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帝分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剩下的哪些罪民。给官府劳役当差,还能糊口饭吃。更多的则是流放在此地,生与死自己看着办。

岛上大多数资源,自然是被官府垄断了。官府拥有济州岛码头1座,放养牛羊马的牧场数处。岛上最之前的资产,也不过是15000多匹马、5000多只牛羊。这些牧养的牛马羊。全部都是官府的财产。但是,朝鲜官府也仅仅关心每年上缴的马匹能不能交齐,至于马场中具体拥有多少匹马,几百年来也没有谁认真关心过。

而牧马场从来都是管理不善,牧者多是一些罪民。这些罪民盗卖牧场畜牧给当地富户商人,再由这些商人将之贩卖到朝鲜、rì本赚钱,也多不胜数。

经过了一番调查,李旺很快便知晓了牧马场的猫腻。不过,李旺却是不动声sè,召集当地的富户,共同商议牧马场经营。

“总督老爷,牧场维持现状,每年上缴您100匹马,50头牛、50头羊,您看如何?”牧马场管事崔辛建议道。

当地很多的富户,皆是靠着从牧马场吸血发家,因此纷纷响应道:“李老爷,如果牧马场维持现状,我等愿意每年缴纳1000两税金!”

“济州岛本身并不适宜养马,维持现在这般规模,已经很不易了!”

“既然不适宜养马,本督决定取消马场,所有的畜牧都卖掉。改为种地,大家看如何?”李旺问道。

“使不得?”

“大人三思啊,岛上连草都长的不茂密,农田就难了!”

商人们纷纷作出苦口婆心一般劝说。事实上,他们更多心想,马场取消,偷畜牧赚钱这条发财路,可就断绝了!所以,牧马场千万不能关停!

“好,大家都认为马场不能取消,本督自然要顺应民意!”李旺笑眯眯道,“对了,如果本督将马场‘官督商办’,交给你们诸位中最有实力的一位,或者多位去经营,谁愿意承包呢?”

在场众人纷纷吃惊。

过去他们岛上的商人富户,皆是通过收买官府,里应外合的窃取牧场的畜牧。一年可以窃取上千匹马,以及一些牛羊,除掉打点的费用之外,总计能够捞取10万两银子的利益。这些利益被20余家瓜分,每家平均能够获得5000两年收益。

但是,岛上的商人,大多数是被流放在此地的罪民,或者是罪民的后代。他们虽然窃取了不少大量利益,但是可从不敢太过分。至少,吞掉马场,谁也没有这么大胆子。

而李旺抛出了如此一个馅饼,令在场众人纷纷惊呆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诸位不用担心,朝鲜的大王,已经将这岛租给我大明50年。所以,我许给大家的承诺,至少50年内有效。”李旺进一步说道。

“要什么条件,才可以获得马场的经营权?”岛上最有实力的马贩子金锐忽然的问道。

李旺鼓掌道:“好!条件很简单,马场的承包权租给诸位,每年租金是20万两银子,租期为5年。租期到期之后,经营权再次拍卖。当然,到期时,需要清点牛马羊的数目,总树木必须与租给你们之前一样。”

“嘶”

“20万两一年是不是太贵了?”

“大人,我国将整个岛租给大明,一年才5万年。怎么岛上的一个马场,一年租金反而要20万两?”

商人们纷纷嚷起来。

李旺淡然道:“这也是你们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不租,将来本官发现谁勾结马场人员,偷窃畜牧,那么哼哼!”

众人纷纷胆寒,显然知道了,李总督不好糊弄,对于他们之前的勾当,已经打听的很清楚。。。)

s

第二零五章耽罗岛殖民经营二)

“这样吧,本督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牧场的未来,掌握在诸位手中!”李旺向众人下达了最后的通牒。

众位商人纷纷告别,或是急急忙忙赶回家中,或是数名商人相约在酒楼上商议大事。这三天之内,耽罗岛上的商人,陷入了一片忙碌中。

最终,他们磋商的方案是,众多商人共同借100万两白银给牧马场管事崔辛,让崔辛承包牧马场。商人们拆借的资金作为债主,年息为10%

事实上,牧马场作为岛上主要的财源,保守估计一年是可以赚25万两银子。这个前提是——防范内鬼与商人勾结,窃取牧场中的畜牧。

岛上每个商人都非常动心,但是却没有信心整治马场的弊病。因此,商人们有点犹豫,不敢自己出头,但是他们又不愿马场的利益被别的马贩子垄断。

因此,这才抬出了崔辛作为傀儡,成为牧马场的承包者。

当然了,本质上还是众商人联合瓜分牧场的利益。而马场的承包者,以及幕后的利益集团,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必要会整顿牧马场过去的种种弊端。

当然了,牧马场今后的具体经营,与殖民当局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殖民当局已经提前将承包款项拿到手了。

对于自己来到耽罗岛不久,便空手套白狼获得了100万两的启动资金,殖民总督李旺心中也是非常得意。

而这个策略却是幕僚沈君想出来的。因此李旺第一步计划完成后,虚心问道:“沈先生,这下一步,该怎么走?”

