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地主- 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仿佛已经忘记似的,然而,了解皇帝心性的权贵却非常清楚,这样的表现,不是漠不关心,而是非常的重视。

涉及到谋反的大案,作为皇帝,一点儿也不关心,恐怕没人会相信,李世民却偏偏没有丝毫动静,无论是两个原因,一是非常相信李靖不会谋反,二是十分相信李靖不会谋反……

朝中的大臣,哪个不是人精,乍闻李靖谋反,就觉得事情不对,当时没有想明白,事后如果再不清楚,那么脑袋真是给驴踢了,看人家君臣,一个淡定,一个淡然的模样,就应该明白,什么叫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与李靖私交不错的功臣大将,没有站出来为他辩驳的原因,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真说话了,不是帮忙,而是帮倒忙,听到李靖闭门谢客,他们就领会其意了。

撇清,孤立,朝中无援,没人照应,这样的臣子,怎么可能谋反成功,不管是真是假,至少李靖表现出来,李世民也愿意相信,那么自然就是真的了。

马周自然是明白人,不然这些天,早就求见李世民,向他汇报案情情况了,不像现在,不温不火,被动的等侍皇帝的召见。既然是聪明人,那么也不会玩什么花样,听到李世民的垂询,马周表情如故,恭敬说道:“回禀陛下,据臣多日查探,代国公并无谋反的迹象。”

世民理所当然的点头,也懒得故作惊讶,淡声说道:“那么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岂不是诬告。”

“正是。”马周肯定说道:“据臣了解,在进击吐谷浑时,高甑生贻误军机,受到代国公斥责,心怀不满……”

“可有凭证?”李世民问道。

周干脆回答,从衣袖取出几份信件、文书之类,递给内侍,轻声说道:“这些,是高总管与唐长史的串通书信,还有高总管亲卫的供词……”

不要奇怪马周怎么得到这些证据的,身为奉旨办案的钦差,能够调动的力量本来不小,况且还有很多古道热肠的好心人士从中帮忙,要是连这点小事也解决不了,实在是有负马周未来贞观名臣的声名。

内侍呈上证据,李世民随意翻阅了下,不动声色道:“朕知道了,辛苦马卿查明真相,使朕没有冤枉好人。”

“分君分忧,这是为臣分内之事。”马周轻声说道,也十分识趣,立即告退而去。

事情就此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李靖无罪,一道圣旨由宫中传出,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消息传了出去,可是在某人刻意的安排下,朝廷十分平静,却没有引起丝毫波澜,甚至于连民间的一些百姓,也不知道李靖已经洗清了冤屈。

不仅圣旨低调,甚至连冤情昭雪的李靖本人,也表现得十分低调,即使知道,自己无罪,却依然没有解开闭门谢客的禁令,继续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明白李靖心思的人,自然十分理解,心中叹气惋惜,不明白的……也不要紧,真是反目成仇了,对双方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

风波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平息了,李世民没有趁机杀戮功臣,以绝后患,李靖再次逃过杀身之祸,平安无事,这个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结果,或许会令一些人心中失望不已,但是大多数的人,却是非常高兴。

毕竟,在他们心中,李世民是圣明天子,李靖社稷功臣,两者应该并存才对,要是……那么不仅有损李世民明君的形象,其他功勋权贵,不免心寒,涌现兔死狐悲之感,对于朝廷来说,将会是个巨大的打击。

幸好,李世民克制,李靖忍让,事情得到完美的解决,一切风平浪静,君臣相知,日后必然成为千古佳话,众人感慨万端,习惯性的歌功颂德起来,不过,也有人心中暗叹,可惜了代国公李靖,从此以后,英雄怕是再无用武之地。

众人心思各异,或是惋惜,或是黯然,或是高兴,或是幸灾乐祸,不一而足,但是纷纷认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就此了结之时,一辆普通的马车,悄然无声的朝皇城方向而去,在僻静的安兴门前停下,数十个军卫立即警惕注视,车帘掀开,一人下来,很快就惊动了宫中的李世民……

第四百九十章 为君分忧

皇宫是秘密最多的地方,换句话说,在万众瞩目之下,所谓的秘密,有的时候,也自然不是什么秘密了,至少代国公李靖进宫会见皇帝,两人在御书房中,畅谈了一天,期间甚至连午餐也没用,这件事情,以最快的速度,闪电般的,传到朝廷权贵耳中。

自然而然,引起了众人的密切关注,出奇的,他们却没有议论,仿佛不知道这事似的,各司其职,安然工作,当然,心中肯定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仔细的揣度,李靖进宫,为了何事?拜谢皇帝给自己洗脱冤情,或是不满意朝廷对于高甑生的处罚,或者干脆就是进宫表达自己的愤怨……

