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魅影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村魅影三-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老爷子为什么厚此薄彼呢?就因为一个很小的细节:大儿子最早出生,当时家里只有这一个儿子,所以,大老婆十分溺爱,因为溺爱,这个儿子的性格非常乖张和霸道。几年以后,二儿子,三儿子相继出世,一次,在吃一盘红烧肉的时候,大儿子为了独霸这盘红烧肉,往盘子里面吐了几口唾液,老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五岁知老。
    后来,老爷子老了,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在大老婆的鼓动下,老爷子放弃了一生坚持的原则,把生意的管理权交给了大儿子,结果,大家应该能猜出来,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兄弟之间四分五裂,家族逐渐衰落。
    笔者之所以画蛇添足,说了这么一段话,可不是随便磨牙。
    “你接着说。”
    “当天晚上,散席之后,有不少客人闹肚子。”
    “你是说薛丽华在菜里面放了脏东西,是不是这样?”
    “常禄大爷做菜是很干净的,蔬菜都是自己家菜地里面种的,鸡鸭鱼肉都市刚刚宰杀的。现在想一想这件事情,应该是薛丽华在肉里面放了脏东西。”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攀爬高手
    那天晚上,咱家一直折腾到凌晨三点钟,我哥哥跑到高岗镇去请郎中,之后还要跑到各家去赔礼谢罪。”
    “是什么季节呢?”
    “是夏天。”
    夏天有苍蝇。
    “会不会是菜放在堂屋里面被苍蝇叮过了。”
    “不会的。”
    “为什么?”
    “菜放在桌子上,都是用竹罩子罩着的,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去。薛丽华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现在想一想,她那双总是笑眯眯的眼睛里面好像藏着什么?”
    高建芬想起的第二件事情是:薛丽华在做姑娘的时候,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她就和姑娘小伙子们爬到榆树上捋榆树叶,爬到槐树上捋槐树花。在所有姑娘中,薛丽华爬树最快,也是爬的最高的人。
    一月十八号的深夜,狐狸大仙就是借助几棵树攀爬到高建国家屋顶上去的。
    高建芬所在的兴旺村和薛丽华的家相隔不远,这些情况是高建芬听薛丽华的同村人说的——葛营长的老婆在闲聊的时候,也跟高建芬说过这件事情。
    薛丽华在村子里面还有一个绰号,叫“馋丫头”,她除了每次捋的榆树叶和槐树花比别人多之外,每次捋榆树叶——或者槐树花的时候,薛丽华都要把自己的肚子揣得饱饱的。她还经常跑到邻村的山芋地和花生地里面去偷挖山芋和花生。有一次,薛丽华偷山芋被邻村人发现并追赶,最后跳进了芦苇荡,到天黑以后才穿着一身的湿衣服跑回家,害得一家人找了很长时间。
    照这么看,薛丽华偷嘴的毛病是有历史的。
    偷嘴,固然和贫穷有那么一点关系,但多少能反映出一点人的品性吧!
    六点零五分,汽车驶进龙岭镇。
    在龙岭镇供销合作社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石桥,高建芬示意郑峰将汽车停在桥头,然后带着郑峰一行沿着河边一条小路朝北走。
    穿过几排村庄以后,高建芬指着北边一个村庄道:“郑局长,翟亮文家就住在这个村庄,村庄的名字叫镇后三队。
    从西向东数,高建芬走到第三家院门口停住了脚步。
    到底是风水先生的家,从外观上看,就和一般人家不一样,远远的就能看到屋脊中央有一面镜子。
    不仅如此,连院门上方也有一面镜子。
    在两扇门上,还画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符号,这些符号既像字,又像画,这大该就是符咒吧!郑峰和李云帆读不懂这些符咒,恐怕很少有人能读懂这些玩意。
    翟亮文家的屋脊比一般人家高,连院墙都要比一般人家高出许多,房子是砖瓦房,院墙是砖墙。翟亮文凭着给人看风水,攒下了不小的家业。
    笔者不敢恭维,风水这种玩意,和巫术一样,里面的水分太大,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有些是无稽之谈,其中还有一些害人坑人的东西,但老百姓相信这个,存在即为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场。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民族,这是一块盛产骗子和傻子的土地。

第一百三十三章 随便转转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大把大把的钱往外国人的袋里面揣,别人一边数钱,一边嘲笑中国人的钱好赚。中国人太傻,一个外国足球教练,在中国的绿茵场上种不出一粒庄稼,一年就能从中国人的手中拿走几千万元的钞票,难怪现在有一些外国人到中国来淘金,也难怪现在有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来骗同胞的钱。一首歌曲,从头至尾只有几个字,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唱上几十遍,再加上一点驴喊马叫,鬼哭狼嚎,便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和神来之曲,据说还是在一个非常神秘的创作室里酝酿出来的,笔者如果没有说错的话,唱歌和写歌的人一定在暗自偷笑,胡乱写一点,随便唱几句就能吸引这么多人的眼球,赚到这么多的钞票,人们一定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有些低俗——甚至恶俗不堪的小品,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一些小品演员和所谓的歌星演起了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凭的不是演技,靠得是名头,演的再臭再烂都有人看。在中国,狗屎变成黄金,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会包装,只要会炒作,只要会骗人,在这块土地上是不缺乏傻子的。看风水,行巫术,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以后,还将存在下去。
    一分钟以后,翟家的院门敲开了,开院门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穿着一点都不像农村人,耳朵上戴着一副耳坠,右手上还戴着一枚戒指。
    遗憾的是,翟亮文不在家,他是昨天早晨出去的。
    那么,翟亮文什么时候回来呢?
