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胡荆安的分析,如果阿根廷海军能够打好第一仗,接下了就轻松多了。
击败英国潜艇后,阿根廷可以仿照英国海军的做法,在马乌附近戈1出进行无限制潜艇战的交战海域,迫使英国远征舰队远离马岛。虽然阿根廷海军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主动伏击来打击英国远征舰队,但是按照胡荆安的分析,因为阿根廷海军缺乏联合作战能力,英国远征舰队拥有相对完善的反潜力量,所以包括主动伏击在内的进攻行动都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使阿根廷海军付出没有任何意义的惨痛代价。通过无限制潜艇战,不但能够起到打击敌人士气、阻绝敌人前往马岛的目的。还能为空军创造更多的机会,并且为海军的水面舰队创造出战的机会。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胡荆安重点分析了英国远征舰队的战斗力。
单论作战能力。英国海军在全球海军中排名第三。比排第四的法国海军、以及排第五的俄罗斯海军强不了多少。当然。英国海军的三支航母战斗群绝对不容小觑。三艘“乔治五世”级大型航母的正常载机量为伤架(的架战斗机、4架电子战机、4架预警机、6架反潜巡逻机与接运输机),战时可以根据需要,对舰载机的搭配做出调整,大幅度增加载机数量。极端情况下能够携带架战斗机小蠕
“机、架预警机与架反潜巡逻机。总裁机量法到1口架乓一来,被航母总共能够携带包括加架战斗机在内的劲架作战飞机,论制空作战能力,几乎超过了阿根廷空军!如果考虑到航母在海上作战中的优势,不得不承认,英国海军有足够的实力单独挑战阿根廷海军与空军。更重要的是,英国海军的装备体系、特别是最重要的作战飞机都来自美国。后勤保障与战损补充都没有问题。如果不能在战斗中打击远征舰队的核心力量,即大型航母,战斗就会进入消耗阶段,就算阿根廷能够获得来自共和国的支持,也耗不过英美。
也就是说。阿根廷海军与空军必须协同作战,才有战胜英国远征舰队的可能。
当然,特雷塞斯库与阿方索没有否认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按照裴承毅的安排。胡荆安也提出了建议,即尽量利用马岛,包括岛上的基础设施与政治意义,尽量引诱英国远征舰队靠近马岛,并且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发起攻占马岛的登陆作战行动,为集中力量打击英国舰队创造机会。
与杨少勇一样,胡荆安只提了建议,没有替阿军做出决策。
当然,建议很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海上作战至关重要,所以在胡荆安提出建议之后。裴承毅主动提出制订作战计刮时,顾问团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正是如此,在安排相关工作的时候,塞隆才会让顾问团参加制订作战计划1的工作。
最后登场的是龙宏恩。
不得不说,胡荆安在介绍得过于诈细,让龙宏恩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事实上,除非英国海军陆战队能够打下斯坦利港,不然英国空军很难在战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龙宏恩的分析,英国空妇良有可能以“搭配”的方式参战。
受国内基本经济情况的限制,英国海军并没按照最大限度采购舰载战斗机,只是按照最低标准采购。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爆发,除了无法迅速买到足够的舰载战斗机之外,还无法充分利用航母战斗群。为了解决在这个问题,英国采用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海军与空军使用相同的战斗机。也就是说,战争中,可以让航母搭载空军的战斗机,使英国空军成为远征舰队舰载航空兵的“预备队”
当然,除此之外,英国空军还有另外一种参战办法。
按照龙宏恩的分析。因为英国空军配备了少量台重型制空战斗机,加上英国空军拥有一支规模不俗的加油机群,所以在不考虑作战效益的情况下,英国空军的般战斗机可以从阿森松岛起飞,轰炸马岛,只是需要在往返途中进行3次空中加油。毫无疑问,这样的作战行动最多只有象征意义,不会对战局产生太大影响。
最值得考虑的,还是英国空军的“支援作用”
除了为海军补充战斗机之外,英国空军最能影响战争的行动就是在阿森松岛部署远程反潜巡逻机,为在南大西洋上活动的远程舰队提供反潜掩护。实际上,胡荆安在介绍情况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不建议用潜艇伏击英国远征舰队。龙宏恩强调了这个观点,并且据此左证了胡荆安的另外一个建议,即想方设法引诱英国反攻马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英国远征舰队离开岸基反潜巡逻机的掩护范围,南下为登陆舰队提供支援,从而为阿根廷海空军联合绞杀英国远征舰队创造机会。当然,在介绍情况与提出建议的时候,龙宏恩没有说得这么明确。
到此,应该轮到裴承毅登场了。
因为3全部下表现得非常突出,东方闻却没有露面的机会,所以裴承毅把做总结的机会留给了东方闻。
不得不说,裴承毅有点托大。
东方闻并不是参谋。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个负责日常杂务的文职军人。
万幸的是。跟了裴承毅近2年,东方闻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阿根廷总统与上百名军政要员面前没有让裴承毅丢脸。
事实上,总结也没多少难度可言。
4全部下的出色表现帮裴承毅挣足了面子,也让阿根廷当局不再小看顾问团。
对于塞隆的安排,裴承毅并没往心里去。
