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他的理论并没有停留在贸易强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启发,他认为日本强国的捷径是侵略扩张——向西占领中国东北,向北攻占俄国的库页岛,在此二地根基打牢之后,再进军中国和美洲大陆。

    1801年他在《贸易论》一书中对丰臣秀吉推崇备至,认为〃发动战争,谋取国家利益乃为君之道的秘密〃,进一步把贸易与战争联系起来。

    倒幕时期的扩张论者吉田松阴和佐藤信渊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起到了重要的鼓吹作用。

    吉田松阴是倒幕时期的尊王攘夷派,在倒幕运动中被幕府处死。只活了29岁的吉田松阴(1830…1859)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提出了一套〃扩张补偿论〃。他在狱中著文提出日本在对俄、美贸易上所失去的利益,应该通过征服朝鲜、满洲、中国得到补偿。

    吉田松阴虽然被幕府处死,但由于弟子众多,其思想后来被广为传播。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政治精英们大多为吉田松阴思想的追随者。

    幕府时期的思想家、经济学者佐藤信渊(1769…1850)虽然比吉田松阴早生了31年,但是由于吉田松阴早亡,二人几乎同处一个时代。

 岛国精神与作为扩张意识形

    佐藤信渊以〃征服支那〃为核心,写出了《宇内混同秘策》一书,宣称日本乃天地间最早成立之国,是世界万国之根本。以日本之雄威统一万国何难之有!

    佐藤信渊为统治者描述了其想象中的扩张计划:日本侵略中国,如果节制得宜,5到7年就可以使中国土崩瓦解。而要征服中国,应该首先占领满洲,然后以满洲为根据地占领中国、朝鲜和印度。

    明治维新打通了强兵之路,这并非其进行武力输出的主要原因。日本走向扩张的深层原因在于16世纪以来逐步形成的上述〃天下观〃。

    在佐藤信渊之后是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之流。

    伊藤博文是在明治维新的政治斗争中崛起的政治明星。

    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几乎同时进行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经济获得飞速发展。1870年到1885年这短短数年里,日本落后的工业面貌大为改观,初步实现工业化。

    改革尽管使日本的经济获得飞速发展,但任何一场改革都不可能使人人受益。伴随着明治维新,一些没落的武士因丧失特权而不断发动叛乱,大批破产农民也对现实不满。不满的力量形成了一股要求民主权利的〃民权运动〃。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这些熟悉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的〃有识之士〃开出了开设国会、制定宪法的药方。

    具有欧洲考察经验的伊藤博文主张日本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主权在君〃的宪法。

    随着伊藤博文的建议得到了明治政府的采纳,这样一个主导了甲午战争的扩张主义者成为政界的核心人物。

    与伊藤博文同一时代的是山县有朋,此人在此后的对华侵略中,主导了大量的军事行动。

    1869年6月,日本改元明治的第一年,当时就已经负责军事的山县有朋前往欧洲考察。

    德富苏峰在《公爵山县有朋传》中说,山县有朋认识到,要巩固中央集权,完成维新大业,〃必须建设帝国陆军,统全国兵权于中央〃。

    1870年8月,考察归来的山县有朋向天皇建议,设立中央政府的军队——天皇〃亲兵〃。山县有朋还提出《军备意见书》,主张实行欧洲兵制为楷模的征兵制度,另外为防备俄国,还强调扩充海军。

    1871年,担任兵部大辅的山县有朋提出,〃兵部将来之目标在于外〃。在军国主义的〃挟持〃下,主导日本近代历史上的〃大陆政策〃初步形成。

    1880年11月,山县有朋将《邻邦兵备略》亲自递交给明治天皇,并在奏章中说:

    〃当年万国对峙,各划疆域而自守,非强兵而不能独立邻邦兵备之强一则可喜,一则可惧。以之为亚细亚东方之强援固足可喜,若与之开衅则亦不得不戒慎恐惧邻邦兵备愈坚,则本邦之兵备亦不可疏忽当今兵备之急犹渴之于饮,饥之于食兵强则民气始可旺,始可语国民之自由,始可论国民之权利,始可保持交往之对等,始可得互市之利益,国民之劳力始可积蓄,国民之富贵市场可保〃

 岛国精神与作为扩张意识形

    伊藤博文也上奏称,军备之事,目前邻邦之举止已不可坐视。

    明治维新两条腿走路,就是富国和强兵。除了上面所说的发展经济之外,日本加紧实施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化军队。

    日本迫于列强的压力解除锁国政策后,军事落后必然挨打的教训,激发了明治政府改革旧的军制、建立有先进技术武装军队的决心。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征兵制的实施,使军部在政府的地位逐渐占据了优势。这样的权力结构之下,日本的军国主义应运而生。

