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说:“有是有,不过应该是建筑材料热胀冷缩或者老鼠跑动。”
“哪能呢。”小史说,“我怎么听着像窃窃私语啊,你说不会是有鬼吧?”
“史卫东,我看着你就想到一句话——与数千年的信仰力量相对比,无神论的教育多么苍白无力。住进一屋子半夜听到点儿声响就说是鬼,你这是一个考古工作者的正确态度吗?羞愧去吧你!”
小史说:“去你的,夏别信。”
夏明若打发小史去不远处的茶场库房找鞋子,自己冒雨跑到茶园里见王月香,王月香正忙着采茶,气鼓鼓地说:“怎么?今天肯认我了?”
夏明若说:“唉,伯娘,我们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您快帮我找七八套蓑衣斗笠,还有套鞋什么的。”
王月香说都在阁楼上,梯子就在厅堂里,自己去拿。夏明若说:“您老是把祖宗留下的护宅神仙灵牌放在阁楼上也不是个事儿啊。”
王月香说:“别提了,那几个牌牌和座像明明‘文革’时被人拉去‘破四旧’了,可不知怎么的又被送回来了。听说拿了灵牌的当天,有个造反派突然在河里淹死了,隔天又淹死一个,隔天还淹死一个,他们都吓得不得了。你大伯怕人家说我们破坏革命,只好藏起来,就藏到现在了。”
她嘴上说话,手里的活计可不停。她们这个茶场里二十多人几乎都是女工,而且都是熟练工,习惯在两只手的食指上绑刀片,采摘的速度比一般茶工快许多。
夏明若隔着雨幕看见不远处有个工人似乎是个小伙子模样,王月香说:“你不记得他了?他是我的本家侄子王新啊,小时候你们在一起玩儿过。他这几年在外头混得不好,刚来茶场。”
夏明若挠头想了想说:“还真是不太记得。”
这时小史笼着手在山顶上喊:“别信——!库房里只有茶叶——哪来的鞋啊——?”
夏明若喊:“来了来了。”王月香说:“快去吧,别淋雨了。”夏明若走了几步,又回头多看了那个叫王新的几眼。
※※※
阁楼上被王月香收拾得挺干净,小史帮夏明若举着油灯,他四处张望,看见夏家祖宗们的牌位和画像整整码了两面墙,感慨说:“好大一个家族,怎么也姓夏的?”
夏明若说:“巧合。”
老黄轻手轻脚地跳上阁楼,对着排位喵喵数声,歇一会儿,抓耳挠腮,又喵几声。小史觉得背脊发凉,忍不住又问:“老黄是不是在和人说话?”
“老黄,别闹!”夏明若呵斥,又鄙视小史说,“你也就和它一个水准。”
两人拿了雨具下来,大伙儿穿着停当刚走出门,夏明若就听到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个样貌平平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
夏明若说:“王新,什么事?”
王新跑过来:“你们是要去那个什么古墓吧?大姑让我过来给你们带路。”
“不是古墓,是村落遗址。”领队的李长生纠正,“谢谢你小伙子,耽误你时间了。”
王新看上去是个很内向的人,他有些害羞地低下头,对老头儿的客气反而表现出不自在。
一行十多人淋着大雨行为艺术到遗址处,发觉是个离河流只有数百步的高地,高出周围地面三四米,高出河床约二十五米。高地顶上相当的平整,长满了灌木与杂草,从发现石器的情况看总面积大约在一万平方米左右。山间的平地并不鲜见,要不是本地的文化馆已经探明,谁也猜不着下面竟然有上万年前的文化遗存。
本地的县文化馆里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馆长老王,五十多岁;馆员小宋,二十出头,都在考古队里。这两人虽然没能力发掘,但显然还是有追求的,不但手工清理了许多植被,还在地上打了数百个木桩,一个个划好了作业探方。李长生拍着一老一少的肩膀勉励说“辛苦,辛苦”,那两人便嘀嘀咕咕埋怨一帮官僚不支持文化事业,否则只要给五千块钱的经费,光靠他们俩就能把遗址挖出来。闻言李长生的诸位学生便抢着和他们握手,说新时代考古工作者的虎狼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雨越下越大,夏明若劝李长生说:“咱回去吧,等天晴了再来,反正遗址放在这儿也没人偷。”
李长生环顾四周,说:“背山面水,左拱右卫,这个地方倒真可能有古墓。”
他只是随口一说,谁也不知道后来竟成了事实。
第二天依然是大雨如注,广播里说下午雨会停,谁知道非但不停,反而演变成了雷暴雨。从夏家宅院能隐约看见遗址平地,李长生就站在大门口翘首望了一天,生怕出什么变故。夏修白神仙一般地喝茶,连说:“别担心啦,水泡烂了挖起来还容易些。”
李长生拉住王月香问她那边会不会塌方,王月香也不敢保证,隔天一早儿就打发自己侄子去看。过了许久,王新回来说还真塌了一小块,而且他还在河滩上捡到一样奇怪的东西。众人看见他手里的青铜镜,个个都像见了鬼似的号起来。
※※※
“这是战国的。”李长生举着放大镜一寸一寸细看,“你们看这个工艺叫做错金银,春秋中后期才出现,但这个镜子的形制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叫做错金银风鸟云雷纹铜镜。本地古时属越国,所以别小看这面镜子,在那时候也是舶来品呢。”
他把镜子翻个面:“可惜有些锈蚀,不过不严重,只需要专业处理下就可以。”
夏修白在一边雀跃地说:“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李长生递给他,嘱咐小心些。
夏修白抢过镜子,借口找个光线好的地方便要一个人溜,夏明若跟上去低声说:“怎么?想掉包?”
