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八十二节 到达
    战船其实可以更往北的,但是到了扬州,杨潮就让战船回去了。
    因为北上作战,用不上战船,这种大帆船更适合在大江大河中,运河里还是漕船浅船更方便。
    送走了张大桅等人,此外还有大概三队士兵,这些士兵是一次一次出航中,那些学习驾船水平最好的,专门给张大桅挑出来,由张大桅带领。
    赶巧了,到了扬州的时候,正是除夕夜。
    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很有名,杨潮有兴趣去看看,但是到了扬州,却进不了城,哪怕杨潮有兵部的行文也进不去。
    找王潇去跟官府沟通,结果官府算是卖杨潮一个面子,表示杨潮个人可以进去,但是一个兵都不能进去。
    杨潮知道,这不是地方官有意刁难,而是祖制如此。
    甚至不是朱元璋的祖制,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大概成型于汉唐。
    这是非常明显的,对士兵的歧视和不信任态度,文官的理论是,士兵野性难驯,进城难免骚扰百姓,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允许外地士兵进城。
    到了大明朝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极端,哪怕外地士兵是来保护城池的,他们也只能在城外跟敌军野战,不能得到城墙的保护,不能依靠城墙杀敌。
    比如北京城多次被敌军围困,有土木堡之变时候的蒙古瓦剌军队,有历次入关劫掠的满清八旗军队,可是外地勤王的军队一次又一次被阻挡在北京城下,只能用训练不精,装备不齐的实力跟敌军野战。
    最可恨的是,还得不到给养,地方官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比如扬州府就以客军第二日他们此能负责补给为由不与补给。
    明朝地方军本来就很穷。常常是没有隔夜粮,到了地方已经很疲累了,结果还要等到第二天。而到了第二天地方官还会推脱,三天内能拿到足够的补给就算好了。当然如果肯贿赂地方官,又肯帮着地方官做假账,比如领了他们一百担,签收一千担,那倒是会快一些。
    杨潮可等不到明天又跟扬州府扯皮一天,他还要赶着去淮安呢,幸好杨潮也没指望过地方官府,所有军粮自己随船携带。唯一要担心的是,这些粮船会不会被其他军队或者溃军给惦记。
    士兵不能进城休息,杨潮一个人也没兴趣进去,就在扬州城外扎营。
    扎营其实就扎了半夜,杨潮的部队可没扎过野营,这方面杨潮疏忽了,老金也没有提醒过杨潮。
    还是这次临时行军,杨潮又仔细将戚继光兵书看了一遍,看到相关的内容,才想到自己还要有相关的准备。实在是太业余了。
    于是临行前三天,紧急演练了一下扎营的技能,这才没有抓瞎。
    所有的大帐都是用木竹和布料搭建。杨潮的营帐也不例外。
    他的大帐,是用长长的老竹子扎起架子,然后蒙上厚厚的土布
    “大人,还没休息?”
    “凤府啊,你也没休息?”
    来人是黄凤府,目前的身份也是行军幕僚之一。
    “小人睡不着,四处看看。”
    黄凤府说道。
    杨潮笑道:“如何睡不着,可是紧张了?”
    黄凤府道:“小人也不知道,只是这心总是静不下来。”
    杨潮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个书生,第一次行军。难免紧张。
    “凤府,我军中不许自称小人。就以你我称呼吧。”
    黄凤府道:“小人,我明白了,就是一时改不过口来。”
    杨潮站在自己营帐门口,远远的看着运河边上的扬州城,城墙上一盏盏灯笼亮着,护城河借着灯光时而闪烁下波光。
    透过城墙,仿佛能够看到城中的灯火,哪里有四十万人,而且繁华不输给南京城,可是这些扬州人……
    突然杨潮又问道:“凤府,你相不相信,一天有人攻陷了这扬州城,会把所有人都杀光啊?”
    黄凤府十分诧异:“大人说笑了,谁敢做下如此屠夫之事。”
    杨潮叹道:“你读过史书吗?”
    黄凤府点点头。
    杨潮问道:“当年蒙元攻城,若遇反抗,是否会屠城?”
    黄凤府叹道:“蒙元蛮夷,为震慑我华夏,确实会屠城。”
    杨潮又问:“那太祖当年取天下,可曾屠城?”
    黄凤府道:“未曾听闻。倒是多次谕令,如徐达攻北京,既晓谕将士不得劫掠。哪怕有敌负隅顽抗,也未予追究。”
    杨潮点点头,这就是野蛮和文明的分别,野蛮需要震慑敌人,就会屠杀殆尽,而文明则是用文明的方式去打击敌人。
    有人说这是妇人之仁,有人说这是邀买人心,但是哪怕是标榜,杨潮也希望用文明的方式。
    两人站了良久,无风无云有月,是很好的天气。
    杨潮拍了怕黄凤府道:“好了,不早了,回去睡吧。”
    黄凤府拜辞:“大人也早些休息!”
