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6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人吃马喂的都是钱啊!可元帅府缺的就是钱,他们控制的地盘几经征用,早已盆干碗净,汴京城同样如此,于是给各军送去些钱粮便无能为力了。
  王彦的一万多人也只得到了五万贯的军饷,刚好够发放遣散费的,原本希望能得到朝廷供养,得到些武器,可这点钱真是杯水车薪,就是吃饭也坚持不了几天。于是王彦找元帅府要钱要粮,却都被婉拒,让他自己想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去找老领导宗泽化缘。
  宗泽也没有隔夜粮,于是让王彦去找秦王府试试。他也知道秦王府和康王府现在势同水火,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伐金,王彦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试试运气。没想到找到门上,人家问明情况二话不说,当下便拨给他五万石粮食,十万贯军饷,王彦是感慨万分,觉得自己是投错了门
  驻兵雍丘的范讷手下有五万多人,又屯驻在京城附近,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他更是占据了康王府三分之一的兵力,所以赵构一直对他看顾有加,但是范纳居然张榜声言‘东京今日已成边面’,无时不刻不想南逃,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宣称‘战则无卒,守则无粮。不降即走’这些话甚至流传到了汴京。
  宗泽和赵仁商议是否派兵剿灭范讷,这种人留在身边终是个隐患,而除掉他不但可以铲除这个毒瘤,而且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弱康王府的力量。赵仁也觉有理,当他们准备调兵遣将的时候,李峻匆匆赶到,传达了王爷的命令,既然王爷早有安排,两人只好停手,将任务交给他去执行。
  李峻到了雍丘,他并没有直接去见范讷,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和他的部将拉上了关系。赵柽知道这种事情,不流血就得花钱,早有谕令传达给府中各处柜坊,他派出的特使可以随意支取活动经费。
  有了财政后盾的李峻做事自然果断,他借各种名义宴请范讷的部将吃喝,送钱,送物,这大方的财神爷自然很快便被范讷知晓,主动与其结交。李峻便打蛇随棍上,十分给面子,知其好赌,便在其府中开了赌局,邀请大家前去,他便几乎天天开赌借此和范讷说话聊天,不但故意输钱给其,临走还每人奉送两千贯。
  有意无意间李峻泄露出自己秦王府的身份,而范讷手下的大将们‘心领神会’投桃报李,不但故意泄露康王府的秘密,还在范讷面前为秦王大唱赞歌。李峻终于成功的在康王府的兵将中楔入,抢占了先机。
  范讷也是明白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终于开了口,与李峻达成协议,待秦王脱险后便投入秦王麾下,助秦王夺得帝位。李峻马上将消息传给王爷,赵柽命他给范讷送去五十万贯用于整顿兵马,发放军饷,并承诺事后可让其入朝为官。
  相较于秦王府的慷慨,康王府那边却太过于小家子气了,派出的人仅带有一千贯钱,他们除了吃喝开销,几乎所剩无几,只是空许了个副帅的头衔。赵柽却借机一手挥舞着钱串子,一手摆弄着火枪,将这些人一一装进了口袋中(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变数迭出

  李纲为官刚正是好事,但是硬度过去高的钢都容易折断、崩口。如今山河残破,生灵涂炭,前线战事一度吃紧,李纲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为实现自己的这一目的,对意见不同的大臣打压得很厉害,这样一来,朝廷中反对他的人很多,意见也很大。于是便有人在太后面前说李纲党同伐异,刚愎自用。
  但是郑太后没有理会,她十分明白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剔除朝廷中的腐肉才能长出新肉,放掉一滩浑水才能引进清水,自己也正需要这样一把钢刀在前边披荆斩棘,为自己的儿子扫清登基的一切障碍。
  而李纲过于刚直没有办法团结众臣,也只能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孤臣,那么自己的儿子才能成功上位,因此她对这些杂音一律不予理睬,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又把李纲送到了浪尖上。
  在李纲的坚持下,张邦昌被赐死,他这才松了口气,有了这个结果,也算是对天下有了个交代。可不久南康军有奏报说,许高、许亢在流放琼州吉阳军的途中,过境时密谋造反,当地知军事李定、通判韩璹在紧急中斩之,现两名官员待罪,请示处分。
  在讨论时,大家都说这是‘擅杀’,而且有人又把太祖誓言碑抬了出来,不能擅杀士人,还有人说太上皇在北行途中传出的诏书也言明‘官家即位以来,诛罚太甚,今日之祸虽不在此。然而新君即位,亦当知此誓约。而以诛杀为戒。’对于这种事情就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惟独李纲力挺两个小官。说:“靖康时任命高、亢二人守河,派给的兵将甚多,贼还没到就先跑,以铁骑五百护送全家直趋江南,沿路劫掠甚于盗贼。朝廷不能正军法,而一军垒守官就敢诛之,必健吏也。这可使日后受命御贼者,知道擅自撤退则郡县之吏亦得诛之,不也能使他们略知有所戒么!是当赏。”
  这下让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抓住了由头。上书弹劾,说李刚违背祖训,鼓励擅杀士人。这个时候朝中有些人还对处死张邦昌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张邦昌被迫从逆与主动投怀送抱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除了怯懦,并无大奸大恶之事,而怯懦在靖康年间又何止他一人,与那些卖国卖主求荣的宋臣相比,其可算得是上不愧君父。下不负汴梁百姓的伟男子。
  大家不敢指责太后,便把罪名加到了执行者李纲的头上,不断为张邦昌鸣冤,说他是属于羊肉没有吃到口。却空惹了一身膻腥气的倒霉鬼。生不逢时不说,又落得骂名千载,比奇冤还要冤上三分!
