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痕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牙痕记- 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攻,拖雷此时正统右路军穿过西南方形成了大包抄之势。拖雷有意穿过宋境,从渭水流域进入汉水上游流域,夺取汉中(继续沿四川嘉陵江流域前进,在四川洗劫了宝宁地区。然后,回师东北,过汉水中游流域突然出现在河南南部南阳附近的金境内。窝阔台命速不台去围攻南京,南京军民奋力抗战,用震天雷、飞火枪火药武器打击蒙古军。而金哀宗却遣使议和,南京城内一片混乱,最后,金西面元帅崔立杀死留守完颜奴申、完颜习捏阿布,献城投降。在南京城被陷之前,金哀宗已逃出城,企图在开封城外的其他地区组织抵抗。金哀宗见宋助蒙攻金,派皇族完颜阿虎去宋朝和谈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联合,所以为我也是为宋也。对此,宋朝加以拒绝。当蒙古人发动最后的攻击时金哀宗见蔡州无法守住,便说,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入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而无恨,只恨祖宗传国百年,至我而绝。随后便在幽兰轩自缢而死。蔡州的失陷完成了蒙古帝国对金国的吞并,从此,蒙古人成了宋王朝的近邻。假道于宋、联宋灭金、招降安抚、声东击西,迂回夹击,突袭歼敌,蒙古大军屡战屡胜。而金朝统治者,政治腐败,多方树敌,战法消极,士气不振,终至败亡。宋军没有经过战斗就重新占领了开封和洛阳,当然,他们的做法激起了蒙古人的不满,很快就被蒙古人驱逐。这给了蒙古人更充分发动战争的理由,从而也加快了蒙古人对其进攻的决心。在窝阔台去世消息的召唤下,各路大军都匆忙从欧洲战场赶回草原。那时,继位问题的争论似乎比西征还要让大家群情激奋。在经过各种势力的一番角逐后,贵由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汗。然而这样费尽心机得来的大汗之位,却只坐了短短的两年,就病死了。看来没有好的身体即使是做了皇帝也是无力消受。从另一个角度说,没准也是做了皇帝更累心的结果。贵由死后,汗位的继承再次引起纷争。贵由后斡兀立海迷失是蒙古斡亦剌部长之女,在贵族中有较高的地位。贵由死后,暂由她摄政,这又是一个野心勃勃慈禧似的女人。而此时的蒙哥呼声也是极高的,他在先前的多次征战中屡建功勋,又与贵由统兵征服了阿速国。由于蒙哥功勋卓著,不仅消除了窝阔台系对他的猜疑,同时又在蒙古诸王中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为此时的争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成吉思汗四子中,术赤和拖雷的后裔宗王为一方,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后裔宗王为一方,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派系。拔都以王室之长的资格,在阿剌塔黑山邀集诸王选汗。术赤及拖雷系后王应邀到会。但窝阔台、察合台系的后王以大会应在蒙古本土举行为理由,拒绝参加。斡兀立海迷失派遣使者八剌参加大会。会上,拔都提议推举蒙哥为大汗。八剌提出,窝阔台曾指定其孙失烈门为继承人,应选失烈门为汗。反对蒙哥的亲王仍然有很大的力量,除窝阔台系失烈门而外,贵由的两子火者和脑忽都企图继承汗位,察合台系的也速蒙哥也主张汗位应属于窝阔台后人。拔都和唆鲁禾帖尼多次遣使往来商议,拔都定议,由唆鲁禾帖尼在克鲁伦河和鄂嫩河源的阔帖兀阿阑之地,正式举行大会,承认阿剌塔黑大会的既成事实,推举蒙哥为大汗。他是一位能干的领袖和严厉而公正的管理者,头脑冷静,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他的种族特征,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措施。他任命亲信,更改政制,强化汗权。大将忙哥撒儿拥立蒙哥有功,被任命为大断事官。景教徒孛鲁欢掌管文书,宣布号令及朝内外闻奏诸事。以晃兀儿驻守和林,掌管宫廷、帑藏诸事,阿兰答儿为副。就是在那个时候,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军政,并统领陕西和河南地区。以牙老瓦赤、布智儿任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麻速忽等任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事,阿儿浑任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分别管理当地财赋和民刑公事。从窝阔台竖起出征南宋大旗的那一刻,蒙宋的战争就持续开始了。窝阔台对南宋防御部署,采取削弱南宋实力、迫其臣服的方略,并以南宋背约为借口,分兵两路,大举犯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东、西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抵抗的宋军有些招架不住,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宋廷则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孟珙救援。