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庞倩茹挑了挑眉毛,“听你的意思,此人应该是剑南道之人,如今却在关中都有名声了?不简单!他叫什么名字?”
宋倩深吸一口气,吐出两个字来——
“邱言。”
“邱言?”庞倩茹脸上露出诧异之色,“原来是他!”
“姐姐你知道邱言?”宋倩露出一点意外之色,旋即追问起来。
庞倩茹立刻皱起眉头,光洁的额头上显露出一个“川”字,沉声道:“这个邱言,他的名声最近确实是传入关中了,但我却不是因此知晓此人的。”
“那是因为什么?”宋倩奇道。
“是因为太虚先生的那个孙子,祁九联。”庞倩茹摇了摇头,“这小子去了一趟剑南,回来之后性子都有了变化,时常提起‘邱言’这个名字。”
“祁九联?”宋倩露出惊讶之色,“有名的少年书圣?听说是太虚先生的爱孙,被称为最近十年内,最有可能练出一手神韵的人物,他怎会提起邱言?”
“这事你该去问他,不该来问我,看你这么着紧,莫非真是因为儿女私情?”庞倩茹站起身来,将身上的披风解下,走到庄边坐下,“不过,你想让我发动人手,去帮你找这个人,总该要有所表示吧?”
宋倩见了,无奈的叹了口气:“姐姐又说笑了,我来的时候正好碰上了罗先生,他正到处找你呢,我还要过去跟他解释一番,省得他再去告状。”
“没想到连你都学会布后手了。”庞倩茹娇笑一声。
随后,二女又说了几句,宋倩便就告辞离开。
………………
与此同时,在徐府,同样有两女谈到了邱言之名。
这两名女子,一人是那气质婉约的徐苒,另外一名,则是个高挑女子,身姿纤细,穿着儒服,给人一种别样美感。
“姬姐姐,照你这么说,这个邱言可谓言而无信,答应要带你入林,最后却又食言,若不是那贺书长贺公子,你根本就别想入林了。”
徐苒正在抱怨。
儒服女子摇摇头道:“这也不是,当初是我要报恩,以此为由,邱公子并未做出承诺,算不得食言。”
徐苒黛眉一皱:“姐姐,你还替这种人说话?莫不是被他的花言巧语诓骗了?”
儒服女子还是摇头,柔声道:“你不必多想,我这次过来,是想要让你帮忙寻找此人。”
“还要寻他?”徐苒眉头越皱越紧,露出忧色。
儒服女子却笑了起来:“妹妹不必担忧,我让你找他,不是出自私情,而是有事情要提醒他。”
“但愿如此吧。”徐苒一脸不信的模样。
儒服女装也不说破,反而道:“妹妹对我这般关心,姐姐心中很是欢喜,只是你既然也知儿女私情不该凌驾于心智,自己应该也注意一些,莫要被人诓了去。”
听了这话,徐苒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表情,撒起娇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两女正色,跟着就听声音传了进来——
“姬姑娘,我家老爷回来了,本来说是要见您,但礼部有两位大人突然造访,和老爷说事,只能再让您等一会了。”
“不妨事。”那儒服女子点点头,从容应答,但心里却是念头起伏。
“礼部官员?如今礼部上上下下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会试做着准备,此时突然造访徐府,莫非和科举有关?”
………………
“徐相,这事情您必须过问,不然科举如何进行的下去?”
“抡才大典,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岂能朝令夕改,那岑帛、张厚仗着天子口谕,硬生生要干扰备考,连考题、试题都要过问,这样下去,科举考试事干脆就撤了吧。”
徐府大堂,徐进端坐位上,听着面前两名礼部官员的抱怨。
别看二人在徐进面前一副受了欺负的小媳妇模样,但一走出去,一样位高权重,乃是两位礼部侍郎,换成邱言前世,那就是副部级的高官。
“岑帛、张厚?”徐进皱起眉头,抚了抚长须,不怒自威,“你们问过马老和张老了么?”
二人立刻就道:“我等已经拜访过两位老相了,是他们指点我等过来的。”
徐进的眉头皱的更紧,知道这是有人要拉自己下水,可既然礼部的人找过来,他自然不能当做没见过,只得道:“既然有天子口谕,我也不好置喙,只能明日面圣再议。”
话说到这个份上,那两名官员也是见好就收,没过多久就起身告辞。
“真是多事之秋啊,这市易法尚未颁布,却已经满城风雨,如今抡才大典也要成一战场不成?当真是风雨欲来啊。”
送走两人,徐进径直回了书房,沉思了许久,叹息一声,招了一名仆从,吩咐道:“姬筝还在等着吧?让她过来吧,正好问一问姬家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这大瑞地界的诸多书院,此时也是风起云涌,那一名名入了士林的儒生之魂接连回归。
兴京,文馆,内室。
哗啦,门被拉开,一身白衣的白昭元从容走出。(未完待续。。)
ps: 感谢“玩下下拉”的打赏!
