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洪想了想,回道:“主要有五人,一文四武,文为南洋首相,据情报显示,这首相是一个名叫英迪拉的女人,更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这女人还被称之为南洋之花;可谓是美貌与智慧并重之人,而将领之中比较出名的有南洋四大猛将,分别为阮天义,李经国,八角儿,马哈苏比尔,这五人就是阿基诺一世的左膀右臂,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五人,阿基诺一世想要统一南洋诸邦,恐怕无异于痴人说梦。”
姚大洪的这情报工作干得不赖,南洋国的情况大半已经在他的掌中。
“气侯已成,气侯已成啊!”黄旭叹了口气,道。
他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棘手了,当然,他不是怕,他只是觉得事情比以前变得麻烦了很多。
众人听罢黄旭此言,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皇上,帝国得拟定一个应对之策,否则任其势力蔓延,恐怕会出大事。”曾国藩抱拳奏道。
他这话并非危言耸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与中华帝国这庞然大物比起来,南洋国的确就是一只小蚂蚁,但是,往往这种小蚂蚁最喜欢搞事,如果不想办法清理,那说不定会搞出大事情。
“嗯,曾卿言之有理,那么,诸位,可有良策,请畅所欲言。”黄旭点了点头,然后将这球踢回给众人道。
众军机都是国家的柱石,黄旭对他们有信心,只要有他们在,黄旭相信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反之,众人对黄旭也是抱以同样的信心,当然,也正因众人之心如此,所以,何愁中华帝国不兴。
“皇上,趁此机会,臣请出兵肃清水患,打通海上的贸易通道,并剿灭南洋国,将之纳于帝国的版图之内。”曾国藩洪声道。
曾国藩虽是文武兼备,但作为帝国大军的总司令,他还是倾向于用武力解决问题。
“嗯,曾卿之言有理,朕会考虑,那其他诸位是否还有其它意见啊?”黄旭点了点头,道。
他得综合各方的广泛意见之后再下决定,这种事需要的是慎重。
“皇上,臣以为还是采取政治手段为宜,即在其内部挑起纷争,培植代理人,然后咱们只需要借助代理人来与这阿基诺一世打一场代理人的战争,那咱们就可不战而屈而之兵。”诸葛吹灯出班道。
众军机果然都是老成谋国之辈,诸葛吹灯赞成使阴的,从背后下手。
而黄旭听了诸葛吹灯之言,也有点心动,正如诸葛吹灯所说,这还真是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办法,更为关键是,帝国并不需要付出过多大的代价,只需给予一些物资与精神上的支持,然后扶植起一个对手来与阿基诺一世作对即可,这种四两拨千斤之法正是黄旭喜欢的。
所以,黄旭倾向于采纳诸葛吹灯的建议。
不料,此时赵小锋却又站了出来,看来,他也有话要说。(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五章 两手对南洋
依赵小锋的意思,他建议双管齐下。
“臣以为,咱们需要两手准备,而且两手都要硬,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更快速地解决南洋的问题。”赵小锋伸出两根手指头比划了两下,然后道。
他考虑这事已经很久了,同时也对比了所有可能用到的策略,可是,他始终觉得,只有同时从两方面着手,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嗯,赵卿,你可以详细说说是哪两手准备吗?”黄旭饶有兴趣地道。
黄旭向来就服赵小锋之智,而赵小锋也从来没有令黄旭失望过。
而认真想来,赵小锋应该是跟随黄旭比较早的老人,而且,他的智谋向来让黄旭等人所佩服,虽然后来的李鸿章等人也是足智多谋,但严格说起来,赵小锋才是黄旭手下的头号智囊。
而且,赵小锋所出的主意,所献之计往往令黄旭是无往而不利,这也令黄旭对赵小锋是更加的信服与依赖,所以,他所的话,黄旭向来是都重视的。
“皇上,臣以为,曾大帅之策与诸葛先生之谋就是我们要做的两手准备,而且,咱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那句话,狮子搏兔也要出全力,我们不干就不干,如果要干,那必须采取雷霆一击,直接就将南洋打趴下并彻底征服,更是要使其不再生起任何的反抗之心,所以,如果仅仅是采用单纯的政治手段或者军事手段,那是很难达最终目的的,故我们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实施,这才能做到既服其人。也服其心。”赵小锋侃侃而谈。
而他的一席话将其中的那个理也说得非常之透彻,让听者无不频频点头。
黄旭更是深表赞同。
“好,那就按赵先生的意见办。”黄旭拍手道。
“是。”众人接旨。