夏修白说:“干吗?小孩子别多问。”
夏明若说:“爸你老实点儿,众目睽睽的,人家老李还当你是文化人呢。”
“胳膊肘往外拐。”夏修白没好气地说。
“我这是为你好。”夏明若说,“这个逮住了要枪毙的,你又不是宇文骥那老光棍,你还有我妈和我呢。”
他强行夺回铜镜,塞给李长生,李长生说了句“不看啦?”便和学生们扎堆儿研究去了。足足过了一两个钟头,他们才反应过来说荒郊野岭怎么会平白无故出现一面战国铜镜?那地方必定有古怪!于是急匆匆往那块儿赶,到了以后发现除了边缘一点儿塌方,没有任何的异常。
后来又想去搜底下的河滩,可是水太大了下不去,转了无数圈也找不出铜镜的来源。吃完午饭雨小了些,他们又把王新拽来,王新指着一片淤泥说就在那里看见的镜子,只露出半扇,颜色乌乌的,他还以为是锅盖。这半个月来大雨连绵,青麓河水位已经比往日高了不少,流量也比平常大,浊黄的河水打着卷儿朝下游奔去,声势之大,叫人有些毛骨悚然。
李长生等人蹲在河边,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还是夏明若细心,在高地上发现了一个雨水直往里灌的小洞,直径只有十多厘米,深藏在草丛里。他们以洞口为圆心估计了个范围,往下打洛阳铲,没打多久就发现了古墓的封土。
于是一帮子学生又开始埋汰县文化馆那师徒俩,说什么叫做真牛,真牛就是能找到地表下十米的新石器遗址,就是找不到地表下三米的战国墓。
大家问李长生该怎么处理这战国墓,李长生问老王:“你说呢?”
王馆长果断地一个字:“挖!”
李长生摆手说:“少安毋躁,考古这项工作一旦不慎重,就是实实在在的破坏活动。”他看见夏明若和小史还在河边孜孜不倦地摸着,便招呼说:“快上来,水大,别被冲走了!”
谁知那俩小子突然高喊:“还有!还有!”
李长生问:“还有什么?”
两人从水里托出个电视机大小的东西喊:“不得了!这回是大件的!”
眼见着天要黑,李长生指挥:“都上来!回茶场!东西带着!”
茶场经常停电,今天也不例外,王月香打着手电在门口等他们。
众人顾不得浑身透湿,也顾不上吃饭,迅速在油灯下围成一圈。那东西分量不轻,但重的是它外面的那层硬壳,李长生动手刮开一角,发现里面还封了蜡,把蜡再剥去,露出黑红相间的表面,才知道原来是个漆器。
夏修白在一旁撺掇说:“剥开看看,别舍不得了。”
李长生难得答应了,亲自眯着老眼操作了一个多钟头,大伙儿才有幸目睹战国彩绘乐舞团漆虎形盒的庐山真面目。
盒子剥出来只有茶缸大小,古人真是闲的,在它外面裹了一层又一层。
既然是盒子,那就是能打开的。李长生小心翼翼地刮去蜡封,一手拿盒盖,一手端盒身,微微用力揭开了一丝缝。大伙儿都兴奋不已,高高举油灯照着,谁知那老头儿往缝里看了一眼,又突然把盒子盖上了,而且还满脸诡异的笑容。
“怎么了?”夏明若问。
“有趣,有趣。”老头儿说,“快拿蜡来把这盒子再封上!”
“怎么了呀老师?”大家伙儿都急了。
谁知老头儿铁了心要卖关子,一个劲儿要蜡。夏明若找了几根蜡烛给他递过去,老头儿又亲自动手把盒子封严实了,嘱咐说:“你们千万不要随意打开,这是个很精巧也很危险的东西,非常有研究价值,最好的方法是维持原样。”
他招呼:“走吧走吧,快吃饭去,吃完洗洗睡,都不要乱好奇。”
怎么可能不好奇,夏明若他们后来陪着这盒子坐了半宿,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到了凌晨两三点才被王月香强行赶去睡觉,王月香随即把盒子和上回的铜镜一起锁进了茶场会计的保险柜。
第二天一早儿,李长生宣布要去县里汇报情况,只带上县文化馆馆长老王,其余人原地留守等他们回来。
老李和老王这两个人已经商量了一晚,老王的意思是立刻发掘战国墓,而且是抢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之前发掘。因为根据现场情况,这个墓的暴露只是时间问题,说不定再连下几天大雨,会连整个墓穴都一起坍塌了。再说因为前期的工作失误,他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文物被冲入了青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