个人即便能力在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子?
对于林海疆来说,他其实并不非常的急切寻求发展机遇,因为他在等待一个切入的时机,而克里米亚战争就是上天赐给他的良机。
在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最终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武器,如后装线膛来复枪、铁甲蒸汽船、新式定爆炮弹等,这些新式武器大大提高了陆海军的作战效能,而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重大的革命性变革。
而在远东以及整个东南亚,英国通过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特权阶级和资产阶级从殖民地榨取了巨额的利润,在这一点上,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掩盖,他迟早还是会进入英国人的视线之内的。
林海疆知道,在历史上到了1855年的时候,英国对外投资获收入就已经达到九千万到一亿英镑。于是在英国国内便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靠‘剪总票’过活的食利者阶层。
从这个极端腐朽的寄生者阶层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国已由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家,所以英国是不会放弃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步伐。
而且在历史上,从1851到1874年的短短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时间外,英国国内几乎是自由党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