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道:“当前主少国疑,拥立新君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自不待言,第一步要召集各部主要将宣此决定。目前,部下诸将,大都是点检多年旧部,只张令铎、韩重、王彦升、宋延渥四将,尚不知态度如何,须先征得他们同意,方不动生变。”
苗训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此四人俱不足为虑,也必拥戴无疑。”赵普惊问:“何以知之?”
苗训道:“山人留意久矣。那王彦升虽为张永德部将,但他生平所钦佩者,唯有赵点检而已。更加之张永德,本为太祖驸马,世宗一直引为左右手,无论征北汉或征淮南,都是世宗最亲信人物,世宗一直称其为姐夫,可是北征契丹回来,世宗却无缘无故,突然免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张永德部下都有些忿忿不平。不仅王彦升不肯为柴氏江山卖力,即使是那张永德也有些心冷了。至于宋延渥,本是后汉高祖刘智远的女婿,后双被周太祖郭威所篡,宋延渥不过是在人屋檐下讨生活,决不会为郭威创下的江山卖劲。至于韩重,乃一勇之夫,笃信佛教,现在上天垂象,改朝换代,他焉敢逆天行事?所以这些将领,俱不足虑,至于张令铎为人如何,山人不必多说,请高将军讲一下吧。”
高怀德道:“张令铎为人豪爽,胸无城府,去年伐契丹时,我与张令锋随韩通提任先锋,在一块相处数月,那韩为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张令铎常受韩通的气,几次找我哭诉。我对他多加劝慰,后来,关系密切了,无庆不找我倾诉,听取意见,这人肯定听我的,不会妨事。”
大家听了,都十分欣喜道:“如此说来,诸将可以一致拥戴点检为天子,是没有什么障碍了。”赵普道:“既然如此,派何人前往劝说点检,还是有恰当人选方可。”苗训道:“最好是请匡义将军去讲,另外你不妨一同前去。”
高怀德点头道:“此事由匡义去最为合适。”
于是便派人去请赵匡义,不一时匡义来到。高怀德便把大家商议要立赵匡胤为天子的意思,向匡义说了一遍。匡义道:“吾兄平素讲忠义,如果冒冒失失去讲这问题,必定被他拒绝,事情反而弄僵了,必须想一妥当的策略,使他无法推辞才好。”正在商议之际,只见有军校来向高怀德报告说:“现在军营中士兵纷纷传说,要拥立赵点检为天子,待请求将军去向点检进言,劝点检即天子位,并且说,当今幼主不体恤将士辛苦,大年下不让歇上一二天就让出征,我们何必为这种天子卖命,如果赵点检不愿当皇帝,士兵就都不愿干了,打算回家种地。”
高怀德听了,对赵普等道:“军心已变,事在速行,应迅速召集诸将,说明此事,再请匡义、赵普二位入内劝驾。”
赵普道:“劝说主要是把大义说明,点检决不会亲口答应,说愿意当皇帝的,全靠大家设法拥护,使他既不必开口,也推辞不掉,这才万无一失。”
苗训点头道:“这话有理,山人已作了妥善安排,赵兄请放心好了。”
赵普听他这样说,便向高怀德道:“如此,便速去请众将来商量好了。”
不一时,众将来到,高怀德尚未开口,只见张令铎便先说道:“高大哥,营里军士乱了,都在议论要拥立起点检当天子。你说应该怎么办啊!”
言未毕,郑恩便跳起来说:“大哥当过皇帝,自然该二哥当,可是却换成个七岁娃娃当,驴毬入的懂个屁。当然就让给二哥,乐于一万个拥护。”
高怀德道:“为此,我特请大家来商议,目前主上幼弱,太后又不谙政务,如此下去,天下必大乱,我等拼死效命疆场,即使挣下汗马功劳,又有谁来说句好?正月初一,两日并出,一日沉没,乃是改天换日之象,天象既定,我等不可逆天行事。愚意先拥立点检作天子,再行北征为是。不知众位将军意见如何?”
