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仔细计算,逢纪计划打造四条百丈长的铁索,用于对浮桥的固定。而后,再事先准备好只能容纳两三人的小舟百条,两丈长、半尺宽的木板一千块,用于浮桥的铺设。
    此时,黄河春汛已过,却还没有进入夏讯。正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日子。在两岸最狭窄处,河面的宽度也就百丈左右。只要行动够快,先将铁索两两接好。用小舟送到河对岸固定下来,再将加工过的小舟快速勾住铁索,然后钉上木板,就成了一条临时浮桥。
    虽然这样造出来的浮桥不能持久,但对曹操军来说,只要能够支撑大军来回渡河两趟,也便够了。
    完成这条浮桥。其实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有敌人水军的干扰。好在以黄河下游的水文状况,容纳不了大船行动。如果光是对上那些最多不过乘坐数十人的走舸。则一阵弓箭过去,敌人也就不敢靠近了。
    曹操和他的谋士们仔细审查了逢纪的计策,发现可行性非常高,终于下定决心。执行这个计策。为此。曹操立刻让军中工匠准备制造浮桥所需的材料,还派人到黄河下游己方占领区去收集小舟。
    这个计划的要领,便在一个“快”字上。只要曹操的动作够快,张狂几乎就没有阻止他的机会。
    好,经过十天的精心策划,赶在雨季来临的前一天,曹操终于发动了奇袭黎阳的进攻。
    八千准备停当的兖州精锐大军,从白马城东侧迂回一百里。来到黄河岸边。按照事先的规划,曹军搭建浮桥的工作进行的极为顺利。就在第一场夏雨落下的同时。曹操一马当先,踏上了刚刚赶修完毕的临时浮桥。
    好在夏季的第一场雨并不算大,持续时间也不长。渡过黄河之后,曹操不顾衣甲都被淋湿,指挥部下强行军,直扑黎阳屯粮地。他很清楚,若是再下一场雨,几日之后,黄河就会涨水。那座临时搭建起来的浮桥,也许不用等敌人来拆,自己就先被黄河水给冲垮了。
    所以,这一仗,是在与时间赛跑!
    赵国所属的黎阳城中,守城者是个名声不大的年轻将领,姓孙,名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事实上,如果黎阳城的守将是个声名赫赫的大将,例如于禁、关羽等,曹操还真的未必敢来截粮。
    至于孙礼?
    谁知道他是哪根葱?
    当然,曹操也不会因为孙礼籍籍无名,就由此小看了他。天下人都知道,张狂以善于识人,能够点化武将而著称。孙礼能够被张狂任命为督粮官,显然不是寻常人物。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无名的孙礼,总比不上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将有威慑力。
    但是,孙礼真的是个好对付的吗?
    张狂点化孙礼之后,惊讶的发现孙礼的武力,居然不在殷罡之下。就算对上“万人敌”,孙礼怕是也能坚持个一二十回合。
    而且,曹操不知道的是,除了孙礼作为黎阳的守将之外,张狂还为黎阳配备了一员副将。这员副将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曾经挫败过拥有优势兵力的诸葛亮的攻势,守卫陈仓城池不落。
    那位副将,便是防御高手郝昭。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今年不过二十一岁,比孙礼小一岁。《三国志》记载,在228年,郝昭守卫陈仓,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
    张狂对郝昭的印象,比对孙礼还要深一些。因此,在前年的武举考生名单里看到这两人以后,他便对两人使用了点化之术,将两人提拔到亲卫军中。
    而两人在亲卫中的表现也相当不俗,多次考核中,两人都获得了远超同僚的优秀成绩。张狂心中大为满意之下,很快又将两人下放到军中,从佰长干起。二人上头有人,自身才干有颇佳,一路升迁极快,在张狂今年出兵南下前,居然成为军中最年轻的仟长。假以时日,说不定二人又会成为最年轻的校尉。
    正是因为知道孙礼和郝昭的本事,张狂才会放心的将督粮的重任交给二人。而二人感念于张狂的提拔和信任,一心要将差事办好。就算敌人都在黄河对岸,孙礼依然坚持将斥候放到二十五里以外的范围去。因此,曹操的快速进军没能达成奇袭的效果,远远的便被黎阳城的斥候给发现了。
    当斥候回报,城东二十里外出现兖州军的消息时,孙礼和郝昭脸上露出的,不是担心,却是兴奋。
    “来得好!”
    听完有敌人来袭的消息,郝昭双臂一击掌,霍然起立。他向孙礼望去,大声说道:
    “孙仟长,这前阵可就交给额了!”
    对于副手的主动请战,孙礼自然不能拒绝。而且郝昭在防御方面,的确有独到的才能。有他把守前阵,与县城形成掎角之势,这是非常符合守城方法的。
    于是,当曹操派出的先锋军夏侯渊所部来到黎阳城外的时候,有些惊讶的发现,黎阳赵国【】军不但没有因为遇到袭击而惊慌失措,反而极为大胆的主动出城迎击了!(未完待续。。)
    ps:  书友flowwind有打赏,多谢了!



