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因为道教内部严格的等级观念,它们与无极殿的规模有着明显的差别。宫中的重阳殿就是供奉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殿堂,殿中壁面描写了王重阳一生的事迹,精妙多彩,不愧传神之笔。丘处机自雪山东归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后来,丘机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金正隆五年燕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大定二十六年道士孙道明住持十方天长观观事,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时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全真道从初建至金末,经过王?努力于大定七年把教派建立起来之后,于大定十年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的途中。马钰嗣教,七大弟子分别在秦翼鲁豫地修炼传教,丘处机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建起了一批宫观。那时,全真教引起了金廷的重视。大定二十七年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道,次年又召丘处机进京,命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皇帝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处一抵京时金世宗驾崩,金章宗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设醮冥福。皇帝的一再征召问道,抬高了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元好问在紫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金廷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虽以惑众乱民为由下令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但一直未能遏制其发展,以致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经过发展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在金世宗、章宗两朝经过刘处玄和丘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已拥有了较大势力,后来丘处机又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儿的起义军。于是丘处机及其全真道,成为蒙金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丘处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两三次召见并作长谈。丘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丘神仙。他东归时,成吉思汗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丘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他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丘处机乃不失时机地着手全真教徒。实际上,他早在西觐东归途中夜宿盖里泊时,就语其随行弟子曰: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故在此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安葬丘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会葬王?时,时陕右虽甫定,犹为边鄙重地,经理及会葬者,四方道俗云集,常数万人。尹志平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不久,在去云中化度道士的返回途中,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陉,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尽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号召力,为蒙古大汗效劳,但因其影响过大,引起蒙哥汗的猜忌。佛道化胡经之争中,蒙哥和忽必烈明显的袒佛立场,使全真道在佛道大辩论中两次败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击。在化胡经失败以后,处境十分困难,教徒的发展受到限制,斋醮被禁止举行。丘处机掌门弟子尹志平去世后,有个叫吉志通的人博学多闻,他居武当山,十年不火食。吉志通是丘处机弟子马钰之再传,武当山又有鲁大宥和汪真常相继成为全真道士,此后全真弟子日众,武当山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他们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者。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增加了接触的机会。由此经过接触,彼此认同,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别是组织松散势力弱小的南宗更有会归全真道的愿望。为使二宗合为一宗,必须对二宗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合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祖师系统,以便合宗后共同崇祀。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与符?大派正一道平行发展。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全真道是金初在中国北方相继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王?在创立全真教时也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他在山东文登等地所建立的五个会,皆冠以三教二字。传教时又劝人诵读佛教般若心经、道教道德经清静经及儒家孝经。他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他的这种思想亦为其弟子所接受,而加以广泛宣传。马钰有诗云:虽有儒生为益友,不成三教不团圆。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尹志平称凡人无故遭人欺罔困辱,甚或杀害,莫非还宿债也。郝大通弟子王志谨说:乃至大小喜怒、毁谤、打骂、是非,见面相嫌,皆是前因所结旧冤,现世要还。须当欢喜承受,不敢辩证。承当忍耐,便是还讫。但有争竞,便同抵债不还,积累更深,冤冤重结,永无了期。他们以苦己利人为真行,所谓苦己就是实行绝对的禁欲主义,把生活欲求降到最低限度,实行苦行生活。他们又以履行儒家的伦理纲常为修炼真功真行的前提。全真道还援引禅宗的见性成佛说,宣称只要做好内省功夫便能顿见真性,超出生死,得到阳神解脱,称一念不生,则脱生死。
“师傅在世时曾说一念无生即自由。”当时,李将军很平静地说,“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超出三界的人是莲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虽然身居一室之内,却性满乾坤,此谓之法身”
“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济。”独眼人说,“内丹术渊源于钟吕,以性命双修为基础,不是先命后性,以修命为主,而是先性后命,以修性为主。宾者是命,主者是性。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师傅以前教我先收心降念,做对境不染的明心见性功夫,使心定念寂,然后静坐调息,我也曾依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是,一个红尘中人,做到屏绝万缘,表里清净,太难了。为了夏姑娘,我做不到清心静气。只有能医治好她的喉病,我什么都愿意做。”
当时,夏雪泪眼朦胧地看了看独眼人,她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
第一二0章
独眼人见夏雪双目流泪,他回想自己和她一路走来,为治她的喉病自己历经千辛万苦。他不明白那黑衣人为何会对夏雪说话,为何夏雪听了那黑衣人的话语会泪流满面。独眼人能感觉到黑衣人在和他们打斗时似在有意无意间,每到要害时,那黑衣人总是会手下留情。
黑衣人象是在和独眼人和白面书生、铁拐李还有大麻子戏嬉一般,四人尽管使出全身解数,但却无法近那黑衣人的身体。
“难道说我们江南七雄今天要在这里挂了三个不成。”白面书生闪身一旁气喘吁吁地说,“铁拐李,大麻子,不要再打了。再争斗下去,我们也不是这厮的对手。”
铁拐李和大麻子收手闪在一旁,黑衣人扯掉面纱,须发如银,油头粉面,两片薄薄的嘴唇涂着淡淡的唇膏,独眼人看后当下惊叫起来。
“是雪莲圣母,你真是成了精了。”独眼人走近夏雪,“夏姑娘,她是你师祖,简直是个老妖婆。多少年过去,她怎么还是那样。”
夏雪含泪点了点头。
“都走吧。”雪莲圣母朝那十几个江湖人瞪了一眼。
众人面面相觑,一人大喝一声,说了声“咱们拼了吧。”
雪莲圣母见众人冲着她一拥而上,她从腰间扯出一条丝绸,那丝绸被她挥动得舞走龙身,漫天翻腾起来,时而纵横飞跃,盘空匝地;时而由上而下,贴地蜇行,一泻千里,时而盘旋翻滚,如龙行九天;时而此起彼伏,如波似峦,时而龙首冲天,怒龙摆尾,端的是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