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探花帅承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探花帅承瀛-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甲辰) 
正月 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江浙。 
九月 命举行千叟宴。 
是年 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广州。 
乾隆五十年(1785年 乙巳) 
正月 以登位五十年大庆,举行千叟宴,宴亲王以下60岁以上3000人于乾清宫。 
十一月 以乾隆六十年乙卯正旦推算日食,宣谕定次年归政。 
是年 令直隶、山东、河南推广种植甘薯。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丙午) 
三月 西巡五台山。 
七月 御史曹锡宝弹劾和?家人刘全,反以不实将其革职留任。 
十二月 因清兵在台湾搜捕天地会众,并以焚烧村庄相威胁,彰化林爽文率众起义。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丁未) 
三月 重修明陵成,乾隆帝临阅,申谕严禁樵采。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戊申) 
二月 晋和?三等伯爵。林爽文与另一起义领袖庄大田均被俘,起义失败。 
六月 安南阮氏打败黎氏,国王黎维祁出走。清廷以黎氏守藩奉贡甚谨,欲恢复黎朝统治,遂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统兵征讨,安南之役开始。 
八月 秋?木兰,以大水停围。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己酉) 
六月 清廷鉴于阮氏遣使求和,赦其罪,允其纳贡,改封阮光平为安南国王。 
九月 廓尔喀遣贡使入觐。 
十二月 以明年八旬万寿,命镌刻“八徵耄念之宝”。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庚戌) 
正月 普免全国各直省钱粮。 
三月 巡山东登泰山,谒孔庙、孔林。 
八月 以八旬万寿御太和殿受群臣及使节朝贺,礼毕,至宁寿宫、乾清宫赐宴。 
十一月 内阁学士尹壮图奏陈吏治腐败,遭乾隆帝斥责,尹被迫往外省山西调查库亏,受到多方挚肘,未能查出亏空,反被治以挟诈妄议罪。 
是年 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辛亥) 
八月 皇孙绵宁随围,引弓获鹿,乾隆帝大喜,赐其黄马褂、花翎。廓尔喀索岁币不得,进攻后藏,清廷派兵反击。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壬子) 
十月 击退廓尔喀入侵,颁布《钦定西藏章程》。乾隆帝撰《十全武功记》。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癸丑) 
四月 宣谕设金奔巴瓶于前藏大昭寺及京师雍和宫,公同掣报出灵童,以除王公子弟私作灵童陋习。 
七月 于避暑山庄万树园召见英国来使马噶尔尼等人。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甲寅) 
八月 以御宇周甲,普免各省漕粮。 
十二月 晋陈廷伦之女贵人陈氏为芳嫔。 
乾隆六十年(1795年 乙卯) 
正月 贵州苗民石柳邓等起义 
九月 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大臣等,宣示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元年。 
十月 颁嘉庆元年时宪书。普免明年地丁钱粮。 
十一月 命皇太子居毓庆宫。 
十二月 谕:“朕于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以传位皇太子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道光年间大事记 '本章字数:917 最新更新时间:2008…10…01 10:27:20。0'
 
 道光年间大事记
签订《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鸦片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英国远征军在广东沿海、江浙海口的袭击并没有彻底打垮清王朝的抵抗意志,争战的迁延使英国远征军陷入了泥潭。为了尽快摧毁大清臣民的抵抗意志,结束这场战争,英军计划利用优势的海军力量侵入长江一线,阻断南方漕粮的北上运输线,迫使清廷接受英国提出的筹码,于是英国远征军在六月十四日进攻镇江。在经历了血腥厮杀之后,英军占领了镇江,稍俟休整,继续溯江而上,直指南京。此时两江总督牛鉴已经丧失了抵抗信念,将战略重点从部署防守转到向英军求和。
道光帝委派的钦差大臣耆英和伊里布此时正追随在英军军舰后面妥协求和,从宁波、乍浦、吴淞一直追到镇江。在镇江开战前,耆英、伊里布仓促间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Henry Pottinger)递交了私人信函,但充满乞和字眼的文字中并没有能够满足英军胃口的任何允诺,自然也就无法阻拦英军发动的镇江攻城战。镇江被攻下后,璞鼎查给耆英、伊里布复照,声称耆英、伊里布应该带赎城款到南京等待赎城。正当耆英、伊里布左右为难之际,收到了道光帝的谕旨,授予耆英、伊里布“便宜行事”的权力。原来,璞鼎查率军逼近南京时,自感守城有责的牛鉴在两日之内连续给璞鼎查发去6道照会,讨价还价,并在飞书请耆英、伊里布快速到南京解救危机的同时,八百里加急上奏道光帝,告知危情。镇江城破后滞留无锡的耆英、伊里布缓缓地挪到南京,在收到道光帝的授权后随即展开求和活动。
伊里布的家仆张喜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首先代表伊里布与璞鼎查的代表马儒汉在南京城外下关的静海寺就英方的开价进行了初步的商讨。不久,原吉林副都统、四等侍卫咸龄,署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按黄恩彤参与进来,与马儒汉重开谈判。 七月十五日,耆英、伊里布登上英舰拜访璞鼎查。二十一日璞鼎查率人进入南京城,正式交付签约文本。本来耆英提议立即签字,以便使英军尽快离开南京,但璞鼎查还需要一个隆重的签约仪式,炫耀武力。七月二十四日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耆英、伊里布在条约文本上盖用关防并亲笔画押。9天后,道光帝愤懑之中夹带着无奈的授权谕旨才到达南京,然而他的臣子早已代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 '本章字数:708 最新更新时间:2008…10…02 09:31:19。0'
 
