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味的新年在过了初一之后,更加没有了“年”的味道,平常如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若不是偶有窗外火花的闪耀与空中爆竹的脆响,或许我会真的怀疑“年”之不在久矣。串门拜年的习俗在这个小城还有保留,虽然也日益流于一种形式,而缺少真诚发自内心的祝愿。其实,除了亲情与爱情之外,哪种情愫不顿止于见面之缘?
小城有了变化。尤其离家不远处在建的休闲广场,为小城的凝滞与迟缓增加了一些活力。
孩子们仍旧如我童年般快乐,而这种快乐却更多是源于电视剧中“小燕子”们的撩拨或米老鼠对唐老鸭的折磨。在钢筋水泥的后工业时代,是不是只能将孩子们囚禁于各种设备之中,而放弃他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或许这种放弃并非我们所乐意,曾经“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自然笼罩于“现代化”之中,如今早已不再“自然”。
姐姐们在对于乡下生活的回忆中感受着快乐和当时年味的馥郁,同时,我怀疑这种“粉红色的回忆”是否搀杂了虚幻与理想,而并非真的存在过。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生活在回忆中”,尽管我们清楚了解回忆的不真实性,而作为感受生命之意趣的载体之一,回忆………尤其是融入了个人理想生活的记忆,成为每一个快乐和痛苦的人把握已逝时光或把过去的生涯纳入此在的方式,如同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所呈现的便是一个由“无意的记忆”所构成的呈现心理幻想的文本。在对曾经存在、可能存在和并不存在的往事的重构中,普鲁斯特才得以继续为哮喘病和花粉过敏症所禁闭的“方舟”生活,回忆或记忆在普鲁斯特这里成为一种生命存在形式。
对于高中生活的回忆,集中出现在正月初四的聚会上。
高中同学的聚会我事先并不知道消息,ChinaRen上的班级主页已经很久没有登陆了,考研期间自我封闭的“地洞生活”包括这一项。和女友一起赶到冀飞家中时,其他人都已到齐,竟出乎意料地聚集了将近二十人。有些同学已是四五年不曾谋面了,大家变化不大,依然是高中时代的印记。我们都远没有成熟,在酒过三巡之后的动情回忆中我这样说。出门在外的压力作用于内心,貌似坚强快乐的容颜背后充满辛劳,多年跋涉的疲惫与苦痛在酒精的催化下释放出来,都市漂泊的短暂停留,谁的眼泪在飞?
又在抒情。不由自主写下的文字见证了我的依然真挚,而在渴望心灵共鸣的酒后对话中,标榜“心已麻木”的我便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幼稚。将同学情谊深浅衡量,我最为看重中学阶段的相对单纯。初一我转学时,几乎全班同学的哭泣令我终生难以忘记。这泪水或许仅仅只是对于一个学习尚好、热情助人的班长的美好情谊,却足以温暖感动我一生。高中毕业时的元旦晚会,我们是否都还记得小桔灯微弱的灯光?泪水模糊记忆。借酒消愁的失声与肺腑感悟的倾诉,都只是因为我们一起度过的曾经单纯并永远珍惜的高中岁月里,彼此心中没有戒备的防线与隔绝的樊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子由渑池怀旧》)
每一部喜剧背后都有一个悲剧内核。《神医喜来乐》中李保田扮演的喜来乐是一个土郎中,只因医术高明便遭到种种迫害,如果说前面部分还能够使得观众因其中的诙谐幽默会心一笑的话,到了后来则只剩下同情小人物对于无常命运的挣扎抗争。有恶贯满盈者郁郁死去,有小人得志者逍遥自在,有一生颠沛者安度晚年……故事结束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还在继续。
天气预报说,又要降温数日。立春之后的天气依然充满变数,像人生。
生活以柴米油盐为底色2月20日
王小波说,生活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王安忆说,生活以柴米油盐为底色。
经历了青春无忧生活的放肆之后,生活的轨迹终于不能逃离“为稻粮谋”的物质追求。曾经以为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的观念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一切都皈依于经济基础的构建。文学世界中再多的酸甜苦辣与现实中微弱的苦痛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精神世界的新潮起伏与心灵悸动,是可以成为一种绝妙享受的,而现实不能。与文字世界的虚幻性和模糊性相比,现实中的欢乐与痛苦,都是那么清晰真切。
第44节:柴米油盐为底色
北京房价高有目共睹,至今并没有可能降低的迹象。作为成家立业之基本,房子还是要买的。手里银子不多,远郊位置几乎成了唯一选择。
