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第1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非常可惜的是,帅永康没有算到李存勋的态度。

    既然这件事情落到了李存勋的手上,那就不会无果而终。从某种意义上讲,林啸雷在最后关头把李存勋拉进来,就是因为他看透了帅永康的真实意图,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海上平台”项目将凶多吉少。

    有了李存勋,帅永康也就只能将计就计了。

    当然,在军情局的策利下,共和国的“海上平台”项目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为了做到保密,军情局用上了“偷梁换柱”这一招。事实上,早就被外界广泛所知的“快战略投送舰队

    按照张孝珑提供的情报,随着最后破  “快投送舰”在年初服役,“海上平台”已经具备了实战部署能力。当然,与美国海军提出的“海上平台”不同的是,共和国的“海上平台”不仅仅是兵力投送平台,还是一个物资转运平台,以及综合保障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能够率先搞出“海上平台”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

    在连航母都得讲求隐身的时代,长打手 咖多米。宽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海上平台”无疑是最为醒目的打击对象了。别说抵挡饱和攻击”艘潜艇就能对其构成致命威胁。更要命的是。“海上平台。几乎无法规避攻击。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情报系统,航母这类大型战舰能够凭借度避开危险,而没有任何度优势可言的“海上平台”却无法规避危险。如果考虑到“海上平台。的可部署范围,即受结构强度影响,只能部署在海况较好的海域,在天气相对恶劣的情况下,不但无法正常运作,还有受损的可能性,那么“海上平台”更加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可以说,美国海军搞了几个年都没有搞出个名堂来,就是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先就得提高技术水平。

    共和国海军的“快战略投送舰队”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统一船体结构设计,虽然按照共和国海军的说法,采用统一船体主要是为了减少维护量,降低维护成本,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为了统一接口,方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改装,然后拼凑成“海上平台”。正是如此,“快投送舰”都非常特殊。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双体冲浪船型的旧万吨级大型货轮,“快投送舰”在大量采用民用建造标准的情况下,在关键系统上来用了军用舰艇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系统化设计。别的不说,在炮快投送舰中,只有2艘舱室设置最为灵活的散装型拥有完备的动力系统,即配备了可控聚变反应堆,其他瞰都只有蓄电池,以及由海军开的定向式电力供应系统。

    这种设计带来最大好处就是保证了“海上平台”的度。因为所有投送舰都采用了喷水推进系统,而且依靠调节推进系统的方向来改变航向,没有可操作的转向舵,所以由6艘投送舰组成的“海上平台。的最大航行度能够达到弛节,完全能够满足在次要海域作战时的要求。另外一个显著好处就是在遇到威胁的时候,“海上平台”能够以最快的度分散,避免一次性损失全部作战能力。在极端情况下,只要有打手 艘散装型与撒集装箱型投送舰还能作战,就能组成一座拥有基本作战能力的“海上平台。”

    当然,达到以上日的的基础还是技术。

    将瞅长度均过劲米的大型船只连接起来,并且使其在任何状况下都像打手 艘船只那样航行,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强度。在级海况下,船头很有可能高出海面数米,而船尾很可能沉下去数米,由此产生的浮力差,足以将四根直径米的钢管折断。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再好的设想也只是设想。

    显然,从材料上着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华东船舶研究所采用了一个巧办法,那就是用“柔性链接”来解决强度问题。说直接一点,组成平台的6艘船不是强行拼接在一起的,而是搞一个万向接头链接在一起的。问题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能将报旧万吨级船只连接在一起的万向接头。工程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用磁力锁取代万向接头,由计算机来控制磁场与方向,从而控制连接点的力量与方向。当然,这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当6艘投送舰组成“海上平台”的时候另外破投送舰在两侧充当物资转运平台,只有位于前后两端的搬散装型投送舰上的推进系统以正常方式工作,及为平台提供前进动力,另外4艘投送舰上的推进系统都充当姿态控制推进器,即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航行姿态,保证瞅投送舰始终在一个条直线上。

    这么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别的不说,要想精确控制平台的姿态,达到可以让飞机正常起降的水平,至少需要设置上千个应力传感器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上百台姿态控制推进器,以及一台级计算机来控制这些推进器。