    扎营晚了,自然休息不好,第二日却还要早行,很多士兵都没精打采的,但是还得步行。
    在扬州又接收了王家几条船,总共有十二艘船了,其中四艘是杨潮自己的船,八艘是王家的。
    四艘拉着装备物资,八艘拉着的是粮食军饷,士兵只能步行。
    倒不是不能让士兵坐船,而是杨潮打算锻炼一下行军,行军也是打仗的一部分。
    这次之所以勤王背上,一开始杨潮自己都说不好是出于什么感情,如果说是出于对皇帝的忠诚,连杨潮自己都不能接受,但既然已经出来了,那就必须有收获,所以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如何打仗,杨潮坚信只有真正的战争中,才能学会战争,平时哪怕训练的再好,那也不过是训练。
    通过实战,会暴露出很多训练中涉及不到,甚至想象不到的问题。
    比如第一天,就遇到问题了,杨潮虽然从来没有练过行军,但是军中每天都跑操,应该说士兵体能都不错的,可是第一天还是只走了十多里路,就已经累的不行了。
    究其原因,发现士兵太过紧张,或者说太过兴奋,年轻的士兵都是紧张和兴奋夹杂在一起,紧张和兴奋的原因都一样,那就是要去打鞑子了。
    去打仗,打鞑子,鉴于鞑子的威名不紧张是假的,但是打鞑子又可以立功受赏,又让人兴奋。
    恐惧和兴奋充斥士兵的情绪,让他们消耗着额外的热量,因此走不了多久就会疲惫。
    杨潮看到大多数人都在喘气的时候,就下令停止行军,扎营休息。
    其实杨朝自己也紧张和兴奋,但是杨潮紧张不是怕,而是一种面临考试一般的感觉。
    杨潮之所以会组建军队,之所以会千方百计地的想要升官,说起来就是为了求一个改变,说的低调点,想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在乱世中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说的有野心一些,他想改变天下的命运。
    达则兼济天下,这信条在杨潮心中不断的酝酿发作,到现在已经形成一种使命感一般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一次又一次成功,一次又一次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时候,这种使命感就越来越强烈。
    这是野心吗!
    称王称霸,一统天下!
    杨潮有时候也自问自己,他是不是想要组建军队,在乱世中揭竿而起,成就霸业。
    杨潮承认这个想法很诱人,他自己也时常幻想一下,但是一想到大明朝那么大的基业,还不是被农民军一次又一次顽强的挖掘,最后挖到了墙根。
    要想改变这一切,仅仅凭借一点小聪明是不够的,杨潮要走的路还很长,起码得学会战争。
    一路走一路停,时而在城外,时而就野外露营,一直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了淮安城。(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三节 到淮安
    淮安城也不许杨潮军队进驻,依然要在城外扎营,但是当杨潮军队一到,就有人带兵拦下他。
    是史可法的督标营,军官是一个千总,跟杨潮见礼后,让人带领杨潮的士兵去城北扎营,他则带着杨潮立刻入见史可法。
    在漕运总督府杨潮见到了史可法。
    这是一个身材不算高大,身材清瘦,面庞端正的中年人,老实说算得上一个老帅哥。
    老实说杨潮还真没见过什么丑男当官的,这是因为在大明朝当官可是要有一定的颜值的,长得丑的不符合要求,在殿试的时候就会被淘汰,撑死了当一个进士,而且最多得一个县官,想当京官那是没指望的。
    在明朝当官,要想混得好,还得长得好。
    “下官,新江口水营千总杨潮,参见史大人!”
    史可法正坐大厅,杨潮入见即拜。
    “杨将军请起!”
    杨潮是有游击的加衔,有权被称为将军,史可法通过行文自然能够知晓,但是称杨潮将军,还是显示善意的表现。
    杨潮站起来:“谢大人!”
    “赐坐!”
    杨潮又拜,这才坐在下首位置坐下。
    史可法捋着胡须,看着杨潮点点头。
    “杨将军还真是年轻啊。”
    史可法叹道。
    杨潮笑了笑:“史大人见笑。”
    杨潮今年已经十七了,但是依然显得太年轻,尤其在千总军官和游击加衔之下,更显得年轻了。
    史可法道:“所谓英雄出少年,杨将军不必过谦。你是靠着军功升上来的,并非靠着荫蔽。何笑之有。”
    杨潮道:“谢大人夸奖。”
    史可法摆摆手,叹了口气:“闻东虏入寇,京畿被兵。本督夜不能寐。无日不念京畿之危,无日不念圣上之危。本督有意北上勤王。奈何江南竟无兵可用。本督尽心筹措,却也只能调来一万兵马。江南军兵,不是托词粮饷不济,就是借口疏于操练,视勤王为苦差,视驱虏为死事。只有杨将军一人积极请战,不由让老夫刮目相看,该让江南众将羞愧。”
    杨潮心中不由欣喜。原来自己主动要来勤王还是头一份,看来已经在史可法心中留下印象了。
    杨潮此前还托阮大铖写信,就是为了跟史可法牵上关系,到时候不会在勤王的过程中掣肘自己,不会克扣自己的后勤补给,不会延误自己的军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