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勒,到1991年再改回圣彼得堡。普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列宁格勒,因此在叙述
普京早年生活的时候,我们仍用列宁格勒的名字。
列宁格勒是苏联也是今日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的东岸,
跨涅瓦河,市区面积570 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58平方公里)。整个城市建在
涅瓦河口两岸和三角洲近百个岛屿上。涅瓦河自东南分汊流入,自南向北分别是
大涅瓦。小涅瓦和大涅夫卡河,以大小河流运河60多条和桥梁400 多座相连,因
此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这个城市地势低洼,易受洪水袭击,从建城起涅瓦河泛滥超过250 次,其中
1824年和1924年相隔百年两次遭受特大洪水蹂躏,损失惨重。现在河流两岸已经
建立起永久性河堤。气候属温和大陆型,冬季严寒,夏季凉爽。1994年9 月笔者
在圣彼得堡,夜间的气温只有大约三、四度,带的衣物不够,很是狼狈。在初夏
有著名的白夜景观,可惜季节不对,没有看到。这里距离北极只有八百公里,距
离芬兰边境175 公里。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整个市区就像一个
大博物馆,涅瓦河两岸宏伟的建筑物使人想起彼得大帝为建立这个面向西欧的首
都所作的努力。城市街区以涅瓦河和涅夫斯基大街为主干,形成不规则的辐射状
格局。市区被大小涅瓦河分为四部分:大涅瓦河南岸为莫斯科区,是城市的中心,
包括冬宫、冬宫广场、涅夫斯基大街、斯莫尔尼宫、塔夫里切斯基宫,众多博物
馆、文化设施和名胜古迹;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之间为瓦西里耶斯基岛,造船厂、
海港、河港和圣彼得堡大学等多分布在此;小涅瓦河和大涅夫卡河之间的彼得格
勒区是老纺织工业区,也有电工、电子和金属加工工业;涅瓦河和涅夫卡河右岸
的维堡区,是市内最大的工业区,机械、冶金、电工、化工和纺织工业都很发达。
圣彼得堡的历史和文化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俄罗斯/苏联最欧化的城市,
圣彼得堡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是俄国的文化、艺术、科学中心。其次,是俄国
革命的发源地。
彼得大帝建立圣彼得堡就是为了打破莫斯科的封闭和保守。他认为俄国必须
有一座全新的、按照欧洲风格设计建设的首都,他做到了。和莫斯科不同,圣彼
得堡一直被认为欧洲的,而莫斯科是俄国的。《莫斯科新闻》今年1 月5 日在谈
到普京的时候说:“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历史上首次由首都出生的人担任国家
总统,但不是官方首都莫斯科,而是‘欧洲的首都’圣彼得堡。”
虽然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坐火车一夜可至(距离540 公里),但是圣彼得堡
是优雅的、海洋的、开放的,莫斯科则是粗放的、内陆的、封闭的。在某种程度
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种文化上的区别,有点像中国的上海和北京之间的区别。
顺便提一句,圣彼得堡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普京在90年代初期访问过上海。
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普希金、陀斯妥也夫斯基、果戈
理、阿赫马托娃、冈察洛夫、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叶赛宁、左琴科、曼杰尔斯
坦姆、勃洛克、库普林、布罗茨基等均来自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俄国音乐和芭
蕾舞的重镇。这个城市早在1802年就成立了爱乐协会,彼得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则
成立于1922年,现名圣彼得堡爱乐交响乐团,是俄国和欧洲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
1859年成立的马林斯基大剧院,包括交响乐团、芭蕾舞团、合唱团和歌剧院,
也是世界上富有盛名的大型音乐和芭蕾舞表演团体。这也是普京最喜欢的一个艺
术团体,后来他当圣彼得堡副市长的时候,经常观赏马林斯基剧院的演出。
俄罗斯芭蕾舞是在圣彼得堡奠基的,这里涌现了乌兰诺娃、尼津斯基等芭蕾
舞大师。1862年成立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培养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鲍罗丁、
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可夫、萧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拉赫曼尼诺
夫等著名作曲家。
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美术的中心。这里有俄国最早和最出色的美术学院9 成
立于1757年),列宾、苏里科夫和谢罗夫等大师均出自这个学院。圣彼得堡的爱
尔米塔什美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藏有270 万件美术珍品,包括
达。芬奇、拉斐尔和提香等大师的不朽之作。
圣彼得堡有大小图书馆超过2000个,其中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图书馆是俄国
最大和最好的图书馆之一。
一个城市能够产生如此众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的大城市中罕见其
匹,圣彼得堡成为俄国的文化中心当之无愧。能够在这样的城市出生、生活和受
教育,对普京的精神气质有良好的影响。
不仅如此,圣彼得堡也是俄国的科学中心之一。18和19世纪几乎俄国所有最
