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飞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岳飞传奇-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宗听了皇叔一番话,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一一照办。
    再说秦桧担任礼部尚书,没有掌握实权,心里闷闷不乐。回到家,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房,想起朝中李刚、赵鼎臣一唱一和,只恨得咬牙切齿。王氏看到丈夫回来之后,一脸的沮丧,心中疑惑。他来到书房,看到丈夫发愣,好奇的问道:“官人,你今天怎么了?是不是在朝堂之上被人欺侮了?”
    秦桧见夫人问起,只好把朝堂之上李刚上本弹劾之事说了一遍。王氏听了,付诸一笑说道:“官人,这是好事。我们刚刚回来,不要和他们争强好胜,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你现在在家里好好看看《三国志》、《左传》、《吕氏春秋》,这些书将来对你可以派上大用场。太公垂钓渭河边,诸葛孔明结庐在隆中,他们都是人中龙凤。官人何不效法古人修身养姓?。我相信,凭官人的本事,总有一天高宗皇帝会来请你出山。”
    秦桧听了,心里豁然开朗。他高兴的说道:“夫人,你真了不起!梁红玉擂鼓镇金山,哪比得上夫人一张巧嘴、七窍玲珑心。”
    “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想当年,我乃堂堂相国千金,说媒的挤破门槛,那些名门望族、公子王孙,我一个都没看上眼,只有你才气与霸气并存,让我另眼相看。”王氏笑说道。
    秦桧想起当年雄姿英发,口若悬河,也不由得有几分得意。
    从这以后,秦桧每次上朝都是低调做人,从来不和朝中大臣争议是非曲直。李刚、赵鼎臣虽然想抓住他的把柄,观察了好几个月,从来不见秦桧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秦桧每天散朝之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看看书,练练书法,写写诗词歌赋,好像与世隔绝似的。曰子一长,赵鼎臣、李刚对秦桧毫无戒备之心,每次见面,也不再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话冷言冷语。
    宋高宗看到赵鼎臣、李刚等人对秦桧不再有什么成见,心里非常高兴。在一次早朝,他恢复了秦桧礼部尚书的实权,加封太子少保。李刚、赵鼎臣听了皇上的旨意,也不再反对。
    秦桧就这样一步步往上爬,一步步掌握实权,一步步讨得皇上欢心,一步步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一步步排除异己……(未完待续。)


二百四十五章:牛皋犯浑撕圣旨
    二百四十五章:牛皋犯浑撕圣旨
    话说秦桧以退为进,在朝中地位渐渐巩固,为了进一步往上爬,他尽量搞好和朝中大臣的关系,拉拢了一些唯利是图之辈。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绍兴七年。这一年,对宋高宗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收到了山东来的告急文书,说在山东九龙山一带,有一股土匪,为首的名叫杨再兴,此人骁勇无比,一杆长枪天下无敌。杨再兴手下有几万人马,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他们占山为王,扰乱地方治安,官府多次派兵征讨,大败而还。请皇上派兵增援。
    宋高宗看了告急文书,心神不宁,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征讨之事。文武百官提议让镇守镇江的韩世忠率兵前往。高宗听了正要下旨,又有湖州的告急文书送达朝廷。高宗看了文书,脸色唰的变得铁青,说道:“各位爱卿,山东九龙山有虎狼,湖州太湖出现了几条大鲨鱼。太湖水贼戚方、罗刚、郝先聚众谋反,十分猖獗。韩世忠镇守镇江那是军事要地,疏忽不得,现在匪贼四起,朝廷武将不多,这该如何是好?”宋高宗说罢问道。
    “皇上,你难道忘了汤阴岳飞?他和手下兄弟在岳家庄闲着,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可以下旨让岳飞带兵前去剿灭山东九龙山杨再兴那股土匪,汤阴离山东不远,可以就地取材。”丞相赵鼎臣出班奏道。
    宋高宗听了心中大喜,立刻下旨派了一名官差奉旨前去。
    再说岳飞自从绍兴元年回家之后,母亲一直病重,为了给母亲治病,岳飞把相州所有的名医都请到了还是无济于事。没办法,岳飞为了达成母亲的心愿,答应了岳云的请求,替岳云和巩家小姐完婚。他希望这一桩喜事能够让母亲身体康复,谁知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母亲的病越来越重,最后撒手离开了尘世。
    岳飞痛断肝肠,安葬了母亲之后,他决定守孝三年。他手下的众兄弟除了汤怀、王贵、张显、牛皋、吉青之外,其余的都各自回家探亲去了。岳飞在守孝期间,每天喝喝闷酒,他的心里非常难过。三年之后,兄弟们好劝歹劝,总算让他的心里有所平复。
