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了,我一个人,多孤单?”
三人闻言,不由面露感动之色。
“好了,都散了吧。”
李铮拂袖而起,道:“传召各民间武学家,明日我在九洲城政务院要见他们。对了。传讯军中将领,以自愿的形式。求取他们一份武学绝艺,以战功换取。不愿意的就算了,我不强求。”
言罢,转身而走。
翌日一早,李铮车马百乘、护卫上千,到了九洲城。
现在他的皇帝。明面上出行,那阵势自然浩大的多。即便李铮不愿意,但田丰等人力谏,也让他有些无可奈何。
不过就穿着而言,要比正式的场合。简单的多。
就一身黑色锦袍,腰间佩剑,简简单单。
到了九洲城政务院,迎面就有田丰等人上前迎接。
下了车驾,在一行官员的簇拥下,进入政务院。旁侧田丰就道:“陛下纳妃之事,臣下已经处理妥当,不知陛下可有其他意见?”
李铮边走边说:“你们办事我放心。。。简单一些吧,把六位的家人都请到神州草场,见个面,再向民间公布一下即可。”
“遵令。”
“都到了吧?”李铮又问。
旁侧荀攸道:“都已经到了。”
“好,那你们忙去吧,我自去见他们。”
带了一队亲卫,在侍从的引领下,到了政务院一间偏厅。
到厅外,侍从一声高喝:“天子驾到!”
李铮应声推门而入,抬首便看见二三十个年纪不一,俱皆目光炯炯,各有气势的人物齐齐起身,向着李铮拜了一拜:“拜见天子!”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
李铮笑道,信步上前,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目光扫视一圈,将在座二三十位都纳入眼帘。
这二三十位民间武学大家,却是来自天南海北。当然,现在俱都在李铮治下落户。
其中有垂垂老朽者,须发皆白。
有壮硕中年,挺拔硬朗。
有道士,一身道袍,飘飘欲仙。
竟然还有僧人,让李铮好生奇怪。这时代,佛教虽然已经传进了神州,但并不太受百姓接纳,难以发展。却没想到,武学家之中,也有僧人存在。
说起来,李铮对于佛教,并无太大好感。诚然,其中的教义,有导人向善的。但也有一些,十分令人厌恶。
那鼓吹来世的玩意儿,李铮就十分讨厌。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争一个朝夕。若是逆来顺受,心存侥幸,就想着这一辈子不行,下一辈子再来,像个什么话?人的意志就会被消磨,意志不坚定,血性没了,变成一群任人宰杀的羔羊,那算什么?
还有什么出家,禁绝婚嫁,渡人成佛之类的。真要让他把人都渡了,这世界就该毁灭了。
之前李铮没想到宗教之事,现在看到这些僧人道士,立刻就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脑子里这些思绪一转而过,李铮笑眯眯的看着这些武学家,道:“今日我将诸位召来,只因编纂武经之事。想必诸位对此,多少已经有了些了解才是。”
当初下诏召集这些武学家,是大略言及过其中的原因的,虽然并未细说,但大体的意思,这些人应该有所猜测。(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宗教
那堂下诸多民间武学家闻言,互视一眼,其中一人站起身来,抱拳道:“庶民王越,拜见天子。”
“王越。。。”李铮眉头一挑。
王越此人,李铮是知道的。此人武艺超凡,曾单人匹马,斩下羌酋人头。但较之大多数民间武艺大家而言,此人对功名利禄,看的更重。
前汉之时,王越一直逗留洛阳,欲得三公九卿看重而平步青云。但此人出身却遭人鄙薄,一直未曾有人举荐,最终只入宫做了一个虎贲。
虎贲,禁宫卫士,天子近卫,因勇力而得名,仅此而已。
许是因武艺高强,曾授汉天子剑术,也被好事者称之为帝师。
汉灵帝死后,此人先后历少帝、献帝。当初李铮取关中,曾于长安见过此人一面,不过并无太深印象。
后来刘协出奔袁绍,此人乃是随身扈从。
虽然在此时此地见到王越,让李铮有些意外。但想来,以此人的武艺名望,当是有资格接到诏令,如此也便不足为奇。
“原来是王越大师!”
此人武艺,倒是当得一个大师的称呼。
“不敢。”王越面显谦卑,躬身道:“天子谬赞。。。此番天子相召,当是为编纂武经之事,在下等庶民武夫,但凭陛下吩咐!”
李铮微微颔首,笑道:“请坐。。。”说着目光一扫,道:“我欲汇总天下武艺流派,汇集各家武艺绝学特点,编纂一套武经。一者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二则是要将武学之道,发扬光大。”
在座之人。心知其中的原因,既已然奉召而来,不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已经表明的态度。
接下来,以李铮起头,与在座武学大家进行了一番详细的商讨。拿出了一个具体的章程。
最后,李铮笑道:“明日我便会遣专门人员,配合诸位编纂这部武经。。。一旦武经编纂成功,发扬广大,诸位便是我起源帝国的武学源流,百年之后,当有入驻贤者祭坛的资格!”
