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不愧是电脑科技公司的老板,懂得运用高科技,我们台湾的其他导演也要学嘛,不然就要比好莱坞那边落后了。”张京育不停地夸赞道。
这是张京育当上新闻局局长后,跟王梓钧首次打交道,两个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都在互相示好套近乎,让那些看明白的人恶心不已。
两人握手分别,记者们还不愿走,各自缠着放映厅里的采访对象,莉智、杨紫琼三女也在记者的关照之中。
王梓钧有保镖挡驾,走得算是比较顺利,被记者围攻的萧嫱还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根本不知该如何应付,只能黏在王梓钧屁股后面跟着离开。
上了车之后,王梓钧问萧嫱道:“心里是不是有气啊?怎么一直不跟我说话了。”
“我没有。”萧嫱低头道,也不知道她实在说没有生气,还是没有不跟王梓钧说话。
王梓钧道:“时间很晚了,要不我送你回家吧。”
“好啊。”萧嫱本想拒绝,可不知怎么的却答应了。
王梓钧对司机道:“阿迈,先去永和。”
阿迈掉头转向,王梓钧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没说话,车内突然安静下来。
车里顶灯已关,后座黑漆漆的看不怎么清楚。这样的环境让萧嫱放心大胆地转头去看王梓钧,虽然只能看到一个轮廓,但她还是这样傻傻地盯着王梓钧看了一阵,似乎是想研究他脸上会不会长花出来。
前面将近一半的拍摄工作,萧嫱都会跑来现场看一会儿。当时还觉得拍电影很乱又很简单,可今天看了完全制作完成的成片后,萧嫱才觉得王大哥真是厉害。
小女孩儿是很容易对大英雄大人物生起崇拜心理的,萧嫱从小就听着王梓钧的各种传闻长大,这种崇拜心理早在心理生根,直到这一刻终于抽芽破土了。
669【百年不遇的电影大师】
台湾中影公司。
总经理明骥老先生认真地看了一遍手里的电影拍摄计划书,抬头看向办公桌对面喝茶的黄汉卓,问道:“黄老板怎么想着跟中影合作?王氏的实力更强吧。”
黄汉卓笑道:“王氏影业家大业大,跟他们合作拍电影,可是要吃不少亏的。”
“可是你这份计划书连拍什么内容都没写清楚,却准备花8千万台币来拍电影,这不是儿戏吗?”明骥连连摇头道。
黄汉卓说:“若是主要1千万投资,我自己就投拍了,何必找贵公司合作?我准备的是投拍一部科幻片,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最新特效技术。”
“可是8千万预算也太多了,风险太大。”明骥毫不松口道,虽然王梓钧的《ET》花了一亿台币才拍出来,但对明骥来说,一千万台币就已经算大投资了。
“8千万不多,”黄汉卓问道,“明老可知道王梓钧的《ET》,在台湾的首日票房是多少?”
明骥摇摇头,《ET》才上映不到48小时,他没有刻意去打听,所以并不知道具体的票房情况。
“925万!”黄汉卓道。
“什么?”明骥的手一抖,握着的笔直接掉到了办公桌上,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向黄汉卓确认道,“你是说首日票房816万新台币?”
黄汉卓肯定地点点头,不说黄汉卓,他刚刚听到这个数据时,也被吓了一跳。
明骥说:“不会搞错了吧?我记得《ET》现在只有500个拷贝,而且其中几十份拷贝还送到海外去配音了,就算所有电影院爆满也卖不出这么多啊!”
“刚开始我也不信,”黄汉卓苦笑道,“不过首日票房816万确实是真的。电影拷贝不够,但放映的时候如果利用场次的时间差,同一份拷贝可以供两个放映厅,如果不怕中间出岔子,甚至可以供应三个、四个放映厅。《ET》上映的第一天,不仅多厅电影院这样做,甚至好多单厅电影院也在几家共用同一份拷贝。一盘胶片放完,马上派人骑摩托车送到下一家,你没看到现场的样子,从影院经理到下面的放映员、送片员全都忙疯了。”
“……”明骥听了极度无语,这得电影紧俏到什么地区,才会逼得几家电影院合用一个拷贝。
五百个拷贝放在十年前,足以供应台湾多有的电影院。可如今台湾经济发展飞速,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甚至搞到美国逼迫台币升值的地步。经济的发达带来的就是娱乐业的发达,台湾票房在经历了1980年前后一段时间的衰退后(电视机普及),1982年后飞快回升,电影院的数量猛增了将近三分之一。
如果说拷贝足够的话,王梓钧的这部《ET》很可能在台湾创下首日票房破千万台币的奇迹,虽然兑换成美金才仅仅20多万……
明骥显然是被王梓钧的恐怖票房数据被震晕了,良久才感叹道:“难怪人家一部《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比得上港台两地所有电影一年的总票房。”
明骥不知道的是,若非是因为王梓钧把王氏影业做大,吸引了不少香港导演和明星到台湾来拍戏,台湾电影此时已经扑得没脸见人了。
