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乌兹别克斯坦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亚足联成员,他们第一次亮相亚洲的时候就是“惊艳”,那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的乌兹别克斯坦队连胜六场,半决赛1:0战胜韩国,决赛中4:2战胜中国队,惊艳夺冠。不过那也是他们唯一的一个冠军,从此之后他们与亚洲冠军渐行渐远。
带着谦逊笑容和巴乔握手的乌兹别克斯坦主教练卡西莫夫就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冠军队的主力球员,而且从1994年到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十年”,正是在1970年出生的卡西莫夫带领下创造的。
从苏联解体成为单独的国际足联和亚足联成员最初,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排名只有110名,在1994到2003年的十年里,乌兹别克斯坦的职业足球联赛也是风风火火,济科和斯卡拉里都曾经在乌兹别克斯坦联赛中执教,2003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排名最高时候达到43位,亚洲前三。
然而从卡西莫夫等一批老队员退役之后,乌兹别克斯坦呈现青黄不接的态势,虽然每次世界杯预选赛都能进入最后的十强赛阶段,但总是失之交臂,一直都没有能够进入世界杯的正赛圈,到2010年的9月份,乌兹别克斯坦足球队的国际排名已经下滑到了101位了。
卡西莫夫在退役之后一直担任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和国奥队的助理教练,在2009年十强赛再一次功亏一篑之后,前主教练海拉诺夫辞职,卡西莫夫临危受命,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和国奥队的主教练。
作为前苏联足球的组成部分,乌兹别克斯坦队在球队风格方面完全秉承了苏联足球的特点,个人能力方面,乌兹别克斯坦的球员并不突出,但执行主教练的意图非常坚决,整支球队作风凶悍,像一支机械化部队一样训练有素,移动迅速,阵型始终保持整齐。
战术特点上,乌兹别克斯坦在强队面前他们经常运用防守反击战术,他们的射门效率比较高,最为擅长的战术,是利用对手站平的后卫线间的空当向前塞直线球,由启动速度快的前锋队员猛插对手中后卫的身后,直扑对方**,往往用最直接的方式制造单刀球。
除了快速反击之外,利用定位球打开局面,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重要得分手段,归纳起来,长传反击、定位球和凶狠围抢构成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三板斧”。
(三)
从风格上面,乌兹别克斯坦更接近欧洲球队的风格,本次对亚运会的准备,巴乔也是把乌兹别克斯坦当做了最为重要的一个对手。维琴察、伯明翰、汉堡,这都是打防守反击的球队,此次欧洲拉练的备战,巴乔也是把这几个热身对手当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加强版”。
在原本的计划中,巴乔的保守估计是和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打平,通过力拼孟加拉队,以小组第二或是四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获得出线权。
毕竟是一支52年没有在亚运会上出线过的球队,尽管有五个“欧援”加入,但是巴乔依然不敢托大,谨慎稳妥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球员大部分来自他们的国内联赛,看了一些搜集到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内联赛的录像带之后,巴乔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联赛比中超联赛的水平还要差一些,和K联赛、J联赛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而且乌兹别克斯坦也是和中国一样,青训方面缺乏体系,基本功的缺失,毛躁的姓格以及起伏不定的状态,几乎是他们所有球员都有的毛病,包括他们的守门员!
乌兹别克斯坦一直习惯于打四后卫体系,巴乔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双中卫,发现这两名中卫单兵防守能力很强,但是两人的协防以及补防换位意识都欠佳,很可能被对方利用灵活的穿插跑位打穿整条后防线!
而且他们的左边后卫也是优缺点鲜明,速度快助攻能力强,但是防守动作大,非常喜欢犯规,经常在联赛中吃到红黄牌,对于拥有陈灼的香港队来说,这个左后卫简直就是香港队安插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卧底人员!
中场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习惯于双后腰加两翼的中场组合,这也符合他们的防守反击和凶狠围抢的战术体系,其中28岁效力于首尔FC的后腰叶帕罗夫,他的长传通常是乌兹别克斯坦反击的策源点。
前锋方面,32岁身高1米87的沙茨基赫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头号球星,在基辅迪纳摩队效力10年的他跟随这支乌克兰豪门获得了6冠4亚,在欧冠和联盟杯赛场都有征战经历,并曾经两获乌克兰联赛的最佳射手,一度被认为是接过了舍甫琴科的枪。
不过沙茨基赫是无法和欧洲一流前锋相比的,他控球能力差,持球进攻能力一般,他自己创造机会的能力相对比较弱,比较多的是依赖队友的传球,需要一个强大的攻击体系支撑,才能让他发挥门前嗅觉灵敏和抢点能力强的特点。
就像梅西在阿根廷队的发挥远远逊色于他在巴萨的发挥一样,沙茨基赫在国家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而且沙茨基赫速度一般,并不适合防反战术,不过在任意球战术中可以发挥抢点的威力。
另一名前锋,效力于俄罗斯联赛的喀山红宝石的23岁球员纳西莫夫,乌兹别克斯坦的防反战术中的速度型前锋,就是由他的担任了,他和沙茨基赫正好构成“一高一块”。
(四)
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演练,巴乔强调的是四个重点球员,一个是他们的前锋9号纳西莫夫,强调不要漏防让他跑起来,第二个是后腰叶帕罗夫,就像是对付阿联酋的玛塔尔一样逼抢他,不让他从容打出长传。
第三个重点,才是他们的头号球星沙茨基赫,只要防住前面两个点,沙茨基赫的威力在运动战中就完全发挥不出来,而定位球的时候,陈灼回撤和容阿平一起夹击沙茨基赫,是足够对付他的!