 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
詹玮/文

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情有独钟地哺育了一个优秀民族??满族。
近七百年来,满族是继蒙族之后成为第二个以少数民族为首入主中原的民族。大清王朝于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达268年之久。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把中国推上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高峰。
无论是清宫皇室,还是满族史料,谈起大清王朝的祖先都源于同一个关于仙女佛古伦的美丽传说
血海余生的努尔哈赤雄霸辽东漠北。雄才伟略、有勇有谋的皇太极夺得汗位,确立了大清国号并初创帝制。
好色成性的多尔衮早已觊觎年轻貌美的漂亮嫂嫂,皇太极在世时多尔衮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欲望,皇太极猝死后,干柴烈火之势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顺治之母孝庄皇太后乃是清太宗的诸妃之一??庄妃,庄妃貌美如花,最得皇太极的宠爱,曾利用自己的花容月貌施展“美人计”,收服洪承畴;太宗皇太极猝死,庄妃又施美色“勾引”多尔衮,使多尔衮甘心拥立其子福临为帝,自己也被尊为皇太后;而后愈演愈烈“太后下嫁”,成为旷世之奇闻,迄今仍是一个谜
大清王朝,唯有顺治皇帝死后火化入棺,这固然是关外满族旧俗,却也留下了种种传说
众所皆知,康熙帝对祖母(孝庄皇太后)极为孝顺,但孝庄皇太后死后,时隔一年,康熙才将孝庄的灵柩送到清世祖孝陵很近的昌瑞山,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宫殿,将灵柩安放其中,不为之营葬,就这样一放就是三十七年,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形,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其间究竟有什么隐情
本书按照历史年代,围绕君主专政、帝王秘闻、宫闱轶事、后妃私情等话题,将秘幕重重的近三百年的清代宫闱秘史呈现于读者面前。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为后人演绎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历史剧。
 
   乾隆皇帝的国事家事 '本章字数:22503 最新更新时间:2008…10…01 10:48:24。0'
 
 乾隆皇帝的国事家事

  1745年9月3日这一天有点特别,正好是乾隆皇帝弘历登基十周年的吉日。可是,在达吾提的祖先鄂对伯克和热依姆看来,它不过是遥遥无期的他乡生活中,又一个毫无生气的日子。这对恋爱中的维吾尔族青年,当时还不可能知道、也不会在意千百里之外那位大清王朝的皇帝,已在酝酿着一场怎样的政治风暴。更不会料想到由此即将引发的一切,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一切都在默默运行着,秘而不宣,确凿无疑,用达吾提?买合苏提的话说:“清朝皇帝那边,从一开始就跟我们有联系的 
  是的,这个联系一直深藏在乾隆皇帝弘历的心头,是绝不轻易说出来的。
  黄昏时分,皇帝离开乾清宫,看到夕阳斜照在远近的琉璃瓦上,煞是精彩,心中凭添几多快慰与豪情。回首十年的帝王生涯,总的看来堪称盛世清平:南方的苗疆事务,因为采用了剿抚结合的策略,办得还算顺利;陕甘总督统领的西北哈密驻军,虽与准噶尔部常有些摩擦,但大体上还是相安无事的。剩下的只有海防方面了,中国的海防太大,什么时候也不可掉以轻心。所以这天午后,乾隆亲自交代军机处,传下圣旨去:命江南督抚从今往后,每年必须巡视上海、崇明、刘河、福山、狼山等处让海防之重昭然天下。
  江山社稷打理得如此体面,朝堂上少不了溢美之词,时年三十五岁的乾隆,定力还很有限,每天听着“吾皇圣明”之类的恭维话,心里美滋滋的,觉得他这个皇帝当出了成就感。不甘寂寞了,想节外生枝来点花花事儿。刚刚用过晚膳,就急哄哄地把张廷玉大学士传唤过来,希望张能拿个妥当主意,近期让内务府在坤宁宫安排个十年庆典什么的。
  其时,另一位重臣鄂尔泰刚刚病逝,安徽桐城的张廷玉大学士独掌军机大权。张大学士平时把乾隆的心事揣摩得很透,一见面不等发话,就给皇上来了个锦上添花。他将刚从陕甘总督府传来的一份军机密报从衣袖里掏出来,当面上奏皇帝:西域准部大汗噶尔丹策零上月已经一命呜呼!
  这当然是弘历特别想吃的一贴兴奋剂,立马脑子里就浮现出他的祖父康熙大帝一连串亲征准部的活动镜头。自从登基以来,乾隆弘历未曾一刻不想效法先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