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前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孩子向前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填一个清华大学。简单、利索、省事。”
听了儿子的话,我笑着摇摇头:“这个成绩去清华?险。何况还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再填个别的专业吧!”
他摇着头。
“不填了?第二志愿院校也不填了?”
“对,孤注一掷!”
他回答得很干脆。
也许这个凭自己意愿所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体现他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把周围的人惊呆了。
“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周围的人发出议论。
对众多的考生与家长而言,填志愿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面对着“保守、保守、再保守”这填志愿的首要原则,面对着王京志愿表上的斩钉截铁,最后校长发话了:“你报清华,只有百分之几十的希望,何况又是热门专业,你这样填要考虑清楚啊!”班主任吴丽华老师也沉不住气了:“希望不大!”
对王京而言,只要自己尽力了,哪怕输了也无悔。今年不行,明年重来,有志者,事竟成。做了这么多年的清华梦,一种执著的信念让他做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重要决定:“爸爸,我就这样填了。”他倔强地说着,脸上透着坚毅。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中,志愿表上依然是郑重其事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也许他的想法是不太现实。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尊重他,这是他自己的决定。”我和妻子商量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填法无非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录取,一种是复读。为了给未来的结果留下伏笔,我用计算机打印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几个大字贴在墙上。我深知即使失败,作父亲的首先不能乱了方寸,我努力地用心表白自己,既是未雨绸缪,给他留一条退路,也是对他的支持,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
尊重孩子,因为王京父亲有人文关怀。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不是家长的附庸。有很多家长想不通:我生了他养育了他在他身上倾注了心血,结果他不属于我,他属于他自己,这不是赔本买卖吗?如果你一定要把生儿育女当成投资,对回报看得很重的话,也没人敢剥夺你的权利。但我得给你提个醒,千万不要忽略了另一个生命的尊严。
——莫沫
40、我希望你背叛
我们家祖祖辈辈是农民,但我不喜欢干农活,也从不让儿子拿农具,体力劳动的价值观在我的意识里是很淡漠的。在我看来,种地只能维持我们半饥半饱的生活,那从牙缝中剩下的钱,攒到今天也不够儿子读高中。所以当初我宁愿在家坐着等天上掉馅饼,但这种等待不是不采取行动的等待,而是在思考,在等待机会,寻找出路。当我行动的时候,不种田导致的饥不饱腹能作为一种压力,逼着我更加努力地去改变现状。
填完志愿回到家的王京清闲下来,反倒觉得无聊。
“如果从此以后无学可上,你会有什么感觉?”我问王京。
“时间长了,无法想象,可能会很空虚的。”
“整个学生时代可以说是高三最苦吧?”
“同学们把每轮复习称作‘再从头收拾旧山河’,虽然苦,苦中作乐也是一种锻炼,只是玩的时间少了。”
“哥哥在学校还想家吗?”小儿也过来凑热闹。
“每次刚到学校想,过几天就好了。”
“话说反了吧?”
“没有,回校第一天最想。”
“爸爸,听奶奶说你长这么大没干过什么农活?”王京调转了话题。
“那是你奶奶骗你们呢。”我一本正经地说。
“奶奶才不骗人呢,快承认了吧。”
“奶奶还说你不热爱劳动。”
两个儿子还是从我的脸上看出实情来了,其实在生活中他们对我的“懒”早已心知肚明。
“我不愿意干农活是和我的文化程度有关的。因为一个字不识,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安于现状,觉得干农活是理所当然。文化水平再高些,就不甘于每天日晒雨淋,铲那两亩地了。但又不能够彻底跳出农门。像我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化程度,是最让人困惑的。虽然偶尔能让人豪情万丈,但面对社会上巨大的反差,也常让人发出感慨,心理失衡。所以有了这点可怜的知识,反而让我尝到了自卑和自怜的苦头。
“穷则思变,我决定弃农经商。可在农村,一个农民让土地荒芜,那是很丢人的事。全家人不理解我这样的决定,村里乡亲的嚼舌总是提醒我,要另想办法养家糊口。有时我觉得这种嚼舌其实是一种让我改变现状的反作用力。
“在我看来,种地只能维持我们半饥半饱的生活,那从牙缝中剩下的钱,攒到今天也不够你读高中。所以当初我宁愿在家坐着等天上掉馅饼,但这种等待不是不采取行动的等待,而是在思考,在等待机会,寻找出路。当我行动的时候,不种田导致的饥不饱腹能作为一种压力,逼着我更加努力地去改变现状。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它不但用于军事,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让人受益匪浅。只可惜呀,因为肚里墨水太少,总是让我在生意场上犯低级的错误。
