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得想办法再弄点黄金白银,最好是黄金,以便日后推行金本位制,山东就有超大的金矿,这他是知道的,不过,国内本土的金矿他却不想动,澳洲、美洲、非州都有不少超大金矿,只是大清禁矿数十年,这方面的人才奇缺,还得大力培训,远水难解近渴。
发动战争?南洋诸藩国、莫卧尔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好对象,不过,在西北未定之前,他还真不敢轻举妄动,看来,唯有在日本人身上压榨了,日本的金银矿可不少。
贞武正自盘算如何压榨日本,包福全却是满脸喜色的进来禀报道:“皇上,钦天监监正索朗、纪利安,在外求见。”
这么快?灵台郎张显望为何没来?贞武立时便反应过来,这是正好遇上索朗、纪利安前来求见,二人既来求见,定然是好消息了,他停住脚步道:“宣二人进来。”
索朗、纪利安进来磕头请安之后,索朗便说道:“恭喜皇上,钦天监观测到,三日后必定有雨。”
三日后有雨?贞武热切的盯着二人问道:“可能确定?”
纪利安是法国的传教士,不过在京多年,早已是一口流利的京腔,当下便叩首道:“回皇上,千真万确。”
索朗也跟着道:“奴才亦知滋事体大,不敢妄言,三日后有雨,乃是纪利安与灵台郎张显望经过再三证实的。”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事关重大,钦天监确实不敢妄报,三日后能够有雨,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能够减少不小的损失,微微沉吟,他才道:“天文历法用途广泛,不可局限于一隅,战争、航海皆用的上,着钦天监扩大对天文生的招募,既要从落第的士子中选拔,亦要大力从幼童培育起。”
一听这话,索朗不由大喜,贞武如此重视天文,这可是钦天监的绝好机会,他忙磕头道:“奴才尊旨。”抬起身,他便接着诉苦道:“皇上,钦天监官吏终生不得改迁转职,又是子孙世业,况且俸禄亦不高,钦天监扩招实是难度不小,奴才恐有负圣恩。”
钦天监官吏终生不得改迁转职,子孙世业?贞武不由暗自腹诽,这都是些什么破规矩!微微沉吟,他才有点明白,这钦天监职掌制历、观象、报时,同时还具有选定历注、出具占语、诹日择地的职责,而且与诸多的国家政务、礼仪甚至的皇家的行为都有较大的联系,这个规矩应该是防止泄漏皇家的一些机密。
这事贸然废除,显然是不能的,不过,不废除的话,则必然导致人浮于事,逃不出一代不如一代,逐步衰落的格局,微一沉吟,贞武才道:“子孙世业是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钦天监适当整理一下,将天文历算、天象观测等隔离出来,废除子孙世业。”
微微顿了顿,他才接着道:“钦天监现有品级过低,着由正五品升格为正三品,其下官职升迁,你与吏部商议一下,写个条陈上来。”
一听将钦天监升格为正三品,索朗、纪利安皆是大喜,立即便磕了几个响头道:“奴才尊旨。”
贞武微微颌首道:“钦天监不要过多的涉及政务,要致力于对天象、气象的研究,不要固步自封,要善于博采百家之长,天象、气象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必须的大力培养人才、招揽人才,有关待遇,朕会给你们逐步提高,能出研究成果,朕另有封赏,朕不吝啬爵位。
另外,随着大清海外领土的扩张,航海业的兴盛、大清皇家海军的壮大,海洋上的天象、气象、洋流、风暴也必须有专人研究,此事,必须得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你先把架子搭建起来,慢慢招揽人才、培养日才充实,有关的经费按例从内帑中划拨。
再则,观测天象、气象离不开各种仪器,钦天监的仪器大多仍是沿用元、明等前朝旧的仪器,太上皇督建的新仪也不多,仅只天文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等几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办法多添几件仪器,也要多培养能够制造仪器的人才,朕上次去观象台就注意到了,你们居然连望远镜都没有,望远镜在海军早已普及了,朕实不知每年划拨的银钱都用到何处去了。”
索朗原本听的满心欢喜,听的最后一句,却是吓的连连叩首道:“回皇上,奴才不敢贪墨,下面官吏也极少有人敢贪墨,观测天象之望远镜非一般可比,钦天监实是制造不出,非是不想。”
贞武也觉的话重了点,钦天监是个清水衙门,就是想贪也无多少可贪的机会,微微沉吟,他才道:“朕今年便要建玻璃作坊,抓紧时间找人研制。”
见贞武就此揭过,索朗不由松了口气,忙躬身道:“奴才尊旨。”
“跪安吧。”贞武淡淡的吩咐道:“确定了下雨的时辰,速速来报。”
“奴才尊旨。”索朗二人忙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待两人退出,贞武顿觉一身轻松不少,三日后有雨,玉米、番薯、土豆、黍类、豆类的种植都不会被耽搁,赈济的钱粮也能省下不少,这下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微一沉吟,他便轻唤道:“来人。”
一直就候在殿外的包福全急忙快步进来,躬身道:“奴才在。”
“传旨,三月二十七日,圜丘祈雨。”贞武沉声道:“着百官斋戒三日。”
“喳。”包福全忙就地打千儿应承到,心里亦是分外欣喜,这钦天监的监正方才果然是前来报喜的,天一下雨,这旱情也就随之缓解,贞武的心情必然大好,他们一帮子太监宫女侍侯起来也轻松不少,不过,这事却是不能多嘴的,只能是佯做不知,见贞武没有别的旨意,他便躬身退了下去。
圜丘祈雨,于贞武而言,纯粹就是做秀,不过,这个过场却是非做不可,之前他已经率百官祈过一次了,此番大雨将至,自然得装模做样再去祈一次,不仅要去圜丘祈雨,还的借机杀几个贪官,如此才称得上顺天意,下快民心,整顿吏治也才顺理成章,如此,也才对得住这场大旱,也不枉自个花了这上千万的银子。
上书房,几位大臣听的小太监传旨之后,不由都是暗自一喜,萧永藻起身后便低声问那小太监道:“钦天监监正今日可曾觐见皇上?”
