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启大明- 第10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汪直之手!到时只怕比上一回更为不堪!至于两大都督府事,绝无可能使父亲大人辞去的。”
    “如玉若西渡。关外空悬;杨维贞必定也应如晋所召,出海而行的。彼时关外凭谁能定?两广、云远。难不成朱永能守得安稳?”商辂看着刘吉有些不解,便耐心为他分拆起来,“维贞兄弟者众,便他这一支远赴海外,也与香火无碍的,父母虽在,然后游有方,再说师命所召,安能不从?何况这年余来。许多上不了台面的事,维贞虽能应付得下,总不见得开怀的。”
    简单的说,就是丁一真的辞了职,丁如玉、杨守随扔下重担渡海而去,第三师或不一定,第一师几乎可以肯定,九成以上的官兵,会毫不犹豫去跟随丁一的。然后云远、两广。甚至包括云、贵、闽、浙,甚至湖广,一旦有事,怎么办?
    至关外那更是不必提了。
    他们这边还没商量出具体的方案。便有卫士来报:“春官来访,职等依大小姐、祐之少爷所嘱,言道多有不便。他日自当回拜。然春官责我‘岂有臣下不问圣安?’职等无奈,只好入报。”
    春官。就是指姚夔。他是大明的吏部尚书,但却不止是大明吏部尚书。他同时也是西明的吏部尚书,这是当年丁一亲授予他的。所以他是大明的春官,也是西明的春官,刘吉现时类似天使,姚夔以春官身份,要来向天使问圣躬安,天经地义的事。
    商辂听着摇头苦笑,起身道:“姚桐庐想来是要请西渡了,罢了,此时却不宜相见,汝等不必相送,自去安置便是,老夫从来路去便是。”他对这府第却是熟门熟路,该从哪里走清楚得要紧,由那小厮引路,片刻便飘然而遁了。
    摆明车马来求见的姚夔,府里却就不能轻慢,自然要开了中门,由丁君玥来接,排场什么更是一点也不好轻慢的。入得内来,刘吉却不好主动行礼,立于上首,姚夔也不含糊,大礼参拜:“臣夔,恭请圣安!”
    “圣躬安。”刘吉淡然而答,这如同是代圣人立言一般,同样也是代皇帝答话,所以架子自然是要端的。这对答完毕之后,刘吉方才按着士林辈份,来给姚夔见礼等等不提。
    “祐之,今已定都,老夫身为礼部尚书,当伴驾左右才是。汝归期可曾定下?”姚夔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跟着刘吉一起回士麦那了。商辂的智商是绝对没话说的,他看得很准,姚夔的确就是想要西渡。
    听着这话刘吉心中一凛,这朝政得坏到什么地步,姚夔这礼部尚书才会不想干了?毕竟这是华夏天朝啊,在这里当礼部春官,跟去西明当春官,那是两回事!官做到这份上,谁会不明白?西明那边一切都是草创之中,哪里有华夏这边诸般事务都上了轨道的方便?
    不过姚夔问起,他也不能不答:“章公,先生的意思……”
    “祐之慎言!”话没说完姚夔就开口喝止了刘吉,“陛下已定都立国,祐之岂可恃宠生骄?”
    刘吉称丁一为先生,姚夔听着就不爽了,觉得这太没有规矩了。
    姚夔冷着脸道:“老夫也知陛下曾告谕军中,教军士不必改口。然祐之进士出身,能与走卒同列乎?”他认为刘吉这么做,就是把自己跟士兵拉到同一层次。姚夔认为士兵没文化嘛,那就算了,刘某人进士出身,也这么干,那就是没规矩了。
    “纵陛下不曾怪责,上有恩宠,而臣下慎之,祐之当自省!”
    刘吉被喷得一脸唾沫,还好这刘棉花是不怕弹,笑着拱手道:“章公教诲,是当头棒喝。”
    他深知要是分辨下去,姚夔就会接着喷,所以干脆先认个怂就是。反正就是个称呼,如果不是丁一的意思,他也早就改口了:“陛下的意思,是得把华夏这边事体安置妥当了,再行西渡。”
    “安置妥当?哪能妥当?”姚夔冷笑着抚须说道,“祐之,汝给老夫交个底,陛下欲辞两大都督府事,辞永镇两广事,交还铁券丹书,请玉碟除名,请削郡王爵,到底是以退为进,还是圣意本便如是?”
    刘吉听着姚夔这话,知道此公是认真的了,沉吟了半晌方才开口道:“以学生之见,君无戏言。”
    这话一出,姚夔当即把手中茶杯放下,扯着刘吉的小臂说道:“速派船只,老夫家眷子弟,尽快出海!”他是当朝尚书,自然不能说走就走,就算要辞,也不可能搞挂冠悬印之类的评书里的把戏,总要把诸多事务交接完毕才行。
    “章公,何至如是?”这回就轮到刘吉不明白了,至于么?当朝尚书,要必要弄成这样?
    姚夔听着摇头苦笑道:“何至如是?当如是,诚如是啊!”
    “若陛下仍掌两大都督府事,两广犹是净土;而今陛下欲辞之,则乱起在即!”
    刘吉被他吓得缩了一缩:“国事崩坏至此?”
