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由的爱-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转过来想一想,这样的结果是全民选举出来的,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做的。
    这一次,汪行长把减员的权力给了每一位员工,让每一个员工都亲自操刀主宰,虽然有些人的刀砍偏了,比如说砍到愤青头上了,但是大多数人的刀还是砍对了的,比如人渣则仕科长。
    那些下岗的员工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和行里解除劳务合同,一个接一个的到出纳科去领补偿金,大家看到他们离开的样子,除了内疚和同情以外,还有更多的担心,因为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也会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出华夏银行。
    可是,人们始终没有看到则仕科长的人影,都一个多月了,依然没有看到则仕科长去人事科解除劳务合同,更没有人看到他到出纳大厅去领补偿金。同样有几位下岗的科长也没有这样,同样有几个下岗的员工看他们没有这样就也跟着没有这样。只有象愤青那样一是一二是二的人,早早的就按规定把自己给卖掉了。
    这期间总能看到银监局的人来行里执行公务,从抽查到普查到重点检查,越查越细越查问题越多。听说汪行长这些天大动肝火,科长们就是有天大的事情也要拖着不敢去见他,听说汪行长整天陪银监局的喝酒道歉满脸堆笑,行里的正常事务根本就无暇照顾了。
    有一次,符锐在电梯里突然遇见了汪行长,符锐非常礼貌的跟他打招呼,汪行长一脸酒气两眼通红的斜了他一眼,理都没理他,符锐想酒喝多了也许是认不出来了,也许他亲爹来了他也未必能认出来。可是电梯门打开时遇见了一彪人马,汪行长忽然象一个朴素的农民,热情的一个箭步冲上去紧紧握住领头人的手,说了一些只有分别十年的孩子见到亲生父母才能说出的话,对方好象点头认可了一下,符锐的一把手汪行长竟然做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动作,他用他那喝得象猴屁股一样的脸做了一个害羞的的表情,甚至羞得都有点娘娘腔了。一个活生生的脸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即使猴屁股也做不出来!这绝不可能!绝不可能!符锐感到头晕目眩,他必须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否则稍一放弃便会疯了。后来听说那一彪人马正是银监局的领导,而那个领头的正是银监局局长——则仕科长的大舅哥。
    不多久,人们就震惊了,汪行长说这次选举不是下岗而是待岗,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谁也不能搞混淆。待岗就是现在岗位没有了,等有了岗位还可以上岗,这和下岗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
    待岗和下岗就差一个字,渤海行的全体员工都文化水平太低,把这两个词弄混淆了,最惨的是那些下岗回家的人,他们因为理解错了这个词,而在解除劳务合同上签了字,永远的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岗位。看吧,不学怎么行,汪行长经常要你们多学业务,你们就是不学,这回把自己的一生给毁了吧,血的教训啊。
    令人震惊的事情还不止这些,信用卡部一位下岗的科长到科技科当了科长。这位下岗的科长曾经在多个部门当科长,在储蓄所当所长,储蓄所撤掉了,转而去保卫科当科长,保卫科又撤掉了,又去信用卡部当科长,现在信用卡部也撤掉了,又来科技科当科长。因为他到哪个科当科长,哪个科就要黄,所以大家给他送了一个外号:机构杀手。
    更加令人震惊的事情又发生了,则仕科长很快上岗了,由于他具备突出的领导才能,又是行里多年来培养的年青后备干部,所以被安排到渤海行直属支行当一把手行长,并且由于他还不熟悉该行的厉害关系,又特提拔一名行长助理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汪行长为此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他在大会上一针见血的指出:在这次人员精简中,有很多业务不精、口碑不好的员工被淘汰了,同时也涌现出象则仕行长那样具备优秀领导才能的人,他们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并将在新的领导岗位继续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改革对于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是残酷的淘汰,而对于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是一种机遇,命运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你自己付出过辛勤的汗水才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通过这次人员精简,所有员工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渤海行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将来要更高标准的要求每一个员工,只有严格遵循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的紧紧团结在以行党委为核心的周围,积极稳妥的配合银监局开展各项金融工作,努力使我们渤海行在现有的成绩上取得更大的辉煌。
    符锐头昏脑涨的看着汪行长义正严词的演讲,不时的一阵阵血往上涌。符锐想,现在医院里的脑溢血那么多,跟自身的思维迟钝,社会的变化莫测,两者间严重的脱节,密不可分。
    汪行长的脸一会儿可以变成猴屁股,一会儿又可以变成脸,说出的话一会儿咽下去,一会儿又吐出来,难道他的出身是演员?不是的,汪行长的出身是一位历史老师,是一位活学活用的历史老师,在我们国家如果把中国的历史而不是世界历史活学活用到现实中,那么这个人比魔鬼还要可怕。
    华夏银行已经改了这么多年了,唯一改不了的就是这种历史悠久的官僚政治,不仅华夏银行如此,整个金融系统也如此,整个国家政府也如此,难怪在我们中国有一种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官文化,这种官文化已经统治我们几千年了,已经成了中国人心中最钟爱也是最致命的文化了。
第七十五章
    2555年前,在我们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可怜的小孩出生时头顶凸凹不平,好象土丘的模样,因此他爹给他起名叫作孔丘,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一个凸凹不平的脑袋到底是比正常人多一点什么还是少一点什么呢?
