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受挞,你简直就不是一个蒙古人!”边上的另外那个部落头人,对着开口的那人骂道,“阿傍罗刹、阿傍罗刹!你身为一个部落那颜,对一个汉人害怕到这样子,长生天作证。你真是草原的耻辱!”
那唤作七受挞的那颜也不生气,只是笑了笑,喝了一口马奶酒,对那人问道:“好。你是草原的雄鹰,不如你现在就去把阿傍罗刹的旗拔了过来,扔在这帐篷前,我七受挞对长生天起誓,愿率部落归入你的部落,怎么样?”
“那不过一杆旗,拔它做甚么?黑灯瞎火的,去哪寻得到那旗?我没你那么闲!”这个头人气仍壮,只是怎么听着,也是言语里透着怯意来。闲不闲真不是个事,这里离密云前卫也没多远,那杆残旧的旗,就树在密云前卫那几道墙前方,每晚都会在旗下生起一堆篝火,绝对不会找不到那杆旗。
赤军长胜看着摇了摇头,他是很看不惯这两个的,一个是胆子很小,一个总是嘴上说得响亮,胆子比七授挞还小。不过这时他正想拉拢这两人,倒也只好打起圆场:“两位,你们知道,我祖先就是给成吉思汗做哨骑的,赤军探马的出身,所以我们祖辈都以赤军为名……”
“行了,听你说起祖辈的事的次数,比羊身上的毛更多。”七受挞那颜不满地打断了他的话,又喝了一口马奶酒,打了个酒嗝说道,“总之,不外就是你们部落继承了赤军探马的本领就是了,别再重复的说祖上的事了,祖上?祖上明狗就该是四等人!”
赤军长胜摇头拒绝了七受挞那颜递来的马奶酒,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摇头道:“什么四等人,得了吧猴年马月的事,说来干什么?我是说,都打探清楚了,以我部落探马的本事,你们应该相得过:七到八百个汉人,都很瘦小,只有百来匹马,有不少大车,做不做,就一句。”
“怎么不做?自然是做了!”刚才骂七受挞的那个头人很是兴奋地叫道,“那个女将军,前些天带了至少四千人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便是让那边听得动静,就那么点人,主将又不在,量他们也不敢派兵过来!”
七受挞摇了摇头道:”要是阿傍罗刹来了呢?别忘记他的旗就在哈喇河套!”
“做不做?”赤军长胜也懒得再跟他废话,只是这么逼问了一句道,“若是不做,今年过冬,你别打主意来我这边借吃的、借羊!”另外那个部落的头人,也附和着,说如果七受挞不去,那过冬有什么事,就别想他的部落帮忙了。
不是他们想打仗,而是草原上的冬天真的很残酷。
如果在迁陡之前无法捞上一把,很可能过完冬,整个部落直接就缩水一圈了。
八百矮小明人,许多大车,这不就是长生天赐予大伙的生路么?
七受挞一口气喝光了手里的马奶酒,把空皮囊一砸,咬牙低吼:“做!”
对于他们来说,不在于想不想做,而在于长生天让他们不做就活不下去。
至于那些明人的生死之类,赤军长胜或是七受挞那颜,都不觉得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如果明人不能抢,他们活着还有什么用?大约他们就是这么认为的。当然,阿傍罗刹是个例外,在草原人的心里,和称谓里,他们称阿傍罗刹为汉人,而不是明人。
于是便在这黑夜里,他们三个部落,开始聚焦人马,挑选夜盲症没有那么严重的战士,点起火把,磨利刀枪和箭簇。没有人着急,都不是第一次上阵的新丁,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有着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杀死那些明人,抢夺他们的财物,脱下每具尸体上的身服和每一件首饰。
九百骑,一人两马,这就是三个部落凑出来的兵力。
这么短的距离,自然不用换马来保持耐力,另一匹马,是为了运走战利品。
而此时在关内的施剑飞,正在跟铁门关的守将争吵:“让我带兵出去看一下丁容城怎么样,那些娃娃那么小,你怎么就忍得下心?我也不要你给我多少兵,我就带着二百人出去,其他三百军士看着粮车……”
守将摇了摇头道:“不必再说了,不可能在半夜开门让你出关的,别说那些娃娃,监军御史刘吉刘大人也在其中,但这关门一定不能开。你担保鞑子不会随着败军蜂拥而来?铁门关一破,你我谁担得起责任?”
谁担起责任?
虽说铁门关,仅容一人一马出入,但真要如他所说的,鞑子尾随而来,黑夜里看不真切,谁敢打包票一定不会让鞑子漏入?施剑飞哪里敢答?他想了半晌,咬牙道:“用绳子,把我从关墙上放下去,我带十个人走就成,其它兄弟留在关内!”
不为什么,只为一口气,他要去冲一冲,十个人是做不了什么,但至少能让丁容城看一看,大明的男儿,还是不乏壮士!大明的血,也不是他丁容城一个人是热乎的!但连这个主张,也被守将否决了。
“荒谬!鞑子在外随时可能叩关,你身为主官轻身涉险,底下军兵我也不熟,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如何能行得通?”守将是深谙“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粹,无论如何,守住铁门关就是他的职责,管他什么御史,什么丁容城?