“其实刘邦在一定程度上害了我,他的思想让我东施效颦,亵渎了我的个性,使我背上了‘不热爱劳动’的‘美名’呀。”
“又编了,又白话了,怎么是刘邦害的你呢?你自己懒,还为自己找理由。”王京笑了笑用话打击我。
“爸爸说了,孔子也不热爱劳动,该不是孔子也害你吧。”王凡也在一旁帮腔。
“我有事实根据。”说完我翻箱倒柜把书找出来递给王京,他读着:
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一个平凡的需要用劳动来维持生活的家庭。劳动是刘邦从小就必须无休止地去做的事。面对农人都为之拼命努力的生产劳动,面对自己手中日日摆弄的农具,他的心里并没有产生多打一把粮的愿望。相反,他厌恶劳动,不愿生产作业,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他青少年时期的主导心理便是逃避劳动。能使刘邦逃避劳动的可能无外乎以下两种:或成为一个有钱有田的豪绅,对他来讲颇有些可望而不可及;或成为一个免受劳作之苦的统治机构中的一员,很明显,这是最快最便捷的途径。刘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了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吏。尽管如此,毕竟满足了他逃避劳动的愿望,在心理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和慰藉。
但这种愿望的满足,并没有给刘邦带来更多的快乐,反而加重了他心灵上的另一种阴影。过去,父母就责怪他不能像其兄刘仲那样多置产业,善于劳动。当小吏后,他同样不能满足父母的愿望,因而他需要证明他存在的价值,要和胞兄一较高低。他有这样的需要和动机,并常以要干一番大事的语言表现出来。这种需要的动机,实际上是对自己心理缺欠的一种补偿。
但是,这种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满足的脆弱的动机还不足以激励刘邦去奋斗和拼争,他还有更强烈的动机,并强化为他的人生理想。这样的动机才促使刘邦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种强烈的动机造成了他心理上的强烈的不平衡,而一旦这种动机以目标实现的形式得到了满足,那么,与此密切相关的其他一些心理失衡就能一同得以消失。这就是说,刘邦在与父母兄弟关系中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在他心理的主导方面激励下形成人生理想,以后得到了调整。
刘邦人生理想目标的初步确定,是从他见到秦始皇出行的那一刻开始的。《史记·高祖本记》记载:高祖尝游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就是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于皇帝。这对当时身为草芥小民的刘邦来说,的确可以说是惊人之语,狂妄之想了。但是,成为一个‘大丈夫’或者说当皇帝,确实激励着刘邦百折不挠的去奋斗。
刘邦从青少年起就不爱劳动,就好说“大言”,而他逃避劳动的方式就是设法出人头地,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看完了吧,我没有白话,没有胡诌吧?有些地方就是实在,也不无道理。”见王京已经看完,我开始发表评论。
“就算是吧。”王京边说边点头,表示赞同。
“算你赢了。”王凡也附和。
“虽然我没有创出一片天下,天可怜见,给了我一双儿子!”我激动地说着,按妻子的话说“又给儿子上政治课了。”
“其实‘穷农民’也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特长。你们应带着这种遗传,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缺陷,去吃苦,去挑战极限。在一本书上我看到过: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一、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二、穷得不再怕穷的平民子弟。三、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绝望的人。因为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秉承‘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是很重要的。”
哥俩认真地听着,点着头。
“时光如箭,你们都这么大了,总有一天要走出这狭小的天地,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话说到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爸爸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什么故事?”
我停顿了一下,故意卖关子。
“快讲。快讲啊!”儿子催促着。
“讲永远让我记忆犹新的,在我记忆里最悠远最深刻的故事。”
“我就愿意听那个时候的故事。”王京激动地说。
小时侯,食不饱腹的我,每当母亲烧火做饭时,总是蹲在灶膛边守望着。一天,阵阵烤肉的酥香令我垂涎欲滴。
“妈妈,火里面埋的是鸟还是蚱蜢?”妈妈也不答话,关上门,随后伏下身子,拿火杖在灶膛里扒拉着,未尽的火里是一只被烧得肚子膨胀的大老鼠。
“能吃吗?”饥肠辘辘的我经不住香味儿的诱惑,还是这样问着母亲。
“小声点儿。”她起身从门缝往外看了看:“别人听见会馋的,跟你抢的。”
长大了的我,渐渐明白了,灶膛里烧的鸟、鱼、虾、蟹,可以公开吃,那些被当地人禁忌的,如蛇、老鼠、猫、青蛙等必须要偷着吃,否则,被人看见则视为异端。按母亲的话说,“被人笑话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