    据孔子后来回忆,他幼年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意思就是3、4岁时就开始搞迷信祭祀活动,可见这个有着一个凸凹不平的脑袋的小孩子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才。祭祀这种行业在当时被称作“儒”,孔子的一生都和这个‘儒’字相依为命。在20岁之前,孔子一直都是靠祭祀糊口。
    身份卑微的孔子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很爱接触上流社会的人物,并且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喜欢拍马屁。孔子在给政府官员做祭祀的时候有幸认识了鲁国国君鲁昭公,孔子20岁当爹时,鲁昭公给他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这个善于迎合领导心理的马屁精赶紧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一个刚刚来到世上的婴儿,心灵纯净的象一张白纸,就被亲爹下毒手起了个鱼的名字,如果鲁昭公大方了送孔子一头猪,不知道他又会给儿子起什么名字。但孔子由此名声大振,很快做了季氏家族的‘乘田’,也就是帮助人家管理牛羊的羊倌,以后又升为‘委吏’,也就是管理粮食仓库的会计。
    孔子来到世上到底是想干点什么呢?在他30岁之前还没人能够看出来。孔子30岁时说他而立,立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他30岁时在鲁国搞了个民办学校积攒人气。因为孔子既弄不懂天文地理更搞不清楚数理化,所以他就教思想政治了,教如何做官如何做皇帝,如何治理天下老百姓,孔子本人从来都没有当过一天官,却要去教人做官之道,可见这个可怜人内心之凄苦。
    在孔子34岁那年,鲁国闹内乱,按理孔子应该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谁知孔子居然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意思是国家有道就当官,国家无道就逃离。这个不爱国的孔子抛弃鲁国投奔齐国,齐景公知道孔子擅于搞思想政治,就向他问政,孔子当时就说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千古名言,这话的意思是:对于皇帝,就应强调皇帝应该享受的权利,对于臣,就应当强调臣应该尽的义务,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就是儿子,不可乱了规矩。但从孔子一贯拍马不惜血本的作风上看,他是把君臣关系比作父子关系,儿子的命都是老子给的,所以老子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句千古名言后来被西汉的儒学大家董仲一番归纳,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也就是所说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更有傻得出奇的人直接就说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虎话。当然在今天大家都说成‘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孔子讨好齐景公到出卖自己以及天下人的地步,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齐国当时的大夫是以改革、正直、爱民而流传于世的晏婴,他毫不隐讳的跟齐景公说,孔子四处游说乞求官禄,这样的小人不可用来治理国家,并且怕他呆在齐国会扰乱人民的正常生活,就建议把他抓起来。孔子得知这个坏消息,赶紧去齐景公那儿求救,可是齐景公也看不上孔子了,于是孔子再次逃回祖国。
    此后孔子在鲁国一直给弟子们上思想政治课过干瘾,直到50岁也没有被政府录用过。51岁那年孔子开始仕途发迹,短短4年做到大司寇兼外交官。孔子51岁头一次做到这样的大官,积蓄了一辈子的力气怎能白白浪费,他先利用手中职权,捏造了五大罪状,以法律的名义杀掉了在鲁国和他齐名的另一名教育家少正卯。然后为了提高主子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以便整个国家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结果国家的制衡势力联合反对,最后孔子被迫辞职了。
    辞职以后的孔子,当时已经55岁,已经到了内退的年龄,可是他当官的欲火太强烈了,这种欲望绝不是他本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能限制的了的,于是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携众弟子出国考察,开始了长达14年的跑官生涯。孔子的周游列国,让后世所有的跑官者都视为不可逾越的创举。这14年中孔子奔波于黄河中下游十余个国家,“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到70多个皇帝那儿去跑官,终于一个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