沈君原不过是一名落魄秀才,走南闯北,拥有不俗的见识。逃荒到了特区后,靠着给报纸写一些社论赚取稿费。用以养家糊口。

特区的报纸业兴旺,登记的报纸数量有10多种类。除了《顾问党人报》这一份报纸相对高端,发行量主要是针对特区党政机关之外。其他的各门类的报纸。皆是公开销售,并且广泛向社会约稿,向投稿人发放稿酬。

沈君原不过是见风使舵的投机读书人。最初写一些酸腐的文章和诗词,在特区的报纸上根本没有人关注。后来,沈君草草的阅览了一些关于殖民、经济、世界地理之类的文章,忽的开窍了一般,成为了殖mínzhǔ义的鼓吹者,在报纸上写了一系列殖民文章,开始成为了特区的名士。

李旺便是看重其名声,而聘用为幕僚的。

沈君摇着手中一把扇子,儒雅的说道:“殖民经营之根本,一曰移民。二曰经营,三曰统治,四曰军事。此时,耽罗岛基础设施落后,加上大明本土移民不够多。还不能更有效率的榨取殖民利益。东翁应该加快码头、仓库、房舍、军营的建设,用来容纳更多的大明移民。”

“大明的移民来此地做工,工钱皆全额给予,让明人在殖民地高人一等,从而成为殖民政策的拥护者。而朝鲜人来做工,工钱一半给其本人。另外一半交给朝鲜的国王。如此一来,朝鲜的小朝廷,能够从岛上的这些流放罪民身上,获得远远超过过去的利益,自然会支持我们的殖民当局的统治。而朝鲜雇工,晓得了自己一半的工钱是被朝鲜的小朝廷拿走了,长此以往会对朝鲜的朝廷产生不满。而我们借机给予少数有能力、汉化程度高,并且心向着我们的朝鲜人赐予大明国民的待遇,可以全额发放工薪。这样一来”

“高啊,沈先生!”李旺闻言,对于沈君的提议,大为赞赏。

第二天,殖民当局发布了《招工令》,招募2000名工人,男女不限,有力气、能吃苦,木工、铁匠、泥瓦匠等等技术工种优先,最低月薪为500文钱!

这个张贴的公告,经过了会读书识字的朝鲜读书人翻译。一时间,岛上的众多朝鲜底层人沸腾了。

500文钱,别说是在耽罗岛是一笔高的薪酬。哪怕是在朝鲜最繁华的汉阳城,普通的工匠也只能获得这么多的工钱了。

众多听了读书人翻译榜文的朝鲜人,纷纷议论。

一名30多岁的木匠嘀咕道:“不会是骗局吧?给这么多工钱?”

另一名渔夫顿时道:“没见识的东西!人家是大明上国派来的总督,能骗你这个小人物?你不去还好,省得给我们朝鲜人丢人!”

一名浓妆艳抹的妇人则是幽幽道:“不知道明国的老爷,需不需要奴家的服务。”

在张贴了榜文的当天。

济州城内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被招募一空。

接下来几天之内,2000人的名额,已经招满。没有机会找到一份工作的当地人,纷纷懊悔不已。

招满了人手后,耽罗岛上迅速开始大兴土木。

山岩上,到处是伐木、石块、烧石灰的。

而济州码头附近,则是开始大兴土木。码头被扩大,而济州城不远处,则是开始建设整齐的街道、砖石房屋。

大规模建设房屋,对于岛上还是颇为吸引人关注的。

因为,当地土著们居住的环境,堪称原始简陋到了极点。岛上大多数人,仅是在山上开凿洞窟,在洞中穴居。石窟没有门,没有窗户,居住环境和原始人差不多。只有一些有身份的富人,才有条件才城市中建设宅院居住。

因此,当地土著一面看热闹,一面奇怪——

大明的总督老爷,拼命的间屋子做什么?

难道大发慈悲,让哪些住在洞里面的贱民们搬进城内住?

不过,在十多天后,几艘海船,载着500多名明人,住进了一些赶工建成的木屋中,岛上的土著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建给明国的老爷们住的。

虽然羡慕明国的老爷搬上岛后,迅速能够住进城内的房子中。但是,土著们很快心理平衡了——人家是明国的老爷,咱们的贱民,能比吗?

虽然用jīng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但是岛上的土著们,心中不断的涌现出一丝渴望——好想和老爷们一般,能够住城里面的屋子,而不是山上的洞窟。。。)

s

第二零六章抗灾灭蝗

四月中旬。

天津地区连续30天未下雨。旱情显得非常严峻。

好在葛沽农场水库灌溉系统完善,加上农田之间挖了100多口水井,利用风车提水将地下水汲取用于灌溉,勉强覆盖了50万亩田地。

而葛沽农场普及了仙家肥,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施肥,令今年农作物的长势超过了去年。

而今年的葛沽农场,除了重视粮食产量,也适量的增加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

50万亩的农场中,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稻、麦种植面积1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蚯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