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1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姑父,指的便是崔九娘的丈夫王缙。崔朋一下子醒悟过来,接下来的一路上,他始终沉默不语,直到身旁传来了一声脆生生的五姑姑,他方才注意到,崔五娘竟是正站在角门处。因为母亲待这位五姑姑竟是以半师之礼,崔朋对崔五娘亦是极其敬重,连忙和杜仙蕙一起行礼。
    崔五娘微微颔首,这才言简意赅地说道:“你们大伯父,阿娘,小叔,还有西府诸位长辈,都在正堂等着你们,快去吧!”
    杜仙蕙本想问为何崔五娘不去,这一次却换成崔朋拉住了她。行礼答应一声后,崔朋拽着她匆匆往正堂方向赶去,直到崔五娘的身影渐渐远了,他方才停下步子,郑重其事地问道:“祖父总共三子,阿娘代表的是阿爷,再加上西府诸位,看来是曾祖父这一房的三支全都到齐了。你刚刚说得固然有理,可堪现在的光景,我才算是真正明白阿爷的意思。阿爷只有杜黯之杜望之两个堂弟,都是唯他马首是瞻的,又不在长安,可崔家不同。”
    崔朋的曾祖父崔知温总共三个儿子,崔泰之历官黄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爵封清河郡开国公,崔庆之早死,崔谔之亦是历官无数,曾拜太府卿,检校御史中丞,爵封赵国公。三支虽如今盛衰不同,但子孙众多,一直都是毗邻而居,遇到这种大事,别说他还代表不了祖父崔谔之这一支,就是父亲崔俭玄在也不行!
    今天夜里,长安城中也不知道有多少达官显贵,公卿大臣正在彻夜未眠,紧急商讨!
    女儿女婿走了,回到家之后安安稳稳睡了一个午觉的杜士仪此时身着便袍,闲适自如地歪在妻子身边,突然开口问道:“广元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石国覆灭,高仙芝大获全胜回了于阗,至于献俘献捷,因为安禄山这场叛乱,暂时就搁后了。捷报上特别提了李嗣业等五人殊功,广元虽是五人之中排名最末,但以他这个年纪,能够有这样的战功,已经很难得了。”王容中肯地评价了长子的功勋,随即淡淡地笑道,“据说陛下原本递话给裴相国,说是广元将门虎子,年少立大功,应该大加嘉奖,也好激起公卿子弟的向上之心,定下安西副大都护,都知兵马使之职,结果被裴相国义正词严给拦了回去。”
    “哦,长宽真是没辜负他这个左相的名头!”杜士仪不禁哈哈大笑,“南阳王之前还拿这件事当人情似的告诉我,他却不想一想,如果真的是将门虎子,又怎肯吃这一招捧杀?别说广元还年轻,纵使武艺和军略都不错,又怎么能和高仙芝的灭国之功相提并论?又怎么能和李嗣业这样的宿将拼功劳?”
    “你倒是够放心咱们的儿子不吞诱饵!”王容也曾经担心过长子是否会一时不察和高仙芝闹僵,可西域太过遥远,杜广元又出征在外,她就算派信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遥控指挥。再说,雏鹰终究要展翅,她只能狠狠心不管。如今,她嗔了一句之后,就拿出了长子的私信塞到了杜士仪手中,“广元的信,上头虽说提及军功,却对石国那边的局势很不看好,说是纵使以灭国之威,也难以慑服大食人。”
    杜士仪翻看了一下信笺,最后轻叹道:“如果说,突厥和吐蕃已经是我唐人心目中的强蕃大国,那么,大食不但更加广阔,而且更加强大!幸好安禄山这场大乱消弭得快,否则接下来就要应付得焦头烂额了!”
    “你这个当父亲的既然回来了,广元身在西域插翅难回,可为何还让幼麟这时候留在宫中不回来相见?怀恩不是已经总领三镇兵马驻扎在禁苑了吗?”
    王容与其说是质问,不如说是疑问,杜士仪也不会隐瞒妻子。他微微眯起眼睛,随即似笑非笑地说道:“你以为,我抛出这么一个大诱饵,只是为了自己当好人?大位在前,得人望者就可登顶,这时候除却寻找门路,你觉得会不会有人因为利欲熏心再闹出一些什么事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如今这时候,却是瞬息之间就可以把人心看得清清楚楚。”
    直到这时候,王容方才真正明白了杜士仪的心意。丈夫之所以带了这么多兵马回来,却刻意把自己所有实力暂时收缩起来,却是在等待那些人为了利益而疯狂!毕竟,天子和诸王的分际,何止是天壤之别!
