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完结之后数了数,20万左右。这个字数的确让我大吃一惊,实话说,比大纲计划多了将近四分之一。对于这种结果,我万分抱歉,并打算深刻反省——那就一天不说话吧。我想,主要原因是作大纲时,我把构建一个社会并展示天下局面以及让所有的男主人公以密集的方式登场想得太容易了——其实是我太高估自己的表述能力了。一动笔才知道,用一两笔勾勒出一个时代何其难也,尤其是架空文;用一两章写清楚一个全新的男人,用有限的篇幅区分出四个完全不同年龄、性格与命运的男人是何其难也,尤其是非神的男人。为了这两个方面,在第二卷中,我不得不添加一些枝节和细节的东西,敬请见谅。另外,抛弃断点式的描写方法转而叙述一个连续的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连接的篇幅。这一点,我倒认为还是值得的,至少可读性会强一些。
第二卷是市井江湖卷,内容如上一段所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初步展现一下天下大局,设定出一个刚刚开始激变的时代。当然,这个大局主要是从军事格局而言的,附带一些朝代更迭的政治迹象。简而言之,就是土匪草寇向有组织的造反势力转化,朝廷将领向军阀转化,边军向藩镇转化、士家贵族向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与一体的门阀集团转化。二是让所有的男主人公出场,完成基本的人设,并且为每一个男主人公和赵瑟之间的感情走向定下基调。不管以后如何变化,一切都可以从本卷找到根源。有朋友评论时提过,新出场的几位男主人公不如陆子周立体。这一点我承认,先出场的优势毕竟是不能比的。我想这个问题在之后的章节里会得到完善的。
计划里第二卷要重点写的东西就是这些,或许正文中还有不明确、不完善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另外,本来在这一卷里想展示一下江湖生活和武侠世界,后来发现这个系统太庞杂,如果中规中矩地写字数太恐怖,所以就简单的涉及到了一点相关的,其余也就只好算了。
关于男主人公的人设问题:
陆子周这个人,我想不需要再多说。第二卷全章,如果仅之于他来讲,就是他一生的转折,我们为了他的这个转折整整准备了一卷。无论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就他和赵瑟的感情来讲,我们在最后一章落到了“责任”两个字上。爱情是一种模糊的感情,我不想在这里具体讨论他和赵瑟之间是不是有爱,爱是什么性质,爱到什么程度。感情是各种东西混杂在一起的,对于赵瑟和陆子周来说,他们摆脱不了彼此的首先是“责任”,然后才说到其他。在事业上,本卷中无疑陆子周或得了很多东西,当然,后文之中必然会用到。
霍西楼这个人,出场时间很短,并且,在全文出场的时间也会很有限。不过,他代表着一类男人,像我在一次回复里所说的一样,大道直行(这个什么意思后文就清楚了)。当然了,作为男主人公之一,他的存在也是很重要的,这和出场时间没关系。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从头到尾,就像他出场的感觉一样。
关于十一这个人,我想我得仔细说一下。这个男人,是目前唯一一个文中明确说了和赵瑟存在纯粹爱情的男人。作为作者,行文时这样来说,确实存在取巧的嫌疑。我承认,这样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按部就班的宣誓爱情太浪费时间了,我需要留下一些篇幅写更重要的东西。并且,爱情的到来和消失,好像很多时候都是莫名其妙的,甚至不需要理由的。爱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了,仿佛也没什么道理可讲。
当然,我还是要为他们的爱情找到合理的层面(看吧,我就是这样脸皮厚的搞双重标准。)首先,在容貌上,原本我并不大算把他写成神仙一样的美男子,比较英俊就可以了。大家也看得出来,我实在不怎么会渲染天仙。但考虑到美男子的震慑力和作为爱情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我还是做了这样无耻的设定。一见钟情的现实意义不就是貌若天仙吗?虽然赵瑟和十一不算一见钟情,但这一条在关键时刻先声夺人,坚定赵瑟的信念还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后面的事也就理所当然了。
实际上,这只是为了缩短确定爱情的时间,就算没有这个容貌,他们的爱也可以确立下来(再来一次双重标准)。我们从精神层面上来看,除了十一之外,赵瑟和其他所有的男主人公是站在完全平等的角度来交流的呢?对于纯爱而言,完全平等,无所顾及的交流应该相当关键吧。这与他们的年龄有关系,也和他们的职业有关系。当然更和他们的经历有关系。在赵瑟和十一的相处的一段时期里,他们几乎是剥离了外在的身份。同生共死对于爱情的意义,我以为,不是在于同生共死的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在这样一种外部条件下,人彼此之间更容易心灵契合,互相信任,互相默契几乎是本能的。
关于十一和赵瑟的未来,我只能说,不会如此简单。
关于傅铁衣这个人,从开头就一直在提,直到最后才出来。不是因为我在拖,我确实认为这个人就应该这个时候出来。以他的年龄和成就来说,这是一个定型的男人,只要一亮相,人物设定就算完成了。当然,他之前有什么样的故事,他和赵瑟之间该怎么了局,就是后文的事了。
关于女主人公的性格变化问题:
很多朋友提出:为什么赵瑟的性格从头到位都没什么变化。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苦笑了。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该怎么变化呢?又怎么在三两天之内变化呢?变化的应该是认识还有态度。并且,我以为,通过重大变故实现人生态度突变这种写作方法有值得讨论的地方。生离死别之后,闭关几天,然后出来宣称我要如何如何,之后就当真这么干了。这样一种形式是不是太普通也太轻松了呢?我想渐变与反复的形式是不是也可以呢?