第五百零四章 厚重城史入心间
时间流转,转眼又是一日。
今日乃是一年一度的上元灯节,邱言一早离了客栈,与罗家云等人相约茶肆,谈天说地。
会试之期,天南地北的举子们齐聚一堂,正是高谈阔论的时候,时常能看到茶馆酒馆里,书生三五成群的围成一桌,谈笑风生。
这些举子里,大部分不明经济之法和物价变动,在商贾刻意为之,无形中就成了一个个的冤大头,备受商家青睐,使得城中居民都受到影响,无怪乎会被迁怒。
邱言独自一人走在街上,步履缓缓,闲庭信步,仿佛在游览城中景致,路上的行人倒也见怪不怪,每次会试,如这般游览都城的人都不在少数。
只是,敌意目光和低声议论还是免不了的。
他们却不知道,邱言行走间,注意的并不全是风景。
“兴京为大瑞国都,不可能不被神道注意,但有龙气和诸多因素在此,不只寻常的超凡之力被镇压、削弱,神道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如今亲身感受,才知道好好一个神道,居然被压迫的不成体系,散落的到处都是,也不知道这里的阴司是什么模样。”
尽管心中疑惑,但邱言不会贸然探查,以免招惹后患,如今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藏书客栈的背后黑手还没搞清楚,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招惹其他敌人。
想着想着,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沿途的行人、景象之上,借助感知和神道气息,他隐约能透过他人的情绪,去了解其内心。
这么一路走来,靠着这等手法,收集到了不少民生信息,同时看着城内布局。和记忆中,从书上看到的前朝景象、不久前经历过的东都梦华一比,也让邱言对兴京的了解在无形中提升了许多。
“前朝都城,市坊分隔划分的十分严格,住宅区域、商业区域,近似于各自封闭,而大瑞的都城,却已经没有这么严格的划分了,茶肆、酒馆、店铺,几乎遍布各处。不过,到底是比不得东都的繁华。”
看着沿途店铺的招牌,听着店里店外人的话语,又见到沿途的小商小贩,邱言慢慢把握到了一些细微之处。
“前朝,市分一百二十行、二百二十行,都是按照所卖商品的种类划分的,参与商业的个体,多是商贾、商贩、游民、手工业者。而大瑞朝,在继承前朝行业划分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娱乐、饮食和旅店,甚至一些隐蔽之地。还有所谓的‘下九流’行业,按照前世的划分,这已经算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了。”
走在兴京的街头,邱言的心神渐渐与之相合。在来往行人的话语声中,在周边商贩的叫卖声中,在沿街招牌上的各色文字、颜色的光影中。渐渐深入,隐隐和整座城市的气息结合在一起,脑子里则在转动着念头。
“世事无常,兴京城看似光亮,其实暗潮汹涌,便不算庙堂之险,单单是商贾联合之势,就凶险万恶,照着历代科举的惯例,这次会试很可能会择一军国大事问策,只是不知主考何人,还不好揣摩……”
考生应试,除了自身学识之外,还要懂得审时夺度,揣摩主考官的心思是其中的重要一条,考官的学术倾向、官职、所掌部司,更是重中之重,很有可能关系到考卷内容,很多人来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去走亲访友,靠着人脉探究一番。
但对邱言来说,一切还要等到主考官的身份确定了之后,才能行事。
走着走着,邱言心思慢慢飘忽,感受到一股浩大的意志,不由悚然一惊,而后心生明悟,分出一点感知,去和那股意志接触。
兴京,这座城池,历经风霜,曾经兴盛,曾经破败,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定都于此,可谓几朝古都,宛如一本厚重史书,那内外城墙、脚下砖土,都是这本书的一页。
书页翻看,若有若无的画卷,呈现在邱言面前。
“咦?”
城池中央,皇城之中,一座位于深宫中的宫殿中,突然传出轻咦。
“有人与兴京同念?想要阅读城池历史?莫非又有大儒游学至此?”
在这一声的轻咦中,有意念从宫中蔓延出来,隐隐触及城池气息,与邱言的意识瞬间接触,但很快退去。
“有趣,有趣,这个书生,很是有趣……”
几息之后,邱言来到了约定的那家茶肆外面,其人却是显得有些精神恍惚,乍一看,有种睡眼惺忪的感觉。
“邱兄,你来了……”周贯等人围坐一桌,他的位置对着店门,见到邱言,出声招呼。
邱言这才如梦初醒,心头感悟散去,却把握到一点气息,存于心中,缓缓酝酿,而后走上前去,与周贯等人交谈。
几个时辰后,众人又各自告辞,返回住所。
今夜有上元灯会,有诸多举子考生云集,有些考生觉得会试在即,无心游玩,要回去温习;而有的却是事到临头,反而无心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