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恶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恶皇后-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荃见齐王拂袖而去,送葬的客人也人人皱眉,哭闹收敛了一些。但身子还是扑在李夫人的棺柩上,死活不肯让人下葬。闹着非要去打开父亲的墓穴,再把她母亲放进去。
而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我母亲不点头,太尉府的下人没一个敢动。最后,僵持了一整天地结果是。没有结果。
一方非要合葬,一方坚决不让。我家又没有得力的家族长辈出来调停。看看夜幕降临,实在没办法了。只好临时在墓园搭了一间小屋子,暂时安顿下李夫人的棺柩。。wap;16K.Cn更新最快。然后派人看守着。
当时,还以为只是暂时放放,没想到,因为此事经年不决,李夫人地棺柩后来一直就那样搁着。
放下这个不表。单提我那天从墓地回家后,又安慰了母亲半天,直到很晚才起驾回宫。
还没进明光殿,就看见山婉在门口踱来踱去,看见我的车驾,立刻迎到车前说:“娘娘,您可回来了。”
我忙问:“怎么啦?”
山婉一边搀着我下车一边凑到我耳边说:“皇上今天晚膳都没用,回来后就闷闷地面朝里躺在床上了。您又不在宫里,我们又没人敢去仔细问。”
我赶紧走了进去。坐在床边,伸手揭开他蒙头地被子。他一见是我,一下子抱住我说:“南风。我好难过哦。”
我轻抚着他的背说:“怎么啦?我的陛下?谁敢让您难过,臣妾下旨灭了他!他闷声闷气地说:“就是汝南王啊。以前我就觉得他说话行事。很有点杨骏的味道。一样的专横跋扈。可是以前每次议事,有九王叔在。他还收敛一些。今天九王叔不在,他没了顾忌,言语姿态,就活脱脱又是一个杨骏了。我想到我族灭了自己地外公家,最后只落得还是给人当傀儡,心里很不是滋味。早知这样,何必杀杨骏呢。”
他的话反倒让我高兴了起来,我说:“以前杨骏那样揽权,皇上都无动于衷,甚至还觉得有人帮你看奏章是好事,你正好省了心。现在汝南王这样,皇上就觉得不能容忍了。这是好现象啊,这说明皇上正慢慢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君
他不满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以前不是合格的君王吗?”
我笑盈盈地说:“这个嘛,的确,不怎么合格
“你!”他先嗔着,后来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抚着他说:“可是这样才正常啊,谁又是天生就会做皇帝的呢?都是在登基后慢慢摸索,慢慢把自己打造成贤明的君主的。”
“嗯”,他点着头,这时,“咕噜,咕噜”之声响起,我和他相对大笑。他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扯起被子蒙住头说:“人家没吃晚饭,肚子饿了,所以叫嘛,不准笑啦。”
我赶紧吩咐宫女们去准备晚膳。
拉着他起床后,我问他:“既然皇上这么在意汝南王的态度,为什么不当场告诫他,甚至呵止他呢?要知道,您是皇上啊,他就算是辅政大臣,可也是臣子。”
皇上期期艾艾地说:“可他辈份那么高,是叔爷啊。”
汝南王司马亮是宣帝司马懿地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文帝司马昭的弟弟。算起来,他是皇上的叔爷爷了。
可是,“就算他是叔爷又如何?皇上是君,他是臣,君臣关系才是第一位地。”
皇上还是犹豫着:“道理是这样没错,但真当着他的面,总想着他是爷爷辈地人,我是侄孙,怎么好说他呢。”
我知道跟皇上说什么都没用了,他从来不是强狠地人。他太善良温顺,性子太好了,是个人都想压到他头上去。
怎么办?若论起辈份,齐王在汝南王面前也是侄子辈;论起官衔等级,两人都是王爷,官阶也差不多。齐王也不好怎么跟汝南王较真的。
除非找一个年龄、辈份、个性相仿地人来制衡他。
谁呢?
这时脑子里灵光一闪,我猛然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仅年龄、辈份和汝南王相仿,而且敢说敢做,跟汝南王同样的强硬、跋扈,以前在先帝面前就敢犯颜直谏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和汝南王斗法,结果很可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后只落得最后两败俱伤。
也就是说,这个人最好不要是我的亲信,而是一个我看不顺眼,属于“眼中钉”性质的人。
这个万中选一的人选就是:卫。
自皇上登基后,卫这两年一直赋闲在家,郁郁不得志。现在我就让他好好得志一下,让这个倔老头去和汝南王斗法,我则坐山观虎斗。反正不管谁输谁赢,谁死谁活,都不与我相干。
决定好了,当即向皇上提出建议。当然我没说出我的真正想法,只是把卫大大地褒奖了一番,什么德高望重、泰山北斗之类的鬼话。
皇上开始还有些犹豫,跟我说:“以前就是他从中作梗,害我差点被父皇废掉的,难道你都忘了?”