1984年香港电影的总票房本该是5。6亿美元,但因为程龙、周润发等影星在台湾拍戏,以及台湾的投资商没有像平行空间里那样大肆在香港撒钱投资,致使台湾电影1984年总票房超过6亿美元,而香港的票房总额却只有2。6亿,比平行空间里少了一半。
“是啊,所以我们不能原地踏步,如果第一影业机构和中影合作拍一部高质量的大片,想来运作得当,票房也是有保证的。”黄汉卓说道。
明骥一把年纪了,可不会被黄汉卓几句话就忽悠得跟着投资,他拿起笔在策划书上一划,将8000万投资预算改成了5000万,递给黄汉卓道:“一家出一半的钱,另外我负责去找王梓钧,借几个优秀的特效师。”
8000万美金黄汉卓拿不出来,但8000万新台币他还是有的。这一次来找中影合作,不过是想分摊风险,顺便借助一下中影的发行渠道而已,没想到明骥谨慎得有些过头了,居然只肯投资2500万。
“这样吧,我先叫人把剧本写出来。”黄汉卓站起来说。
“也好,投拍电影盲目了不好。”明骥点头道。
“那我先告辞了。”黄汉卓收回自己的电影策划方案。
等黄汉卓一离开,明骥就让自己的秘书把中影公司的金牌编剧张永祥找来,嘱咐道:“老张啊,给你布置个任务。”
“老领导你尽管吩咐。”张永祥道。
“王氏影业的那部《ET》你看过没有?”明骥问。
张永祥赞不绝口道:“看了,很不错的一部电影,文艺性和商业性的平衡把握得很好,成人和小孩儿都爱看。听说王导演为了拍一个两三秒钟的镜头,就专门搭了个摄影棚,花了几百万台币,这种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公司准备过年后拍摄一部大片,就像《ET》那种。”明骥道,“也不一定非要科幻片,但一定要有令人震撼的画面,我们也要尝试一下新的特效元素嘛。剧本就交给你写了,场面不要怕写得大,只要预算不过亿,我都可以拍板。”
“我来写?”张永祥惊讶道。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写过《养鸭人家》、《小城故事》、《吾土吾民》等上百部又叫好又叫座的剧本,可那大都是文艺片,让他写商业大片的剧本,他心里还真没什么把握。
“不要没信心嘛,我相信你能写得好。”明骥道,“就这么说定了,过完年把剧本拿给我看看。”
“好吧。”张永祥勉为其难地答应。
却说另一边,黄汉卓回到自己的第一影业之后,便把电影策划书一摔,将策划与编剧人员喊来:“现在有一个任务,过年之后公司要拍一部商业大片,你们下去商量一下,我要一个具体的方案,不要像这种模棱两可的。”
明骥和黄汉卓显然是被《ET》的票房刺激得眼红了,同时也感到了电影新时代的来临,那就是大投资大制作。以前的小打小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电影市场的容量以及经济环境的原因,投资越大风险越大,不是每个人都像王梓钧那样能预知未来。
但现在经过多年的开拓,东南亚和日本、韩国电影市场已经足够成熟,甚至欧美市场也有可以少量的华语影片份额。
既然市场已经扩大,那么再一味的小打小闹就显得小家子气,像中影和第一影业这种上规模的电影公司,一年怎么得有一部商业大片吧,否则真的没脸出来见人。
明骥和黄汉卓是从整体的电影市场环境和公司前景考虑,所以决定拍摄商业大片。与此同时,被《ET》票房刺激的许多中小电影公司,也在计划着要拍科幻片,他们想得没那么多,仅仅是因为《ET》大火,想要跟风捞一票而已。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ET》的台湾首周票房新鲜出炉——6800万台币,特别是上映的第四天,单日票房居然达到了1100万。
疯了!
台湾的导演们,终于体会到这几年好莱坞同行们的感受,有王梓钧这个票房妖孽在,他们的成绩都不敢拿出来比。
台北街头,台视的主持人对着摄像机镜头说道:“今天是周末,我现在站在西门町金狮影院的大门外。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平均票价比其他地方高出两成的金狮影院,如今排队买票的影迷已经排到街面上。由于《ET》是科幻儿童影片,所以看片的人常常是全家出动,不仅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刚刚上学的小盆友……”
记者走到旁边一家餐厅,采访一个侍应生道:“请问一下,你有关注《ET》吗?”
“哪有时间去看啊。”餐厅侍应生抱怨道,“这几天看电影的人那么多,人一多我们餐厅的生意就好,忙都忙不过来。”
“看电影的人每天都很多吗?”记者问。
侍应生道:“多啊,好多人上午来买票买不到,就直接在我们餐厅喊外卖,一边排队一边吃饭。”
“哇,这么疯狂?”记者夸张地说。
侍应生道:“就是啦,搞得我都好想去看看,什么样子的电影这么好看。”
记者离开餐厅,挤进电影院的经理室,等了十多分钟经理才回来。记者问道:“胡经理,请问《ET》究竟火到了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