第48节 围城攻坚堡
    就在夏侯渊作为曹军前锋,带着本部兵马迎战郝昭所部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陈留城下,再次点燃起了激烈的战火。这一次,徐晃需要面对的,可是整整四万以上的孙坚、刘表联军!
    刘表在后世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被公认为“守户犬”。但实际上,这位仅仅以一人之力,便成功掌控住荆州十多年,而且南平张羡之乱,北拒袁术侵扰的汉室宗亲,真的会是如此不堪吗?
    也许刘表的魄力是小了一点儿,不如孙坚和曹操等人好战。但是,在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上,刘表却没有做出过什么错误的判断。
    后世有不少人拿刘表在官渡之战中袖手旁观的事情,来论证刘表“守户犬”的实质。可刘表在官渡之战中,真的应该出兵去捣毁曹操的老巢吗?
    要知道,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可是居于劣势的一方。当时的袁绍,拥有全天下最庞大的军队,最充足的财力,被天下士人目为最有可能结束这个乱世的英雄人物。就连曹操手下的不少吏士,也对本方持悲观态度,更加相信袁绍能够获得最终胜利。
    在那时,曹操能够翻盘,取得对袁绍的胜利,可是大大出乎天下人意料的事情。已经明显居于劣势的曹操,若是再被刘表从背后捅一刀,结果只会有一个。
    袁绍已经是天下最强诸侯了,若是能够轻松的击破曹操,则必将实力再次大涨。到了那个时候,实力膨胀的袁绍便可继续南下,吞并其他的诸侯。而没有了曹操作为屏障,刘表就要直接面对势力完全无法抵挡的袁绍大军。
    这种结果,对刘表当真是好的吗?
    而且,不要忘记在荆州的下游,还有一个孙氏势力。官渡之战时。孙策虽然已经死掉了,但孙权却得以成功掌权。并且孙权掌权以后,出于种种考量,并没有放弃对荆州的持续进攻。这让刘表在出兵的问题上。必须慎重考虑。
    在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恶邻存在的前提下,刘表贸贸然的出兵中原,那才是犯傻的行为呢。
    再说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曹操,可是拥有献帝和朝廷的正统呢!
    袁绍自从起兵反董开始,便公开否认当今天子法统的正当性。他可以不在意天子,悍然出兵进攻曹操。但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就这样出兵袭击大汉天子的国都所在,那是要公然谋逆的吗?
    结合以上几点。对当时的刘表来说,最理想的结果,应当是袁绍和曹操拼个两败俱伤,相持不下。这样,中原之地依然保持着均衡势态。谁也奈何不了谁。而荆州便可以继续保持平安。
    所以,刘表当时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应该是支持曹操对抗袁绍才是正理,而非在后面捅曹操的刀子。
    好了,对刘表的大局属性说明完毕。话归正题,当张狂如今兵锋犀利无敌,危及到天下诸侯生死存亡的时候。刘表果断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判断。那就是在荆州大起三军,全力支援孙坚和曹操对赵国入侵的抵抗。
    若刘表坐视不管,任由孙坚和曹操在与张狂的交战中失败,则意味着荆州就可能需要独自面对张狂麾下战力恐怖的南下军团。而那种结果,是刘表完全无法抵挡的!
    对未来局势的发展有着足够清晰认识,刘表的行动显得急切而不计代价。
    这次荆州大举出兵北上。支援孙坚和曹操,刘表可是下了血本的。他亲自担任大军的主将不说,还将荆州的精兵强将几乎都带出来了。这些被刘表深深倚重的武将们,分别是:
    张济,当年董卓手下“龙虎豹熊”四校尉中的“豹”校尉。与李傕、郭汜等人齐名。其侄儿张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武力犹在叔叔张济之上。还有当世名声不显,却在后世大大有名的“毒士”贾诩,此时也依附在张济身边。
    刘磐,刘表的亲侄子,刘氏宗族在荆州军中的代表人物。在平定荆南四郡的“张羡之乱”中,刘磐作为全军的主将,战功赫赫,可谓是刘表最信任的人,也是刘表最倚重的武将之一。
    黄忠,刘表的老部下,勇冠三军,号称荆州第一射手,就连孙坚当年进攻荆州的时候,都被他给一箭射伤,差点儿要了命。在荆州军中,黄忠虽然地位并非最高,却是军神一般的存在。
    文聘,荆州南阳的豪强大族,部曲训练有素,本人也勇武非凡。在刘磐和黄忠被调到南方去平定张羡之乱的时候,是文聘替代了两人,镇守樊城一带,屡屡挫败袁术的部将,遏制住袁术对荆州的觊觎之心。
    甘宁,部曲号称“锦帆军”,长江上人称“锦帆贼”的无敌水将,出身巴蜀大族,荆州军中新加入的一员“万人敌”猛将。虽然在陆上作战,甘宁的实力会有一定的下降,但也保持了“万人敌”的实力,任谁都不可小视于他。
    除了亲自统帅的,为数达到两万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