    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事实上,对共和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说直观一点,把6艘长度均过砌米的投送舰连接起来,就如同把6根牙签头对头的竖起来一样困难。

    看完张孝珑提供的资料,裴承毅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做梦。





    正文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零七章 大胆设想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0…8…28 3:36:54 本章字数:7356

    然裴承毅用不着考虑技术卜的问题,但是他必须知滑旺小能不能派上用场。

    “非常可惜,听老刘说,时间太紧迫了,如果在正妾投入使用前进行测试的话,恐怕到战争结束都用不上。”张孝珑回答得非常直接,“老刘还让我告诉你,局里已经用计算机做了模拟实验,在海湾那种相对平静的封闭海域使用的话。风险不是很大,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

    既然裴承毅说了出来,张孝珑也就没有浪费口水。

    “看来,你们是在考验我的胆量啊。”

    “不管怎么说,这是个机会。”张孝珑与裴承毅合作过。知道裴承毅是为人。“开战之后。我们一直在拨集与后勤保障有关的信息。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投送力量,而是没有能够、或者说是无法合理的使用我们的兵力投送力量。以空运第八战斗单位的行动来说,如果能够将空运的距离缩短到两千千米以内,就能将空运效率提高三倍以上。把空运时间缩短一半。战术空运的问题也很突出,在陆军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很多战术运输机不得不在机场等待物资,或者空运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资。”

    裴承毅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意思是,问题出现了战略与战术这两个环节之间?。

    张孝珑点了点头,说道。“毫无疑问,这两斤环节没有衔接好,导致我们的兵力投送能力大打折扣。虽然我没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开工作,但是就武所知,当年老李答应参与这个项目,并且负责系统工作。就是因为该项目能够解决我军后勤保障中最严重的问题。这几天的战斗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张孝珑的说法,裴承毅没有表意见。

    当然,他不可能否认张孝珑提到的问题。

    虽然此时的共和国要比力多年前的美国幸运得多,不但能够借用伊朗与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还能充分利用两个国家的数个大型港口,基本上解决了海运的问题。另外,伊朗与伊拉克都有比较完善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系统。问题是,用卡车运输物资,已经不再是共和**队的主要保障手段了。更重要的是。在土耳其山区的作战行动中。从地面运送物资的风险非常大。除了让伊朗与伊拉克军队担负起部分后勤保障工作之外,主要的作战物资仍然得依靠空运。

    问题就出在了这个地方。

    不管是伊朗的霍梅尼港,还是伊拉克的巴士拉港,从港口的码头到最近的机场的运输系统都不够完善。说直接一点,送到码头上的物资,往往无法及时送到机场,也就无法及时交付给承担空运任务的后勤保障部队。

    如果在旧年前,哪怕是年前,这还不是问题。

    当时,共和国面对的最多是印度这样的地区性强国,而不是美国。

    从6月刃日开始,才打了几天的地面战斗已经证明,在与美国的战争中,度已经成为了致胜的关键。''可以说,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往往几个小时就能决定一场重大战斗、甚至是关键战役的胜负。比如攻打卡瓦尔的战斗用了不到打手 时,而这场战斗最终决定了2个美军旅上万名官兵的命运。

    高节奏的战斗,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只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后勤保障工作,才有更大的把握击败对手。本站折地址已更改为: 除咕,洲敬请登击阅读!

    作为指挥官,裴承毅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事实上,共和**队到这个时候还保持着优势,就是因为后勤保障的效率过了美**队。

    “海上平台”的意义也在这个地方。

    前面已经提到,共和国搞的“海上平台”不但是一个可以供战术运输机起降的浮动式海上机场,还是一个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作战平台。在组成海上平台的8艘投送舰中,只有6艘用来串联成平台的主体部分,另外破则用来构件平台的“活动码头。”说直接点,其他运输船只将与这两艘投送舰对接,由这破投送舰把物资送上平台。在采用位对接与侧舷并靠的情况下,2艘投送舰可以同时转运6艘货轮上的物资,并且以非常高的效率把物资送上平台。与港口相比,这就好比把机场建在码头旁边一样。货物从船上卸下来后,就能装进运输机的货舱,运输效率可想而知。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强大的物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