    知识界〃扩张理论〃,如果不上升为政策,也就仅仅是一种〃学术〃。但是,这种学术思想在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渐成为明治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

    这主要是因为明治天皇对于这些扩张思想的高度认可——天皇本人就是一个主张〃布威四方〃的军国主义者。

    1868年,刚刚打倒幕府夺回权利力天皇,也就是当年改元明治的睦仁天皇发表了日本近代历史的〃谶言〃——《御笔信》。

    明治天皇在其刚刚立足之际就在这篇文字里宣称,将〃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不问一身艰难辛苦,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冀终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结合后来日本发动的一系列战争,这篇文字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胎动,又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宣言。

    除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以及明治天皇这些政治人物推崇扩张之外,与他们同一时期的日本大思想家——福泽谕吉,对日本近代的扩张也做了重要的理论宣传。有关福泽谕吉的思想对扩张的影响,后文再表。

    担任兵部大辅的山县有朋在吸收了这些〃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日本的〃大陆政策〃。山县有朋把〃强兵〃看做是〃富国之本〃,极力主张采取扩军措施,不断增加军费,迅速推进日本军队的近代化,还提出了进攻亚洲大陆的〃大陆政策〃的〃理论根据〃:即把日本国疆域称为〃主权线〃,把朝鲜、中国等邻国的疆土视为日本的〃利益线〃。

    1882年8月15日,山县有朋在《军备意见书》中提出了以中国为〃假想敌国〃的设想:欧洲各国与我国相互隔离,痛痒之感并不急迫,与日本相对抗的是中国。因此,日本要针对中国充实军备。

    1890年3月,山县有朋在《外交政略论》里提出日本要与俄国争夺朝鲜、中国地盘问题。他说,〃西伯利亚铁路已修至中亚细亚,不出数年即可竣工,发自俄都,十余日便可饮马黑龙江。吾人须知,西伯利亚铁路完工之日,即是朝鲜多事之时,即是东洋发生一大变化之机,而朝鲜独立之维持,有何保障?这岂非正是对我国利益线最有激烈冲击之感者乎〃。

    当年12月,山县有朋就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他在第一届帝国议会众议院上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提出,要〃发展国力,伸张国势〃。〃仅仅防守主权线已不足以维护国家之独立,必须进而保卫利益线——朝鲜、中国。〃山县有朋把朝鲜、中国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以防止对抗沙俄侵占朝鲜、中国。

 岛国精神与作为扩张意识形

    历数日本历史上如此众多的思想家们的〃思想成果〃,不难发现,这个岛国的文化从来就盛产扩张理论。

    社会文化是一种社会集体意识的体现,是生活在某个共同环境下的人们的思想认同。如前文所述,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生成与其地缘特点、气候条件有关。日本在其长期的历史中,扩张思想一脉相承,有其必然因素。这个国家先天是一个狭小的、为大洋包围的岛国,所以这个国家产生了内部〃以和为贵〃,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封闭狭小环境下的自卑心理,通过与他国的文化交融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自负和妄自尊大,日本宣称自己最优秀的民族来抗拒〃先天不足〃。

    一个民族的学者和思想家,自然以引导民族的〃自尊〃为己任。所以,日本的文化精英们总是前赴后继地宣扬日本的中心论和对外扩张论。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种日本是世界中心的天下观。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日本人认为,任何的领土都可以占领,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是日本天皇的子民。

    说起天下观,其实以本国为〃天下的中心〃,认为本民族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这样的思想在多个民族都有过。这本身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是凝聚本民族力量的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

    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国人,长久以来就认为本国乃天下之中心,所以才有了〃中国〃的自我称谓。事实上,汉族在漫长的历史上一直处于其他民族的包围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地处辽阔的大陆——而非日本那样有大海做屏障——汉民族一直面临着被包围的生存危机,所以〃中国〃虽然将周围民族视为蛮夷,但多数时间并没有进行武力征服,反而形成了〃以和为贵〃的外交策略。所以中国历史上的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多通过〃和亲〃、〃安抚〃政策。

    日本则不同,日本历史上没有外部侵略的危险。外来的只是先进文化,而吸取先进文化到了一定程度,必然酝酿出自我保护性的反馈——对外来文化进行否定和回击——否则就有可能被同化的危险。

    所以,在吸收中国文化数百年之后,日本形成了以日本为中心,以大陆为侵略对象的扩张文化。传统的神道史观、天皇史观加上支持扩张的启蒙思想的催化,通过明治维新化解了民族危机的日本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