  在康王府的推波助澜下。朝廷上掀起一股倒相的风潮,而李纲更是义愤填膺。不断为自己辩护,与人争执。但是孤掌难鸣,陷入困顿之中。在这关键时刻,副相许景衡和御史中丞陈过廷等秦王系和一班倾向于他们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李纲,而太后郑红梅一言九鼎支持了李纲,不但揽过了赐死张邦昌的功劳,还同意其的意见,命给两名小官各升一级,以示褒奖。
  郑太后对李纲的信任,对其提出的意见也基本能采纳,这让李纲心情颇为激动,决心好好辅佐太后,重振国威,他拜谢过后奏道:“今日国势,比之创业要更难。创业之主,乘兴起之运,积小成大,易于成事。而今正当国势萎靡不振之时,金人侵扰之后,士风怠惰,人心畏惧,府库空虚,县郡残破,制度废弛;而欲成中兴之功,犹如大厦之倾倒,须一一修茸才得扶起。”
  “然而材料稀少,所以尤难也!应不为群议所动摇,先做大事、急事,而徐图小事。依臣之见,自古以来创业中兴之主,莫过于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三人皆有英明之资。秦王有宽诚之德,仁厚而有容,果断而不惑,能决大事、成大功,平定祸乱,开创太平,应早日立为君”
  百年大宋,到了二帝这一代,真是腐朽得不成个样子了。那个京城在汴京的大宋,亡了固然可悲,但也有可喜之处,就是给了再造大宋一个好机会!李纲的这一番措置,也是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他真是把秦王看成是汉光武帝那样的中兴人物了,意在重建一个强盛的大宋。
  郑太后听完当然是圣心大悦,但是她知道现在还欠火候,便不露声色的以二帝尚在,金军未退,秦王是否即位,那是大事,不能由她独断,待二帝脱险后再议。现在,所有关于强国的建设措施,都要一项一项的来。
  “人主最大的事,在于兼听广视,使下情得以上通。今日艰难之际,四方的好事坏事,每日都有想报上来的。士民愿为国家出主意的也多。可是检鼓院仍未设置,这就不是把通下情看成当务之急了!”太后一番话,更让李纲觉得太后为人公正,不为私利,而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于是他奏道。
  郑红梅当然知道这种制度的利弊,好处是可以听取民声,但是也往往会被人利用,作为打击政敌利器,现在朝中虽经整顿,但是尚有当时支持康王的人混迹朝中,秦王势力并不占据优势,用好了就是件清洗异党的利器。便准其奏,传旨在宫门外设置了“登闻鼓”。
  李纲立刻依旨安排了官员值班。又设置了两名“看详官”,负责拆读上访信件和建议书,如有可实行的建议,就要呈交皇上批阅。他还规定,在三省的门口设立收发室,可以接受百姓申冤的状词。
  于是一批人又被清除,其中有宣抚副使折彦质、陕西制置使钱盖等人,都是金军一来,就吓得逃奔川峡、湖北和江南等后方去了。简直不成体统。还借这个机会对金军入寇时表现不同的地方官及将领,做了甄别清理。金军入侵时。官员中有以死固守的,也有贼未至而先逃的。都分别给予褒贬,以明功罪。于是肃奸清庸之火又烧向了地方
  自己的建议一再得到了太后的支持,李纲是干劲冲天,再接再厉,解决了当务之急,又提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金人再次入侵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方法不是委曲求全,过去以忍让换和平的教训太深刻了。所以他提出,要料理河北、河东。不能因为名义上割让出去了,就不管了。
  河北、河东是国家的屏蔽,料理出头绪后,中原可保,东南可安。要是弃置这两路不管,而欲自安于东南,就像外有盗寇,不设藩篱而想自安于内堂一样,那可能么?李纲接着分析。河北、河东虽遭金人蹂躏,但实际上只失去了十来个州郡,其余州郡,都还在为朝廷守城。秦王还在那里领奋战
  各地士民、兵将,拥戴大宋之心甚坚,能守城的守城。能结寨的结寨,皆推豪杰为首领。聚众多者数万人,少者也不下万人。仅知名字者就有十余处。朝廷若不趁此时设置官府、派遣使者进行招抚,不派兵去援救其中危急者,恐怕他们就要为金人所迫。强壮、狡诈者降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