也不能说他这么想有什么不对的,只是施剑飞望着他,捏紧了拳头,眼里几欲喷出火来。但终于他还长叹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摇了摇头走下了城墙,那身影被火光映照,透着身躯内里的无奈与郁积。
他不敢抗令而出,因为守将是领着卫指挥使的衔,他现时到这里,便该受这守将管辖。
抗令?但若丁一死了,就他自己跑回来,必定讨不了好的;若是他自己也死了,哪只怕连个身后名都没有;若是丁容城能生还,想来大多是没多大的事。这守将能对他拿起上官架子,对着丁一却只能堆笑奉迎……
只不过,丁容城能活着么?便在这时,关外远远传来了草原上聚兵的号角声。
丁容城与那八百娃娃,只怕是没有活路了……施剑飞狠狠地冲着关墙上砸了一拳,连擦破了拳头也混然不顾:“丁容城不该这么死啊!苍天啊!你有没有眼啊!”
那守将在关墙上听着,猛然一震,但他很快喝了一口酒,把这不安和内疚压了下去。没有人指使他对丁一做些什么,也没有谁吩咐了他什么话,他与丁某人近日无怨远日无仇,甚至,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敬仰他丁容城的。
但他不敢出城门,他不敢放施剑飞去。
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父母妻儿,每个人担负着每个人的身家性命。
“这……丁容城,您英魂不远,不要怪我,末将只是他娘的一个小人物,有老有小……这杯浊酒送您……”那守将坐在关墙上,低声地念叨着,把手的酒,洒在地上,然后说道,“容城先生,您忠魂要长佑铁门关啊!”(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爪牙已初成(三)
便是死了,也要把魂魄利用一番,用一杯酒的代价。
不得不说这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和华夏小农式的狡黠。
但许多时候,这便是平常人对于英雄的认知。
每年的端午节里,没见谁因为国家元首不听劝说,便去投江的,历史上不听劝说的君王很多啊!大约除了明末嫌水太冷的钱某人之外,其他不少人或可说国未亡。那么,至少国君不纳正言,国家灭亡,忠臣蹈水,总归是个悲伤的日子吧?
在兴高采烈、奋勇争先的龙舟比赛里,何曾有半点哀思?粽子包裹好蒸熟出锅,是儿童的欢颜,是巧妇手艺的明证,谁把它们投入江里去?哪个败家子敢这么干,只怕长辈的拐棍正好派个用处——反正屈大夫死了那么久,尸体早没了,还扔粽子进江里,有毛病啊?
故之这守将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只如于普通人对屈大夫的纪念,大约很少有谁觉得屈原不是一位值得敬仰和纪念的人吧?但把蒸好的粽子投江里去,便是村头的二傻子也干不出这等事。
守将不是二傻子,他甚至还制止了比二傻子还傻的施剑飞的发傻气行为。
这是丁一为什么要建书院的原因,于和平年代,倒也无所谓。
但在此年代,没有信仰的军队,都和守将一样这心思,人数再多,也绝对不是丁一所期望的。
黑色的夜里秋风重,激荡着如同天地之间有着不可见的神佛在厮杀交战一般,而当烈烈的风声里传来了马蹄声和号角声时,那些值哨的少年,都纷纷有点怯意,只觉黑暗里。有着无数的妖魔环伺。
丁一扯住了要吹动哨子的杜子腾,摇了摇头。
这么做也许残忍,但是让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的捷径。
丁一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他们,哪怕花费鲜血与生命,这些学生也必须尽快地成熟,他压低了声音对杜子腾说道:“稳住。“其实他没有说出口的是:只要没有崩溃,便伤亡大些,也应该让他们去历练。
带他们出来草原的原因,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经历血与火么?
但丁一很快就失望了。
当然,丁一不介意这种失望。那说明他的学生要比他预期之中更为优秀。
“敌袭!”尖尖的声音伴着铜哨响起,那是丁君玥的声音。
在八百学生之中,或是九十二名当值的哨兵里面,丁君玥不见得第一个听见了这些声音;但她是第一个挣扎出了大敌压境而来的恐怖,做出正确反应。吹响了铜哨发出警报的人。这近两年日日不停的重复训练便起了效果,一个接着一个的铜哨声连接响起。
然后是各排的集合。按着铜哨是紧急敌情。于是不做连级别集合,点名之后马上各自奔赴事先指定好的阵地。整个营地声音此起彼落,但是杂而不乱,秩序分明。丁一看着点了点头,对杜子腾说道:“集合骑兵排。”也就是丁一那二十八名亲卫。
丁一说着打开装备箱,自己开始着甲。杜子腾张了张嘴,但终于没有说什么,快速地奔去集合那些亲卫了,因为他从丁一的眼神和动作里。看到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