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盗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真实的盗墓-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蜥蜴和蛇一样都是自然界中冷血动物,温度低的时候,就一动不动保持阳光好的时候才出来晒太阳呢,现在是大早上。抓到它一点也不新鲜。就着烤蜥蜴肉。嚼着干硬的烤馕烤着杯子里面的水。大家吃着早餐。算算我们的路程已经走进了沙漠的深处了。临近村庄镇子的时候,沙漠边缘还可以看到人类活动的痕迹。牛羊粪便和人类丢弃的垃圾。现在我们的位置更自然,原始一点。根本就没有人类近期活动的痕迹。
    沙漠里面也并不全是黄沙,有时候也可以找到干涸的河床。我对潘子说“看看那里有水,挖出点水。把骆驼饮了”其实骆驼没有必要的饮水,喝足了一次就可以一个星期不喝水。但是没有水就不时的用舌头卷着路过的沙柳和骆驼刺,根本就不安心赶路。我们也没有赶骆驼的方法,只好前面硬拉着它,有时候,骆驼贪嘴路边的骆驼刺。我们拉都拉不动。给它找点水是为了骆驼安心赶路。不在卷食路边的食物。
    沙漠里面可以找到水。沙漠也不是不下雨的,有时候也会遇到暴雨。就是沙土不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很快就渗入地下了。靠近有芦苇或者沙柳的地下。往下挖四到五米就有可以渗出水来。经过沙子过滤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我们在一条干涸的河床上面,这里找到水的机会更大一点。运气好的话,挖下午不到一米都有可能渗出水来。
    潘子在一个河床转弯处。找了一块地上沙柳茂盛的一处就挖了下午。这个家伙真聪敏。这一块只有那里找到水源的机会更大了。河流转弯地下水就会沉到下面。沙子上面的植物茂盛,就说明这块有水源。沙柳的根系可以扎到沙子下面七八米甚至更深。而小棵的沙柳。根系没有那么深,在哪里很有可能找到水。
    “胡子,你看。有鱼”潘子大喊


神奇的鱼


    听了潘子的大呼小叫,大家都放下手中的事情。全跑到在河床里面挖坑的潘子哪里。早年的河床的痕迹很明显。浅浅的一层沙子下面就是早年间的腐殖质,有点像北方的淤泥,但是要干燥许多。灰褐色的。因该是流水的冲刷物吧。在里面潘子指着一条手掌大小;有点像后来我们在浙江沿海的滩涂上面看到那种可以钻到沙子里面的小跳鱼。“可惜,就一条,不知道可以吃不,要是再有几条,熬汤也好的啊!”潘子还在惋惜,这家伙,什么都想着吃。那张臭嘴,就是一个吃货。
    我们仔细的打量这条还在蠕动的小鱼。也许离开了湿润的沙子下面,就像螃蟹似的吐起了泡泡,一会全身都是白色细小的泡泡包裹了起来。
    “这什么鱼啊,够怪的啊。没有水也可以活的啊?”大刘问
    后来前几年和一个学生物的朋友聊起这件事情,他对我讲。他的导师去过非洲也在哪里遇到过一种可以长期在沙漠里面生存的鱼。
    他的导师去的是据撒哈拉沙漠不远的利比亚东部,为了研究人类的进化学说。在一个偏远的村落附近。旱季来临的时候,人们没法在河床里面取水解渴。就挖开干涸的河床寻找一种鱼类。那种鱼类的体内肺囊内里面存有很多水。农民们只要将挖出来的肺鱼对准自己的嘴巴,然后用力猛得挤上一顿,肺鱼体力的水便会全部流入他们的口中,帮他们方便地解渴。
    他们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可以活到下一个雨季。有的也可以靠空气里面的潮湿空气也可以生存很久。甚至仍在干涸的沙子上面也要很久才会死去。有时候看着都像晒成了鱼干了,放到水里面还可以活,这也许是生命最顽强的鱼类吧。想想也是北方的泥鳅鲶鱼这类的鱼,有时候出水四五天还可以活着。我有次买条黑鱼,放到车里。下车的时候找不到了,以为不知道上面时候蹦开了没有在意,一个星期后爱车子的座位下面找到了那条浑身都干了的黑鱼,但是它还是活着的。动物的适应能力要比人类强的啊。人类倒是有时候感觉很脆弱的
    这当然都是以后知道的了,那个时候沙漠也不知道,只是觉得新奇,在沙漠里面还有鱼类生存,就像现在告诉你月亮上面住着兔子似的。哈哈。新奇过后,还是继续挖沙子。挖出鱼,也离沙漠里面的水层越来越近了啊。不一会就有碗口那么多的水慢慢的渗出。看样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小半桶的水。
    牵来了骆驼。骆驼自己就会饮水。不断的把湿沙子也一同在嘴中咀嚼。汲取那少的可怜的水分。“真他妈的是骆驼啊,沙子也可以吃”潘子一旁感慨着。两只骆驼轮流这饮水,不时的要牵开一只,要不就占据这沙坑喝个没完。它们也知道在沙漠里面找到水是多么不容易的啊。拼命的想多储存一点水。
    我和潘子,大刘。兔子坐在一旁看着骆驼喝水。这里的骆驼很老实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只有把绳子拴在拇指粗细的红柳上面,便不会乱跑。老老实实的卧在哪里,慢慢的反刍。