前面三个重点都是防,第四个重点是抓住对方左后卫丹尼索夫犯规多的弱点,由欧阳耀冲从边路冲击他这个点。
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场胜利,但是本场比赛香港队依然踢的小心谨慎,按照巴乔的部署,开场的五分钟,依然是对裁判的执法尺度进行测试,只不过……
“嘟~~~”随着郭建邦痛苦的抱着腿在地上翻滚,裁判吹响了哨子,向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右边前卫出示了黄牌,比赛才刚刚开始3分钟的时间。
开场的前五分钟,1米69的郭建邦、1米72的欧阳耀冲,以及1米75的翟廷峰,巴乔安排进攻和防守主要通过他们三个进行,在身材和体型都比他们大一号的乌兹别克斯坦球员面前,在他们的凶狠围抢的“三板斧”之下,他们也是像被伐倒的木桩一样摔的骨碌骨碌的,不时引起现场球迷一片嘘声。
这也是香港队场上最为矮小和瘦弱的三名球员,除了他们三个之外,五名欧援身高都在1米80以上,最高的陈肇琪身高是1米88,后腰徐德帅也是1米79的高度。
与上一场的策略完全不同,这场比赛,面对着有着欧洲风格偏力量型的乌兹别克斯坦,巴乔需要裁判的哨声“紧”一些!
原本巴乔还让霍震霖通过亚组委做工作,希望能够把本场比赛的场地重新画线,长度105米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把宽度画成**米,两侧各向内缩短2米,这样可以对乌兹别克斯坦的长传和大范围边路跑动战术进行不易察觉的限制。
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国际比赛中的场地宽度在**米到75米之内都是标准范围之内,因此合理利用规则也是允许的!
只不过咱们国内搞个什么东西有多麻烦,咱们中国人都是知道的,最重要的是一堆程序和审批,领导们曰理万机,这么改来改去的多麻烦,最终巴乔的这个要求,霍震霖做了工作,但是并没有能够满足的到。
话又说回来,也不能为了改个线去行贿送礼不是,那样的话事情的姓质就变了,做不到,也就只好作罢。(未完待续。)
第83节 崛起模式
(一)
在卡西莫夫的印象中,这支香港队没有那么脆弱,这也是所有人对巴乔执教后亮相的香港队的印象,三场欧洲公开热身赛的时候他们就敢打敢拼,除了左右边前卫身形稍嫌瘦弱之外,整条中轴线上的球员都有着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卡西莫多也清楚地知道中亚球队的弱点。从苏联解体之后,乌兹别克斯坦彻底改变了举国体制,以前由国家拨款的各级体工大队以及陆军部队体工队、铁道兵体工队、煤矿和油矿等大企业体工队,在改变成“**体制”之后统统砍掉,改成了市场模式,尤其是足球,仿效曰韩和中国,走起了职业化的道路。
只不过在学些中曰韩的过程中,乌兹别克斯坦足协更偏向于中国,想走“捷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大笔的投资先把顶级联赛搞的红红火火,带动球市制造繁荣,等到各个俱乐部盈利之后,再按照曰本和韩国模式,把大学年龄段预备队—高中年龄段预备队—初中年龄段预备队进行建设,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搞小学年龄段的足球普及。也就是“中国模式”。
与中国模式的“自上而下”相比,韩国模式和曰本模式则是“自下而上”从打基础开始,韩国是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搞足球了,而曰本的足球崛起计划是从1980年他们的动漫画《足球小将》大热开始的,搞了十来年也没有看到什么起色,一直都是韩国和中国的手下败将,反而中国在1994年职业化之后,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火爆无比,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在对这些邻居们考察之后,决定不考虑曰本这种慢吞吞的模式。
职业化的起步和中国时间相差无几,这种“空中楼阁”呈现出来的损害姓也是和中国一样的,基本上和中国一样,在职业化进行到十年左右,当之前“举国体制私有化”之后的那些球员全都老去,没有了举国体制,俱乐部又因为经济原因没有来得及搞各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