孟珙很快连破蒙古多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输赢,难分高下。大将杜杲在庐州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再次率部迎敌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蒙古大汗窝阔台突然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北归。蒙哥经过周密计划发动蒙宋战争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这次的排兵布阵及出击路线,是冲着一举灭亡南宋的目的执行的。
第一0六章
        忽必烈南去攻宋之前,他在金莲川想通过促成一批汉人政治和道德经典的翻译来感化汉人。出于同样的实用主义目的,他建立了蒙古翰林院,把他自己的法令和规章制度从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月赤察儿从16岁时起就在忽必烈身边当怯薛,他是成吉思汗义弟四杰之一的博尔忽之孙。博尔忽在北征林中百姓时阵亡,月赤察儿之父失里门则死于南征大理的战场。作为功臣之后,月赤察儿后来出任宣徽使兼领尚膳院、光禄寺,因告发桑哥及协助郭守敬修惠通河立有大功。
月赤察儿提醒忽必烈说,此去南征,和林那边还是要多加注意的。当时,忽必烈并没有理会月赤察儿,尽管他知道月赤察儿是好意,但他不相信在和林的七弟阿里不哥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忽必烈只是觉得此次被蒙哥勾考得以过关,现在又能重握兵权南征,是来之不易的。拖雷有十一个儿子,六子旭烈兀比忽必烈小两岁,那时,他去西征了。蒙古人有三次大西征,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率领,第二次是拔都率领,第三次西征的统帅就是旭烈兀。忽必烈九岁时,成吉思汗从西域凯旋回来,忽必烈和七岁的弟弟同去迎接祖父。成吉思汗率众打猎,忽必烈射死一只兔子,旭烈兀射死一只野山羊。蒙古人的习俗,儿童第一次射杀禽兽,要将猎物的血涂在长辈的手指上表示敬意。旭烈兀握住成吉思汗的手涂血,出力很重,成吉思汗怪他太粗鲁,忽必烈却捧住祖父的手轻轻涂拂,成吉思汗很是欢喜。这件事显示两兄弟从小就性格不同。至于老七阿里不哥,现在他在和林大本营留守。在金莲川草原,远处的马嘶声渐起渐落,蝉声消退,取而代之以草原上特有的白翎雀的欢鸣,随风摇曳的金莲花,还有黄金一般富丽荡漾的草原,忽必烈常想着纵马驰骋的年轻时代,那时候真痛快。秋天到了,秋草黄了,马儿该蓄膘了,白翎雀儿在歌唱。夏天的草原永远充满了和平温煦的喜气。阳光充足,青草生长。牧人们找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好地方,扎下毡包,半年都不用为牛羊饿肚子发愁了。夏天是牧人最快乐的季节,用不着为牛羊操心,每天喝足了马奶子酒,催着马儿满草原没边没际地赛跑,马儿也容易长膘,用不着怜惜。他的宫殿面南背北而立,鎏金的殿顶高挑秀逸,好是要托起一轮太阳。贯穿整座城市,有条神奇秀丽的河流,泛着金色细碎的波光。流经宫殿的时候,这条神河浸漫开来,形成了一个清澈碧透的大湖。湖中心是一座岛屿,满岛碧绿,象一颗晶莹剔透的翡翠玉,明媚的阳光从上往下照耀在都城上面,街道宽阔笔直,街上人烟阜盛,各执其业,各行其是,井然有序。多美的金莲川,常令忽必烈在征战中梦回那里。他会想起他的祖母还有一些先人。孛儿帖,当然还有临朝称制的乃马真,她在汗位虚悬时临朝摄政,期间,曾发兵进攻南宋两淮等地,庶政紊乱,法度不一,宠信奥都刺合蛮乱政。还有海迷失摄政,一直到他的哥哥蒙哥得势,他们托雷一系才重振家威。当然,这是和他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分不开的。现在,忽必烈知道他的母亲被追谥为显懿庄圣皇后。他知道他的母亲是很喜欢自己的女人察必的,她出身名门,按陈附马的女儿。她性明辩,达于事理,和忽必烈在金莲川一起生活时很节俭,亲率宫人执女工,织绵纺纱,改革蒙古人旧式服饰,以适应征战需要。忽必烈也知道拥护阿里不哥的王公大将较多,他不想兄弟失和,按照幼子继承父亲家业的蒙古风俗,阿里不哥随唆鲁禾帖尼同住,并继承她的宫帐。眼下,正大举伐宋,以阿里不哥与己子玉龙答失留守大斡耳朵,并统帅留守漠北的蒙古军。有廉希宪和商挺抚定关中,控制着漠北的物资供应,忽必烈知道他们是能扼控阿里不哥的。他信奉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景教也没有任何偏见,命海云和尚掌管佛教事务,令道士李志常掌道教事。他知道蒙哥也信这些,当年,蒙哥曾令阿里不哥主持宗教辩论会,蒙哥派书记官宣布辩论的规则,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徒联合在一起对道士们进行批驳,全真派道士迫于当时的压力,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蒙哥大汗既不偏袒佛教,也不偏袒基督教,而是酷信巫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