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绍见众人胡乱猜想,于是解释道:“这是郑玄郑康成先生写给绍的书信,可书信里面写的却是刘备欲与绍联手一起对付曹操的事情。”
    听袁绍这么一说,众人才明白过来。接着袁绍让众人商议是否要讨伐曹操?
    只听谋士田丰说道:“连年征战,如今百姓疲敝,实在不适合再兴大军。主公应该先派人到许都向天子献捷,如果献捷被阻,再上表称曹操挡住我方迎王驾之路,并派兵屯住黎阳,于河内打造战船修缮军器,如此行事,只需三年时间,大事可定。”
    谋士审配显然不同意田丰的观点,田丰刚说完,他就反驳道:“不然,以主公的英明神武,加上河北兵威之盛,兴兵讨伐曹贼,易如反掌,何必拖延时间?”
    谋士沮授也接着说道:“制胜之策,不在于兵马强盛与否。曹军法令通行,士卒精练,这与坐困易京楼的公孙瓒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诚为不智也!”
    这边谋士郭图也出声反对道:“非也,兴兵攻曹,怎么会师出无名呢?如今正是主公谋求霸业的最好时机,图建议主公采纳郑玄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举大义,剿灭曹贼,此诚上合天意,下合民情!”
    四人争论不休,袁绍顿时头大,一时间竟不知该听谁的建议才好。
    这时许攸和荀谌从外面进来,袁绍心中暗道:“这两人见多识广,先听听他们有何主张再说。”
    等到两人施礼完毕,袁绍对两人说道:“郑尚书有书信来劝我起兵和刘备一起讨伐曹操,两位先生高见,绍是应该起兵?还是不起兵?”
    二人听后,对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主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伐汉贼以扶王室,合该起兵!”
    袁绍笑着看着两人,然后抚须道:“汝二人所见,正合我心!”
    之后,袁绍一面让孙乾先将他的回书带回给郑玄,并与刘备约定伐曹之事。一面安排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三十万精兵,向黎阳进发。
    出兵事宜安排完后,郭图进言道:“主公以大义伐曹,必须先历数曹操之恶,并传檄各郡,檄文一出,伐曹将名正言顺。”
    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并让陈琳起草檄文,陈琳素来文采斐然,擅长檄文,袁绍的命令刚下,陈琳提笔就写,然后一气呵成。
    整篇文章言辞犀利,将曹操说的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就差没骂曹操是个人渣,不过整个骂人的文章却文采斐然,让人忍不住再三拜读。
    那边曹操本来因刘备反水,心情糟的很,刚好头风病又犯了,整日卧病在床,痛苦不已。
    恰逢檄文传至许都,曹操看后毛骨悚然,吓得冷汗直流,谁知出汗之后,头风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
    曹操从床上跳了下来,然后问一旁的曹洪道:“此檄文是何人所作?”
    曹洪答道:“听闻出自陈琳手笔,洪不怎么通文墨,但也佩服他的文采。”
    曹操笑着道:“习文之人,必须辅之以武略,陈琳虽然文事过人,但他如袁绍一样,武略不足。”
    说完,曹操便聚集众谋士商量应对之策。
    名士孔融当先说道:“袁绍势大,不可与之战,只可与之和。”
    素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反驳道:“袁绍无用之人,何必与之议和?!”
    孔融答道:“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兵多将广,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乃忠义之臣,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如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皆世之名将,何谓袁绍为无用之人乎?”
    荀彧笑着答道:“袁绍虽然兵马数量多,但稂莠不齐,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几个人相互敌视,久则必生内乱,至于颜良,文丑只会逞匹夫之勇,对付他们,一战可擒。其余皆碌碌之辈,不足为惧,纵有百万,又何足道哉!”
    孔融闻言,心下黯然。
    曹操则拍手大笑道:“文若善于识人,其皆不出文若所料!”
