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智改变研究方向有关。
钕铁材料属于稀土永磁材料。永磁材料也称为硬磁材料,其概念是指具有很强的抗退磁能力以及较高的剩余磁感应强度的强磁性材料。永磁材料包括铸造永磁合金、可变形永磁合金、硬磁铁氧体、稀土永磁合金和粘结磁体等。
稀土永磁材料是指含有稀土材料的永磁合金,是所有永磁材料中性能最高的一种。按照产生时间的不同。稀土永磁材料可分为三代。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钴磁体,即稀土元素和金属钴的合金;第二代材料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用价格较便宜的铁、铜、锌等材料替代掉一部分价格较贵的稀土元素,形成稀土、铁、钴的合金,其特点是成本较低,磁性较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钐钴合金。
1983年,日本首先报导了不含钴的第三代永磁材料,其典型产品就是由稀土钕、铁和硼形成的化合物,简称为钕铁硼,也有直接称为钕铁材料的。
钕铁硼的磁性远远高于钐钴合金,而且由于不含价格高昂的钴,所以成本较为低廉,迅速成为永磁材料中的佼佼者。从80年代初至今,人们还没有发明出比钕铁硼磁性更强的永磁材料。
孙玉智过去的研究专长就是钕铁硼,通过在钕铁硼中掺入其他稀土元素,他发明出了最大磁能积达到每立方米390千焦的新材料,超过了同期日本学者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因此而赢得了平野贞夫等一干日本学者的尊重。不过,平野贞夫知道,即使是那种新型钕铁硼材料,其性能与大门口那块磁铁相比,也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孙玉智一定是发明出了更好的材料。
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更高性能的永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钕铁硼材料进行掺杂处理。如果孙玉智能够发明出性能更高的材料,同时又如他自己所言,有一年时间没有接触钕铁材料,那就意味着这种新材料的配方应当是在钕、铁、硼之外的一种新组合,这个信息对于搞永磁材料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钕铁硼的研究,已经进入瓶颈了。”孙玉智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说道,“我打算用其他的稀土元素试一试,也许能够有更好的发现。”
“这些永磁材料,就是你的新发现吗?”中川元久指着展厅里的各种演示材料问道。
“这些只是一部分。”孙玉智用谦虚的口吻,说着牛气烘烘的话。
“孙君,我觉得这些材料的磁能积比钕铁硼高多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平野贞夫焦急地问道。
孙玉智面有难色,道:“平野君。不是我不想告诉你,实在是……你还不知道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了,我现在服务的机构叫安河材料学院,是一家民营的研究机构,所以……”
后面的话。孙玉智不需要说出来了,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自然是能够听懂的。
如果孙玉智还在京城工业大学,那么搞出一种新型材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紧写文章去发表,对于前来交流的同行,他也不会扭扭捏捏地保密,而是会把所有的技术奥妙向对方合盘托出。当年因为这样做而流失出去的技术不在少数,有许多技术都是中国学者率先发现,却被外国公司抢注了专利。类似于京城工业大学这样的机构对于申请专利之类的事情是不屑一顾的。他们甚至可能会因为别人用自己的技术申请了专利而感到自豪。
平野贞夫这样直言不讳地向孙玉智了解技术细节,也是因为知道中国学者的习惯。在他想来,只要多恭维孙玉智几句,他肯定就会把最重要的技术环节透露出来。技术在很多时候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孙玉智如果能够帮平野贞夫捅破这种窗户纸,那么平野贞夫回到日本之后,就能够迅速地把技术开发出来,而且能够抢在孙玉智反应过来之前。把所有的专利都注册一空。
可是,孙玉智却告诉平野贞夫。自己已经不在京城工业大学工作了,他现在的工作单位,是一家民营研究机构。民营机构可不比国有单位,人家做事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开发出来了,民营机构肯定会赶紧去注册专利,同时要求研究人员严格保密。孙玉智想向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暗示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
“那么,孙君,你们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吗?”平野贞夫问道。
孙玉智道:“具体细节我不太了解,不过据说我们的法务部已经将此技术送交了国际专利组织,现在应当是在审批期间吧。过一段时间。你们就能够检索到我们的申请信息了。”
“如果我们春山公司希望与贵学院合作,应当怎么联系?”平野贞夫又问道。对方既然已经申请了专利,那么想抢占这个专利的可能性就没有了,他现在要考虑的,就是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与对方建立起合作关系,再伺机从合作中寻求最大的利益。
孙玉智用手一指,说道:“我们学院在那边的展馆设有咨询台,你们可以到那里去和我们的销售人员洽谈。”
王晓晨向秦海说起的日本人,正是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秦海为了故弄玄虚,向所有人都下了封口令,因此这二人在王晓晨那里并没有得到自己希望了解到的信息。不过,王晓晨也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机会,让他们改天来找秦海直接洽谈。
平野贞夫与公司联系过之后,决定临时改变行程,在中国逗留下来,以便与秦海面晤。在十分迫切地约了几次之后,秦海终于答应和他们见面了。(未完待续。。)
ps: 推荐风少羽的新作《超级提取》:
陈枫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某天大提取系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什么是大提取系统?就是可以提取一切!