    女人说,他男人今天晚饭前一准回来,翟亮文每次出去最多在外面住一宿。
    那么,翟亮文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女人说不知道。
    郑峰一行只能在翟亮文家坐等。
    郑峰已经想好了,就照一天等吧——等待是必须的。
    坐在翟家硬等,确实有些傻,郑峰留下左元朝在村口等翟亮文,其他人跟随高建芬到龙岭镇转转。
    郑分和李云帆想转什么呢?
    大家是否还记得高建树说过的一句话呢?高建树曾经说过,在龙岭镇有一个毛皮交易市场。龙岭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这里谷深树多林密,野生动物比较多,以狩猎为生的人也很多。所以,龙岭镇的毛皮生意一向不错。当然,进入文化大革命以后,毛皮生意怎么样,那就很难说了。
    在高建芬的引导下,郑峰一行走进条“z”字型的街道,高建芬说,这条街就是毛皮和山货交易市场。
    高建芬非常意外,昔日繁忙而热闹的毛皮交易市场,现在是如此的冷清。
    四个人走到街中心的时候,没有见到一个买毛皮的人,倒是见到了几个戴着标的人,每个人都推着——或者骑着一辆自行车。当他们骑上自行车猛踩脚踏的时候,那一定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尾巴,所谓资本主义的尾巴,就是那些试图通过副业或者手工制作换点小钱,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人们。

第一百三十四章 狐狸毛皮
    当时不是有这样一个口号吗,“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除了农业生产之外的副业都是资本主义的尾巴。笔者在插队的时候,也曾干过这种勾当,每逢赶集的时候,早晨三四点钟,大队民兵营长就带着我们到通往集市的交通要道上去拦截卖鸡蛋,卖粉丝,买小猪仔,卖小兔子的人,仁慈一点的让乡亲们回去,缺德的就干脆没收,有些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吃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的肚子里面,那就是革命行动。在大队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那就简单多了,在各个村庄的周围撒上拌着毒鼠强的小麦,只要鸡子吃了,一死就是一群,所以,乡亲们只能把鸡子关在院子里面养,平时一点收入都没有,养一些鸡,生一些蛋,换些钱,油盐酱醋,针头线老,全指望养鸡呢?不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也并非不无道理啊!当时的口号是“以粮为纲”,”深挖洞,广积粮”,全指望地里面的庄稼了,人都吃不饱肚子,拿来的粮食喂鸡呢?所以,粮食这种东西除了人吃以外,其它动物吃,那就是歪门邪道,是资本主义的尾巴。
    大街两边倒是有不少买菜的,在买菜的中间蹲着一两个买鸡蛋的,眼睛不时的东张西望,只要带标的一出现,街上就会出现骚动,于是,买鸡蛋的人,拎着篮子就跑,躲进小巷——或者人家,等标的人走了,接着卖鸡蛋。
    大家正走着,突然从一个小巷子里面走出一个人来,神秘兮兮地小声道:“同志,要不要毛皮,上好的毛皮,五块钱一张。”说话的人是一个中年男人,上身穿一件皮坎肩,但两手空空。
    郑峰没有只想到,还真有买毛皮的,只不过是由公开转入地下。
    “都有什么毛皮啊!”
    “同志,请随我来。”
    四个人跟在此人的身后越过菜摊,走进一个仄仄的小巷子。
    巷子很深,还拐了两三个弯。
    此人推开一扇小门,将大家领到一个院子里面。
    郑峰和李云帆都觉得好笑,不就是买卖毛皮吗?搞的跟地下工作者一样。
    穿过两个过道,此人在一扇门前停住了脚,从裤腰上掏出一串钥匙,打开房门。
    “请稍等片刻。”
    此人走进里间,不一会,走出里间,手上拿着一张毛皮。
    郑峰定睛一看,和高建树借给大家的那张毛皮大差不离。
    “这是什么毛皮?”
    “狐狸毛皮,在所有动物的毛皮中,这是最好的,你们看这张毛皮的颜色,在用手摸一摸,最后再闻一闻,就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颜色以黄为主,略微带点白色;郑峰和李云帆用手摸了几下,很舒服,很有质感,郑峰拿起来闻一闻,一点怪味都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