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是担心万一突厥大肆来攻;他们举步维艰;抑或者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听懂了其中不少话的;勒健略苦涩地笑了笑;作为被留在朔州的老弱妇孺之首;尽管号称都督;但他很清楚;朔州刺史之类的大唐官员并未将此事宣扬出去;是因为觉得他们这些铁勒诸部聚居于边境;反而需要提防守备;而如今主力徙居漠北;他们这些老弱妇孺就再不足为道了。可是;想到部族如今在漠北的处境;他悄悄抬头看了一眼杜士仪;突然又生出了几分期望。
    “杜使君;如今我拔曳固部已经迁回了漠北;但处境依旧堪忧。我拔曳固当年居于独洛河北;后来往东迁居;和同罗、仆骨相接;兵力胜万;人口八万;可因为当年袭杀突厥默啜可汗的;就是我拔曳固人;所以在后来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回兵复仇之际;我拔曳固的兵马也损失最为惨重。如今虽是迁回故地;但眼下漠北铁勒诸部之中;拔悉密和回纥两部最为强盛;拔悉密酋长阿史那施;回纥酋长骨力斐罗;两人号令一出;我拔曳固也好;同罗仆骨以及其余各部也好;莫敢不从。而当初附庸薛延陀的葛逻禄;如今亦是兵强马壮。我拔曳固既要提防突厥;还要提防这些部落;在漠北其实也是举步维艰。”
    这些隐情;就连窦明珍这个大同军副使都从未听说过;想来也是属于铁勒诸部迁回漠北后的机密;但此刻勒健略却对杜士仪和盘托出;他不由得惊异十分。再看杜士仪微微眯起眼睛;仿佛也在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窦明珍不禁面色一动。
    别说铁勒诸姓;就是奚人五部之中;也各有勾心斗角;所以;杜士仪明白勒健略缘何要对自己大倒苦水。他想了想便再次开口问道:“如今朔州只剩下了拔曳固部;那蔚州同罗部呢?”
    “同罗部和我拔曳固部不一样;当年至少还存留了主力;所以已经全数北迁了。”
    看了一眼杜士仪的脸色;勒健略知道恐怕蔚州刺史不知道是没当一回事;还是觉得同罗部的北迁只会对自己有利;所以没有禀报给杜士仪;他此刻也无心替自己这些老弱病残找麻烦;换了个郑重的坐姿之后;他就诚恳地说道:“使君;我们这些都是被部族抛弃的人。那些十二岁以上;或是从小就弓马底子好的;早就被部族给带走了;剩下就是我们这些老人和无用的女人;还有太过幼小的孩子。我这个都督是硬着头皮自称的;只为了统辖好部族”
    “还有多少孩子?”
    杜士仪突然打断自己问了这么一句;勒健略犹豫了一下;声音一时更加低沉了下来:“两千人中;五十以上八百余人;妇人七百余人;俱是体弱之辈。至于孩子;则是五百余人。最小的两岁;最大的十二岁。此外;便是羊三百头;毡帐四百顶;不能当战马的马匹四百匹;这就是我们拔曳固部的所有家当了
    一旁的窦明珍登时勃然色变。杜士仪问孩子;勒健略却把老人和妇人多少;财产几何也都说了出来;却惟独不提青壮;这无疑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就连他;这也是第一次知道;拔曳固竟然真的一狠心带走了所有能打仗的主力;抛下了这批老弱妇孺这些人杵在朔州左近;若是不管;这两千人能够撑到几时谁也说不好;而且会被指斥为罔顾道义;可若是管了;从前大唐对内附的铁勒诸部还算优厚;可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可供驱使;现在难道还要白养这些人?
    这个答案和杜士仪料想到的最差结果几乎仿佛。既然有所心理准备;他只能压下各州刺史对于诸部北迁所采取不作为态度的不满;目光犀利地看着勒健略;一字一句地问道:“这些孩子;是孤儿?还是留下来的这些妇人之中;有他们的母亲?”
    “一半是孤儿;一半是母亲带着哺乳或者太过幼小不适合迁徙的孩子留下的。因为年初北迁的那一批人;是为了应付和我拔曳固部争夺水源的回纥大酋;所以不敢带上任何累赘。”说到这里;勒健略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真切的恳求之色;“我知道杜使君一向慈悲为怀。拔曳固北迁之后就算站稳脚跟;恐怕也不会来接我们这些族民;毕竟;我们这两千几乎没有自保能力的人要平安回到漠北;要出动多少兵马?而这里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有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我不求别的;只求杜使君能够继续庇护我们在朔州安居。”
    这个要求看似很卑微很简单;可杜士仪很清楚;如今放跑了能够打仗的拔曳固兵马;却留下这些需要照顾的老弱妇孺;对于朔州来说恐怕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以;他想了想便推说要商量;先把勒健略打发了出去。紧跟着;他才看向了窦明珍。
    “使君;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拔曳固部竟然丢下了这些人。”别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杜士仪本来就是自己的直属上司;而且他一不留神还出了这样的纰漏;窦明珍自然有些无地自容;“半个月之前;拔曳固大约还有八百人驰归漠北;因为连月以来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我也没太在意;谁知道竟然
    “你不用解释了。”
    杜士仪摆了摆手;心中仔细掂量着勒健略说的这些话。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他可以拒绝;而且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真正领了朝廷官爵的拔曳固都督已经北迁漠北了;其他族民还留在朔州于什么;他这个代州长史当然是应该“大度”地放他们去漠北;和他们的家人“团聚”。可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他一时心狠手辣不要紧;可这种做法也不知道会逼死多少人;更何况也有人会指斥他违背道义。而且;要说老弱妇孺;他当初在云州的时候向奚人买奴隶的时候;不是特意申明不论老弱妇孺?