重要科学家都曾经在圣彼得堡工作,包括俄国自然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发现化
学元素周期的门杰列夫,俄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等。俄国最
早的科学院就是1725年在这里成立的。
圣彼得堡是俄国主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有12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往全国各地和
波兰、芬兰等邻国。港区位于城市的西南部,有50多个泊位,年吞吐货物量超过
1000万吨,是俄国最大的海港,冬季(每年11月至翌年4 月)结冰,靠破冰船通
航。圣彼得堡也是重要的河港,是波罗的海-伏尔加河运河和波罗的海-白海运
河的起点。这里是俄国主要的海军基地,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司令部即设在科特
林岛。造船业包括舰艇造船业发达。俄国10所海军院校的一半都在圣彼得堡,包
括著名的高等海军学院,海军工程学院,潜艇学院和海军无线电电子学院等。
革命摇篮
圣彼得堡是俄国革命的摇篮。1825年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1905年的俄国第一次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改变了20世纪的十月革命,都发
生在圣彼得堡。
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贵族发动的革命。俄国没有像法国
那样的第三等级,没有像英国那样的市民阶层。彼得大帝虽然使俄国成为一个强
国,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由沙皇和贵族统治的社会,仍然保持着农奴制度。1816
年,一些青年军官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成立秘密团体,酝酿推翻沙皇、
废除农奴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国。军官们分别成立了北方协会、南方
协会和斯拉夫人联合会。1825年12月,北方协会决定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之日
发动兵变。12月14日,3000多名官兵在圣彼得堡参政院广场起义,由于组织得不
好,而且没有发动民众形成统一战线,被沙皇的御林军镇压。领导这次起义的五
个军官被处绞刑,160 多名骨干流放西伯利亚。这批十二月党人都是出身贵族的
上流社会子弟,他们具有献身精神,在起义失败后,或英勇就义,或长期流放西
伯利亚,他们的妻子也一同前往,毫无怨言,体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这种贵族
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相当罕见。
20世纪初的俄国内外矛盾尖锐,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危机,日俄战争俄国的
失败加剧了危机,人民对帝俄制度的不满越来越强烈。1905年1 月22日,圣彼得
堡的工人在冬宫广场集会,向沙皇递交请愿书,遭到军队的屠杀。各地工人举行
罢工,声援圣彼得堡工人,他们的口号是“打倒专制制度”;12月莫斯科工人武
装起义各地群起响应。这次革命一直持续到1907年,沙皇专制制度成强弩之末。
史称第一次俄国革命。
1917年在彼得格勒发生了两次革命。3 月(俄历二月)3 日,普梯洛夫工厂
的工人罢工,要求推翻帝制,大部分工厂的工人随之响应。在布尔什维克的策动
下,驻守彼得格勒的军队加入了革命。工人和士兵逮捕了沙皇的大臣,释放了政
治犯,作为首都的彼得格勒已经控制在布尔什维克手中。革命风潮迅即蔓延各地,
3 月15日沙皇退位,9 月1 日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帝俄覆灭。这就是二月
革命。
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出现了两个政权——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
——并存的局面。4 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4 月提纲》,主张向
临时政府夺权。布尔什维克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
埃都转向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西方。北方战线的军队纷纷投向布尔
什维克。俄历10月10日(公历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中央举行特别秘密会议,决
定发动武装起义,并成立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
俄历10月24日,革命开始。翌日(公历11月7 日),起义部队占领彼得格勒
各重要据点,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发表,26日首届苏维埃政府
——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成立。11月2 日(公历15日),莫斯科布尔什维克夺
权成功。此后半年时间,布尔什维克在全俄逐渐建立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诞生。这就是十月革命。
在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之后,苏联历史上几起重大冤案和案件也发生在
这里。1934年,时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列宁格勒党委第一
书记的基洛夫在斯摩尔尼宫被暗杀,成为斯大林大清洗的导火线。赫鲁晓夫在苏
共20大和22大透露的材料暗示,基洛夫被暗杀是斯大林本人下的命令,大部分西
方的俄国问题专家也持这种看法。继基洛夫担任列宁格勒第一把手的是日丹诺夫,
他在1948年暴毙,结果一批曾经在日丹诺夫手下工作过