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刘青云在《窈窕淑女》、《煎酿三宝》,曾志伟在《精装追女仔2004》,吴镇宇在《飞侠小白龙》,林子祥、谭咏在《六壮士》,就连甄子丹也要在《恋情告急》中出演一个毫无意义的角色,梁朝伟更是混在《韩城攻略》里成为纯粹搞笑的“小丑”。此为人才之失。
再说经典之失,讲到经典,总会想起那份属于香港的辉煌:邵氏一统天下后的“银海争霸”,双龙双周的广泛影响,吴宇森、徐克如雷贯耳的名号,《英雄本色》、《辣手神探》、《喋血双雄》、《无名家族》、《龙腾四海》、《豪》、《五亿探长雷洛》、《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黄飞鸿》、《赌神》、《赌圣》、《赌侠》一桩桩一幕幕永垂影史。
此后数年,虽然也有《暗花》、《PTU》、等经典的“银河影像”,但香港观众更离不开的是成龙每年一度的“贺岁”;是看着王家卫是否可能又仗着哪一个或两个大明星摆出个什么姿态,遐想周星驰或会再给人们怎样的一个“无厘头”;当然还有撑起脚尖争看周润发从洛杉矶飞回香港在记者会上露出他那招牌式绽开的笑,然后,……
最后来说经济之失,这一点其实在市场之失中已暴露无疑。失去外埠市场原有的雄厚支撑,香港电影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金投入作后盾,必然地令其难以再从容地自我调节,不再拥有资金良性循环
。例如。过去一部拥有明星号召力地电影台湾地区#7400—500万(港元·下同)甚至更多。就算一部普通电影也可卖到100—120。但到了90代地中期开始。台湾发行片商竟压价压低到只有新台币地30万。折算港元不到7万场是难以养活香港电影地。一句话。也就是香港电影能够回旋地余地已经很狭小了。这就直接导致香港电影首先是从量方面减少。不可避免地在质上造成影响也就成了必然。例如。按80年代平均每年拍摄影片大约维持在200左右。但到了90代特别是90年代地中后期产量逐年递减。如1996年。上映地港产片仍有103。但到了1997年便猛下降到只有80部。减少了二成多。之后每年都在80部到90部左右徘徊(注:1998年产87部。1999年年产90。以上数字来源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每年度出版地《香港电影回顾》。)。
连续三年每年地产量骤减至不到100。这是香港电影半个世纪以来所仅见。与战后地高峰期五六十年代每年拍片超过300相比。相差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影片产量少了地同时。港产片地票房收入也一年不如一年。就算在90年代初期一部稍有卡士(Cast)动辄票房过千万元。那时候地香港影人目标是要打破曾经巨片《罗纪公园》在港收入达5000地纪录。可谓雄心勃勃。但是到了90年代地中后期。哪怕是春节时地贺岁片。心态完全掉了过来。这全是经济问题。直白一点。就是“钱”地问题。
讲到“钱”。又有两点要说。一是投资问题。首先假设一个问题:制片商愿意与香港地哪一个影人合作?答案肯定是周星驰。原因很简单:给星仔投资不会陪只会赚。对于投资商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香港电影不卖座地事实。让很多地投资方缺乏进行大投资、大制作地信心。香港地投资者向来都缺乏一种健康向上地形象。本身就缺乏大胆开辟新天地地勇气。习惯于一窝蜂似地往一时可以赚钱地类型片投资。黑帮警匪片卖座。他们就投资黑帮片;惊悚鬼片卖座。就会有一大批鬼片出炉。对于他们来说。投资电影根本上就是是为赚钱。与香港电影地发展前途无关。所以当电影市场良好地时候可以一掷千金。而市道不好地时候就会立刻停止投资而处于观望。二十一世纪地经济社会。投资方地这些做法无可厚非。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关键是每年多产叫好叫座地商业片。以此来巩固投资人地信心。促使香港电影地良性循环发展。
二是片酬问题。电影事业发展地一个基本原则是:电影必须以创作为主导。而不是演员为主导。上世纪八十年代。港片以创作为主导。涌现大批好导演好剧本。拍摄了很多经典地影片。带来了香港电影史上一段辉煌地岁月。但在九十年代逐步发展到以演员为主导。制作大部分地钱都放在演员上去了。没有好剧本。没有精致地创作。演员再有光彩都欠灵魂。如今香港电影地一个怪异现象是。大牌演员片酬不断上涨。而香港电影市场持续低迷。在这一悖论地背后。专业人士指出:“现在投资者找明星演电影。是看谁来演能赚钱。把大部分钱都给了明星。自己则拼命压缩制作费。于是。便出现要求大牌演员降低片酬地呼声。这种呼声地初衷无疑是好地。只是它像中国足球为世界杯而取消联赛升降级一样违背客观规律。完全是饮鸩止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加上盗版录像带、VCD地疯狂猖獗。严重影响了电影地正常发行。甚至连黑社会势力也渗入影圈。1992年春节贺岁片档期前。更发生了有黑社会势力以暴力明抢拷贝地事件。香港电影界忍无可忍。举行了罕见地“反暴力”示威游行。引起了国际上地关注。香港电影地创作因循守旧、活力衰退、新人显得不新。老面孔又充斥银幕、巨星级明星高报酬高据不下而形成制作成本无法降低。票房收入却大跌、不少制片人急功近利而粗制滥拍、“九七”回归让一些人产生疑惑等等。这些因素使港产片难再风光。遇到了前所未有地危机。港片“快上快落”。居然出现了一部影片地票房收入竟只有一万多元地空前纪录现象。香港电影真有点积重难反了。