    “此事我不能立时答应你。”等到再次把勒健略召了进来;杜士仪硬起心肠答复了这样一句话;见那勒健略大失所望;他便语气平淡地说道;“待我巡视了云州和蔚州之后;再做定夺。”

第六百五十七章 亲情如水
    “什么;拔曳固部只剩下了两千余老弱病残?”
    朔州刺史齐峻见杜士仪面露寒霜;而大同军副使窦明珍亦是满脸凝重;即便没人回答他;他也知道这恐怕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朔州距离长安一千七百余里;大唐建国之初;从刘武周手中收服朔州时;因为刘武周起家便是马邑;连年征兵;朔州十室九空;隋时曾经颇为繁荣的马邑只余下了不到两千口人;其余各县也是凄凄惨惨戚戚;整个朔州的人口也只有四千多。尽管历经建国百年以来休养生息;但武后年间默啜可汗崛起;和突厥接壤的朔州亦是虏患严重;到现在朔州人口也只有区区两万。
    而大同军驻扎在侧;固然给人一点安定的感觉;可大同军所耗粮食乃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不是府兵而是募兵;本地无法供给;从前是太原转运;现在是云州转运;而本州人户每年租庸调就已经足够一州刺史焦头烂额的了;现在拔曳固部拍拍屁股一走;却丢下了这么一个包袱下来;齐峻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同罗也好;仆骨也好;回纥也好;迁回漠北的时候;全都是一股脑儿把人带走;唯有这拔曳固实在是欺人太甚将两千不能打仗的部众丢给朔州;以为我大唐是专管收容老弱病残的不成?让大同军把这两千人衤出境;让他们自生自灭”
    窦明珍虽然没有明说;但无论脸色还是眼神;无疑都表示;他是赞同这一条的。他们两个掌管军政两头的既然都是如此意见;杜士仪不置可否;说是回程再议;次日便马不停蹄地北上云州。当他在傍晚抵达云州怀仁的时候;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从云州长史任上离任不到一年;那时候的怀仁已经有十二坊之地;可如今重归故地;他已经看到了一座城池的雏形。尽管夯土的城墙并不高;箭楼等等亦是尚不完备;可是现如今的怀仁;已经可以称城了
    张兴和段广真都不是第一次到云州来。可他们多年前路过这里的时候;云州还是废城;连固安公主都尚未徙居于此;更不要说现在的怀仁了。那时候的这里;只是一片荒地;甚至连一度从朔州直通云州的官道;都因为多年失修而显得破败。可他们从马邑出发进入云州之后;就发现一路的官道齐整平实;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就可见客舍驿站;越是接近怀仁;大片大片的农田越多;而现在这座拔地而起的怀仁县城;更是让人惊叹这里的生命力。
    至于更让他们惊叹的;则是那位官居六品;迎上前来后竟是直接给了杜士仪一个熊抱的怀仁县令。尽管知道那是杜士仪的内弟;可对方身在官场如此大大咧咧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就连杜士仪;在崔俭玄又退后一步行了下属见上司的揖礼;一本正经地叫了一声见过使君后;他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地摇了摇头。
    “你就是改不了老性子今天晚上就住在怀仁县廨;我有的是话要问你。
    怀仁县从建立至今尚不到两年;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已经汇聚了超过三千的人口;甚至超过了不少中下县的人口标准。尽管出于安全考虑;杜士仪进城之际;南北向的进城主于道;以怀仁二字命名的怀仁大街已经封锁;但路旁还是有不少闻讯而来的百姓。当杜士仪一行人骑马通过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嚷嚷了一声。
    “崔明府迎了杜使君回来了”
    这样此起彼伏的声音传到耳中;杜士仪竟是有一种回家的错觉。他侧头一瞥旁边的崔俭玄;见其仿佛司空见惯似的;甚至还不时朝着路旁观望的百姓摇摇手;一时间还引来了别人一声声崔明府或是明公的称呼;他忍不住再一次感觉到;眼下的两人;不再是当初同求学于嵩山草堂的师兄弟;而是两个已经主政一方的父母官。然而;这种感觉;却在他于县廨前堂见过那些早先心不甘情不愿如今却甘之如饴的属官;而后踏入后头官廨的一刻后化为了乌有。
    “舅舅;舅舅”
    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飞快地跑了过来;一个抓他的手;一个身量还不够的也不嫌弃他身上风尘仆仆;直接抱住了他的大腿。他先是摩挲了一下两个小家伙的脑袋;见他们依旧用亮闪闪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他突然一时兴起;索性竟是蹲下身;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全都抱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