这话可是犯忌讳,包福全对贞武贴身的这些太监宫女管的可比李德全严多了,口风不严的可不是坐冷板凳那么简单,那小太监不敢回话,却又不愿得罪萧永藻,忙躬身道:“奴才今日不当值,实不清楚,还请萧大人见谅。”
马齐却对那太监挥了挥手道:“去吧。”说着含笑对萧永藻道:“斋戒三日就足可一窥究竟了,采之何必为难一奴才,皇上对内监管理甚严,实乃朝廷幸事,这紫禁城真要象个筛子,对咱们亦无益处。”
张鹏翮却是岔开了话题道:“诸位,旱情缓解之后,百姓自然要忙着回籍抢播,京城的以工代赈工程却不能因此而停下来,西山的新军营、南郊的火器营、东城的三座粮仓、疏浚通惠河,还有热河行宫的扩建都是耽搁不得,如何保障这些工程的进度,皇上定然会问起,各位可有良策?”
萧永藻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此番以工代赈的摊子铺的确实有些大,不仅是京城,还有天津的海河改道也是大工程,一旦下雨,这人手实难保证。”
听的他语带埋怨,马齐不由瞥了他一眼,道:“事有轻急缓重,不能一概而论,工程亦然,疏浚通惠河、粮仓、火器营皆可缓行,再则,亦可提高工钱挽留工匠。”
第601章 藩属之议
缓行?张鹏翮眉头不由微皱了一下,略一沉吟,便开口道:“夏季多暴雨,这些工程一旦缓行,则可能前功尽弃,提高工钱挽留民工倒是可行,不过,荒废了农耕却又得不偿失。”
听的这话,马齐、萧永藻皆是无语,又要顾及农耕,又要保证工程进度,这岂不是两难?以工代赈的工程都是贞武亲自御批的,此事若要出了纰漏,上书房首先就讨不了好,沉吟半晌,马齐才含笑道:“运青可有良策?”
张鹏翮微微摇了摇头,道:“此事实难两全,此番赈灾,钱粮充足,筹划得当,各项赈济事宜皆安排的井井有条,细致周全,尤为难得的是不耗国帑丝毫,朝野上下必然好评如潮,可不能在以工代赈的工程上留下败笔,惹人非议。”
听的这话,马齐、萧永藻两人的神情不由都肃然起来,事关贞武的声望,可就不是小事,默然半晌,马齐才沉吟着道:“皇上行事,历来圣虑深远,谋划周详,旱情缓解,百姓回籍务农一事,皇上岂能预料不到?何以会允准如此多的以工代赈工程同时开工?”
张鹏翮抬头瞥了他一眼,这话说得有失臣子本分,上书房一大职责便是拾遗补缺,岂能事事皆指望贞武筹划周详?若是贞武没有考虑到,岂不坏事?不过,此事他也想不出好法子来,不便加以驳斥,心里却是暗忖,明日找机会探探贞武的口风再说。
次日早朝之后,贞武便收了施世纶的快报,琉球、日本两藩属国的使节团抵达天津,贞武看的心里不由一喜,正想找日本弄点黄金,他的使节团就来了,来的可真是时候,至于琉球的使节团,他则根本没多想,琉球与朝鲜一样,派遣使节团来京城朝觐最为积极,都是冲着那免税的贸易而来,一年来几拨亦是常事,新君登基,前来朝觐亦是情理之中事,他自是不会在意。
欣喜之余,贞武马上就想到还可以利用此次日本使团的朝觐来推行新的宗藩制度,沉吟半晌,他便吩咐候在一旁的包福全道:“宣廉郡王胤禩、怡贝勒胤祥、在京的上房大臣、礼部尚书等人觐见。”→文·冇·人·冇·书·冇·屋←
一听同时宣召那么多人觐见,包福全不知又出了什么大事,忙躬身道:“喳。”起身又谨慎的将又将贞武的旨意复述了一遍,见贞武点头,他才躬身而出。
早朝刚散不久,一众人都还不及出宫,接旨后马上又匆匆折回乾清宫,一个个心里同样是颇为纳闷,不知道又出了何事,方才散朝,又接着召见他们,而且还涉及到礼部,一众人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