众将听了果然一致拥护。苗训道:既然如此应请各位将军营向全部士兵传达决定,制止再作议论,以安众心。于五更时集合整队,待新天子出帐,立即取行拥立之礼,大事就可定了。”众将一一领命散去,自去晓谕所部将士。次日黎明,各军排列队伍,在陈桥驿外荒野中一齐鹄立。指挥使以上高级将领,齐集中军大帐外等候匡胤。
这时匡胤刚刚起身,正在盟洗,见匡义、赵普二人进来,便问何事。匡义便把众将的意思说了一遍。匡胤听了吃了一惊,说道:“此事如何可行,我受世宗深恩,方有今日地位,正应努力报效,如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岂不是陷我于不义,让唇人笑骂。诸将欲图富贵,而打算拥立,还情有可原,你是我亲兄弟为什么也这样糊涂,跟着起哄。”
匡义道:“不然,此事不可逆转者有三,上天垂象,不可逆天,此其一也,当前幼主暗弱政治不能清明,兄如不愿当天子,必然会使天下大乱,刀兵四起,百姓遭殃,周室天下也必不可保,世宗子孙必将受害。所以从为国、为民,为保护世宗子孙计,唯有吾兄挺身而出,即天子之位,才能避免刀兵祸乱,此其二也。现在三军诸将及兵丁,全把期望寄托在兄长身上,昨夜军中士兵纷纷议论,说是如果点检不肯为天子,大家都要散伙回家种地,在军营已毫无奔头了。为了稳定军心,此事怎可推辞,此其三也。有这三点,吾兄万万推辞不得,还是满足三军诸将愿望,即天子之位,以安军心。正因兄弟也觉得从大义上讲,实在推辞不得,所以才来禀告。”
赵普也道:“此举不仅关乎国家昌盛,百姓祸福,而且关乎能否实现世宗统一中国遗愿。如点检不愿为天子,必将引起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国家继续四分五裂,不能稳定,世宗只有含恨于九泉了。明公平日以仗义豪侠称誉于时,现在岂呆以怕受恶名的一已之私,而不敢力挽狂澜勇担重任。明公不可上违天意,下失民心。
匡胤听了二人的话,沉吟了片刻,才说道:“且待我出去会见诸将,向他晓谕道理,稳定一下军心,再想法让他们不要立我为天子。”
说毕,匆匆梳洗完毕,穿上官服,走出帐来。只见众将环立于帐外。高怀德一见赵匡胤出来,便道:“三军无主,一致要求拥立点检为天子。”匡胤正欲开言,苗训和楚昭辅早已把暗地准备好的黄袍取出抖开,一左一右,从身后走上前去,替匡胤技在身上,高怀德见了,怀中掏出令旗一摆,只见众将及士兵一齐下跪朝拜,齐呼万岁,声彻田野。匡胤无法,只得说:“如此大事,你们不和我商讨乱来。我受世宗深恩,今尸骨未寒,便代其天下,世上舆论如何说我?”
赵普道:“完成其统一中国的未竟事业与心愿,正是报答世宗的最好行动,于世宗子孙,妥加优待,使之安享快乐,也便无愧于心了。”说毕,诸将一致请匡胤上马,回师汴京,登皇帝位。匡胤无奈,只得说道:“要我回汴京,需遵我三点,第一,幼帝和太后,我当北面事之,你等决不可冒犯;将士非有命令,不得擅入宫阈。第二,京内大臣,都是我旧日同僚,你们对任何一人,都不得随意欺凌;第三,不准乘机抢掠府库和富庶百姓,不许进入所有官员百姓私宅扰民。这三点你们必须做到,并严格约束部下,违令者斩!如能做到这三点,我便同意回京,如做不到,我死也决不回去。”
众将忙说:“谨遵万岁旨意!”匡胤这才下令,向汴京回师。并且先派了潘美和楚昭辅快马入城。让潘美先通知石守信、王审琦二位京城内外都巡检,让他们注意维持京城治安,然后再通知宰相范质、王溥正式告知拥立新君之事。楚昭辅则赴府,禀告匡胤母亲及家人,安定和保护家属。二人领命去了。
匡胤又派王彦升领队先行,自己统大军随后出发。
赵普、苗训、李外耘并马走在一起,都十分轻松,会心地微笑。原来自那天苗训和楚昭辅在酒楼上听到食客议论皇宫出现“点检为天子”的木牌后,回府商议,便串通了赵普、李处耘.四人联合设下了计谋,所谓正月初一的边境紧急军情,军中传播的谣言,都是他们伪造和传播出去的,又恰好撞上了日全蚀,使他们一手导演的喜剧更加精采。
………………………………………………
第35章宋太祖登极
新皇帝赵匡胤驾返汴京。韩通大骂:“你等贪图富贵,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我韩通决不像你们一样鲜廉寡耻!”他终于成为这次政变中唯一殉难的周朝忠臣。
东方的天际,刚刚透出鱼肚白色,身居东京开封城内的大小官员,早已醒了过来,从大街小巷转了出来,齐集皇宫崇元殿前,等候早朝。只见他们按官阶大小分班排列,鹄立成行,静等符太后和幼帝升殿。
不一时,两行宫灯从后宫冉冉而出,内侍簇拥着龙车风辇,到殿前停下,只听静鞭三响,群臣顿时鸦雀无声。一齐躬身俯首,不敢仰视。乐曲声中,符太后和幼帝,在内侍扶掖下,升殿坐定。值殿将军高唱:“朝参!”于是大小官员一齐跪拜,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内侍喝一声:“平身!”众官员方才一齐立起归班。肃然而立。
宰相范质,正待上殿奏事,摹地宫门外一阵大乱,远远望着,只见一个把守午门的侍卫军军官,脚步跄踉,沿着御道直奔金銮殿而来,一路高呼:“紧急军情,要见宰相。”转眼来到殿前,被值殿侍卫横矛拦住。
范质吃了一惊,慌忙下殿。只见那人跪下禀报说:“大事不好了,赵点检奉命北征,兵到陈桥驿,发生了兵变,已拥立点检作天子,现大军回师京城,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外城陈桥门下,守门官员拒不开城,点检军队已转向封丘门,守门官开城迎接,大军已进城了!”
这话一完,范质顿时吓得几乎瘫痪在地,手脚无措,就是那些大小百官骤闻之下,也无不面如土色,心惊不已,秩序大乱。
符太后坐在殿上遥遥望见,尚不知何事,立刻传呼范质上殿。范质竭力控制着发抖的身体,战战兢兢走上殿来,顿时免冠叩首道:“臣该万死!”接着便把兵变消息奏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