    计议已定,曹操叫来前军刘岱和后军王忠引兵五万,打着他的旗号,前去徐州攻打刘备。曹操自己则亲帅大军二十万,前往黎阳,对抗袁绍。
    程昱闻言,连忙劝阻道:“刘备有关羽,张飞相助,加之陈圭,陈登父子辅佐,已成大患,臣担心刘岱和王忠不能胜任此职。”
    曹操笑着道:“我也知道他们两人非刘备的对手,不过如果只是虚张声势,两人这点能耐还是有的。”
    接着曹操又嘱咐刘岱和王忠两人不可轻兵冒进,一切要等他战胜袁绍之后,再作计较。
    之后,曹袁两军相距黎阳,自八月一直对峙到十月,各自深沟高垒并不出战,原来许攸不爽审配领兵,而沮授又埋怨袁绍不用他的计策,几个谋士间勾心斗角,不图进取。
    袁绍心中也没有注意,整天思这想那,却唯独不思进兵。对面的曹操等的不耐烦了,于是让吕虏把守青州和徐州方向,于禁和李典屯兵于河上,曹仁负责总督大军,守卫官渡,他自己则带着一支人马回到许都。
    此时张绣尚与曹操为敌,曹操的隐患实在太多,于是他想趁袁绍大举进攻前,先将后方摆平。
    想起张绣,曹操脑袋没来由的一痛,两次讨伐张绣未果让曹操大失脸面,特别是第一次讨伐张绣时,爱将典韦阵亡,更是让曹操心痛不已。
    想到张绣身后那人每每洞察他的心思,曹操不禁又起了招降张绣之心,只是不知在现在这种局面下,张绣是否愿意或者说是否放心归顺自己。
    招降张绣的想法刚刚在曹操的脑海中出现,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曹操招来程昱,随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程昱似乎也对这个问题考虑过很久,一听曹操主张招降张绣,程昱便表示赞同,甚至提出要亲自走一趟去招降张绣。
    曹操心中嘱意刘晔负责此事,于是便委婉的拒绝了程昱的请求。
    这边曹操打算招降张绣,那边袁绍也对张绣有了想法,面对两人的橄榄枝,张绣会做出何种选择,亦或者他们招降张绣的计划又将出现什么变故?

第五十章 张绣成了香饽饽!
    话说,陈登献计刘备让其请郑玄出马,修书一封去寻求袁绍的帮助,刘备采纳陈登的计策,并星夜派孙乾前去拜见袁绍。袁绍看到郑玄的书信后,召集众谋士商讨信中所提之事,最后讨论的结果是联合刘备起兵伐曹。曹操在许都被头风折磨的死去活来,陈琳的檄文奇迹般的止住了他的头痛,在召集谋士商议后,曹操决定在发兵攻打刘备的同时,亲自带着大军前往黎阳对抗袁绍。
    到了黎阳,却碰到袁绍内部内耗不断,久久不见其进兵,双方在对阵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曹操回到许都,准备解决他心中的一处隐患~张绣,确切的说是张绣身后的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历史上是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导致长安数十万军民身死流亡,甚至连小皇帝也差点死于李傕和郭汜等人的内讧之中。
    其后,贾诩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用他的计策两次重创曹操,三国第三猛人典韦就是死于此战。
    后来,张绣投靠曹操,贾诩便顺势成为了曹操的谋士,在官渡之战中,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而在赤壁之战前,贾诩又劝曹操先安抚百姓,短时间内不宜起兵讨伐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挫折。
    到了曹操征伐马超时,贾诩又献离间计瓦解了马超和韩遂的联盟,并一举平定关中。
    贾诩擅长揣摩人心,属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那种,在他的价值观中,谋己占据第一位,其后才是为主上谋,因为这点,他也才能在乱世中左右逢源,得以善终。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国中顶尖谋士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没有逃过这个定论,唯独贾诩计出必成,从不失手,后人评其为三国第一老狐狸,由于其计谋狠辣,后人又给他戴上一顶“毒士”的“帽子”。
    这边吕布在稳定了徐州南部的局势后,为了彻底将孙氏势力赶到长江南岸,吕布派遣甘宁为主将,带着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淮南协助徐庶、张辽对抗周瑜。
    自从上次被吕布阴到之后,周瑜的势力一直被压制在长江边沿,本来按道理说,周瑜在淮南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继续留在江北只会白白损耗兵力。
    可周瑜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带着一万八千左右的人马在长江边的几个重镇严防死守。
    徐庶和张辽好几次发动强攻都没有攻破那几个重镇,相反还白白损失了好些兵马,双方实力相近,局势一时间陷入对峙状态,无奈之下,徐庶和张辽只得向吕布求援,只要有大批援军到来,他们有把握可以将周瑜彻底赶到长江南岸。
    吕布在将甘宁派遣去淮南后,也得到了曹操从黎阳前线赶回许都的消息,熟知历史的吕布知道,根据时间推算,曹操很快就会将触角伸向张绣,并成功将张绣连同张绣身后的毒士贾诩收编。
    曾和张绣、贾诩为同僚的吕布知道,张绣虽然在战略大局和智计方面稍微差了一些,但其武艺还是十分厉害。
    张绣师从枪神童渊,作为赵云的二师兄,张绣擅长百鸟朝凤枪,武力值属于一流武将巅峰的水平。
    而贾诩更是堪称神一般的人物,他是当世少有能揣摩透曹操心思的神人,如今贾诩和张绣正和曹操处于对立状态,不拉拢他们入伙,实在是对不住老天对穿越人士的眷顾。
    想到下邳距离宛城有数千里之遥,来回一趟至少要两个多月时间,而下邳局势如何发展暂时又摸不太清,因而吕布不敢轻易离开,只得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前去了。
    到底该派谁去呢?鲁肃现在正在赶回下邳的路上,回到下邳城至少要在五天之后,而陈宫要负责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