我说:“这个他自己心理也清楚啊,因为自己的女儿没当成太子妃,就恼羞成怒,想把你搞下台出气。现在他肯定每天在家里唉声叹气,认为自己今生再也没指望回到朝廷做官了。这个时候你不念旧恶,还特意征召他回朝,他肯定很意外,很感动,会更卖力地为皇上办事的。而且,就他那个性子,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汝南王变成杨骏第二。他会成为汝南王最强有力的对手。”
皇上一听,大表赞同,于是,计议已定。只等再跟齐王、张华、嵇绍、梁景仁他们再商量一下,就可以下旨了。
第七章第七节   朝中局势
卫字白玉,早年未入仕时就已经以文名著称,也算得上是位大名士了。在先帝时代,他在灭蜀和剿灭钟会叛乱中都立有大功,是朝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元老重臣之一。
除此而外,他们卫家还有一项别人不及的地方,那就是:美冠当世,一门几代皆是倾城倾国的风流人物。卫家美人出行,常常引得万人空巷,百姓景仰爱慕,疯狂追逐。卫家美名天下扬,要灭卫家,谈何容易?首先,百姓那一关就难过。
但卫家与我们贾家实在是结怨太深了。当年选拔太子妃时,先帝看中的本是他家的女儿。我家却在卫家女儿已经通过了皇宫的遴选,正欢天喜地准备嫁衣之际,横插一杠子,手段百出,硬是从卫家手中夺走了皇太子妃的宝座,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卫家对此怀恨多年,所以,卫后来一直想要废掉太子,出一口恶气。
而他也差点成功了。
就因为他的一句“此座可惜”,引出了先帝出题测试太子的闹剧,差点让太子之位不保。我父亲在将此事写信告诉我的时候,在信中一再嘱托:“卫老奴,几败汝家,瑾以当记,勿以为忘!”可见父亲对卫的痛恨,已达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
平心而论,对于卫,虽然我的确有点耿耿于怀,但因为我家毕竟是胜利的一方,我对他家倒也没多少仇恨心。如果没有汝南王司马亮这件事,我本来是没打算理他的。就让他晾在那儿发霉算了。
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准备把他抬出来当枪使。。网;手机站wap;.cN更新最快。用以对付汝南王。
于是,卫很快被任命为太保。和汝南王、齐王共同辅政。
同时,我也慢慢把我的族兄贾模、舅舅郭彰等安插在军队中出任要职,慢慢掌握军权。以便有朝一日,等我摆脱了汝南王、楚王等一干人后,他们能立即接管军队。我地外甥贾谧………此前已经承袭了我父亲鲁郡公的爵位…………也在这次被任命为皇上的贴身侍卫。特许御前带刀行走。虽然他还只有十岁。
虽然这样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我必须如此。我实在太需要娘家地势力支持了。
假如父亲不走那么早,我何至于在皇上登基两年后还没有名份?非要双手沾满鲜血,历尽艰辛才爬上这本就属于我的皇后宝座?
只是我没想到,卫、汝南王当权,他们之间地斗法还没正式开始,首先跳出来闹腾的却是另一个人,那就是,自认为在“倒杨事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楚王司马玮。
据说。他数次在公开场合发牢骚,大骂卫是老狐狸,只会“拣现成便宜”。“抢夺别人的胜利果实”。因为,“倒杨”的时候。明明是司马家地宗室王在出力卖命。那时候卫某人在哪里?
现在“倒杨”成功,他司马玮这个大功臣只是封了个禁军副统领。袖手旁观、寸功未立的卫却被封为“太保”。一跃成了辅政大臣。世上还有比这更不公平的事吗?
除了埋怨卫,他对如杨骏般揽权的汝南王司马亮也是嫉妒异常。尤其是汝南王的儿子东安公司马繇,那个从皇宫到杨府都整整走了三个时辰的草包“将军”,现在居然成了他的上司,每天对他指手画脚,在司马玮看来,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除了这两个之外,他对我也是我一肚子不满。上次他要挟我不成,反倒让皇上疏远了他,也让我对他充满了戒备。看我情愿资助汝南王的军队也不用他地,只让他负责外围的守城工作,他同样觉得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轻视。
当这些闲言闲语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我耳朵里时,我不但不生气,反而一阵窃喜。因为,这样一来,我和皇上地江山,就更稳固了。
朝廷,本来就不该是某一人或某几人独大。谁有机会揽权,谁都会成为“杨骏第二”。只有大家共同执政,互相掣肘,才能平衡权力。
现在,汝南王有卫去对付,卫又有楚王对付。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一环套一环,我和皇上,就安全了。
而齐王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也许说出来您不相信,他现在,几乎成了“镇朝之宝”了。
齐王是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但他也没有负评,不管是在宗室王还是在朝廷大臣中,他都是风评最好地一个。
其他地人,也许功高,但却居功自傲,以致凌驾于人主之上,在百姓心目中褒贬参半,功过相抵。如杨骏,何尝无功?最后被灭,百姓惋惜者亦有之,但拍手称快者更多。
齐王则几乎无过…………即使是在个人品德方面…………他也是令人吃惊的道德楷模。
久而久之,齐王在百姓心目中代表了纯粹、忠诚、雍容大度、正直坦荡……等等象征人性美好地那些词汇。
齐王是奇迹一样的人,没有让人如数家珍的功绩,但其形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