另外,关于对赵瑟这样一个“愚昧无知的纨绔”少女的性格批评,以及凭什么她能和如此之多的优秀男子有纠葛这样的质疑,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写一个英明神武十全十美的女子是可以的,但不符合我本文的需要。伟大的女人,我个人看法,性格上可能更会单一一些,她的优点与缺点往往出奇的一致。至于爱情上,她们当然有资格和更优秀的男人纠葛,但是过于强大的女人往往会用单调的方法处理爱情,像秋风扫落叶。她们太自信了,在爱情上,这未必是好事。这样的女主人公,实现不了我们的主题,太单一了。不管什么社会,伟大终究是少的不能再少的存在,是个例。
赵瑟是不是一个“愚昧无知的纨绔”少女姑且不说,她有没有资格和如此之多的优秀男子有纠葛却该是毋庸置疑的。接触到什么样的男人,不是由女人的性格决定的,而是由她们的活动层面和空间以及她们的眼界来决定的。虽然我并不想写一个女人的史实,然而除却伟大的女人,平凡的女人也是可以有史诗的。
最后说到赵瑟的性格,愚昧,无知什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说这个女人最真实的东西往往存在文字以外的地方。说她笨也可以,说她聪明也可以。至于纨绔,我以为,很正常。但是,调戏个男人什么的性事不能算作罪证。我们不能用我们的道德准则来衡量文中的女尊社会。
下面我们将进入第三卷的故事,这一卷,题目起的是“一日看尽长安花”,是本文的京都贵族卷。在这一卷里,我们会展现一下女尊世界万恶的贵族生活(咱也没过过,估摸着写的,不对多包涵,欢迎批评和指教)。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会描述一下朝廷的政治格局(正常来看应该抽丝剥茧地写,不过这样字数太多,为了把笔力集中在我们的主人公身上,可能会略写,不会影响故事的)。以上的这些都是搭子和背景。在我们所关心的感情生活上,我们将在这一卷进行最关键的部分。有重要的导火索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以上的重大转折。而赵瑟本人,也会在无限艰辛之后,确定自己的感情将流向何方。最后,在经历了一、二、三、四个男主人公的一卷之后,本卷终于迎来了女人天下。
附:一些相关的设定
四家七氏的世家体系:
四家:谢(谢十七家)、张(薛玉京老公家)、秦(赵瑟他爹家)、徐(皇后他们家)
七氏:赵(女主家)、崔(赵瑟祖父家)、卢、王(王富婆家)、郑、柳、李(皇帝家)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抄唐朝的,女尊嘛,就主要参考武后时期的,比较美)
中书省:称凤阁或西台,掌决策。中书令二人,正二品,属于宰相序列。女的叫凤阁右相,男的称西台紫薇令。侍郎二人,正三品,根据性别不同称凤阁(西台)侍郎。女士优先,凤阁尊于西台。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剩下虾米官不说了。
中书省:称鸾台东台,掌审议。侍中二人,正二品,属于宰相序列。女的叫鸾台左相,男的称东台黄门监。侍郎二人,正三品,根据性别不同称鸾台(东台)侍郎。女士优先,鸾台尊于东台。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起居郎两人,从六品上。剩下虾米官不说了。
尚书省:亦称都台或文昌台,掌行政。尚书令一人,正二品,一般空缺。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属于宰相序列。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尚书右丞一人,正四品下。左右司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剩下虾米官不说了。
六部:这不用说了,尚书正三品,侍郎正四品下。
御史台,九寺、五监、诸军、诸卫,略。有兴趣百度吧。
藩镇、观察使和节度使的区别
观察使是唐中宗首设,安史之乱时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主管一方军政。一般太监干这活儿,主要是监军,具体打仗有专业将领。本文设定作为一省的最高军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