眼见为实。回龙观的房子从外观看来,还算不错。比起附近“北京人家”等三四千元的商品房,颇具竞争力。三期的房子排号数万,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可以买到的。开盘之初,房号的倒卖已经达到两万,可见其抢手。
柱打电话来,在找工作。打电话给苏,忙碌工作中。少诚在家未回学校。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轨迹。
《书城》杂志说要发表的《生活在想象中》,午夜四时方才修订完毕,已是睡眼目蒙目龙。钻入被窝的刹那,便不再思考有无发表的可能,快速入睡成为最佳选择。
该文作为吴晓东发表于2003年第1期《书城》之《科勒律治之花》的回应,编辑在邮件回复中对于初稿所提出的“文章松散,主题不明显”之类的弊病的确存在。修改稿除将文字限定在2000字以内之外,结构和内容亦做相应调整。
忽然想到(六)告别的年代2月23日
告别的年代分开的理由
终不须诉说出口
亲爱的让我快见你一面
请你呀点一点头
………罗大佑《告别的年代》
考研过后,生活忽然空荡荡起来。除了面对能否考取的不确定性之外,几乎没有了任何寄托。不必再上自习,不必再早起,不必再心有愧疚地上网,重担赫然卸下的时候有了另外一种轻飘飘的失重感。没有了平日脚踏实地的切近目标,而不确定的未来已不在自己手中把握。这或许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吧。在音乐中让自己麻醉,明天的结局可以暂时忘却。
罗大佑是一个善于在后工业时代抒情和怀旧的歌手,忙碌紧张压抑痛苦的人们在歌谣般的浅吟低诉中,回顾自己天真的过往和一个不可再经历的年代。《你的样子》、《鹿港小镇》、《恋曲1990》、《爱人同志》、《童年》、《光阴的故事》、《告别的年代》等经典作品,很多人都太过熟悉。罗大佑抓住了现代人脆弱的命门,火炉旁吉他与回忆的小资情调,契合了现代人日益物质化的情感追求。更为重要的是,每一首老歌都可能牵动出昔日的某个故事和某个触动心弦的场景,而成为回忆的载体。
《昨日遗书》出版,8张CD的精选专辑出版,数场次的演唱会举办……罗大佑在商业时代的“表演”开始显得拙劣。面对无数次以“怀旧”为单一主题的频繁出击,人们不再感动:2月18日的广州演唱会近五成上座率和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平淡反映,成为这种判断的最好注脚。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渴望在罗大佑的歌声中回顾年代往事的人们,终于不愿陪着罗大佑一起怀念“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长时间沉溺于一种生活状态,人生缺乏磨砺,就像现在的我。于是,米兰·昆德拉告诉我们:生活在别处。我的确已经在一种状态中蛰伏太久,外部世界清新或污浊的空气只在我想象中出现,而没有亲历。就像罗大佑不能永远以“怀旧”来感动观众一样,生活形式的更新成为必要。
告别的年代。
正月初四的高中同学聚会一别之后,连ChinaRen校友录上的会面都成为难得,而忙碌地为了明天奋斗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聚会的东道主冀飞在看到《新年无故事》的文字之后写道:“宿醉让我在幻想和痴呆中经历死亡,小桔灯的微焰烧掉了我的初四的下午,在你的文字中游弋我像一头呆傻的驴,那些回忆和发黄的相片躲在角落里,春天,春天……”他是那天聚会上酩酊大醉者之一。
我在回复中说:“当一切还未曾欣欣然张开眼的时候,春天的气息便已经悄悄降临,在心中。记忆永远属于过去,而当前却充满痛苦,只有未来遍布希望之回声。人的一生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度过,当前总是不完美。挺起胸膛,告诉自己一个很俗气的句子:明天会更好!”
告别。
告别过去便是新的开始吗?
本已沉重的步履在新年之后又增加了一重年龄的砝码,失却了青春的蓬勃,不再有“忽然想到”的冲动。因而,我所要告别的,更是一种心境和一段已经逝去的岁月。
人生在经历了如炼狱般的考研之后,厚重丰富起来。无论如何,未来的日子都比今日置身书海的努力要复杂艰难得多,前途浩渺,微笑和眼泪都不需要。
告别。很多的人和事在记忆中驻留,会在某个伤心和不伤心的时刻想起。
田园已经荒芜,
夕阳依然孤独。
且让你的冷漠,
投影在那泼墨残痕的归途。
………罗大佑《牧童》
走过冬季,又一个春天已经开始。
北大爆炸案2月25日
在考研成绩公布之前,大量的时间是闲暇的。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为自己的竞争力再增添实在的筹码。于是,我决定利用这空闲时间去驾校学车。无论以后是继续读书还是工作,都需要紧张忙碌地应付现实生活的挑战,恐怕都不会再有连续的时间跑驾校了。
海淀驾校这周名额已满,几经斟酌之后,学车的驾校选择龙泉,为了不拖延太长时间。
早晨七点钟到达清华西门,这里距离驾校法培班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