闻听此言,这一众民间武学家,俱皆精神振奋。面色通红。
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以自己的身份,竟然还有入驻贤者祭坛的资格。那是何等的荣耀?想起就让人激动!
得了此承诺,不少人心里的一些小心思,立刻就消散无踪了。
相较于万世流芳,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都可以抛却。
“好了,诸位就先请下去歇息吧。。。道者、僧人请留步。”李铮微微一笑。挥了挥衣袖。
当即,大部分武学家都离开此间偏厅。堂下只剩下三个道士、两个僧人。
这三个道士,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后世历史上,都曾有记载。
其一鹤发,面如稚子,乃是乌角先生、天柱山隐修道士左慈左元放。
其二沧桑。面色红润,乃是江东琅邪宫道士于吉。
其三名为张盛,乃是汉中张鲁第三子。张鲁败亡之际,张盛在外地为官。后弃官,领五斗米教。迁至龙虎山,立下道派。
至于两个僧人,俱皆垂垂老朽。其中之一,乃是下邳浮屠寺方丈,法号法元。另一位却是常年在西北游走的行脚僧人,法号玄空。
“五位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道家、佛家的代表人物。”李铮看着俱都面色恬淡的五人,道:“今日将五位留下来,有大事商讨。”
“道家源远流长,起于黄帝,成于老子。道家的很多思想,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前汉前期,也曾以黄老之学治国。其中种种,可见一斑。”
“至于佛教,虽是外来宗教,但其中的一些教义,也有可取之处。”
“将诸位留下来,就是为了商讨宗教之事。”
闻听此言,堂下五人面色各异。
李铮继续道:“宗教信仰,我觉得是必不可少的。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了信仰,就没有敬畏。而今我帝国初立,就宗教信仰,我也有一些想法。”
这时候,下面的法元僧人起身,行了一礼,道:“敢问陛下信仰为何?”
“我?”李铮哈哈一笑,随即肃然:“我不信捏造出来的神佛,我只信我那为后世披荆斩棘,为种族开辟生存空间,开创前进道路的先祖们!”
他目中精光闪烁,让人不敢直视。
“伏羲、女娲,有巢、燧人,缁衣、仓颉,三皇、五帝,有大禹王,有周文王,有秦始皇!还有老聃,有墨翟,有孔丘,有扁鹊。。。这些圣者、贤者,才是我李重霄的信仰!”
“我今日将尔等五人留下来,就是想创立一个信仰先祖圣贤的宗教!尔等,有何想法?”
堂下五人闻言,俱皆凝眉入神。
良久,又是那法元起身,道:“陛下欲创立宗教,我等不敢不听。不过陛下欲要置我等教派于何地呢?”
“并入!”
李铮强势道:“不论道家、佛家,俱皆并入新教之中。取精华,弃糟粕,改头换面!”
“不可!”
瞬即,这五人俱皆大惊失色,连道不可。
李铮淡淡一笑:“不可也可!”
五人面面相觑。
“我意已决。”李铮摆了摆手,道:“道家、佛家的其中一些思想,可以融入到新教之中。至于佛家讲求出家、轮回什么的,就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了。信仰的神灵,以我种族先贤为尊,以太一等自然神灵为辅。。。”
李铮越说,心里的想法就越多,先后叙述了崇拜敬仰祖灵圣贤,敬畏大自然,顺应大势等等观点,以修习文武、德行道义为核心思想,最后道:“这新教。就名为祖神教,尔等五人,接下里要做的,就是完善祖神教的教义、教规,为众多先贤圣人排列神位。。。”
李铮不容分说,将心里所想。一股脑儿道了出来。
“等五位将祖神教方方面面完善之后,待我过目,便即可立教。尔等五人,就是祖神教第一代大主教!”
言罢,也不给五人反应的时间,起身便离开了这偏厅。
立刻,厅中就安静了下来。
余下五人对视一眼,各自都看到了眼中的无奈。
“陛下乃天神下凡,现在一意孤行。我等如之奈何?”法元道。
“此为定局,无法改变。”于吉与左慈对视一眼,忽然笑了,道:“贫道来此之前,就有所感悟。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还算不错了。”左慈笑道:“虽是新教,但也并非摒弃我道家思想。。。再则有天子支持,教派倒是能更好的发展。”
张盛缓缓颔首,叹了口气:“此乃大势。唯有顺应。”
那面容枯寂的老僧玄空道了声佛号,淡淡道:“这是老僧最后一次道佛号。以后不为僧人,为祖神教大主教!”
“你这老僧倒是看得开。”
几人却是笑了起来。
虽是新教,但就如左慈所言,并非完全摒弃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