而随着旨意落地,也等于对南洋作战的整体方略已经被确定了下来,这方略主要为两部分,一。直接的军事手段,二,从政治上进行瓦解,分化并培植代理人,而且尽可能地挑起代理人战争来配合太平军的军事行动。
而针对南洋国所有行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两个,一,征服其人,二,征服其心。
如果做到了这两点。那此次南洋之战将会有个圆满的结果。
而且,黄旭与他的大臣们也都坚信,中华帝国一定能达成既定的目标。
至于具体的方略,黄旭是这样安排的。
政治进攻方面由赵小锋牵头,军机处负总责,不必事无巨细都向黄旭汇报请示,但是需向黄旭时时刻刻通报他们的进展,以便配合太平军展开行动。
而军事进攻。黄旭打算亲自负责。
他预备兵分两路进攻南洋。
一路,经由陆路从中华帝国的边境朝南洋腹地推进。另一路,由无敌舰队从海上展开进攻,力求先行歼灭南洋国的海军,然后再与陆军配合对南洋本土展开夹击。
陆路由黄旭亲自坐镇。
此次南洋之战总投入兵力暂估为一百万人,步,骑。火器,特种,后勤等军兵种一应俱全。
而具体分配到各军兵种,则是,曾国荃与曾三率领的第五军团为先行。胡林翼与罗泽南率领的第三军团为左翼,曾国华与彭玉麟率领的第四军团为右翼,李元度及胡四儿所率的第十一军团为合后,另再出动工程兵特种师以及后勤保障军团的一部做后勤支持,中军卫队以及一部分的特种作战部队将做为黄旭的亲随负责拱卫中军。
如此算来,总兵力为一百万人。
而之所以出动百万大军,是因为黄旭根本就没想过给南洋任何的喘息之机,他打算一口气将南洋给吞下去。
当然,太平军的总兵力何止百万,而此次之所以会选择调动这些军团,那也是各有原因的。
其中,第五军团为轻骑兵,南洋地理环境特殊,不利于重骑兵行动,所以,此次黄旭下令出动轻骑,而用轻骑来对付南洋这种骑兵并不发达的国家,足矣。
第三军团与第四军团都为重装步兵,而出动重装步兵的目的也是为了压制南洋国的现役主力步兵,据情报显示,南洋国现阶段并没有如中华帝国一样配备重装步兵,所以,太平军的重装步兵对上南洋国的步兵,那绝对有装备及素质上的优势。
而第十一军团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有军中利器之称的火器军团,有其在后押阵,将可确保大军万无一失。
而且,此次黄旭抽调的军队都是没有参加过对朝对日作战的部队,按照他的说法,对朝对日作战的部队需要休整,而此次负责出征的大军俱是养精蓄锐已久,也该是拉出去历练历练了。
而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此次进攻南洋的重点,黄旭将之放在陆路。
这也容易理解,毕竟陆路进军让黄旭更显踏实,无论是行军还是补给,那都来得方便一些。
当然,也不是说水路就不重要。
水路一战也同样很重要。
南洋国之所敢猖厥至此,那也是它自认为有一支实力不错的海军。
试问,如果没有海军,南洋国如何控制南中华海的航道,那不是异想天开吗?所以,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中华帝国海军所面临的压力比起陆军更大。
当然,中华帝国的海军只有无敌舰队,所以,只能出动由李鸿章与骆秉章领军的无敌舰队。
而中华帝国海军的第一要务就是先歼灭南洋海军,然后再伺机与陆军两面夹击南洋本土。
针对此方案,黄旭与众人又做了详细的商议,最后一致都同意照准执行。
而曾国藩此次是极力要求率军出征的,但黄旭最后没有同意,因为此次出征南洋,不仅仅是为了打败南洋这么简单,他还要归化其心,所以,只有他亲自去才能把握分寸。
而议完外战方略之后,就是再议内政处理。
因此次黄旭又是亲征,所以,与上次一样,中华帝国的国内事务全都交给军机处来处理了,而令黄旭颇感欣慰的是,军机处的众位大臣上次干得很不错,他相信这一次他们同样可以干得很好。
而方略定下之后,中华帝国的战争机器则是又一次高速运转起来。
情报部抓紧一切时间收集南洋国的情报。
预备出征大军则是抓紧时间训练。
而各种战备物资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物资集散地集中。
这一次,南洋国要为他们的狂妄付出代价。(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六章 进攻开始了
太平军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便选定好出征日期,然后大军开拔,朝南洋国进发。
而要进攻南洋,那就必须先来说说南洋的情况。
南洋位于中华帝国的东南方向;主要包话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島,以及印西群島等。
而中南半岛上的诸邦基本上都与中华帝国有着或多或少的边界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华帝国才会一直忧心南洋的统一。
俗话说得好,卧榻之侧竟容他人安睡,由此可见,现如今的南洋之患已不再只是癣痺之疾,而真正成了心腹之患了。
而中南半岛在被阿基诺一世统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