这次会议已经证明。塞隆不是传闻中的铁腕领袖,而是一个擅长在多方利益中寻找平衡与调和矛盾的政客。正是如此。他才没有强压卡洛斯。也正是如此,他才没有以强硬的态度改变军方对待顾问团的
度。
对裴承毅来说,这意味着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阿根廷军人的尊重。
为此,裴承毅才没有急于翻开底牌,而是决定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以“麻烦终结者”的身份帮助阿根廷军方排忧解难,最终赢得阿根廷军人的尊重。
这一招是否有效,很快就能见到结果。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三十五章 尴尬的霸权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0…8…28 3:32:56 本章字数:6456
一共和国的态真一样,在马岛争端卜,数十年来,美六双一直模棱两可。
追根溯源的话,美国的“拉美政策”得从“门罗主义”说起。
所谓的“门罗主义”狭义上是指在旧世纪初期。因为拿破伦战争,西班牙在新大陆上的殖民地体系土冉瓦解,在何塞德圣马丁与西蒙玻利瓦尔引导的拉美独立浪潮中成立的新共和国希望获得美国承认,美国国内许多人认可这种想法,受此影响逐渐形成、因为第届总统詹妈斯门罗先提出来而得名的美国对外扩张政策。“门罗主义。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欧洲各国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将美州国家变为殖民地,二是在外交政策上行使美国原则、即美国仅在本身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介入欧洲事务,三是美国视任何殖民美洲的企图为国家安全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还加入了一项陈述:说话客气,但带根大棒子“大棒政策。就由此而来。由此可见,虽然“门罗主义”打着帮助拉美殖民地争取民主与自由的旗号。但是归根结底是在维护美国的利益,是**裸的霸权主义。
“门罗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有多大?也许形容得再过分也不足为过。
可以说,“门罗主义”既为美国跻身列强行列打下了基础,又是今后百年间直到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外政策指导纲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门罗主义”打下的坚实基础对美国成为级大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知, 正
事实上,“门罗主义”也让美国对拉美再家的态度变得极为复杂。
美国没有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从旧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后,美国的国土面积就再也没有扩大过,与“门罗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门罗主义。的影响下,美国的很多政策很难让外界理解。
比如:美墨战争后,墨西哥曾一度要求并入美国;在任何人看来,吞并墨西哥不但可以给尚未展壮大的美国带来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能带来急需的人口,更能巩固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个,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事实上,美国确实拒绝了,而且拒绝得非常果断干脆,没有半点犹豫。又比如。美西战争后,美国并未吞并古巴,甚至没有像对待同样从西班牙手里抢来的菲律宾那样,把古巴变成美国的殖民地。而是让古巴获得独立,为几个年后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埋下了伏笔;可以说,这完全让人无法理解;如果说吞并墨西哥会改变美国的政治结构,让支持蓄奴的势力过反对蓄奴的势力,使美国错失工业革命,严重损害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新英格兰资本家的利益,那么吞并古巴不但不存在这些问题,还能给正处于黄金展时期的美国带来难以言喻的好处。
即便到了“后门罗主义时代”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毛经违背了“门罗主义”所以很多美国历史学家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作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门罗主义。仍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别的不说,到了引世纪,委内瑞拉在“独裁者小。查维斯的领导下,义无返顾的走上了与美国对抗的道路。不但将美国企业在委内瑞拉的资产收归国有。还禁止向美国出口石油等资源委内瑞拉是欧佩克成员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油储备国与重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却没有像对付萨达姆那样,出兵推翻查维斯,而是采取了非常罕见的容忍态度。且持续数十年而没有改变!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美国的“拉美政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