玛瑙石


    中午阳光晒得大家昏昏沉沉窝在沙山的阴凉出休息。避开正午的太阳在行进。我躺在晒得不是很烫的沙子上面,松软的沙子躺着是那么舒服。闭着眼。阳光是黑色的,红色的。清清的睁开一点感觉又像橘黄色的。想起了大家在猫耳洞的岁月,虽然说苦,但是苦中有乐的,翻了一下身子。掏出了那个随身携带的指南针。这个指南针是在越南的时候打扫战场从一个越南连长的兜里翻出了的。看做工就知道不是越南产的也区别我们自己用的,应该是老毛子的东西。皮实乃用。
    越南的时候打扫战场总是检到很多稀奇的玩意。子弹壳的哨子。美国大兵的不锈钢的勺子什么的。最多的是越南士兵随身携带的越南女人的照片。那个东西是不敢留的。看看就撕掉。要是牺牲了被发现随身携带着越南女人的照片。怕不会被追认为党员或者烈士的。想想自己就笑了。翻看这这个指南针,却发现它的指针一动不动。
    “妈的,坏了”起来晃悠了两下还是不动。这里面一定有强磁或者干扰。这种东西。有时候地下有铁矿的时候都会失灵。我这个指南针很灵敏的。稍微靠近衣服的铁扣,指针都会晃动。心里还是不害怕。白天可以根据太阳辨别方向。晚上可以看星星。沙漠看上去很美,却处处危机四伏。然而身临其境,美丽的背后是潜在的性命之忧。
    有时候浑身的三分之二的力气都被脚下松软的沙子消耗掉了。大家也很疲惫。预估四天的路程可能还要长。我们乐观的估计了我们的行军速度,在沙漠里面有力气也是不行的。大家也是有些丧气,有潘子开始的话,找到古墓。刨开就可以了啊。现在想想我们那时是多么单纯幼稚的啊……
    古墓怎么会像你家地里的大白菜呢,吃那棵,砍那棵。潘子还是闲不住拉着兔子一起去前面的沙丘去转转。不一会又跑了回来。手里捧着一大堆石头。“检这些破石头干嘛?”大刘问他们两个
    “你看看多好看啊,这个是不是水晶啊?”潘子示意这我们看,一边看一边不断的递给我们。“在那检的”
    “前面还有很多呢,我看着好看就检了回来”兔子也点头同意潘子的话。
    我看看了石头其实自己也不懂,纯粹是好奇。看了看。有的石头天然形成的破裂口。看以看到里面,有许多白色的成棱形体似的白色结晶物。聚在一起。就像一个冬季常见的冰挂,但是样子要好看多了。居然还有淡淡的紫色的石头里面。
    那几年玛瑙石还不是很流行,当地人只是觉得好看回家哄小孩子玩的,现在这要是拿到北京,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卖钱,现在想想也是。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这么开放。天天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谁也没有想到石头也可以挣大钱的。记得出来的时候,大街上也可以看到买石头的,几块钱一块,好一点的也就几十几百块钱,但是那个时候几百块钱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月收入的啊,谁也不会买几块不能吃也不能喝的石头啊!这要是搁到现在我们检石头也发了啊,可惜大家那时候都没有那个脑筋。总感觉古墓里面的真金白银才是好东西的,其实古墓里面出土的玉器和铜器那个也都比着金子银子要值钱的啊,就是出土的丝织书或者文字性的木简也是对研究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资料啊。那个时候翻出的丝织书或者木简都是随手丢弃的。现在想想真是罪过啊


沙漠里面的干尸


    一夜无语,早晨天刚刚擦亮。天空中的鱼肚白被朝霞映得发红。没有人顾得欣赏这漂亮的景色的,几个人就匆匆收拾起来营地。几天来看惯了沙漠里面的日出日落现在都习以为常了,没有最初的兴奋了。谁也不说话。疲劳都叫大家节省这最后的体力。没有当兵的经历,寻常人早就趴了。
    沙漠里面空气中含水分量稀少了。地广人稀也没有什么参照物,一眼可以望到很远。由于没有什么参照物,视觉总是会出现误差,有时候感觉三四公里前面的一段死去的枯木,要走很久才可以到达跟前,算算都要七八公里了。视觉的误差大概要一倍还要多。
    前面很远处发现了一个小黑点,看样子不像一块石头。大家都朝着那个方向走去。潘子走在前面。什么新鲜的东西他总是先要去看看。我们在后面。
    “胡子,大刘。你们快点,是个死人!”潘子在前面大喊。我们也赶快的走了过去。
    沙漠里面发现死人。我们第一的印象就是那些走错路的,要不就是和我们一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的人一样。谁也不会平白无故的跑到这里连鸟都没有的地方呢。
    走进一看,准确的说应该是具干尸,沙漠独特的气候使人在死亡后。不会腐烂由于。很少有雨水。空气又干燥。人在死亡后短时间就会变成干尸。走到跟前看到那个人以极不舒服的姿势爬在哪里,两个腿还在分开着,死前一定还在挣扎着,保持着向前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