回顾香港电影,大起大落中悲喜交加,其影响的也决非严俊这一代人。在严俊的童年、少年、乃至于现在,港产电影始终伴随在生活左右,在严俊失落、迷茫、高兴的时候给他以动力、欢笑、悲伤、各种生活中本该有的酸甜苦辣。严俊从心底感谢香港电影给其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的别样味道。
所以振兴香港电影,使其再铸辉煌,是其永远的梦想。好在现在的情况比历史要好很多,再加上众多演艺人员以身作则、“明天照常上班”的敬业精神,听到了曾志伟“加油,香港电影没问题的”的信心。
严俊确信香港电影必定会上演“王者归来”,给全世界喜欢香港电影的人最大的惊喜。哪怕是严俊自己也是期待着,也努力着,他相信,天地万物周而复始。
【第233章】 六叔发话了
些天以来严俊一直为了《蜘蛛侠2费心思量、谋划欣健众人的一致反对下,严俊取消了与其他几大公司老板会晤的计划。就在这时他接到了无线董事方依华女士的电话,是邵逸夫老先生要请他吃饭。
傍晚,严俊驾车来到邵老先生的府邸,邵老与方依华已等候多时。互致问候之后三人落座,严俊恭声问道:“邵老,您老今天叫我来,不是单纯吃饭这么简单吧?”
邵老笑骂一声,呵呵说道:“你这小子,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我,还得让我请你,怎么,没事就不能叫你么?”
“那怎么会,最近是忙了一点,您得多体谅,我还正想过来呢,没想到您先叫了。”对于六叔,严俊还是怀着一颗尊敬的心。
“就你会说话,不过我这次叫你来还真是有事和你商量。”邵老说着,面色严峻道。
“什么事,这么隆重,需要您亲自出马。”
“倒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我们先吃饭,吃完再说。”
严俊自然也不希望再拖时间,连忙开口道:“别,老爷子,我这人性急子,您还是先说吧。”
“还是先吃吧,最近依华刚从内地老家请了个新大厨,让你尝尝我们家乡菜。”正说话间,饭菜已经上桌。
严俊不好再追问,也就转移话题,仔细品尝起来。
饭后三人来到客厅,邵老先生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缓缓说道:“阿俊,前些时,你在《电影双周刊上》的专访可是轰动一时,惹出不少争议啊!”
“您也知道了。我不过是想给大家提个醒。没想到引出这么大争议。”
“阿俊。你怎么会这么肯定西片地侵略性呢。现在港片地势头不是重新抬头了吗?”方依华轻声问道。她地话倒也不是没有依据。毕竟这几年香港电影反弹。《无间道》系列等一些卖座片开始出现。但也只是这么一会而已。
“方姐。这是明摆着地事。《蜘蛛侠2地票房影响最近几年都不会被削弱。反而会不断加强。同时他还为更多地好莱坞影片敲开了香港电影市场。看着吧。马上就会有第二第三部《蜘蛛侠》系列似地影片来抢占票房了。最近港片市场红火。是因为有去年贺岁档和今年复活节档地几部强势影片在引导市场。可一但更多象《蜘蛛侠2似地影片出现。香港有几家公司敢说不受影响。在香港一部片子五千多万地票房。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做到地。”严俊对此。自然是有自己地解释与依据。
“可是阿俊。你有没有想过。今天地这一切可都离不开你地帮忙啊!”
对邵老这话。严俊一头雾水道:“我地帮忙。这从何说起?”
“如果没有《酒剑仙》在全球狂卷票房,《蜘蛛侠2不会在香港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吧。”
“《酒剑仙》?”
“是的,就是你们Hanyu视公司去年的开山力作,香港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动画长片。”
“这怎么会?”
“你还没有意识到吗?《酒剑仙》大获成功,居然在金像奖上包揽了所有技术类奖项,而这一切的幕后主创人员,有几个是我们香港影人,你见过哪一届金像奖有如此多的外国人获奖。正是因为有了《酒剑仙》,好莱坞才更敢于用《蜘蛛侠》系列等影片来征服香港电影。”
“这……”严俊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过,你也不必太过灰心,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港片还不至于这么不堪一击,虽然要达到五千多万的票房不太容易,可也不是没有可能,去年你们的《昆仑三圣》不就创造了香港电影的票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