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读时要注意书的目录,目录体现了书本的基本内容和脉络。掌握了目录,就掌握了知识的大概。略读还要注意书的前言、章节的导引段落、总结段落和知识间的转折语句,它们往往揭示了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了知识的概要,对书的初步感觉就是“薄”。
二是把书读“厚”,这是读书的主要阶段,又叫“细读”。主要指对每一节教材的阅读。初读每节教材还是需要略读,大体知道教材说的是什么,列出简要提纲,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从什么侧面说明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在略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细读。要静下心来,细细地一句一句地读,重要的语句,看不明白的段落要反反复复读,可以采用勾画的方法帮助阅读,也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
细读的首要任务是搞懂书里讲的是什么,切忌用自己的认识代替书里的的想法,把书的原意读偏了。细读时,要勤于思考,有思考,理解才能深入下去,所谓“俯而读,仰而思”就是这种思考过程的写照。可以站在书的立场上,设想一下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把握书的思路;要培养联想的方法,举一反三;要特别注意联想中的反例,那往往是理解难点的关键,或者将把你引向发现。可把类似内容加以比较,问其异同,把认识引向深入。有时候书的观点和思路会与自己的认识和思路有距离、有矛盾,想不通,对书提出质疑,这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疑,是活跃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问,是最可宝贵的读书学习状态。在细读过程中,联系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书就渐渐变“厚”了。
第29节:掌握好速度
三是再把书读“薄”,这就是“复读”,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巩固记忆。复读主要用浏览、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概略地阅读教材,熟悉的知识一览而过,生疏了的重要知识要多花一点时间唤起记忆,疑难的地方则要下功夫弄通弄懂。第二是理清脉络。如果说细读是钻进去理解知识,那么,复读就是从部分知识中跳出来,从高处回看知识的整体。在复读中要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知识的脉络,列出知识的结构提纲,使知识条理化。第三是领悟基本。“基本”是系统知识的根据和出发点,是理解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大量重复运用的东西,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经过反复的阅读后,你掌握了书本知识的结构,领悟了知识中的基本,熟练了运用知识的技能,你对书的感觉将是:主要内容越来越少,书变得越来越薄。
培养孩子慢慢看书方法的步骤:
(1)培养与训练注意力
注意力是意志的表现,同时又是一个大门,如果没有它,所有的文字与信息都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借助一些好的方法进行练习,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眼球训练法。就是拿一个不大的物体(如纽扣、钻戒等),细心观察一分钟至一分半钟,然后收起物体,让孩子用笔将物体的特征描述出来,应尽可能加以详细描述。然后把物体拿出来再细看一遍,如果有错,再加以补充。反复几次以后,逐渐转到更复杂的物体(如时钟、台灯、名画),必须把描述与原物加以对照,力争做到描写精微、细致。在用名画作练习时,应通过形象思维激发孩子的感情,由感受上升到兴致。
(2)掌握好速度,形成知识分布图
慢慢看的速度基本上要求在每分钟100字以内,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重点的信息分布区进行反复咀嚼。具体要求,在大脑中将知识与信息串起来,在大脑中成为一个平面的知识重点分布图。然后,再往下读,在读完计划内的任务时,逐渐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重点分布图。
4.整理错题
许多的学习方法专家都会强调这个方法,因为学习就是争取正确的过程,而在孩子求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如果形成了整理错题的方法,那么错过了的就会变成经验,这种经验会为孩子下一步追求正确提供可贵的学习资源。
是的,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错题集”。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怎样总结实际上就是怎样利用的问题,无论是小总结还是大总结,实质上都是不断超越错误的过程,也是整理错题的根本目的。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教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而把“△”级题目再行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中结时争取把它“消灭掉”并降级为“×”。
第30节:随手笔记
一学期一总结的具体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15天完成,首先把把一个月一中结中的“☆”级题目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消灭掉”,然后再将星期小结和月中结中的“?”级、“△”级,不管有没有“消灭掉”,不仅全部从头思考一遍,想想当时是自己是如何“消灭掉”它的,从中找到大约15%-20%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最后,小学总共是12本,初中是6本,高中也是6本。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而且,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到高考,那样高考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5.随手笔记
凡是学习拔尖的孩子,一般都是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再看看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伟人,也都是一个有心人。
而做一个有心人,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能随时做一些笔记,只要能略略掀动心扉的细节,无论观察到什么,还是读到什么,或者是想到什么,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随手记载在一个精心准备的小本子上。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就习惯于在自己随身的一个小本子上记录一些数字、图形、文字甚至自己不可思议的想像,这些都是他伟大梦想的一个一个细节,他的成就就是由这些细节来构成的。
英国著名政治家、作家邱吉尔即使打仗的时候,也注意随手记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是这种伟大的文献意识,使他不仅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使他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他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当然我们的古人也有“推敲”和“三上”(鞍上、厕上、床上)等经典的笔记佳话。
随手笔记的方法基本要求:
一是在适当分类的情况下,不必界定应该记什么内容,只要记了就可以。适当分类应结合孩子的成才趋势和个人爱好进行,比如文学、艺术、数学、外语等,记录的内容不必限制,只要能让孩子若有所思的,都可以是记录的内容,如一个人的一句话、一幅画的标题、书上的一首诗、一个小故事。
二是记录的方式不必限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自己按照想像画的草图,也可以是数字,更可以是按照孩子自己的喜好随便涂画,特别是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更是应当鼓励他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父母不必担心他们会浪费本子。
三是为了使孩子主动、热情甚至酷爱去做这件事情,并形成一个方法,建议父母亲还可以与孩子共同设计本子的样式,比如每一本都可以有一个正规的“书名”,如《若有所思……××心灵笔记(六年级卷)》、《心灵的空间……梁邦达数学感悟文集》、《爱的故事……孙笑笑语文小故事集》等等。发挥孩子的想像力,编出一个好的名字来,这样可以让孩子爱上一件几乎是“创作”的事情。
6.无私帮助同学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含义。
首先,当孩子主动地帮助别的同学的时候,他的大脑处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为,他一定会努力像老师那样高明地思考问题,我们通常说“要教给别人一杯,自己得先有一桶”。为了能帮助同学,孩子在心理上就会为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一努力,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有一种“会当临绝顶”的感觉,很容易就超出自己原来的水平。
其次,当孩子无私地帮别的同学的时候,心中是自豪的、宽容的,当他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无形之中冶炼了自己的自信心,对于下一步的学习,就会更加充满热情和活力,因为他学习的价值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