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纷至沓来,众人浮想联翩,不过猜测终归只是猜测,不管心里多么好奇,却没人敢进宫探个究竟,毕竟好奇心再是旺盛,也不能与自己的小命相比,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在官场上,知道不该知道的下场,往往十分悲惨。

所以,直到黄昏时刻,李靖出宫,返回家中,依然没人去探问,他面圣的原因。

又是几天过去,众人发现,一切如常,李靖依然闲居在家,闭门谢客,皇帝照样勤政,临朝视事,没有任何异常举动,种种迹象可以表明,其实李靖进宫面圣,真的没有什么缘由,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次见面罢了。

至少时间长了点,这个……说不定两人谈笑风生,下棋对弈,一时忘记了时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一些人猜测,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半信半疑。

如果,只是普通的闲聊,绝对不可能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况且君臣两人的自制力,远胜于常人,岂会那么容易沉浸于对弈游戏之中。

其中,必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个重臣,以他们对于皇帝的了解,敏锐的察觉,这些天来,李世民心神恍惚,甚至于在早朝的时候,也偶尔走神,只是由于掩饰得当,众人才没有发现,但是绝对瞒不过几个心腹大臣。

毕竟,几个大臣,跟随李世民已经有二十年,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普通的君臣而已,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知己,能让李世民这样失神的,肯定不是小事,而且多半是与李靖有关,不过,既然李世民没有垂询的意思,几个大臣,也不好主动为君分忧。

有的时候,表现的过于积极,也未必见得是好事,虽然揣摩上意是官场生存之道,不用开口,底下的人,就能领会自己的意思,把事情办得十分妥当,上位者自然非常满意,不过也容易引来猜忌,皇帝肯定不会喜欢一个,能够摸透自己想法的臣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种,就是很好的例子,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却由于智深似海,时常让勾践感觉自己的智商不高,非常自卑,找不到丝毫的优越感,干脆逼文种自杀。

所以说,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就是这样,愚昧无知的臣子,皇帝肯定不会用,表现得太过聪明也不行,真正拥有大智慧的臣子,自然明白藏拙的道理,即使皇帝知道你是装的,但是做出了姿态,识时务,知进退,皇帝岂有点破之理。

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儒家中庸之道,在官场上盛行的原因,不过能够把握其中精髓的,寥寥无几,长孙无忌应该是其中之一。

长孙无忌在朝廷的地位,确切的说,应该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不仅是被提拔于仇敌手下的魏征等人不能与之相比,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稍有逊色。

在朝中权重无比、恩宠无匹,身兼外戚和元勋的双重身份,却与某些骄横外戚绝不相同,自然更加注意避嫌。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妹妹长孙皇后多次劝告下,深得和光同尘之道,不管事,不理事,专心享受荣华富贵,广纳美婢,豢养歌ji,夜夜笙歌,使得子女的数量,差不多能与李世民相比,为长孙家族开枝散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不过,身为李世民最为信赖,推心置腹的忠臣良佐,有些事情,不是长孙无忌想要不管,就可以避开的,就在长孙无忌倚在软榻上,享受美婢温柔服侍之时,一个内侍从宫里而来,传达了李世民的口谕。

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长孙无忌只得舍下香软的美人,披上厚厚的衣帽,迎着呼啸冷风,上了奢华香车,慢慢的朝皇城而去,到了皇城门下,出示令牌,军卫稍加检查,也不用长孙无忌下车步行,立即予以放行。

马车悠悠的在宫城中畅通无阻的行驶,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放眼京城权贵,屈指可数,就是皇室宗亲,公主驸马,也未必有这样的权力。自然,持宠成骄,不是长孙无忌的风格,很快,马车到了宫殿附近,长孙无忌立即下车,走到宫殿之前,按照规矩,让内侍前去通报,得到允许之后,才轻步走了进去。

宫殿富丽堂皇,铺着五彩斑斓,鲜艳绚烂的地毯,十分绵软舒适,温暖如春,与外面的寒冷气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一墙之隔,就是两种不同的环境。自然,家里的布置,也与这里类似,长孙无忌绝对不会感到惊奇,轻步来到宫殿的中央益,轻轻伏跪下来,毕恭毕敬的行礼。

“平身……”李世民抬手,笑容和煦,犹如春风,赐坐是正常的,吩咐内侍拿来暖手的雄黄石,奉上烫好的温酒,这个才是额外的待遇。

长孙无忌躬身言谢,解去斗蓬披风,递给内侍拿去烘干,接过暖石,小饮了两杯温酒,顿时觉得浑身暖和舒畅,好像是不胜酒力,脸上多了抹浅浅的红润,然而眼睛却异常的明亮,脑袋十分清醒。

也没问李世民召见自己,是为了什么事情,长孙无忌举杯,又抿了口美酒,微笑说道:“魏侍中酿造的醽醁,芬香似兰,入口轻柔,进了腹中,却化作暖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