提取知识!提取功夫!提取异能!
而陈枫发现,自己不仅仅可以提取现实人物的能力。
张无忌!令狐冲!乔峰!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从此,陈枫的人生开始变得光辉灿烂起来,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我必须得高调啊,不让你们羡慕我,崇拜我,对我欲罢不能,我又怎么牛逼呢?”
——陈枫
第四百六十一章 坑为谁挖
给日本人刨坑的事情,说穿了就是秦海的一点恶趣味。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相刨坑是非常正常的。不提战争年代的事情,就是近些年来,日本人给中国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刨的坑就比比皆是,中国人吃日本人的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相传在改革开放之初,日本政府非常热情地向中国政府提供大批日元贷款,附加的条件就是必须采购日本的设备。中国的商务代表团兴冲冲跑到日本去引进钢铁设备,日本人拿一套图纸忽悠着中国人花了大批的钱,买回来的却是钢铁厂的厂房,最重要的冶炼、铸造、轧制等设备反而不见踪影。
要说起来,中国人会掉到坑里去,也只能归咎于自己学艺不精,人家把骗局摆到了明处,咱们也看不出来,实在没法埋怨别人,用花钱买教训来自我安慰,也不是不行。不过,既然日本人能够利用中国人技术上的落后来坑你中国人,那么中国人反过手来坑日本人一两回,也不能算是不够君子吧?秦海现在想干的事情,就是如此。
秦海向冀明初要求能够垄断全国的稀土经营,以此作为帮助海军研发98号钢材的条件。冀明初毫不含糊,马上就把秦海的报告递到了中央领导的手上。在那个年代里,稀土经营对于中国政府而言,主要就是出口创汇的手段,要说什么战略意义,还真谈不上。既然冀明初开了口,中央领导自然不能不给面子,于是大笔一挥,同意秦海的要求,只是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让国家承受出口创汇方面的损失。也不能给稀土资源所在地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让一家私营企业垄断全国的稀土经营,这事听起来很离谱,但实际上不算什么。国家的许多重要资源都是由单一的企业垄断经营的,只不过这些单位都是国有企业而已。大秦集团资产达到几十亿,也算是有根有底的企业了,国家不用担心秦海会乱来。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海如果真的弄出一点天怒人怨的事情,国家要收回这个权力也不过就是一纸命令的事情,秦海根本就折腾不出什么风浪。
拿到稀土的经营权,秦海就有了给日本人刨坑的手段了。稀土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永磁体、荧光屏、激光器、电容器、记忆合金等等,都要用到稀土。日本在这些工业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因此也成为稀土原料的最大需求国。而与此同时。日本又是一个本身不出产稀土的国家,几乎所有的稀土原料都信赖进口,而且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秦海攥住了稀土,就相当于攥住了日本多个领域的咽喉,想怎么拾掇,就能够怎么拾掇。
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二人在见识了孙玉智发明出来的新型永磁材料之后,心情就一直难以平静,急于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的配方是什么。以及材料学院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合作。这几天时间里,他们一天要打四五个电话给大秦集团的驻京办。询问秦董事长什么时候有空与他们会谈。在吃了无数个闭门羹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秦董事长已经忙完自己的事情,可以会见他们了。
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一向都是极其守时的人,参加各种会议都能够卡在开始前的三分钟之内到达会场。不过,这一回他们俩没有这么从容。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一小时,他们就已经来到了大秦集团驻京办的楼下,等着秦海的召见。
“是平野先生和中川先生吧,我是秦海。欢迎你们来到大秦集团。非常抱歉,这几天我的工作很忙。一直抽不出时间与二位洽谈。”
在驻京办的小洽谈室里,双方一见面,秦海便主动地向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打起了招呼,还假惺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