    “不然汝以为,老夫失心疯了么?故土难离,何况去国万里!”
    姚夔看着刘吉有点茫然,长叹一声:“祐之当知云远乱起之事吧?嗯,便从那事说起好了。”云远乱起,就是周玉章调去南京户部当郎中,管华夏的盐证;吏部派员去云远任布政使等等官吏。
    这事刘吉当然知道,丁一下令让杨守随等人准备的入云远平叛的命令,还是他起草的。
    “云远乱起,是传奉官祸民啊!”姚夔极为无奈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而且他跟着又说道,“若广东工业部交付朝廷,必又以传奉官充之,若如文思院副使姚某,工匠出身倒也罢了。只恐方士人等,不知工业为何物,军器规矩,一概不理,只知谄上,到时难免又是祸起!”
    “陛下若仍掌府事,则军魂犹在,纵乱而不崩坏,便如当年第五师与第二师之争一般。”
    “而陛下辞去,一旦乱起,必不可收拾。”
    “关外无丁总镇,鞑靼不用十年,必再起如也先之类人物;边镇军器无以为继,海西女真必然得喘息之机!到时一发不可收拾矣!若无陛下开天辟地,老夫也唯有尽所能去周全。而今泰西传承华夏薪火,何必困于死地!”
    这话说得极为明白了,如果没有西明,那姚夔也不会逃避放弃,尽力而为就是。
    但有西明做华夏传承存在,他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做这等蛋疼的事?
    传奉官、西厂,这是朱见深在位时搞出来两桩极为不堪的事体;万贞儿在后宫的折腾,那便更不用提,尽是鸡毛鸭血。所谓天性难移,正如万安、刘吉,不是跟了丁一他们就不是奸臣了,不拍马屁了,只不过是丁一好开疆拓土,他们投其所好,就往这路上走罢了。马屁还是依旧的,区别只是从进贡春*药,变成去打马木留克、印第安人。
    万贞儿也是一样的,不是说拜了丁一为师,她就变了个人。
    也许丁一把她收房了,那指不准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但丁一没带她走,她去了后宫,她还是那个万贞儿啊,除了她还算记得丁一的话,每天有保持跑步,没有原本历史上那么肥胖之外,其他真的没什么区别。甚至,可以说比原本历史上还狠,因为她识字了,她会做奥数题了,她还有一个名动天下的先生撑腰了,整起人来,更加肆无忌惮!
    而此时大明首辅陈文和兵部尚书马昂,在公事房里也摇头苦叹:
    “容城不归,奈苍生何?奈苍生何!”(未完待续。。)

第七章 风萧萧(十九)
    大明首辅和兵部尚书这回的悲叹,跟大宋年间的“安石不出,奈苍生何”是两回事。王安石那是名望很高,所以当时大家觉得他出山来,是可以搞得好的;丁一可不是一样,丁某人是用事实,是这十多年来的实质**迹,已证明了他站出来,就能弄好。
    不存在寄望,不存在可能,是只要丁一出来,就能改变这种困局。
    所以不论是首辅还是兵部尚书,他们的悲叹,都是十分真诚的,毕竟他们也是做到位极人臣,丁一也不在京师,犯不着去拍这马屁。这是真的感觉没有办法了。而已经八十多岁的吏部天官王翱,抚着雪白长须叹道:“如晋若肯回华夏,当不是这般局面啊!”
    王翱也是没办法了,他老了,屡次上疏请求致仕回乡,朱见深都是极力挽留,又赐他风雪不用上朝等等,看似极为尊重,其实有没有为了安这些老臣子的心呢?不管如何都好,王翱毕竟八十多岁,他有许多事是看得透,却不见得能出手去做;有许多事,他就算愿意出手去做,也根本很难有这样的精力。
    “传奉官已祸害云远,上又有意筹办西厂,这般下去,只恐局势日益不堪啊!”马昂话没说完,就有小吏飞奔入内,顾不得与公事房中诸位大佬见礼,急匆匆报告了一个消息,户部尚书年富身故!
    于是诸位大佬也就没法继续商讨下去,因为宫里也派使前来,召他们去乾清宫里就这件事问计了。总不能让户部没有尚书吧?连礼部尚书姚夔也一样是被召进宫去。其实单是丁一要辞职的事。朱见深也就头痛得不行了,便是没有年富这事。他也要召集群臣共议的。
    “朕自登基以来,纵是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毕竟时日尚短,皇叔何忍弃朕而去?”朱见深等到人齐,开口却没有提着年富身故的事,而是说起丁一要辞职的问题。他这话算是很深刻了,类如于罪已诏的性质了。
    所以一众大臣纷纷起身劝道:“皇帝慎言!靖海郡王也是因着身在万里之外,不忍尸位素餐,方才请辞的。圣上万万不可能如此自责啊!”主辱臣死,皇帝把话说得这么重了。不论大明的士大夫阶层,如何限制皇权都好,始终面子上还是要顾及的。
    朱见深却并没有因为大臣的劝说而停下,反至摇头长叹道:“自思厥咎,在朕一人。父皇临终遗命托于皇叔,今见相弃,终系朕躬。朕九思而自省,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一众大臣震惊,纷纷跪倒。这已不是好象罪已诏了,而是真真正正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