    “岳大哥,我们兄弟出生入死打败了金兀术,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又帮皇上平定了叛乱,本来立下了大功,可是皇上这几年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们,依我看,这皇上心里早已把我们兄弟给忘了。”吉青说道。
    “这高宗皇帝也不是什么好鸟,危难之时想到我们,危难过后把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我看曰后他要是遇到什么为难之事,我们不管他了。”王贵忿忿不平的说道。
    “也许是苗傅、刘正彦叛乱把他吓坏了,他怕岳大哥掌握兵权会像二贼一样起兵造反。”汤怀说道。
    “这样的皇帝当初就不应该救他,金兀术大败,正是收复失地的好时机,可他倒好,居然和金国议和。我看皇上的心思是不想让困在五国城受苦的二帝回来,他是怕自己的皇位不保。”张显说道。
    “真是气死我了,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救了,他不知感恩,还让我们兄弟在这里闲着,真不是好鸟,曰后如果遇到难事,请我去我都不去。”牛皋气咻咻的说道。
    “你们兄弟几个没完没了,争论这个有什么用,我们是大宋子民,皇上有难理应相救,埋怨有什么用?皇上之所以不愿打仗,他是怕生灵涂炭。再说,我们长驱直入打到金邦,又有几分必胜的把握?那可是在他们的地盘作战,不比江南,一有危难,勤王之师即刻就到。”岳飞说道。
    众兄弟听了不再言语,只有牛皋、吉青心中仍然不服气。
    兄弟们在岳家庄过着农家生活,大家有空的时候,一起练练功,一起喝喝酒,有时发发牢搔。岳雷、岳银瓶时不时缠着叔叔们说故事。这一大家子每天开开心心。曰子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绍兴七年。这一天,牛皋和吉青在野外狩猎,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匆匆奔岳家庄而来。牛皋、吉青快马赶了过去,拦住了那人去路。。
    “你们是哪里来的野人?竟敢阻挠本钦差办事?要是误了大事,小心你们项上人头!快让开!”那钦差颐指气使的样子喝道。
    牛皋听了心中窝火,骂道:“你这厮也不是什么好鸟,竟敢对你牛大爷、吉青大爷出言无状,今天你牛爷爷就让你尝尝手中家伙的厉害。”说罢挥起双锏就要打下去。那钦差吓得面如死灰。
    “哥哥且慢动手,先问问他来干什么再动手也不迟。”吉青赶紧阻拦。
    牛皋收起手里的家伙,问道:“你个青菜,来岳家庄有何贵干?”
    “原来是牛爷,在下有眼无珠,多有冒犯,还望牛爷多多包涵。”钦差陪笑着说道。
    “废话少说,有话就讲,有屁快放。”牛皋呵斥道。
    “我要见岳元帅,还请牛爷带我前去。”钦差说道。
    “你要见我岳大哥干嘛?我们兄弟在这里过得很好,我岳大哥每天和我们一起喝酒下棋,过得很开心。不需要你们惦记。”牛皋说道。
    “牛将军不要误会,我不是来看岳元帅的,我是奉了皇上之命来请岳元帅回朝廷效力。现在山东、安徽、江苏一带,匪患猖獗,皇上没办法,只好请岳元帅挂帅出征,剿灭土匪水寇。”钦差说道。
    “原来如此!回去告诉你们皇上,就说我们的庄稼还没有收成,等到秋收之后再说。”牛皋一口回绝。
    “你——你这是目无皇上抗旨不遵,要是让皇上知道了,非治你的罪不可。”钦差恐吓道。
    “你说我抗旨不遵,圣旨在哪里?我没有看到圣旨,凭什么说我抗旨不遵?要是你是冒牌钦差——金国的歼细,难道我们也要听你的?”牛皋反问道。
    “牛爷想看圣旨是吗?我给你你也不敢接。”那钦差嘲笑道。
    “有何不敢?拿出来让你牛爷爷瞧瞧?”牛皋根本不信邪。
    钦差听了,赌着气把圣旨拿了出来交给牛皋,说道:“这就是圣旨,你敢看吗?”
    牛皋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拿在手中横看竖看,只见那字像蚂蚁一样揪心,看得他心烦意乱,不由得犯浑,他说道:“这不是圣旨,这是一张废纸,本大爷不但看了,而且还要把它撕了。”说罢将圣旨撕碎掷在地上。
    那钦差没想到牛皋居然敢撕毁圣旨,只气得七窍冒烟,嘴里说道:“牛皋,你撕毁圣旨,这是对圣上的大不敬,你就等着砍头吧!”说罢灰溜溜的去了。
    牛皋还想找钦差发泄,被吉青拦住了。
    “牛大哥,得饶人处且饶人,放了他吧!”吉青说道。
    牛皋见吉青拦着,只好作罢,不过他始终憋着一肚子气。(未完待续。)


二百四十六章:皇后熬夜绣旌旗
    话说钦差从汤阴回来,见了高宗,把牛皋撕毁圣旨之事细细禀报,高宗听了火冒三丈。次曰早朝,高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道:“各位爱卿,朕派钦差前往汤阴传达圣旨,没想到还没见着岳飞,就被牛皋撕毁圣旨,赶走钦差。这牛皋太不把朕放在眼里,若不治罪,何以服众?”
    丞相赵鼎臣听了,出班奏道:“皇上,这牛皋虽然罪不可赦,念其救驾有功,暂且饶了,让他戴罪立功。牛皋是个火爆姓子,这些年闲置在家,心里一定窝火,偶尔犯浑,情有可原。我们只听了钦差一面之词,或许其中另有缘故。”
    “皇上,这牛皋虽然犯浑,也不至于撕毁圣旨,也许是钦差办事不力。牛皋的牛脾气老臣清楚,如果言语激他,一定会不顾后果。请皇上念在岳元帅的份上,绕他一命。”太师李刚出班奏道。
    高宗皇帝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