    这是一场不是兵谏的兵谏!r1148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不记名投票推举
    杜士仪所说的五品以上官方可推举;指的并非散官和爵位;而是职事官;这是早就经过他深思熟虑的。三品服紫;五品服朱;俗称的朱紫;指代的也就是五品以上官。跨入五品;方才是真正进入了高官序列;比如中书舍人御史中丞之类的职事官;便是刚好正五品。至于公卿权贵;虽说未必能够染指这样的实权官职;可各寺监之中也多有少监或少卿之类上了五品的闲职;正好安置人;如今这些闲散公卿也都有这样的一票推举权。
    利益当前;审时度势打算弃权的大臣虽然谈不上很多;但也绝不在少数。从龙之功固然很好;可万一登上皇位的不是自己推选的人;那就不仅仅是落空;而是站队问题;将来万一遭到清算;那就遗祸家族了
    可就在杜士仪回京次日;裴宽就命人送了公文去三省以及各寺监官署——所谓的推举;并不是让有推举权的大臣实名推举;而将举行一次不是大朝会的大朝会;五品以上官不具实名投票推举;五品以下官罗列监督;到时候当场唱票;过半数者则为新君。
    这个消息放出去的时候;也不知道掉了多少眼珠子
    至于杜士仪这个始作俑者;高卧家中的时候;却是有一种哈哈大笑的冲动。他当然不是想要把后世的民主选举推广到如今这个时代;可是;在如今这种微妙的局势下;这样一种看似公平的推举方法;不但可以打消人们对他在暗中操纵的怀疑;同时把这趟水彻底搅浑。更微妙的是;如此一来;就能够让那些原本心存顾忌想要弃权的公卿们参与这一趟的盛事可是;这就把那些龙子凤孙推到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谁能保证在卯足了劲下了无数功夫之后;那些答应得好好的公卿;会不会在投票推举时玩其他的花样?
    而且;任凭他们如何猜测;他自有后招在。
    就连南阳王李;亦是因为这刚刚颁布的条规而心情大坏。此时此刻;站在年纪和自己相仿的嫡母张良娣面前;他便是神色晦暗地说道:“王缙在我面前固然说了准话;一定会支持我到底;其他不少大臣也都给了准信;可现在被裴宽这样一出手;谁要是嘴里说一套;手里做一套;那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这一定是裴宽故意的;他这个宰相从昨天开始就没出过政事堂;连见一面都办不到”
    张良娣昨日带着李静忠乔装为内侍;在勤政务本楼上亲眼目睹了杜士仪归来之后的那一幕;直到现在心情也没能平静下来。她没有理会李的郁闷;而是哂然一笑道:“我本来以为;杜士仪都弃权了;裴宽到时候也肯定会弃权。否则他们这左相右相平素几乎一体;这简直就是风向标可现在变成了不记名推举;裴宽就大可不必如此了。不过;我就不信这真的一点刺都挑不出来;虽说不记名;可难道还认不出笔迹?”
    这对年纪相仿的母子俩说话间;外头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须臾;李静忠面色沉重地进了门。他快步来到了张良娣面前;把手上一张纸递了过去。张良娣有些不解地接了过来;见上头罗列着如今活着的所有皇子;再加上南阳王李;总计十几个名字;后头却还有一栏空白;标明另选人。至于背面;则是列出了规格;在自己想要推举的皇子皇孙名字前打钩;如若全都不中意;则在另选人一栏另选;她登时挑了挑眉;心里渐渐沉重了起来。
    李也不避嫌疑凑上来看了;等明白其中根结;他一张脸顿时比之前更黑了:“这样一来;只要没有另选人;根本就认不出笔迹是谁”
    张良娣却想得更深远一些;她抬头看向李静忠;沉声问道:“这东西你怎么弄到手的?”
    “太子妃;所有上了名单的诸王孙;一家分到了一张。说是杜相国说的;没道理百官有推举权;十六王宅这些龙子凤孙却没有;既然是皇室苗裔;和公卿大臣自然平等。而且;除了我们这些皇子皇孙之外;就连徐王吴王这些封了亲王或是嗣王的;也都有权推举。这东西据说是一夜之间赶出来印的;不好仿造。即便费尽心思仿造出来了;到时候有权投票的人上去在众目睽睽之下投票;想要作假都不可能。”
    “怪不得昨天杜士仪能够那样胸有成竹;他确实早有成算;这推举的规则不是裴宽定的;是他定的”
    张良娣在倒吸一口凉气之后;旋即又笑了起来:“不过也好;如此当着众多臣子的面推举出来的贤王;在百姓们看来;那就是众望所归的大唐天子;登基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回权柄二郎;你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王缙想当初就和太子亲善;他不辅佐你;难道还去辅佐那些他从前根本就没有下过赌注的人?嫡长继承;天经地义;太子不在了;你在诸皇孙之中居长;那些熟读经义的大臣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这皇位舍你其谁?”
    李被嫡母这承诺说得心花怒放;面上的忧虑也都化为了兴奋。他突然退后一步对张良娣深深一揖;用诚恳的语气说道:“若是我真能得偿所愿;一定尊奉母亲为太后”
    张良娣顿时笑了。李生母已经不在世了;只要她能够成为太后;摆布这个素来没主意的庶子有什么难度?武后;韦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在她前头大唐有那么多权握天下的女人;她虽说没了丈夫;未必就尝不到那至高无上的滋味
    见李神采飞扬地告退离去;显然还要去紧急联络那些支持东宫一脉的大臣;李静忠按捺不住激荡的心情;遂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太子妃刚刚所言虽说字字句句都在理;可杜士仪他抛出了这样一个公允的办法;而且自己还早早弃权;难道是单纯的损人不利己?”
    张良娣对于杜士仪的为人秉性实在没有太大的认识;也难怪;自从出仕为官之后;杜士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